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考試成績與未來成就的關系
理論上看,二者沒有聯系。成績不好後來有成就的人不少,成績好長大一事無成的也比比皆是。
但現實中,二者又有所聯系:
首先,考試成績雖只能代表某一方面的能力,但如果學習成績太差,至少說明這個人的適應能力不強。
其次,考試成績決定了你周邊的環境。如果成績差,考不上普通高中,只能上中專、職高,甚至是提早步入社會工作,由於年齡小,很容易受到不良風氣的影響,耽誤自己的成長。
最後,當前的國情下,學歷還是很重要的敲門磚,如果學習成績差,考不上大學,那很多發展機會的大門就對你關閉了。雖然不能否認仍然有其他機會,但相對而言,成功要難的多了。
通過以上分析,個人認為:成績不代表未來成就,但決定了未來發展的機會。
『貳』 收獲更多的未來什麼意思
未來與幸福成果
東方尙英 : 艷陽紅
( 回答 )
『叄』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的科技成果與未來發展
陳火鍾;198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機械電子技術專業畢業,陳火鍾;現任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
『肆』 成果未來發展的潛力大不大
而且從愛情公寓里的表現可以看出,成果的演技也是非常好的,把一個學霸的神態演的非常的好。而且成果出生於1995年,今年也才二十五歲,可以說是非常年輕了。她的顏值也是非常的高,很有青春氣息,非常有初戀的感覺。平時的成果也是非常的可愛,而且可以看出她也非常的努力。希望她以後會發展的越來越好。
『伍』 如何看待"一國兩制"的成果和未來
大陸的百姓都贊好。
『陸』 清華大學學習成果轉化與未來行動計劃有哪些
下載客戶端專享最新最全的內容 相關資訊圖文極速查找 全部免流量
『柒』 廣州改革開放40年來的成果及未來新科技的發展有哪些
一、廣州改革開放40年來成果:
1、收入方面
40年來,廣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中等收入群體擴大,人民安居樂業,經濟增長下行中保持就業穩定,減貧成就巨大,現行標准下的貧困人口即將全部脫貧,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勞動力素質顯著提高。
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扣除價格因素,比1978年實際增長22.8倍,年均實際增長8.5%。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322元,扣除價格因素,比1978年實際增長18倍,年均實際增長
7.8%。40年間,我國居民用31年時間實現人均收入跨萬元大關,用5年時間實現人均收入跨2萬元大關,目前正向人均收入3萬元大關邁進。這些數據足以說明,中國的中等收入人群正在不斷擴大,貧富差距正在逐漸縮小,大部分人已經實現了小康生活。
2、衣食住行
改革開放前,生活條件差,買布靠布票,吃飯靠糧票和油票,住的是土磚房,交通靠步行。改革開放以後,隨著收入增加,市場商品的逐漸豐富,人們開始舒適的穿衣體驗,吃上也開始講科學、講精細、求營養、高質量。市場上豐富的肉、蛋、魚、鮮菜、瓜果四季常有。
大家也都住上了高樓大廈和新房子,用上了現代化的傢具,出行方式的選擇也多了很多種,公交,地鐵,私家車,高鐵飛機等等,不管是去哪兒,總能在24小時到達。
3、體育發展
1978年改革開放開啟了體育新的時期,明確了新時期的發展目標、政策措施和戰略思想,中國體育開始回到社會主義體育發展的正確軌道。79年恢復了在國際奧委會的合法席位,80年首次參加冬奧會。
2018年,國家一系列重大改革政策和發展成果所帶來的無限活力和巨大動力,體育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運動員共獲得奧運冠軍237個;獲得世界冠軍3319個,佔新中國成立以來總數的99%以上;創超世界紀錄1125次,佔新中國成立以來總數的86.4%。
二、未來新科技的發展
1、科技增量發展
一線城市裡面廣州的增量空間是最大的,衡量一個城市有沒有未來,最大的衡量就是增量空間有多大。北京和上海的城市規模已經達到極限,反觀廣州1400萬的人口規模,相對北上來說還有1000萬的增長空間,廣州也還有部分建設用地待啟用,這些因素讓廣州具備增量機遇。
2、產業競爭發展
珠三角是個多核地帶,無論是經濟還是政治呈現「諸侯爭霸」的情況,不像上海幾乎可以稱霸長三角,北京在華北一城獨大。兩天前重新核算的GDP數據顯示,2016年深圳GDP首超廣州,兩者都是2萬億上下的規模。
城市實力旗鼓相當,各地政府間對於吸引優秀企業自然會有競爭壓力,迫使政府改善營商環境,企業更有活力。矽谷是一個多核的結構才有這么多創新企業出現。珠三角有這么多企業出現,也是因為它是一個多核的結構。
3、生態科技發展
廣州能夠崛起有兩個秘訣,一是包容,二是空調。空調改變了熱帶地區的生產環境,提高地區的生產能力,近十年經濟重心出現南移的情況,例如美國底特律出現負增長,而佛羅里達人口數量和經濟體量的增長都很突出。中國的經濟重心有南移的跡象,廣州得到發展。
(7)的成果與未來擴展閱讀:
廣州開放成果記錄
2019年1月8日,中國科技最高領獎台上,廣東刷新歷史。45個項目榮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總數居全國第四,佔全國比例達15.79%,創歷史最高。
預計2018年研發經費支出超過2500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65%,有效發明專利達24.9萬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約佔全國一半,區域創新綜合能力排名保持全國第一。
制定實施「科技創新十二條」等創新政策,首次出台《廣東省關於加強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的若干意見》,提出多項改革創新舉措。
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4萬家,總數、總收入、凈利潤等均居全國第一,技術自給率和科技進步貢獻率分別達72.5%和68%。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創造未來的科技發展新趨勢(大勢所趨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廣東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捌』 根據教師如何開好家長會學習後的成果轉化與未來行動計劃有哪些
我認為只要營造和諧溫馨且積極向上的氛圍,談成績沒什麼不可以。畢竟了解班級現狀和發展,尤其是孩子學業情況,是家長們關心的,也是家長會重要目的之一。我的嘗試是:家長會,讓孩子家長一起參與,變普通的家長會為親子交流會。
具體做法是,精選最能反映孩子綜合情況的材料,家長孩子坐於一桌,分析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討論優者如何更優,成績不理想的則談論如何改進,並當場制訂計劃和措施。由於家校生三方共同參與,避免了那種會後孩子「今夜有暴風雨」的恐懼以及家長無益於事的怒火,也較好避免了家長單方面開會導致的那種「聽聽激動,回家不動、難動或不知如何動」的現象發生。會中通常還穿插學生、家長的經驗介紹,家長或學生擔任頒獎嘉賓等,多方觸動,多舉措促動,能夠取得不錯效果。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研單位是科技成果的供給主體。在「科教興國」戰略指導下,隨著「211工程」、「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的實施,我國高等教育取得了歷史性的發展,高校科技創新工作取得了極大的進展。高校正逐漸發展成為基礎研究的主力軍,應用研究的重要方面軍,以及高新技術產業化的生力軍,高校科技工作已經成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高校及科研機構承擔建設了一大批科技創新基地或平台,積極承擔了國家科技攻關計劃、「863」計劃、「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國防軍工等一系列科研任務,使高校總體科技實力、自主創新能力以及綜合競爭力大大增強,知識貢獻與社會服務能力大大增強,正在成為我國科技自主創新的強大力量。
『玖』 你對中國的成就及未來有哪些看法
有希望,有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