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目標而非成果

目標而非成果

發布時間:2021-10-02 01:43:23

❶ 最出成果的目標設定是什麼

來自上司的指來示就是工作的自目標。而努力達到目標就是您的工作。

雖然對您來說,這目標好比重負。但絕不可因負擔重就有所怨言。當遭遇某種程度的困難時,目標才能對自己的成長有所幫助。所謂目標是指必須達成的「結果」,因此當投入某項工作時,可將目標視為來自未來的挑戰。而這種目標,正是毅力與精力投注的對象。

基於上述理由,目標對某人而言,以能苦其心智、勞其筋骨者為最佳。如能輕易達到,想必無法得到成就的快感。如果在一番努力之後達到目標,務必要將這經驗銘記在心,以激勵自我成長。

不過設定的目標不宜太過高遠,否則過於勉強,只會使工作走樣,到最後還是無法達成。因此一旦付諸實行之後,發現自己能力不勝負荷時,一定要找上司商量,因獨立硬撐最後還是無法解決。一般達成目標的狀況及日期都會有明白的規定,如「○月○日前,必須製作完成像這樣的論文」等。

因目標是被交付的,因此必須馬上付諸實行,在此順序便成為重要的關鍵。

所謂目標,是指必須達成的「結果」,因此當投入某項工作時,可將目標視為來自未來的挑戰,而這種目標正是毅力與精力投注的對象。

❷ 明確目標而成功的名人事例有哪些

1、奧托·瓦拉郝的故事

奧托·瓦拉郝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他的成才過程就極富傳奇色彩。瓦拉郝在開始讀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的是一條文學之路,不料一個學期下來,老師為他寫下這樣的評語:「瓦拉郝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有著完美的品德,也決不可能在文學上發揮出來。」

此時父母只好尊重兒子的意見,讓他改學油畫。課瓦拉郝既不善於構圖,又不是潤色,對藝術的理解力也不強,成績在班上是倒數第一,學校的評語更是令人難以接受:「你是繪畫藝術方面不可造就之才。」

面對如此「笨拙」的學生,絕大部分老師認為他已成才無望,只有化學老師認為他做事一絲不苟,具備做好化學實驗應用的品質,建議他試學化學。

父母接受了化學老師的建議。這下,瓦拉郝智慧的火花一下被點著了。文學藝術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變成了公認的化學方面的「前程遠大的高才生」。最終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2、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

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3、螢囊映雪

車胤(公元333-401),字武子,東晉時期南平郡離縣人(今臨澧縣柏枝鄉)。

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裡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

其囊螢夜讀 之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鼓舞後輩,永世垂範。他功名仕途一生,為國為民,鞠躬盡瘁,先後曾任:中書侍郎、待中、國子監博學、驃騎長史、太常、護軍將軍、丹陽尹、吏部尚書,兩次進爵後,被朝廷封為關內侯與臨湘候。職守功勛,頗極一時之盛。

4、對工作極端的負責的白求恩

有一次,白求恩在病房裡看到一個小護士給傷員換葯,發現葯瓶里裝的葯與葯瓶上標簽名稱不一致,也就是說,葯瓶里的葯不是應該用的葯,這怎麼行呢?如果要用錯了,會出問題的。

白求恩嚴肅地批評了那個小護士,告訴她,做事這樣馬虎,會出人命的。白求恩用小刀把瓶子上的標簽刮掉,並說:「我們要對同志負責,以後不允許再出現這種情況。」小護士挨了批評,臉漲得通紅,眼淚都要流出來了。

白求恩心裡很生氣,但他控制著自己的情緒說:「請你原諒我脾氣不好,可是,做衛生工作不認真,不嚴格要求不行啊!」事後,白求恩向政委提出,要加強教育,提高工作人員的責任心,才能把工作做好。

白求恩不僅用高超的醫術救治傷員,他還主動提出,要辦一所模範醫院,親自編寫教材,親自製作醫療器械,親自為八路軍醫生上課,為八路軍培訓了大批的醫務人員。這也體現了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千方百計改進工作。

5、海倫·凱勒為夢想堅持不懈

海倫·凱勒雙目失明、兩耳失聰,卻努力的從一個讓人同情默默無聞的小女孩變成讓全世界尊敬的女強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麼,生活對她的不公平可謂到了極致。

她完全可以放棄她的夢想躲在陰暗的角落裡放聲痛哭,沒有人會責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輪椅上,像一個植物人一樣由人服侍。

可是這一切,她都沒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盲語,觸摸著事物,僅僅憑著她永不言棄的信念和堅持不懈的意志。她把她理想的天空塗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❸ 目的和目標的區別是什麼

1、二者定義不同:

目的比較抽象,是某種行為活動的普遍性的、統一性的、終極性的宗旨或方針。

目標則比較具體,是某種行為活動的特殊性的、個別化的、階段性的追求或目標。

2、二者用法不同:

某一行為活動目的的最終實現有賴於許多隸屬的具體行為活動目標的實現,目的內涵的精神是貫穿於各個具體目標之中的。

在有意識區分兩者的英文著述中,目的用的是goal一詞,目標用的是 objective 一詞。

3、二者范圍不同:

目標是在特定的時間內所追求的最終成果,目的則可理解為你的夢想與期望。目標要圍繞目的而進行。從WBS項目分解角度說,目的可以分解為目標,目標最終細分為一系列活動。

(3)目標而非成果擴展閱讀:

目標的內涵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目標和計劃並非是線性的,也就是說並非是一個目標的實現後接著去實現另一個目標,目標和規劃形成一個相互聯系著的網路。

(2)組織中的主管人員必須確保目標網路中的每個組成部分相互協調。

(3)組織中的各部門在制定自己的部門目標時,必須要與其他部門相協調。

(4)組織制定各自的目標時,必須要與許多約束因素相協調。

一般來說,目標有定性目標和定量目標。要想使目標可以考核,一個途徑是將目標量化。目標定量化往往會損失組織運行的一些效率,但對組織活動的控制,對成員的獎懲會帶來很多方便。但是許多目標是不宜用數量表示的。

❹ 為什麼要獎勵成果、目標,而不是一味苦幹

「你如果不能在8小時的工作時間內做完你的工作,那麼,不是你被分配的工作太多,就是你的能力不夠。」這是美國一家工廠主管傑夫的工作哲學。他每天下班之後5分鍾,繞著工廠走,將任何還在工作的人攆回家。然而,在他擔任主管的三年內,工廠以最快的速度運轉,產量很高,工作紀律也相當好。

他的繼任者朱利克斯對工作的看法正相反:假如你真想把工作做好,8小時的工作時間確實不夠。另外,任何下班時間一到就走的人也不可能有奉獻精神。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員工們早來晚走,但上班先喝一杯咖啡,再聊天,中午半小時的午餐變成了一個半小時的馬拉松式午餐,離下班半小時大家就無心工作了。結果,工作效率反而降低了,產量開始下降。

實踐證明:傑夫的做法是有道理的。他迫使員工有成果、目標導向。人人都知道必須在8小時內把事情辦好,因此,員工都修成了高效率的工作習慣,但朱利克斯卻把成果、目標導向變成了時間導向。一旦獎勵給了工作時間長、看起來忙忙碌碌的人,員工們就會浪費時間,以填滿冗長的工作時間。我國的企業也有這種狀況。由於長期的輿論導向、傳統的觀念,已使不少領導形成這樣的思維定勢:只要上班早來晚走、上班忙忙碌碌的員工就是個好員工,卻很少有人關注他的工作成果是否突出。令人憂慮的是,目前有因為他們忙碌而不是因為他的工作成果而給他們獎勵的傾向。因為臨時性、突擊性任務,忙碌、加班加點的情況是正常的,但在一個科學的管理體系中,那種情況是不正常的、不可思議的。這實際上是以什麼為獎勵依據的問題,是成果?還是忙碌的表現?答案是清楚的,必須以成果作為獎勵的標准、依據,而不是獎勵他們忙碌、表現出奉獻、工作過量的樣子。獎勵成果,你才能得到成果。

下邊是幾個改變忙碌現象、追求成果的小策略:

(1)將員工安排在合適的崗位。

根據員工的特點、素質進行科學的安排,大才大用,小才小用。對能力、訓練欠缺的人,如果想要他們做根本做不來的工作,將會浪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

(2)界定每份工作的范圍和量化的指標。

每位員工都應該對自己的工作范圍了解的很清楚,否則他們可能重復勞動、白費力氣。同時科學地核定工作量,既不可太多,也不能太少。

(3)讓每個人了解他的工作對整體工作有何貢獻。

這有兩點理由:一是員工明白了工作意義的重要性,會提高士氣。二是了解自己工作有貢獻的員工,一般不會浪費時間。

(4)對事倍功半的員工。

要給予關注。他們可能養成了不良的工作習慣,可以用關懷的方式告訴他,你希望看到他們以最少的時間和努力,做出最好的工作。你所獎勵的是成果,而不是汗水、冗長的時間。

(5)每天保持一段寧靜的時刻來籌劃。

要求每位員工每天抽出半小時,用來獨自思考、反省和計劃。要求他們利用這寧靜的時刻思量工作目標及達成目標的方式、手段。每天周詳地考慮,可以大幅度減少不必要的忙碌。

(6)不做唯程序主義者。

有些事情需要靈活掌握,不必刻板,步步按程序辦,這是官僚主義的通病。

(7)假如員工做完工作,就讓他們回家。

假如工作性質允許的話,員工完成了工作,為什麼還要綁住他們呢?留下,他們只會學到如何浪費時間、為別人製造問題。做完工就走,這也是一種獎勵有效率員工的好方式。出席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成果。

❺ 研究目標和預期成果的區別!牛人來解答~

研究目標和預期成果的區別:

一、側重點不同

研究目的側重是做這個事情的原因,具體是指做這個研究所要探究的內容要達到什麼要求,項目的結束會在學術上有什麼成果意義等。

預期成果更側重的是研究成果,是對目標以及內容的完成度的一種闡釋和表達,同樣,研究目標為預期成果指明研究方向。

二、時間順序不同

研究目的和預期的成果是兩個時間順序,即目的在前成果在後。先要提出問題,後通過研究具體怎麼操作,然後才能得出預期成果。

三、性質不同

研究目的是假設,而預期成果是已經通過實踐,得到的成果,是實際的且經過驗證的。研究目標是個總的概括,而預期成果可以是個具體的明細,也可以是個體的概括。

(5)目標而非成果擴展閱讀:

研究是主動尋求根本性原因與更高可靠性依據,從而為提高事業或功利的可靠性和穩健性而做的工作。

「研究」一詞常被用來描述關於一個特殊主題的資訊收集。利用有計劃與有系統的資料收集、分析和解釋的方法,獲得解決問題的過程。研究是主動和系統方式的過程,是為了發現、解釋或校正事實、事件、行為、理論,或把這樣事實、法則或理論作出實際應用。

研究是應用科學的方法探求問題答案的一種過程,因為有計劃和有系統的收集、分析與解釋資料的方法,正是科學所強調的方法。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開題報告



❻ 本年度的成果目標怎麼寫

本年度成果目標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寫,也就是制定一個目標計劃

❼ 預期目標和預期成果是否為一個意思

這兩個個的意思是差不多的。

閱讀全文

與目標而非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