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交流整理成果

交流整理成果

發布時間:2021-10-02 11:25:04

❶ 搜集和整理前人的工作成果

(1)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3條大地電磁剖面資料,即:MT93-1剖面,該剖面大體沿89.5°E,與本專題所作的德慶—龍尾錯剖面位置相當。但是MT93-1 未穿過南、北2條縫合帶;MT94-1剖面,該剖面大體沿87°E,即從雙湖西的尼馬之西向北到康如茶卡—錯尼—朝陽湖剖面,有MT和重力資料;MT94-2 剖面,該剖面大體沿90.5°E,即從東巧西—西金烏蘭湖剖面,以大地電磁法和重力結果為主。

(2)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所1994年所作的綜合剖面,大體沿84.5°E,即從薩嘎起,經措勤—洞錯—改則—魯谷到達三個湖。使用的方法有 MT、重力、地磁、爆破地震測量。可惜爆破地震炮點太少,400 km長剖面僅放了3個大炮,檢波器數也少了一些。

(3)亞東—格爾木地學大斷面(Y-D剖面,1985~1988)的羌塘部分,大體沿92°E,即從那曲—安多—唐古拉山口—沱沱河剖面。使用了重力、地磁、MT、地熱測量及地質研究等,可惜跨過班公錯—怒江縫合帶這一段沒有廣角地震的結果。

(4)中法合作天然地震觀測剖面,從安多到格爾木約60個台站資料。

(5)有關的區域地質調查與石油地質資料與圖件,有:①1:100萬分幅區域地質調查報告,共8幅,包括有溫泉幅、改則幅、日喀則幅、拉薩幅等;②青海及西藏地區1:20萬區調報告4份,包括青海境內的雜多縣幅、上拉秀幅以及西藏境內的拉薩幅和曲水幅等;③收集了20世紀50年代青海石油普查大隊在工區內開展的石油路線地質調查報告共14份,60年代到70年代期間地質部石油綜合研究大隊完成的有關的油氣地質調查研究工作總結報告2份,以及1995年完成的西藏地區含油氣區遙感構造選區評價調查研究報告1份;④收集到西藏第四地質大隊在研究區內的石油地質路線地質調查報告5份和倫坡拉盆地的石油地質普查總結報告等資料;⑤收集到近年來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系統,如1994~1998年原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科研生產一體化科技工程項目——《青藏高原石油地質綜合評價與勘探目標研究》的研究成果。即:《青藏高原羌塘盆地石油地質》、《青藏高原海相烴源層的油氣生成》、《青藏高原中生界沉積相及油氣儲蓋層特徵》、《青藏高原大地構造特徵及盆地演化》及《青藏高原地層》(趙政璋等,2000);⑥收集到高瑞祺與趙政璋主編的《中國油氣新區勘探》第六卷《青藏高原石油地質》一書;⑦王成善等參加上述項目後編寫的綜合研究報告《藏北高原地質演化及油氣遠景評價》;⑧562隊的專題成果報告《青藏高原北部地區含油氣條件及前景預測》;⑨李才等著的專著《西藏龍木錯—雙湖古特提斯縫合帶研究》等;⑩西藏地質局綜合地質大隊編寫的西藏那曲色雄鄉油頁岩礦點踏勘報告等;

國土資源部(及原地質礦產部)航空遙感中心(即原航空物探大隊)的《青海中南部航空磁測普查報告》(1981)及《青藏高原中西部航磁概查成果報告》(熊盛青等,2000)。

❷ 成果整理

重慶市農用抄地分等成果按照《農襲用地分等成果要求細則》和《農用地分等定級與估價項目技術簡報》(第 25 期)要求,分類進行整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一)數據整理

數據表格成果要齊全,欄位格式必須統一,按照相關要求填寫。

(二)圖件整理

包括縣級和市級圖件整理,圖件成果要完備;圖上各類線狀地物、權屬界線要齊全;等別色標由低到高要符合識圖習慣;圖名、圖例、比例尺、指北針、坐標系統、制圖時間和單位等要素要齊全。

(三)文字整理

文字報告包括技術報告、工作報告、成果應用報告、成果分析報告等;文字報告格式嚴格按照成果要求統一編寫。

圖2-8 重慶市農用地分等成果

重慶市農用地分等項目最終生成成果圖 800 余幅,完成各類文字報告 150 余篇、數據匯編7000 多張,開發了重慶市農用地等、級、價體系信息管理系統,並結合重慶市實際情況組織開展了樣地法分等探索研究,建立了全國首個標准樣地體系,編輯出版的《重慶市農用地分等定級與估價研究》獲得 2006 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二等獎。

❸ 資料整理與成果提交

(一)資料整理

1.收集資料整理

對任務書、設計書,以及所搜集的地質、地球物理等各類資料,按要求進行分類和歸檔。

2.野外採集資料整理

測量資料整理包括,勘探區調查資料、實際控制點(網)測量數據的整理。相關數據和記錄應按照施工的順序整理,並標明場地、測量單位和施工時間等信息。

野外採集數據整理、班報記錄應按場地測線及施工登錄的順序裝訂,並標明場地、施工單位和施工時間等信息。記錄數據的存儲介質粘貼標簽,並標明場地、施工單位和施工時間等信息。

3.數據處理技術文檔整理

數據處理技術文檔包括處理和解釋方法闡述、處理解釋參數的選擇依據以及處理和展示解釋中間結果的文檔和圖件,根據技術規范進行分類整理,並標明場地、處理和解釋單位和完成時間等信息。

(二)成果提交

(1)CO2地質封存場地選址地球物理勘探提交的成果包括最終成果報告、圖件和相關文檔。

(2)成果報告應包括以下一些內容:(1)前言:敘述場地概況、目的任務、工作日期、工作量完成情況和質量評述。(2)場地地質背景:敘述與地球物理工作有關的地形地貌、地層岩性、地質構造和地球物理條件的一般情況,重點分析場地特定地球物理方法的地質與環境條件。(3)技術方法:敘述野外工作技術方法、測線布置、觀測系統的選擇依據、儀器性能、因素選擇、數據採集方式和質量保證技術措施等。(4)資料的整理、處理和解釋:敘述採用的處理和解釋方法,選擇處理解釋參數的依據,著重處理結果的地質解釋,並對解釋精度和可靠性進行分析。(5)結論和建議:闡述相關工作的技術和地質結論,指出存在的問題,提出下一步工作的建議。

(3)圖件應包括:工作布置圖、剖面圖和平面圖、地質綜合解釋圖、其他圖件。

(4)相關技術文檔包括:原始數據採集工作總結報告和數據處理和解釋技術文檔。

❹ 作文:學習成果交流展示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研究八都中心小學 語文綜合性學習研究課題組一、問題的提出在傳統教學中存在著片面追求知識技能,割裂語文學習與生活的關系,割裂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密切聯系的現象,嚴重阻礙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阻礙了語文素養的提高,這是傳統教學的弊端。目前小學教學第一線還沒有對「語文綜合性學習」進行深入研究,也少有可操作性的實踐的現狀,提出此課題,主要原因有三:1、 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需要。《語文課程標准》大力突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和綜合性很強的學科」,首次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意在「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及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同時專列「綜合性學習」的目標,且對不同學段的綜合性學習提出了不同要求,並在教學建議和評價建議中進行了專項說明。這一切都表明語文綜合性學習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中的重要地位,在學生發展中的特有功能。2、 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由於我們的教育長期受傳統教育思想束縛,對人的價值、人的地位、人的發展的問題的重視是不夠的。《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而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正是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3、 語文教育改革的需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就是綜合性學習的價值所在,它正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方式的重要途徑。同時,我們應該明確認識到「語文綜合性學習」和「綜合性學習」、「綜合實踐活動」有區別,它應該具備語文學科的特點,旨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二、概念的界定什麼是「語文綜合性學習」?「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為了改變語文教學相對封閉的狀態,為了改變課本是惟一的課程資源的狀況,更是為了克服偏重接受性學習的弊端,在語文課程改革上採取的一個重要的舉措。《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提倡跨領域學習,與其他課程相結合。綜上所述,綜合性學習具備這樣特點:開放性;主體性;合作性;實踐性;統整性;生存性。三、實驗目標本課題實驗研究的目標有三個:1、 育科學和語文科學的理論與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在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中的現象與問題進行研究,探索和認識小學語文教育和語文學習的內在規律及本質特點,推動小學語文新課程前進的步伐,確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2、 通過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研究,探究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最佳途徑和方法,為小學語文課程的實施提供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可操作性模式和優秀的教學案例及可資借鑒的經驗。3、 通過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研究,凝聚並帶動一批科研型的教師,在教育科研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創造性的實踐活動,提高教師素質。四、實驗原則1、 實踐性原則與傳統意義上的語文學習相比,綜合性學習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實踐性。綜合性學習重參與,重體驗,重語文實踐活動。在人人參與、全程參與之中,在豐富多彩的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中,體驗什麼是綜合性學習,怎樣進行綜合性學習。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相比,更注重學習的過程,注重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樂趣,得到的感受、體驗,習得的方法,形成的能力;注重在實現綜合性學習目標的過程中,逐漸加深的對語文學習和現實生活密切關系的認識,對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自覺,以及逐漸形成的語文的綜合運用的能力。2、 協同性原則以德國著名物理學家哈肯提出的「協同性」理論為指導,注重諸教育要素的協調,形成適合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新教學體系,促使多種要素之間產生互補作用,提高作文教育效率。3、 漸進性原則小學階段的綜合性學習不可要求過高。由低年級到高年級要體現階段性和漸進性。本實驗將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採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分層要求,分階段實施。4、 開放性原則 綜合性學習和一般意義上的語文教學相比,有更大的開放性。內容上的開放——一切語文課程資源均可為「我」所用;途徑上的開放——廣闊的時空均可成為綜合性學習的「課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要從當時、當地的實際出發,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要在語文學習上有所收獲。五、實驗基本策略1、 開拓生活領域策略對於小學生來說,由於年齡、生活閱歷、教育背景等因素,他們的生活空間是「有限」的,尤其是在應試和傳統觀念的包裹下,一些學校考試與分數的「雲霧」 遮天蔽日,兒童的生活空間越來越窄,甚至到了「只留兩個鼻孔出氣」的地步。可見,孩子的學習完全與生活隔離了,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我們的語文學習,必須開拓生活領域,讓學生在廣闊的生活背景中進行綜合性學習,確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2、培養智力技能策略綜合性學習,是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體現,這個過程,也是促進學生智力發展的過程。學生提出學習專題、策劃學習活動、表達學習收獲、交流學習成果,都是一種理性思考活動。3、合作學習策略合作學習是現代學習的顯著特點。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根據本實驗的特點,將採用建立學生個人信息平台,通過文化角、生活專欄、校內網路等形式,為學生間相互交流學習的心得,從而以達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目的。合作的形式: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師師合作,校內外合作。通過討論、交流,傳遞信息,溝通情感。不僅能提高分析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提高他們的策劃能力,觀察體驗能力,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的綜合運用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六、實驗時間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准備性階段(2006年4月—2006年6月)。主要目標:做好准備工作,包括:組織工作、現狀摸底(問題診斷,需求分析等)、制訂課題研究目標和計劃等。主要措施:由課題組長牽頭,各位組員配合,收集整理各種相關的信息資料,請上級以及有關專家指點、論證,然後完成關於「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研究」的總課題實施方案。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06年7月—2007年9月)。主要目標:按照課題方案,分階段實驗研究。實驗中及時調整實驗計劃,認真歸納總結「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途徑與方法。主要措施:1.組織課題研討會每學期不少於5次;2.寫出階段性實驗研究報告;3.聘請教育專家來校作現場指導;4.強化組織領導,經常督促、檢查和指導,保質保量完成實驗研究的任務;5.做好成果整理收集展示等工作。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07年10月—2007年12月)。這一階段的的主要工作目標是:回顧總結實驗研究總情況,整理實驗中得到的各種材料,通過對比、分析,得出相關結論。小結本課題實驗研究中的得失。並請上級和有關專家對本實驗研究進行鑒定。七、成果形式1、師生作品展示:(1)學生語文綜合學習的體會、感受文章集,編寫《水袖飄舞的語文綜合學習》;(2)、開展語文綜合學習展示的主題班會;(3)、教學案例專輯展示。編寫《小學生語文綜合性學習案例集》。以上內容的匯集與展示,籍以進行校內外交流。 2.撰寫學術論文或實驗報告,如條件成熟,將編印一本《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研究論文選》。3.以課題匯報會的形式,全面展示本課題的實驗和研究成果,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更深入的新一輪的研究。

❺ 如何整理學習成果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依據問題的重要性進行歸類,把自己覺得重要的加以註明,感覺不是非常明確的,加以標注,便於以後的查證,如果還有問題,請說明是學習什麼方面的知識~

❻ 在哪些方面取得交流合作成果

涵義分別有:
(1) 指社會物質生產、流通、交換等活動。如我們農業經濟的急速發內展。
(2)生活容用度;家境。如經濟寬裕,經濟拮據。
經濟,人有著自身的消耗需求,物質資源因而得以認知與定義,而同時,貨物有著其自身的界限與范圍,因人的需要而產生作用。這樣的一種基於人體需求而存在的時效性用途,在人的思維認知之下,而給予了它一種表面性的客觀價值,從而在人的一定的思維下被普遍接受,從而形成一種基本的思維常識。
如此,貨物得以確定規格,在人的相互認定之下繼而得以流通,人與人之間也就有了置換與交易...而同時,人有著自我意願上的偏向與取捨,這也就決定到了所需物質的每個方面...或許,這樣的一種以貨物的客觀價值為共知,以人的自我意願為前提,由此而產生的合理有序的人類活動,是為經濟。
經濟之下,由人的意願和對貨物的價值認定,而產生公平自由的交易原則,而同時,各種各樣的意識、行為、交易的出現和發生,都在人的理解之下,或許,這樣的一片、整體的意識思維的承載,就是場,隨著人的意願而自由伸展。

❼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互動交流展示階段性研究成果

一. 課題基本情況
課題名稱:如何在課堂教學中互動交流展示
批准立項時間:2014/11/06
課題類別:立項課題
課題負責人:胡曉紅
負責人所在單位:東趙中心校
二. 課題研究及成果匯報
(一) 問題的提出
1.課題研究的背景
在現代素質教育的形勢下,建設為素質教育服務的、現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學資源系統,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發展學生的多種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已成為小學教學必須研究的課題。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充分展示,共同發展的過程。我國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第十條中,對「師生互動交流展示問題」有這樣的論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互動,富有個性地學習。」
2.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分析
進入21世紀以來,教學改革的呼聲席捲教學界,小學教學改革也風起雲涌。「師生互動交流展示」一詞被頻繁運用,在各教學學科與活動中處處可見。師生互動交流展示是教改的一面旗幟,成為針對傳統教學方式的一種革命。另外,目前國內尚未見小學課堂教學中系統地研究師生互動交流展示的具體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研究報導。本地區尚未見師生互動方式及其可行性,有效性的系統研究和成果,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缺乏可供借鑒的程式化的,理性整理的師生互動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報導。
3.課題研究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理論意義:
(1)師生互動交流展示有利於推動學校課堂教學改革
(2)師生互動交流展示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
(3)師生互動交流展示有利於樹立師生關系新觀念
(4)師生互動交流展示符合國際社會教育發展的大趨勢
實踐價值:
在本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將努力建構起小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交流展示方式的理論框架和實踐操作模式,充實和發展當前小學教學中師生互動交流展示方式的理論和操作模式。本課題的實施將為成功實現小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交流展示提供成功的案例。
我們選擇了這一課題,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研究出小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交流展示方式的模式,使大家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可以少走些彎路,對全面培養發展的,適應新世紀需要的人才提供保障。同時,對提高我校教育教學質量也一定能起到較大作用。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主要內容、創新點
1. 課題研究的目標
(1) 本課題通過科學的設計和科學的方法,以課題教學過程師生互動交流展示為切入點,以現代教學理論為指導,實現小學課堂教學師生互動交流展示的三個教學策略
(2) 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意識與能力的發展,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形成有利於學生發展的師生互動交流展示下的課題教學模式。
(3) 尊重學生學習權利,尊重學生差異,轉變教學理念,本著為了一切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原則,提高教師的能力,培養研究型教師,最終形成一支教學能力水平過硬的能力。
2.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 探索實施互動交流展示方式下的課題教學策略:
a情感式互動交流展示
b參與式互動交流展示
c教與學互動交流展示
(2) 建構師生互動交流展示方式下的教學模式
(3) 逐步形成師生互動交流展示方式下的自主課題教學評價體系
3.課題研究的創新點
(1) 以培養創新精神為目的,努力形成師生互動交流展示的教學目標
(2) 以學生為中心,大膽創設有利於師生互動交流展示的學習環境
(3) 以多向互動合作為手段,積極嘗試自主學習的途徑。
(三)課題研究的方法
以行動研究為主,輔以調查法,觀察法,經驗總結發等方式
(四)課題研究的結論、提出的主要觀點
1.根據本課題的研究,我們得到的結論有以下幾點:
(1) 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和自主學習能力
(2) 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有了顯著提高
(3) 探索了師生互動交流展示方式下自主-合作-發展的系列課堂教學模式,研究了以師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教學規律
(4) 課題教學評價對師生的全面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2.主要觀點:
農村各學校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交流展示方式的現狀各不相同,因此,在研究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交流展示方式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學校實際,充分發揮學校的優勢,多措並舉,充分調動師生的主觀能動性並創出自己的特色,采有可能成功。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以實施新的教學方式為聽突破口,調整教學結構,優化教學環境,從實際出發初步探索以下幾條教學策略
(1) 情感式互動交流展示
(2) 參與式互動交流展示
(3) 教與學互動交流展示
(五)課題研究的主要成果
小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交流展示的教學案例每個組員一篇
小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交流展示的教學設計每個組員一篇
小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交流展示的說課稿每個組員一篇
小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交流展示的教學反思每個組員一篇
小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交流展示的論文每個組員一篇
(六)課題研究存在問題的反思
1.存在問題的反思:
我們知道,在許多農村學校實施教改都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一些薄弱學校由於缺乏學習機會,缺乏學習資源,缺乏身邊的「樣板」,對新教改的教學模式更是疑雲重重,同時傳統的教學受東方文化的影響,課堂教學偏重知識,偏重考試科目,偏重分數,影響了學生的全面、健康、自主發展。在促進農村小學生的性格養成方面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由於我們開展的研究時間還不夠,所以在這方面我們覺得做的還不到位。
由於農村小學受經濟條件的制約,教學設施很難配套。多媒體教學等教學設備的普及率非常低,一些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很難實施。有待於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在多加關注後能盡快的改善城鄉差別,使農村的小學生們能夠得到相對平等的受教育機會,在現有條件下課題組成員結合我校實際,注意開發現有資源,利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創造一個輕松、愉快高效的課堂。
2.尚待進一步研究的主要理論與實際問題
個別教師對師生的互動理解,重形式輕實質,導致課堂教學無法很好實現原有效果。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實施互動模式,核心問題應該是互動的實效性,而有的老師卻認為,只要是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只要師生之間有了交流就行了。在課堂上也是簡單的讓同桌或前後桌的同學組成小組,然後布置學習任務,要求小組討論。在此期間,不能很好的指導學生的相互交流,也不監控學生在小組中的交往活動,反正只要有人代表小組給出正確的答案,整個小組就是順利過關了。長此以往,那些不愛學習的同學,在「合作活動」幌子掩護下逃避學習責任,而能夠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也會灰心,合作方式就會不了了之,互動成了相互之間的閑聊。
課題組的研究首先是從理論上武裝教師和在實際調查的基礎上開展的,並經歷了近兩年的周期研究完成的,課題組的成員掌握和學習了小學課堂教學師生互動交流展示方式的也覺得有關理論,並探索出很實際的方法和轉化策略。特別是我們懂得了當代教師更該有著對學生堅定的愛心,做素質教育的真正實踐者,絕不要只為追求升學率而把學生當作「啞巴」學生,我們要不斷的研究新問題,從新的角度去理解並幫助改變被動接受知識的現狀,以達到高質量的、學生滿意的課堂。我們清楚地認識到,由於水平有限,對本課題的研究還不是十分的科學,肯定存在一些問題,在當前的教育形勢下,即使本課題順利結題,我們仍然不會停下對教育教學研究的腳步,我們肯定會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繼續深入研究這一課題,使研究過程和結果能夠真正有助於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使教科研真正服務於教育,體現出教科研的作用與價值。不斷地向同行研究者和專家們學習,努力,努力,再努力!

❽ 對中外交流的發展取得很大成果,結合實際,說說有何啟示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沒有一個良好的社會經濟,經濟就不會發展的如此之好。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當前的社會環境。

❾ 簡述總結,整理成果報告要注意哪些內容

其實工作抄總結寫管做工襲作工作總結基本條理性都致寫其實知道自應該說點沒條理性要自該說整理使語具定條理性 1、導語或抬 2、工作總體顧 3、工做績顧(都做圈點事務展說績) 4、工作失誤顧(或者沒做) 5、工作失誤原與改進 6、何保證績繼續 7、步工作總體展望 8、工作計劃執行實際進度圖(選) 9、結束語 注意:總結檢討重要發現問題並找問題解決切記要寫檢討

麻煩採納謝謝!

閱讀全文

與交流整理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