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向紅和成果

向紅和成果

發布時間:2021-10-01 11:29:46

A. 首席專家向紅丁談自己戰勝糖尿病的作者簡介

向紅丁,男,土家族,1944年4月14日生,湖南省古丈縣人。1968年畢業於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後於1981和1985年分別獲得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北京協和醫院碩士和博士學位,1988赴美從事博士後研究。現任北京協和醫院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及北京協和醫院糖尿病中心主任。
醫療特長為內分泌專業,尤以糖尿病專業和男性生殖內分泌為專長,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經驗。積極參加科研工作,曾獲衛生部科技成果獎3次。現主持國家863計劃、國家十五攻關課題、北京市科委重大項目、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重大課題,和北京協和醫院重大項目各1項,並任2001年衛生部《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調查》課題組副組長。近年來共發表論文60餘篇,參與書籍撰寫20部,其中由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科普專著《糖尿病300個怎麼辦》獲第三屆中國大學出版社協會雙效書獎和第四屆全國優秀科普傳品獎。在糖尿病學術團體任職包括衛生部老年醫學領導小組專家委員會委員兼秘書,衛生部糖尿病防治專家咨詢委員會秘書,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糖尿病防治協會理事長,《中國糖尿病雜志》副總編輯。在九三學社中,任中央醫葯衛生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委醫葯衛生委員會主任、九三學社醫科院基層委員會副主任,同時任第十二屆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特約監督員和第十屆東城區政協委員等職。

B. 他是現代物理學的泰斗,他最偉大的成就是什麼。

相對論,光電效應,微積分,場論,量子理論等。

C. A.Einstein的主要成就

狹義相對論的創立:
早在歲時,愛因斯坦就從書本上了解到光是以很快速度前進的電磁波,他產生了一個想法,如果一個人以光的速度運動,他將看到一幅什麼樣的世界景象呢?他將看不到前進的光,只能看到在空間里振盪著卻停滯不前的電磁場。這種事可能發生嗎?
與此相聯系,他非常想探討與光波有關的所謂以太的問題。以太這個名詞源於希臘,用以代表組成天上物體的基本元素。17世紀的笛卡爾和其後的惠更斯首創並發展了以太學說,認為以太就是光波傳播的媒介,它充滿了包括真空在內的全部空間,並能滲透到物質中。與以太說不同,牛頓提出了光的微粒說。牛頓認為,發光體發射出的是以直線運動的微粒粒子流,粒子流沖擊視網膜就引起視覺。18世紀牛頓的微粒說佔了上風,19世紀,卻是波動說佔了絕對優勢。以太的學說也大大發展:波的傳播需要媒質,光在真空中傳播的媒質就是以太,也叫光以太。與此同時,電磁學得到了蓬勃發展,經過麥克斯韋、赫茲等人的努力,形成了成熟的電磁現象的動力學理論——電動力學,並從理論與實踐上證明光就是一定頻率范圍內的電磁波,從而統一了光的波動理論與電磁理論。以太不僅是光波的載體,也成了電磁場的載體。直到19世紀末,人們企圖尋找以太,然而從未在實驗中發現以太,相反,邁克耳遜莫雷實驗卻發現以太不太可能存在。
電磁學的發展最初也是納入牛頓力學的框架,但在解釋運動物體的電磁過程時卻發現,與牛頓力學所遵從的相對性原理不一致。按照麥克斯韋理論,真空中電磁波的速度,也就是光的速度是一個恆量;然而按照牛頓力學的速度加法原理,不同慣性系的光速不同。例如,兩輛汽車,一輛向你駛近,一輛駛離。你看到前
一輛車的燈光向你靠近,後一輛車的燈光遠離。根據伽利略理論,向你駛來的車將發出速度大於C(真空光速3.0x10^8m/s)的光,即前車的光的速度=光速+車速;而駛離車的光速小於C,即後車光的速度=光速-車速。但按照這兩種光的速度相同,因為在麥克斯韋的理論中,車的速度有無並不影響光的傳播,說白了不管車子怎樣,光速等於C。麥克斯韋與伽利略關於速度的說法明顯相悖。我們如何解決這一分歧呢?
愛因斯坦似乎就是那個將構建嶄新的物理學大廈的人。愛因斯坦認真研究了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特別是經過赫茲和洛倫茲發展和闡述的電動力學。愛因斯坦堅信電磁理論是完全正確的,但是有一個問題使他不安,這就是絕對參照系以太的存在。他閱讀了許多著作發現,所有人試圖證明以太存在的試驗都是失敗的。經過研究愛因斯坦發現,除了作為絕對參照系和電磁場的荷載物外,以太在洛倫茲理論中已經沒有實際意義。於是他想到:以太絕對參照系是必要的嗎?電磁場一定要有荷載物嗎?這時他一開始懷疑以太存在的必要。
愛因斯坦喜歡閱讀哲學著作,並從哲學中吸收思想營養,他相信世界的統一性和邏輯的一致性。相對性原理已經在力學中被廣泛證明,卻在電動力學中卻無法成立,對於物理學這兩個理論體系在邏輯上的不一致,愛因斯坦提出了懷疑。他認為,相對論原理應該普遍成立,因此電磁理論對於各個慣性系應該具有同樣的形式,但在這里出現了光速的問題。光速是不變的量還是可變的量,成為相對性原理是否普遍成立的首要問題。當時的物理學家一般都相信以太,也就是相信存在著絕對參照系,這是受到牛頓的絕對空間概念的影響。19世紀末,馬赫在所著的《發展中的力學》中,批判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這給愛因斯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05年5月的一天,愛因斯坦與一個朋友貝索討論這個已探索了十年的問題,貝索按照馬赫主義的觀點闡述了自己的看法,兩人討論了很久。突然,愛因斯坦領悟到了什麼,回到家經過反復思考,終於想明白了問題。第二天,他又來到貝索家,說:謝謝你,我的問題解決了。原來愛因斯坦想清楚了一件事:時間沒有絕對的定義,時間與光信號的速度有一種不可分割的聯系。他找到了開鎖的鑰匙,經過五個星期的努力工作,愛因斯坦把狹義相對論呈現在人們面前。
1905年6月30日,德國《物理學年鑒》接受了愛因斯坦的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在同年9月的該刊上發表。這篇論文是關於狹義相對論的第一篇文章,它包含了狹義相對論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內容。狹義相對論所根據的是兩條原理: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愛因斯坦解決問題的出發點,是他堅信相對性原理。伽利略最早闡明過相對性原理的思想,但他沒有對時間和空間給出過明確的定義。牛頓建立力學體系時也講了相對性思想,但又定義了絕對空間、絕對時間和絕對運動,在這個問題上他是矛盾的。而愛因斯坦大大發展了相對性原理,在他看來,根本不存在絕對靜止的空間,同樣不存在絕對同一的時間,所有時間和空間都是和運動的物體聯系在一起的。對於任何一個參照系和坐標系,都只有屬於這個參照系和坐標系的空間和時間。對於一切慣性系,運用該參照系的空間和時間所表達的物理規律,它們的形式都是相同的,這就是相對性原理,嚴格地說是狹義的相對性原理。在這篇文章中,愛因斯坦沒有討論將光速不變作為基本原理的根據,他提出光速不變是一個大膽的假設,是從電磁理論和相對性原理的要求而提出來的。這篇文章是愛因斯坦多年來思考以太與電動力學問題的結果,他從同時的相對性這一點作為突破口,建立了全新的時間和空間理論,並在新的時空理論基礎上給動體的電動力學以完整的形式,以太不再是必要的,以太漂流是不存在的。
什麼是同時性的相對性?不同地方的兩個事件我們何以知道它是同時發生的呢?一般來說,我們會通過信號來確認。為了得知異地事件的同時性我們就得知道信號的傳遞速度,但如何測出這一速度呢?我們必須測出兩地的空間距離以及信號傳遞所需的時間,空間距離的測量很簡單,麻煩在於測量時間,我們必須假定兩地各有一隻已經對好了的鍾,從兩個鍾的讀數可以知道信號傳播的時間。但我們如何知道異地的鍾對好了呢?答案是還需要一種信號。這個信號能否將鍾對好?如果按照先前的思路,它又需要一種新信號,這樣無窮後退,異地的同時性實際上無法確認。不過有一點是明確的,同時性必與一種信號相聯系,否則我們說這兩件事同時發生是無意義的。
光信號可能是用來對時鍾最合適的信號,但光速非無限大,這樣就產生一個新奇的結論,對於靜止的觀察者同時的兩件事,對於運動的觀察者就不是同時的。我們設想一個高速運行的列車,它的速度接近光速。列車通過站台時,甲站在站台上,有兩道閃電在甲眼前閃過,一道在火車前端,一道在後端,並在火車兩端及平台的相應部位留下痕跡,通過測量,甲與列車兩端的間距相等,得出的結論是,甲是同時看到兩道閃電的。因此對甲來說,收到的兩個光信號在同一時間間隔內傳播同樣的距離,並同時到達他所在位置,這兩起事件必然在同一時間發生,它們是同時的。但對於在列車內部正中央的乙,情況則不同,因為乙與高速運行的列車一同運動,因此他會先截取向著他傳播的前端信號,然後收到從後端傳來的光信號。對乙來說,這兩起事件是不同時的。也就是說,同時性不是絕對的,而取決於觀察者的運動狀態。這一結論否定了牛頓力學中引以為基礎的絕對時間和絕對空間框架。
相對論認為,光速在所有慣性參考系中不變,它是物體運動的最大速度。由於相對論效應,運動物體的長度會變短,運動物體的時間膨脹。但由於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運動速度都是很低的(與光速相比),看不出相對論效應。
愛因斯坦在時空觀的徹底變革的基礎上建立了相對論力學,指出質量隨著速度的增加而增加,當速度接近光速時,質量趨於無窮大。他並且給出了著名的質能關系式:E=mc^2,質能關系式對後來發展的原子能事業起到了指導作用。
廣義相對論的建立:
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關於狹義相對論的第一篇文章後(即《論動體的電動力學》),並沒有立即引起很大的反響。但是德國物理學的權威人士普朗克注意到了他的文章,認為愛因斯坦的工作可以與哥白尼相媲美,正是由於普朗克的推動,相對論很快成為人們研究和討論的課題,愛因斯坦也受到了學術界的注意。
1907年,愛因斯坦聽從友人的建議,提交了那篇著名的論文申請聯邦工業大學的編外講師職位,但得到的答復是論文無法理解。雖然在德國物理學界愛因斯坦已經很有名氣,但在瑞士,他卻得不到一個大學的教職,許多有名望的人開始為他鳴不平,1908年,愛因斯坦終於得到了編外講師的職位,並在第二年當上了副教授。1912年,愛因斯坦當上了教授,1913年,應普朗克之邀擔任新成立的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長和柏林大學教授。
在此期間,愛因斯坦在考慮將已經建立的相對論推廣,對於他來說,有兩個問題使他不安。第一個是引力問題,狹義相對論對於力學、熱力學和電動力學的物理規律是正確的,但是它不能解釋引力問題。牛頓的引力理論是超距的,兩個物體之間的引力作用在瞬間傳遞,即以無窮大的速度傳遞,這與相對論依據的場的觀點和極限的光速沖突。第二個是非慣性系問題,狹義相對論與以前的物理學規律一樣,都只適用於慣性系。但事實上卻很難找到真正的慣性系。從邏輯上說,一切自然規律不應該局限於慣性系,必須考慮非慣性系。狹義相對論很難解釋所謂的雙生子佯謬,該佯謬說的是,有一對孿生兄弟,哥在宇宙飛船上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做宇宙航行,根據相對論效應,高速運動的時鍾變慢,等哥哥回來,弟弟已經變得很老了,因為地球上已經經歷了幾十年。而按照相對性原理,飛船相對於地球高速運動,地球相對於飛船也高速運動,弟弟看哥哥變年輕了,哥哥看弟弟也應該年輕了。這個問題簡直沒法回答。實際上,狹義相對論只處理勻速直線運動,而哥哥要回來必須經過一個變速運動過程,這是相對論無法處理的。正在人們忙於理解相對狹義相對論時,愛因斯坦正在接受完成廣義相對論。
1907年,愛因斯坦撰寫了關於狹義相對論的長篇文章《關於相對性原理和由此得出的結論》,在這篇文章中愛因斯坦第一次提到了等效原理,此後,愛因斯坦關於等效原理的思想又不斷發展。他以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成正比的自然規律作為等效原理的根據,提出在無限小的體積中均勻的引力場完全可以代替加速運動的參照系。愛因斯坦並且提出了封閉箱的說法:在一封閉箱中的觀察者,不管用什麼方法也無法確定他究竟是靜止於一個引力場中,還是處在沒有引力場卻在作加速運動的空間中,這是解釋等效原理最常用的說法,而慣性質量與引力質量相等是等效原理一個自然的推論。
1915年11月,愛因斯坦先後向普魯士科學院提交了四篇論文,在這四篇論文中,他提出了新的看法,證明了水星近日點的進動,並給出了正確的引力場方程。至此,廣義相對論的基本問題都解決了,廣義相對論誕生了。1916年,愛因斯坦完成了長篇論文《廣義相對論的基礎》,在這篇文章中,愛因斯坦首先將以前適用於慣性系的相對論稱為狹義相對論,將只對於慣性系物理規律同樣成立的原理稱為狹義相對性原理,並進一步表述了廣義相對性原理:物理學的定律必須對於無論哪種方式運動著的參照系都成立。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認為,由於有物質的存在,空間和時間會發生彎曲,而引力場實際上是一個彎曲的時空。愛因斯坦用太陽引力使空間彎曲的理論,很好地解釋了水星近日點進動中一直無法解釋的43秒。廣義相對論的第二大預言是引力紅移,即在強引力場中光譜向紅端移動,20年代,天文學家在天文觀測中證實了這一點。廣義相對論的第三大預言是引力場使光線偏轉,最靠近地球的大引力場是太陽引力場,愛因斯坦預言,遙遠的星光如果掠過太陽表面將會發生一點七秒的偏轉。1919年,在英國天文學家愛丁頓的鼓動下,英國派出了兩支遠征隊分赴兩地觀察日全食,經過認真的研究得出最後的結論是:星光在太陽附近的確發生了一點七秒的偏轉。英國皇家學會和皇家天文學會正式宣讀了觀測報告,確認廣義相對論的結論是正確的。會上,著名物理學家、皇家學會會長湯姆孫說:「這是自從牛頓時代以來所取得的關於萬有引力理論的最重大的成果」,「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人類思想最偉大的成果之一」。愛因斯坦成了新聞人物,他在1916年寫了一本通俗介紹相對論的書《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到1922年已經再版了40次,還被譯成了十幾種文字,廣為流傳。
相對論的意義:
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建立以來,已經過去了很長時間,它經受住了實踐和歷史的考驗,是人們普遍承認的真理。相對論對於現代物理學的發展和現代人類思想的發展都有巨大的影響。相對論從邏輯思想上統一了經典物理學,使經典物理學成為一個完美的科學體系。狹義相對論在狹義相對性原理的基礎上統一了牛頓力學和麥克斯韋電動力學兩個體系,指出它們都服從狹義相對性原理,都是對洛倫茲變換協變的,牛頓力學只不過是物體在低速運動下很好的近似規律。廣義相對論又在廣義協變的基礎上,通過等效原理,建立了局域慣性長與普遍參照系數之間的關系,得到了所有物理規律的廣義協變形式,並建立了廣義協變的引力理論,而牛頓引力理論只是它的一級近似。這就從根本上解決了以前物理學只限於慣性系的問題,從邏輯上得到了合理的安排。相對論嚴格地考察了時間、空間、物質和運動這些物理學的基本概念,給出了科學而系統的時空觀和物質觀,從而使物理學在邏輯上成為完美的科學體系。
狹義相對論給出了物體在高速運動下的運動規律,並提示了質量與能量相當,給出了質能關系式。這兩項成果對低速運動的宏觀物體並不明顯,但在研究微觀粒子時卻顯示了極端的重要性。因為微觀粒子的運動速度一般都比較快,有的接近甚至達到光速,所以粒子的物理學離不開相對論。質能關系式不僅為量子理論的建立和發展創造了必要的條件,而且為原子核物理學的發展和應用提供了根據。
對於愛因斯坦引入的這些全新的概念,當時地球上大部分物理學家,其中包括相對論變換關系的奠基人洛侖茲,都覺得難以接受。甚至有人說「當時全世界只有兩個半人懂相對論」。舊的思想方法的障礙,使這一新的物理理論直到一代人之後才為廣大物理學家所熟悉,就連瑞典皇家科學院,1922年把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愛因斯坦時,也只是說「由於他對理論物理學的貢獻,更由於他發現了光電效應的定律。」對愛因斯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獎辭中竟然對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隻字未提。(註:相對論沒有獲諾貝爾獎,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還缺乏大量事實驗證。) 物質不滅定律,說的是物質的質量不滅;能量守恆定律,說的是物質的能量守恆。(信息守恆定律)
雖然這兩條偉大的定律相繼被人們發現了,但是人們以為這是兩個風馬牛不相關的定律,各自說明了不同的自然規律。甚至有人以為,物質不滅定律是一條化學定律,能量守恆定律是一條物理定律,它們分屬於不同的科學范疇。
愛因斯坦認為,物質的質量是慣性的量度,能量是運動的量度;能量與質量並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系的,不可分割的。物體質量的改變,會使能量發生相應的改變;而物體能量的改變,也會使質量發生相應的改變。
在狹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質能公式:E=mc^2 (這里的E代表能量,m代表多少質量,c代表光的速度,近似值為3×10^8m/s,這說明能量可以用增加質量的方法創造!)。
愛因斯坦的理論,最初受到許多人的反對,就連當時一些著名物理學家也對這位年青人的論文表示懷疑。然而,隨著科學的發展,大量的科學實驗證明愛因斯坦的理論是正確的,愛因斯坦才一躍而成為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成為20世紀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
愛因斯坦的質能關系公式,正確地解釋了各種原子核反應:就拿氦4(He4)來說,它的原子核是由2個質子和2個中子組成的。照理,氦4原子核的質量就等於2個質子和2個中子質量之和。實際上,這樣的算術並不成立,氦核的質量比2個質子、2個中子質量之和少了0.0302u(原子質量單位)!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當2個氘[]核(每個氘核都含有1個質子、1個中子)聚合成1個氦4原子核時,釋放出大量的原子能。生成1克氦4原子時,大約放出2.7×10^12焦耳的原子能。正因為這樣,氦4原子核的質量減少了。
這個例子生動地說明:在2個氘原子核聚合成1個氦4原子核時,似乎質量並不守恆,也就是氦4原子核的質量並不等於2個氘核質量之和。然而,用質能關系公式計算,氦4原子核失去的質量,恰巧等於因反應時釋放出原子能而減少的質量!
這樣一來,愛因斯坦就從更新的高度,闡明了物質不滅定律和能量守恆定律的實質,指出了兩條定律之間的密切關系,使人類對大自然的認識又深了一步。 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
光照射到金屬上,引起物質的電性質發生變化。這類光變致電的現象被人們統稱為光電效應(Photoelectric effect)。
光電效應分為光電子發射、光電導效應和光生伏特效應。前一種現象發生在物體表面,又稱外光電效應。後兩種現象發生在物體內部,稱為內光電效應。
赫茲於1887年發現光電效應,愛因斯坦第一個成功的解釋了光電效應(金屬表面在光輻照作用下發射電子的效應,發射出來的電子叫做光電子)。光波長小於某一臨界值時方能發射電子,即極限波長,對應的光的頻率叫做極限頻率。臨界值取決於金屬材料,而發射電子的能量取決於光的波長而與光強度無關,這一點無法用光的波動性解釋。還有一點與光的波動性相矛盾,即光電效應的瞬時性,按波動性理論,如果入射光較弱,照射的時間要長一些,金屬中的電子才能積累住足夠的能量,飛出金屬表面。可事實是,只要光的頻率高於金屬的極限頻率,光的亮度無論強弱,光子的產生都幾乎是瞬時的,不超過十的負九次方秒。正確的解釋是光必定是由與波長有關的嚴格規定的能量單位(即光子或光量子)所組成。
光電效應里,電子的射出方向不是完全定向的,只是大部分都垂直於金屬表面射出,與光照方向無關 ,光是電磁波,但是光是高頻震盪的正交電磁場,振幅很小,不會對電子射出方向產生影響。 愛因斯坦在提出相對論的時候,曾將宇宙常數(為了解釋物質密度不為零的靜態宇宙的存在﹐他在引力場方程中引進一個與度規張量成比例的項﹐用符號Λ 表示。該比例常數很小﹐在銀河系尺度范圍可忽略不計。只在宇宙尺度下﹐Λ 才可能有意義﹐所以叫作宇宙常數。即所謂的反引力的固定數值)代入他的方程。他認為,有一種反引力,能與引力平衡,促使宇宙有限而靜態。當哈勃得意洋洋地將膨脹宇宙的天文觀測結果展示給愛因斯坦看時,愛因斯坦說:「這是我一生所犯下的最大錯誤。」
宇宙是膨脹著的! 哈勃等認為,反引力是不存在的,由於星系間的引力,促使膨脹速度越來越慢。 那麼,愛因斯坦就完全錯了嗎?不。星系間有一種扭旋的力,促使宇宙不斷膨脹,即暗能量。70億年前,它們「戰勝」了暗物質,成為宇宙的主宰。最新研究表明,按質量成份(只算實質量,不算虛物質)計算,暗物質和暗能量約占宇宙96%。看來,宇宙將不斷加速膨脹,直至解體死亡。(也有其它說法,爭議不休)。宇宙常數雖存在,但反引力的值遠超過引力。也難怪這位倔強的物理學家與波爾在量子力學的爭論:「上帝是不擲骰子的!」(不要指揮上帝如何決定宇宙的命運)。林德饒有風趣的說:「現在,我終於明白,為什麼他(愛因斯坦)這么喜歡這個理論,多年後依然研究宇宙常數,宇宙常數依然是當今物理學最大的疑問之一。」

D. 愛因斯坦的成就

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
物質不滅定律,也就是那條史上最著名的公式E=mc^2。
光電效應,他獲得諾貝爾獎的理論。

E. 愛因斯坦有哪些偉大成就

愛因斯坦

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國西南的烏耳姆城,一年後隨全家遷居慕尼黑。愛因斯坦小時候並不活潑,三歲多還不會講話,可是直到九歲時講話還不很通暢,所講的每一句話都必須經過吃力但認真的思考。

1905年的奇跡

1905年,愛因斯坦在科學史上創造了一個史無前例奇跡。這一年他寫了六篇論文,在三月到九月這半年中,利用在專利局每天八小時工作以外的業余時間,在三個領域做出了四個有劃時代意義的貢獻,他發表了關於光量子說、分子大小測定法、布朗運動理論和狹義相對論這四篇重要論文。

1921年,愛因斯坦因為「光電效應定律的發現」這一成就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成功的秘訣

有一次,一個美國記者問愛因斯坦關於他成功的秘決。他回答:「早在1901年,我還是二十二歲的青年時,我已經發現了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這公式的秘密告訴你,那就是A=X+Y+Z! A就是成功,X就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Z是少說廢話!這公式對我有用,我想對許多人也是一樣有用。」

科學成就的第二個高峰

在1915年到1917年的3年中,是愛因斯坦科學成就的第二個高峰,類似於1905年,他也在三個不同領域中分別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除了1915年最後建成了被公認為人類思想史中最偉大的成就之一的廣義相對論以外,1916年在輻射量子方面提出引力波理論,1917年又開創了現代宇宙學。

最偉大的科學家的風格

愛因斯坦因為在科學上的成就,獲得了許多獎狀以及名譽博士的授予證書。如果一般人就會把這些東西高高掛起。可是愛因斯坦把以上的東西,包括諾貝爾獎獎狀一起亂七八糟地放在一個箱子里,看也不看一眼。英費爾德說他有時覺得愛因斯坦可能連諾貝爾獎是什麼意義都不知道。據說他在得獎的那一天,臉上和平日一樣平靜,沒有顯出特別高興或興奮。

F. 愛因斯坦在現代物理學上取得了怎樣的成就

愛因斯坦是德裔美國物理學家(擁有瑞士國籍),思想家及哲學家,猶太人,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相對論——「質能關系」的提出者,「決定論量子力學詮釋」的捍衛者(振動的粒子)——不擲骰子的上帝。 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1879年3月14日上午11時30分,愛因斯坦出生在德國烏爾姆市(Ulm, Kingdom of Württemberg, German Empire)班霍夫街135號。父母都是猶太人。父名赫爾曼·愛因斯坦,母親玻琳。 1881年11月18日,愛因斯坦的妹妹瑪雅在慕尼黑出生。 1884年,愛因斯坦對袖珍羅盤著迷。 1885年,愛因斯坦開始學小提琴。 1886年,愛因斯坦在慕尼黑公立學校(Council School)讀書;在家裡學習猶太教的教規。 1888年,愛因斯坦入路易波爾德高級中學學習。在學校繼續受宗教教育,接受受戒儀式。弗里德曼是指導老師。 1889年,在醫科大學生塔爾梅引導下,讀通俗科學讀物和哲學著作。 1891年,自學歐幾里德幾何學(Euclidean geometry),感到狂熱的喜愛,同時開始自學高等數學。 1892年,開始讀康德(Immanuel Kant)的著作。 1895年,自學完微積分(calculus)。 1896年,獲阿勞中學畢業證書。10月,進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師范系學習物理。愛因斯坦 1899年10月19日,愛因斯坦正式申請瑞士公民權。 1900年8月愛因斯坦畢業於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12月完成論文《由毛細管現象得到的推論》,次年發表在萊比錫《物理學雜志》上並入瑞士籍。 1901年3月21日,取得瑞士國籍。在這一年5-7月完成電勢差的熱力學理論的論文。 1904年9月,由專利局的試用人員轉為正式三級技術員。 1905年3月,發表量子論,提出光量子假說,解決了光電效應問題。4月向蘇黎世大學提出論文《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取得博士學位。5月完成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獨立而完整地提出狹義相對性原理,開創物理學的新紀元。 1906年4月,晉升為專利局二級技術員。11月完成固體比熱的論文,這是關於固體的量子論的第一篇論文。 1908年10月兼任伯爾尼大學編外講師。 1909年10月,離開伯爾尼專利局,任蘇黎世大學理論物理學副教授。愛因斯坦 1910年10月,完成關於臨界乳光的論文。 1912年提出「光化當量」定律。 1913年他返德國,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長和柏林洪堡大學教授,並當選為普魯士科學院院士。 1914年4月,愛因斯坦接受德國科學界的邀請,遷居到柏林, 8月 即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他雖身居戰爭的發源地,生活在戰爭鼓吹者的包圍之中,卻堅決地表明了自己的反戰態度。 9月 愛因斯坦參與發起反戰團體「新祖國同盟」,在這個組織被宣布為非法、成員大批遭受逮捕和迫害而轉入地下的情況下,愛因斯坦仍堅決參加這個組織的秘密活動。 10月 德國的科學界和文化界在軍國主義分子的操縱和煽動下,發表了「文明世界的宣言」,為德國發動的侵略戰爭辯護,鼓吹德國高於一切,全世界都應該接受「真正德國精神」。在「宣言」上簽名的有九十三人,都是當時德國有聲望的科學家、藝術家和牧師等。就連能斯脫、倫琴、奧斯特瓦爾德、普朗克等都在上面簽了字。當徵求愛因斯坦簽名時,他斷然拒絕了,而同時他卻毅然在反戰的《告歐洲人書》上簽上自己的名字。這一舉動震驚了全世界。 1915年11月,提出廣義相對論引力方程的完整形式,並且成功地解釋了水星近日點運動。愛因斯坦 1916年3月,完成總結性論文《廣義相對論的基礎》。5月提出宇宙空間有限無界的假說。8月完成《關於輻射的量子理論》,總結量子論的發展,提出受激輻射理論。 1917年,列寧領導的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後,愛因斯坦熱情地支持這個偉大的革命,贊揚這是一次對全世界將有決定性意義的、偉大的社會實驗並表示:「我尊敬列寧,因為他是一位有完全自我犧牲精神,全心全意為實現社會正義而獻身的人。我並不認為他的方法是切合實際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像他這種類型的人,是人類良心的維護者和再造者。」 1921年,愛因斯坦因光電效應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的研究推動了量子力學的發展重要貢獻
相對論
狹義相對論的創立:早在16歲時,愛因斯坦就從書本上了解到光是以很快速度前進的電磁波,他產生了一個想法,如果一個人以光的速度運動,他將看到一幅什麼樣的世界景象呢?他將看不到前進的光,只能看到在空間里振盪著卻停滯不前的電磁場。這種事可能發生嗎? 與此相聯系,他非常想探討與光波有關的所謂以太的問題。以太這個名詞源於希臘,用以代表組成天上物體的基本元素。17世紀,笛卡爾首次將它引入科學,作為傳播光的媒質。其後,惠更斯進一步發展了以太學說,認為荷載光波的媒介物是以太,它應該充滿包括真空在內的全部空間,並能滲透到通常的物質中。與惠更斯的看法不同,牛頓提出了光的微粒說。牛頓認為,發光體發射出的是以直線運動的微粒粒子流,粒子流沖擊視網膜就引起視覺。18世紀牛頓的微粒說佔了上風,然而到了19世紀,卻是波動說佔了絕對優勢,以太的學說也因此大大發展。當時的看法是,波的傳播要依賴於媒質,因為光可以在真空中傳播,傳播光波的媒質是充滿整個空間的以太,也叫光以太。與此同時,電磁學得到了蓬勃發展,經過麥克斯韋、赫茲等人的努力,形成了成熟的電磁現象的動力學理論——電動力學,並從理論與實踐上將光和電磁現象統一起來,認為光就是一定頻率范圍內的電磁波,從而將光的波動理論與電磁理論統一起來。以太不僅是光波的載體,也成了電磁場的載體。直到19世紀末,人們企圖尋找以太,然而從未在實驗中發現以太。 但是,電動力學遇到了一個重大的問題,就是與牛頓力學所遵從的相對性原理不一致。關於相對性原理的思想,早在伽利略和牛頓時期就已經有了。電磁學的發展最初也是納入牛頓力學的框架,但在解釋運動物體的電磁過程時卻遇到了困難。按照麥克斯韋理論,真空中電磁波的速度,也就是光的速度是一個恆量,然而按照牛頓力學的速度加法原理,不同慣性系的光速不同,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適用於力學的相對性原理是否適用於電磁學?例如,有兩輛汽車,一輛向你駛近,一輛駛離。你看到前一輛車的燈光向你靠近,後一輛車的燈光遠離。按照麥克斯韋的理論,這兩種光的速度相同,汽車的速度在其中不起作用。但根據伽利略理論,這兩項的測量結果不同。向你駛來的車將發出的光加速,即前車的光速=光速+車速;而駛離車的光速較慢,因為後車的光速=光速-車速。麥克斯韋與伽利略關於速度的說法明顯相悖。我們如何解決這一分歧呢? 19世紀理論物理學達到了巔峰狀態,但其中也隱含著巨大的危機。海王星的發現顯示出牛頓力學無比強大的理論威力,電磁學與力學的統一使物理學顯示出一種形式上的完整,並被譽為「一座庄嚴雄偉的建築體系和動人心弦的美麗的廟堂」。在人們的心目中,古典物理學已經達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德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普朗克年輕時曾向他的老師表示要獻身於理論物理學,老師勸他說:「年輕人,物理學是一門已經完成了的科學,不會再有多大的發展了,將一生獻給這門學科,太可惜了。」 愛因斯坦似乎就是那個將構建嶄新的物理學大廈的人。在伯爾尼專利局的日子裡,愛因斯坦廣泛關注物理學界的前沿動態,在許多問題上深入思考,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在十年的探索過程中,愛因斯坦認真研究了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特別是經過赫茲和洛倫茲發展和闡述的電動力學。愛因斯坦堅信電磁理論是完全正確的,但是有一個問題使他不安,這就是絕對參照系以太的存在。他閱讀了許多著作發現,所有人試圖證明以太存在的試驗都是失敗的。經過研究愛因斯坦發現,除了作為絕對參照系和電磁場的荷載物外,以太在洛倫茲理論中已經沒有實際意義。於是他想到:以太絕對參照系是必要的嗎?電磁場一定要有荷載物嗎? 愛因斯坦喜歡閱讀哲學著作,並從哲學中吸收思想營養,他相信世界的統一性和邏輯的一致性。相對性原理已經在力學中被廣泛證明,但在電動力學中卻無法成立,對於物理學這兩個理論體系在邏輯上的不一致,愛因斯坦提出了懷疑。他認為,相對論原理應該普遍成立,因此電磁理論對於各個慣性系應該具有同樣的形式,但在這里出現了光速的問題。光速是不變的量還是可變的量,成為相對性原理是否普遍成立的首要問題。當時的物理學家一般都相信以太,也就是相信存在著絕對參照系,這是受到牛頓的絕對空間概念的影響。19世紀末,馬赫在所著的《發展中的力學》中,批判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這給愛因斯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05年5月的一天,愛因斯坦與一個朋友貝索討論這個已探索了十年的問題,貝索按照馬赫主義的觀點闡述了自己的看法,兩人討論了很久。突然,愛因斯坦領悟到了什麼,回到家經過反復思考,終於想明白了問題。第二天,他又來到貝索家,說:謝謝你,我的問題解決了。原來愛因斯坦想清楚了一件事:時間沒有絕對的定義,時間與光信號的速度有一種不可分割的聯系。他找到了開鎖的鑰匙,經過五個星期的努力工作,愛因斯坦把狹義相對論呈現在人們面前。 1905年6月30日,德國《物理學年鑒》接受了愛因斯坦的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在同年9月的該刊上發表。這篇論文是關於狹義相對論的第一篇文章,它包含了狹義相對論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內容。狹義相對論所根據的是兩條原理: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愛因斯坦解決問題的出發點,是他堅信相對性原理。伽利略最早闡明過相對性原理的思想,但他沒有對時間和空間給出過明確的定義。牛頓建立力學體系時也講了相對性思想,但又定義了絕對空間、絕對時間和絕對運動,在這個問題上他是矛盾的。而愛因斯坦大大發展了相對性原理,在他看來,根本不存在絕對靜止的空間,同樣不存在絕對同一的時間,所有時間和空間都是和運動的物體聯系在一起的。對於任何一個參照系和坐標系,都只有屬於這個參照系和坐標系的空間和時間。對於一切慣性系,運用該參照系的空間和時間所表達的物理規律,它們的形式都是相同的,這就是相對性原理,嚴格地說是狹義的相對性原理。在這篇文章中,愛因斯坦沒有多討論將光速不變作為基本原理的根據,他提出光速不變是一個大膽的假設,是從電磁理論和相對性原理的要求而提出來的。這篇文章是愛因斯坦多年來思考以太與電動力學問題的結果,他從同時的相對性這一點作為突破口,建立了全新的時間和空間理論,並在新的時空理論基礎上給動體的電動力學以完整的形式,以太不再是必要的,以太漂流是不存在的。 什麼是同時性的相對性?不同地方的兩個事件我們何以知道它是同時發生的呢?一般來說,我們會通過信號來確認。為了得知異地事件的同時性我們就得知道信號的傳遞速度,但如何測出這一速度呢?我們必須測出兩地的空間距離以及信號傳遞所需的時間,空間距離的測量很簡單,麻煩在於測量時間,我們必須假定兩地各有一隻已經對好了的鍾,從兩個鍾的讀數可以知道信號傳播的時間。但我們如何知道異地的鍾對好了呢?答案是還需要一種信號。這個信號能否將鍾對好?如果按照先前的思路,它又需要一種新信號,這樣無窮後退,異地的同時性實際上無法確認。不過有一點是明確的,同時性必與一種信號相聯系,否則我們說這兩件事同時發生是無意義的。 光信號可能是用來對時鍾最合適的信號,但光速非無限大,這樣就產生一個新奇的結論,對於靜止的觀察者同時的兩件事,對於運動的觀察者就不是同時的。我們設想一個高速運行的列車,它的速度接近光速。列車通過站台時,甲站在站台上,有兩道閃電在甲眼前閃過,一道在火車前端,一道在後端,並在火車兩端及平台的相應部位留下痕跡,通過測量,甲與列車兩端的間距相等,得出的結論是,甲是同時看到兩道閃電的。因此對甲來說,收到的兩個光信號在同一時間間隔內傳播同樣的距離,並同時到達他所在位置,這兩起事件必然在同一時間發生,它們是同時的。但對於在列車內部正中央的乙,情況則不同,因為乙與高速運行的列車一同運動,因此他會先截取向著他傳播的前端信號,然後收到從後端傳來的光信號。對乙來說,這兩起事件是不同時的。也就是說,同時性不是絕對的,而取決於觀察者的運動狀態。這一結論否定了牛頓力學中引以為基礎的絕對時間和絕對空間框架。 相對論認為,光速在所有慣性參考系中不變,它是物體運動的最大速度。由於相對論效應,運動物體的長度會變短,運動物體的時間膨脹。但由於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運動速度都是很低的(與光速相比),看不出相對論效應。 愛因斯坦在時空觀的徹底變革的基礎上建立了相對論力學,指出質量隨著速度的增加而增加,當速度接近光速時,質量趨於無窮大。他並且給出了著名的質能關系式:E=mc^2,質能關系式對後來發展的原子能事業起到了指導作用。 廣義相對論的建立: 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關於狹義相對論的第一篇文章後,並沒有立即引起很大的反響。但是德國物理學的權威人士普朗克注意到了他的文章,認為愛因斯坦的工作可以與哥白尼相媲美,正是由於普朗克的推動,相對論很快成為人們研究和討論的課題,愛因斯坦也受到了學術界的注意。 1907年,愛因斯坦聽從友人的建議,提交了那篇著名的論文申請聯邦工業大學的編外講師職位,但得到的答復是論文無法理解。雖然在德國物理學界愛因斯坦已經很有名氣,但在瑞士,他卻得不到一個大學的教職,許多有名望的人開始為他鳴不平,1908年,愛因斯坦終於得到了編外講師的職位,並在第二年當上了副教授。1912年,愛因斯坦當上了教授,1913年,應普朗克之邀擔任新成立的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長和柏林大學教授。 在此期間,愛因斯坦在考慮將已經建立的相對論推廣,對於他來說,有兩個問題使他不安。第一個是引力問題,狹義相對論對於力學、熱力學和電動力學的物理規律是正確的,但是它不能解釋引力問題。牛頓的引力理論是超距的,兩個物體之間的引力作用在瞬間傳遞,即以無窮大的速度傳遞,這與相對論依據的場的觀點和極限的光速沖突。第二個是非慣性系問題,狹義相對論與以前的物理學規律一樣,都只適用於慣性系。但事實上卻很難找到真正的慣性系。從邏輯上說,一切自然規律不應該局限於慣性系,必須考慮非慣性系。狹義相對論很難解釋所謂的雙生子佯謬,該佯謬說的是,有一對孿生兄弟,哥在宇宙飛船上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做宇宙航行,根據相對論效應,高速運動的時鍾變慢,等哥哥回來,弟弟已經變得很老了,因為地球上已經經歷了幾十年。而按照相對性原理,飛船相對於地球高速運動,地球相對於飛船也高速運動,弟弟看哥哥變年輕了,哥哥看弟弟也應該年輕了。這個問題簡直沒法回答。實際上,狹義相對論只處理勻速直線運動,而哥哥要回來必須經過一個變速運動過程,這是相對論無法處理的。正在人們忙於理解相對狹義相對論時,愛因斯坦正在接受完成廣義相對論。 1907年,愛因斯坦撰寫了關於狹義相對論的長篇文章《關於相對性原理和由此得出的結論》,在這篇文章中愛因斯坦第一次提到了等效原理,此後,愛因斯坦關於等效原理的思想又不斷發展。他以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成正比的自然規律作為等效原理的根據,提出在無限小的體積中均勻的引力場完全可以代替加速運動的參照系。愛因斯坦並且提出了封閉箱的說法:在一封閉箱中的觀察者,不管用什麼方法也無法確定他究竟是靜止於一個引力場中,還是處在沒有引力場卻在作加速運動的空間中,這是解釋等效原理最常用的說法,而慣性質量與引力質量相等是等效原理一個自然的推論。 1915年11月,愛因斯坦先後向普魯士科學院提交了四篇論文,在這四篇論文中,他提出了新的看法,證明了水星近日點的進動,並給出了正確的引力場方程。至此,廣義相對論的基本問題都解決了,廣義相對論誕生了。1916年,愛因斯坦完成了長篇論文《廣義相對論的基礎》,在這篇文章中,愛因斯坦首先將以前適用於慣性系的相對論稱為狹義相對論,將只對於慣性系物理規律同樣成立的原理稱為狹義相對性原理,並進一步表述了廣義相對性原理:物理學的定律必須對於無論哪種方式運動著的參照系都成立。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認為,由於有物質的存在,空間和時間會發生彎曲,而引力場實際上是一個彎曲的時空。愛因斯坦用太陽引力使空間彎曲的理論,很好地解釋了水星近日點進動中一直無法解釋的43秒。廣義相對論的第二大預言是引力紅移,即在強引力場中光譜向紅端移動,20年代,天文學家在天文觀測中證實了這一點。廣義相對論的第三大預言是引力場使光線偏轉,。最靠近地球的大引力場是太陽引力場,愛因斯坦預言,遙遠的星光如果掠過太陽表面將會發生一點七秒的偏轉。1919年,在英國天文學家愛丁頓的鼓動下,英國派出了兩支遠征隊分赴兩地觀察日全食,經過認真的研究得出最後的結論是:星光在太陽附近的確發生了一點七秒的偏轉。英國皇家學會和皇家天文學會正式宣讀了觀測報告,確認廣義相對論的結論是正確的。會上,著名物理學家、皇家學會會長湯姆孫說:「這是自從牛頓時代以來所取得的關於萬有引力理論的最重大的成果」,「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人類思想最偉大的成果之一」。愛因斯坦成了新聞人物,他在1916年寫了一本通俗介紹相對論的書《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到1922年已經再版了40次,還被譯成了十幾種文字,廣為流傳。 相對論的意義: 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建立以來,已經過去了很長時間,它經受住了實踐和歷史的考驗,是人們普遍承認的真理。相對論對於現代物理學的發展和現代人類思想的發展都有巨大的影響。 相對論從邏輯思想上統一了經典物理學,使經典物理學成為一個完美的科學體系。狹義相對論在狹義相對性原理的基礎上統一了牛頓力學和麥克斯韋電動力學兩個體系,指出它們都服從狹義相對性原理,都是對洛倫茲變換協變的,牛頓力學只不過是物體在低速運動下很好的近似規律。廣義相對論又在廣義協變的基礎上,通過等效原理,建立了局域慣性長與普遍參照系數之間的關系,得到了所有物理規律的廣義協變形式,並建立了廣義協變的引力理論,而牛頓引力理論只是它的一級近似。這就從根本上解決了以前物理學只限於慣性系數的問題,從邏輯上得到了合理的安排。相對論嚴格地考察了時間、空間、物質和運動這些物理學的基本概念,給出了科學而系統的時空觀和物質觀,從而使物理學在邏輯上成為完美的科學體系。 狹義相對論給出了物體在高速運動下的運動規律,並提示了質量與能量相當,給出了質能關系式。這兩項成果對低速運動的宏觀物體並不明顯,但在研究微觀粒子時卻顯示了極端的重要性。因為微觀粒子的運動速度一般都比較快,有的接近甚至達到光速,所以粒子的物理學離不開相對論。質能關系式不僅為量子理論的建立和發展創造了必要的條件,而且為原子核物理學的發展和應用提供了根據。 對於愛因斯坦引入的這些全新的概念,當時地球上大部分物理學家,其中包括相對論變換關系的奠基人洛侖茲,都覺得難以接受。甚至有人說「當時全世界只有兩個半人懂相對論」。舊的思想方法的障礙,使這一新的物理理論直到一代人之後才為廣大物理學家所熟悉,就連瑞典皇家科學院,1922年把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愛因斯坦時,也只是說「由於他對理論物理學的貢獻,更由於他發現了光電效應的定律。」對愛因斯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獎辭中竟然對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隻字未提。
E=mc^2
物質不滅定律,說的是物質的質量不滅;能量守恆定律,說的是物質的能量守恆。(信息守恆定律) 雖然這兩條偉大的定律相繼被人們發現了,但是人們以為這是兩個風馬牛不相關的定律,各自說明了不同的自然規律。甚至有人以為,物質不滅定律是一條化學定律,能量守恆定律是一條物理定律,它們分屬於不同的科學范疇。 愛因斯坦認為,物質的質量是慣性的量度,能量是運動的量度;能量與質量並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系的,不可分割的。物體質量的改變,會使能量發生相應的改變;而物體能量的改變,也會使質量發生相應的改變。 在狹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質能公式:E=mc^2 (這里的E代表物體的能量,m代表物體的質量,c代表光的速度,即3×10^8m/s)。 愛因斯坦的理論,最初受到許多人的反對,就連當時一些著名物理學家也對這位年青人的論文表示懷疑。然而,隨著科學的發展,大量的科學實驗證明愛因斯坦的理論是正確的,愛因斯坦才一躍而成為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成為20世紀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 愛因斯坦的質能關系公式,正確地解釋了各種原子核反應:就拿氦4來說,它的原子核是由2個質子和2個中子組成的。照理,氦4原子核的質量就等於2個質子和2個中子質量之和。實際上,這樣的算術並不成立,氦核的質量比2個質子、2個中子質量之和少了0.0302原子質量單位[57]!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當2個氘[]核(每個氘核都含有1個質子、1個中子)聚合成1個氦4原子核時,釋放出大量的原子能。生成1克氦4原子時,大約放出2.7×10^12焦耳的原子能。正因為這樣,氦4原子核的質量減少了。 這個例子生動地說明:在2個氘原子核聚合成1個氦4原子核時,似乎質量並不守恆,也就是氦4原子核的質量並不等於2個氘核質量之和。然而,用質能關系公式計算,氦4原子核失去的質量,恰巧等於因反應時釋放出原子能而減少的質量! 這樣一來,愛因斯坦就從更新的高度,闡明了物質不滅定律和能量守恆定律的實質,指出了兩條定律之間的密切關系,使人類對大自然的認識又深了一步。
光電效應
光照射到某些物質上,引起物質的電性質發生變化。這類光致電變的現象被人們統稱為光電效應(Photoelectric effect)。 光電效應分為光電子發射、光電導效應和光生伏特效應。前一種現象發生在物體表面,又稱外光電效應。後兩種現象發生在物體內部,稱為內光電效應。 赫茲於1887年發現光電效應,愛因斯坦第一個成功的解釋了光電效應。金屬表面在光輻照作用下發射電子的效應,發射出來的電子叫做光電子。光波長小於某一臨界值時方能發射電子,即極限波長,對應的光的頻率叫做極限頻率。臨界值取決於金屬材料,而發射電子的能量取決於光的波長而與光強度無關,這一點無法用光的波動性解釋。還有一點與光的波動性相矛盾,即光電效應的瞬時性,按波動性理論,如果入射光較弱,照射的時間要長一些,金屬中的電子才能積累住足夠的能量,飛出金屬表面。可事實是,只要光的頻率高於金屬的極限頻率,光的亮度無論強弱,光子的產生都幾乎是瞬時的,不超過十的負九次方秒。正確的解釋是光必定是由與波長有關的嚴格規定的能量單位(即光子或光量子)所組成。 光電效應里,電子的射出方向不是完全定向的,只是大部分都垂直於金屬表面射出,與光照方向無關 ,光是電磁波,但是光是高頻震盪的正交電磁場,振幅很小,不會對電子射出方向產生影響。 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
「上帝不擲骰子」
愛因斯坦曾經是量子力學的催生者之一,但是他不滿意量子力學的後續發展,愛因斯坦始終認為「量子力學(以玻恩為首的哥本哈根詮釋:「基本上,量子系統的描述是機率的。一個事件的機率是波函數的絕對值平方。」)不完整」,但苦於沒有好的解說樣板,也就有了著名的「上帝不擲骰子」的否定式吶喊!其實,愛因斯坦的直覺是對的,決定論的量子詮釋才是「量子論詮釋」的本真、根源。愛因斯坦到過世前都沒有接受量子力學是一個完備的理論。愛因斯坦還有另一個名言:「月亮是否只在你看著他的時候才存在?」
宇宙常數
愛因斯坦在提出相對論的時候,曾將宇宙常數(為了解釋物質密度不為零的靜態宇宙的存在,他在引力場方程中引進一個與度規張量成比例的項,用符號∧ 表示。該比例常數很小,在銀河系尺度范圍可忽略不計。只在宇宙尺度下,∧ 才可能有意義,所以叫作宇宙常數。即所謂的反引力的固定數值)代入他的方程。他認為,有一種反引力,能與引力平衡,促使宇宙有限而靜態。當哈勃得意洋洋的在天文望遠鏡展示給愛因斯坦看時,愛因斯坦慚愧極了,他說:「這是我一生所犯下的最大錯誤。」宇宙是膨脹著的!哈勃等認為,反引力是不存在的,由於星系間的引力,促使膨脹速度越來越慢。 那麼,愛因斯坦就完全錯了嗎?不。星系間有一種扭旋的力,促使宇宙不斷膨脹,即暗能量。70億年前,它們「戰勝」了暗物質,成為宇宙的主宰。最新研究表明,按質量成份(只算實質量,不算虛物質)計算,暗物質和暗能量約占宇宙96%。看來,宇宙將不斷加速膨脹,直至解體死亡。(目前也有其它說法,爭議不休)。宇宙常數雖存在,但反引力的值遠超過引力。也難怪這位倔強的物理學家與波爾在量子力學的爭論:「上帝是不擲骰子的!」(不要指揮上帝如何決定宇宙的命運) 林德饒有風趣的說:「現在,我終於明白,為什麼他(愛因斯坦)這么喜歡這個理論,多年後依然研究宇宙常數,宇宙常數依然是當今物理學最大的疑問之一。」

G. 夏維波的學術成果

目前專注於代謝性骨病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承擔多項國家級科研課題。發表科研論文150餘篇,其中在Am J Hum Genet、J Bone and Miner Res、Osteoporosis Int,Bone、Calcified Tissue Int等雜志上發表論文30餘篇。現擔任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Current Osteoporosis Reports等國內外多個醫學雜志的編委,及《中華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雜志》副主編和編輯部主任。曾經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一項。
主要發表文章:
1.Hsieh E, Fraenkel L, Bradley E, Xia W, Qu C, Ling L, Insogna K, Li T. Osteoporosis knowledge, self-efficacy, and health beliefs among chinese men and women with HIV. Ann Rheum Dis. 2014 Mar 1;73 Suppl 1:A62-3. doi: 10.1136/annrheumdis-2013-205124.142. PubMed PMID: 24489269.
2: Hsieh E, Fraenkel L, Xia W, Hu Y, Han Y, Insogna K, Yin MT, Xie J, Zhu T, LiT. Increased bone turnover after switch to tenofovir + lopinavir/ritonavir in chinese HIV + patients. Ann Rheum Dis. 2014 Mar 1;73 Suppl 1:A62. doi: 10.1136/annrheumdis-2013-205124.141. PubMed PMID: 24489268.
3: Chi Y, Zhao Z, He X, Sun Y, Jiang Y, Li M, Wang O, Xing X, Sun AY, Zhou X, Meng X, Xia W. A compound heterozygous mutation in SLC34A3 causes hereditary hypophosphatemic rickets with hypercalciuria in a Chinese patient. Bone. 2014 Feb;59:114-21. doi: 10.1016/j.bone.2013.11.008. Epub 2013 Nov 16. PubMed PMID 24246249.
4: Li N, Wang X, Jiang Y, Wang W, Huang W, Zheng X, Wang Q, Ning Z, Pei Y, Li C, Nie M, Li M, Wang O, Xing X, He S, Yu W, Lin Q, Xu L, Xia W. Association of GALNT3 gene polymorphisms with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Chinese postmenopausal women: the Peking Vertebral Fracture study. Menopause. 2013 Sep 16. [Epub ahead of print] PubMed PMID: 24045674.
5: Zhao Z, Pei Y, Huang X, Liu Y, Yang W, Sun J, Si N, Xing X, Li M, Wang O, Jiang Y, Zhang X, Xia W. Novel TRPM6 mutations in familial hypomagnesemia with secondary hypocalcemia. Am J Nephrol. 2013;37(6):541-8. doi: 10.1159/000350886. Epub 2013 May 16. PubMed PMID: 23689795.
6: Tong A, Xia W, Qi F, Jin Z, Yang D, Zhang Z, Li F, Xing X, Lian X. Hyperthyroidism caused by an ectopic thyrotropin-secreting tumor of the nasopharynx: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Thyroid. 2013 Sep;23(9):1172-7. doi: 10.1089/thy.2012.0574. Epub 2013 Aug 27. PubMed PMID: 23402621.
7: Wang O, Wang C, Nie M, Cui Q, Guan H, Jiang Y, Li M, Xia W, Meng X, Xing X. Novel HRPT2/CDC73 gene mutations and loss of expression of parafibromin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clinically sporadic parathyroid carcinomas. PLoS One. 2012;7(9):e45567. doi 10.1371/journal.pone.0045567. Epub 2012 Sep 20. PubMed PMID: 23029104; PubMed Central PMCID: PMC3447805.
8: Li M, Zhang ZL, Liao EY, Chen DC, Liu J, Tao TZ, Wu W, Xia WB, Lu YJ, Sheng ZF, Lu CY, Meng GL, Xu L, Zhang WJ, Hu YY, Xu L. Effect of low-dose alendronate treatment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bone turnover markers in Chinese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osteopenia and osteoporosis. Menopause. 2013Jan;20(1):72-8. doi: 10.1097/gme.0b013e31825fe2e8. PubMed PMID: 22968256.
9: Wang O, Wang CY, Shi J, Nie M, Xia WB, Li M, Jiang Y, Guan H, Meng XW, Xing XP. Expression of Ki-67, galectin-3, fragile histidine triad, and parafibromin in malignant and benign parathyroid tumors. Chin Med J (Engl). 2012Aug;125(16):2895-901. PubMed PMID: 22932087.
10: Zhang D, Lu L, Yang HB, Li M, Sun H, Zeng ZP, Li XP, Xia WB, Xing XP. Exome sequencing identifies compound heterozygous PKHD1 mutations as a cause of 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Chin Med J (Engl). 2012 Jul;125(14):2482-6. PubMed PMID: 22882926.
[1] 李楠,李春霖,夏維波等.UDP-N-乙醯-α-D-半乳糖氨基轉移酶3:一個新的磷調節蛋白的調磷機制[J].中華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2,05(3):219-224.DOI:10.3969/j.issn.1674-2591.2012.03.011.
[2] WANG Ou,WANG Chun-yan,SHI Jie等.Expression of Ki-67, galectin-3, fragile histidine triad, and parafibromin in malignant and benign parathyroid tumors[J].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2012,125(16):2895-2901.DOI:10.3760/cma.j.issn.0366-6999.2012.16.018.
[3] 祁燕,盧琳,顧鋒等.第276例 乏力—納差—低鈉血症—頸部腫物[J].中華醫學雜志, 2012,92(34):2441-2443.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2.34.017.
[4] 許建萍,平凡,李梅等.罕見的Proteus綜合征一例報道並文獻復習[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2,06(13):140-143.DOI: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2.13.051.
[5] 池玥,夏維波.骨質疏鬆治療葯物研究新進展[J].葯品評價,2012,09(19):33-40.DOI:10.3969/j.issn.1672-2809.2012.19.007.
[6] 王鷗,王林傑,胡永賓等.骨痛-Fanconi綜合征-M蛋白[J].中華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雜志, 2012, 5(2):135-139. DOI:10.3969/j.issn.1674-2591.2012.02.011.
[7] 孫靜,夏維波,李梅等.遲發性脊柱骨骺發育不良的臨床診斷及SEDL基因突變分析[J].中華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2,05(1):7-11.DOI:10.3969/j.issn.1674-2591.2012.01.002.
[8] 夏維波.磷穩態的調節與骨骼礦化[J].中華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1,04(4):217-223.DOI:10.3969/j.issn.1674-2591.2011.04.001.
[9] 李梅,夏維波,徐苓等.中華醫學會第6次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學術會議紀要[J].中華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1,04(4):287-288.DOI:10.3969/j.issn.1674-2591.2011.04.014.
[10] LI Mei,XIA Wei-bo,XING Xiao-ping等.Benefit of infusions with ibandronate treatment in children with osteogenesis imperfecta[J].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2011,125(19):3049-3053.DOI:10.3760/cma.j.issn.0366-6999.2011.19.017.
[11] 李梅,夏維波,邢小平等.進行性腰痛、活動困難——胸腰椎多發壓縮性骨折[J].中華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1,04(3):186-189.DOI:10.3969/j.issn.1674-2591.2011.03.008.
[12] 孫曉方,張化冰,李新萍等.阿德福韋酯導致低血磷性骨軟化症一例並文獻復習[J].中華內科雜志,2011,50(9):754-757.DOI:10.3760/cma.j.issn.0578-1426.2011.09.020.
[13] 韓蘭穩,李梅,夏維波等.克羅恩病合並嚴重骨質疏鬆症病例報道及文獻復習[J].內科急危重症雜志,2011,17(4):202-205.DOI:10.3969/j.issn.1007-1024.2011.04.004.
[14] 陳佳,夏維波,賀良等.北京地區50歲以上人群髖部骨折臨床危險因素研究[J].北京醫學,2011,33(7):525-528.
[15] 夏維波.骨質疏鬆症的聯合治療與序貫治療[J].中華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1,04(2):73-81.DOI:10.3969/j.issn.1674-2591.2011.02.001.
[16] 段煉,朱惠娟,韓桂艷等.第244例陣發性皮膚潮紅-心慌-發熱-骨痛-腹膜後佔位[J].中華醫學雜志,2011,91(22):1572-1574.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1.22.018.
[17] 李梅,夏維波,邢小平等.佝樓病——胰、十二指腸、胃部分切除術後[J].中華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1,04(1):60-63.DOI:10.3969/j.issn.1674-2591.2011.01.010.
[18] 陳適,曾正陪,童安莉等.Bartter綜合征中的高胰島素血症[J].中華內科雜志,2011,50(2):128-131.DOI:10.3760/cma.j.issn.0578-1426.2011.02.011.
[19] 姜艷,柴曉峰,孟迅吾等.以成骨性骨轉移致低鈣血症為首發表現的前列腺癌[J].中華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0,03(4):298-301.DOI:10.3969/j.issn.1674-2591.2010.04.012.
[20] 李森,姜亞芳,夏維波等.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對社區絕經後婦女骨質疏鬆症知識、信念及行為的效果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9):836-839.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0.09.027.
[21] 劉懷成,夏維波,邢小平等.北京地區健康女性跟骨超聲速率的正常參考值及其分析[J].中華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0,03(3):168-170.DOI:10.3969/j.issn.1674-2591.2010.03.004.
[22] 李梅,夏維波.中華醫學會第二次骨質疏鬆及骨礦鹽疾病分會中青年學術會議紀要[J].中華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0,03(3):225-226.DOI:10.3969/j.issn.1674-2591.2010.03.014.
[23] 朱燕,張化冰,盧琳等.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1型患者的腎上腺表現[J].中華醫學雜志,2010,90(38):2689-2692.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0.38.007.
[24] 姜艷,夏維波,邢小平等.腫瘤性骨軟化症的診斷及治療[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10,32(4):477-478.DOI:10.3881/j.issn.1000-503X.2010.04.026.
[25] 袁濤,夏維波,陸召麟等.兒童胸腔內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致庫欣綜合征[J].癌症進展,2010,08(4):325-327,334.DOI:10.3969/j.issn.1672-1535.2010.04.004.
[26] 付勇,聶敏,夏維波等.DAX1/NROB1基因突變所致X連鎖先天性腎上腺發育不良臨床分析[J].中華醫學雜志,2010,90(30):2119-2122.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0.30.009.
[27] 王林傑,王鷗,姜艷等.低磷血症-骨軟化-右股骨頭佔位[J].中華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0,03(2):117-121.DOI:10.3969/j.issn.1674-2591.2010.02.008.
[28] 杜曉京,杜偉,夏維波等.結節性黃瘤伴瞼黃瘤1例[J].實用皮膚病學雜志,2010,03(2):118-119.DOI:10.3969/j.issn.1674-1293.2010.02.024.
[29] 王春艷,王鷗,聶敏等.散發性甲狀旁腺癌一例分子遺傳學分析[J].中華醫學雜志,2010,90(24):1694-1697.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0.24.010.
[30] XIA Wei-bo,JIANG Yan,LI Mei等.Levels and dynamic changes of serum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 in hypophosphatemic rickets/osteomalacia[J].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2010,123(9):1158-1162.DOI:10.3760/cma.j.issn.0366-6999.2010.09.011.
[31] 李森,姜亞芳,夏維波等.社區絕經後婦女骨質疏鬆症知識、信念和行為的調查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0,10(4):249-251.DOI:10.3969/j.issn.1671-315X.2010.04.010.
[32] 王鷗,邢小平,孟迅吾等.無症狀型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臨床特點分析[J].中華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0,3(1):18-22.DOI:10.3969/j.issn.1674-2591.2010.01.004.
[33] 夏維波.骨質疏鬆症的防治[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2):118-120.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0.02.004.
[34] 何曉東,夏維波,姜艷等.低血磷性佝僂病/骨軟化症患者急性磷負荷對血磷和甲狀旁腺激素水平的影響[J].中華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09,2(4):243-248.DOI:10.3969/j.issn.1674-2591.2009.04.005.
[35] 徐燕,朱燕,李乃適等.以骨量低下、多發骨破壞為首發臨床表現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J].中華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09,2(4):272-276.DOI:10.3969/j.issn.1674-2591.2009.04.010.
[36] 何曉東,夏維波,姜艷等.Gorham病的發病機制[J].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2009,29(z1):69-72.DOI:10.3760/cma.j.issn.1673-4157.2009.s1.023.
[37] 韓桂艷,王鷗,邢小平等.靜脈用雙膦酸鹽在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並高鈣危象中的作用[J].中華內科雜志,2009,48(9):729-733.DOI:10.3760/cma.j.issn.0578-1426.2009.09.005.
[38] 李梅,茅江峰,邢小平等.假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合並繼發性低鉀低鎂血症1例機制析評[J].中華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09,2(3):198-202.DOI:10.3969/j.issn.1674-2591.2009.03.010.
[39] 裴育,孟迅吾,周學瀛等.北京地區漢族女性Cbfa1基因多態性與骨密度相關性研究[J].中華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09,2(3):176-182.DOI:10.3969/j.issn.1674-2591.2009.03.006.
[40] 夏維波,蘇華,周學瀛等.維生素D缺乏與骨質疏鬆[J].中華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09,2(3):145-154.DOI:10.3969/j.issn.1674-2591.2009.03.001.
[41] 李梅,邢小平,夏維波等.伊班膦酸鈉間斷靜脈輸注治療北京絕經後骨質疏鬆症女性的療效[J].基礎醫學與臨床,2009,29(8):867-871.
[42] 王秋萍,於遠洋,夏維波等.絕經後婦女代謝綜合征對骨密度的影響[J].中華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09,2(2):88-92.DOI:10.3969/j.issn.1674-2591.2009.02.004.
[43] 段煉,袁濤,潘慧等.骨痛、肌無力、PTH水平升高[J].中華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09,2(2):140-142.DOI:10.3969/j.issn.1674-2591.2009.02.014.
[44] 姜艷,夏維波,孟迅吾等.FGF23、MEPE和sFRP4在腫瘤性骨軟化症發病機制中的作用[J].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2009,29(3):190-192,207.DOI:10.3760/cma.j.issn.1673-4157.2009.03.013.
[45] 姜艷,夏維波,孟迅吾等.FGF23、MEPE和sFRP4在腫瘤性骨軟化症發病機制中的作用[J].基礎醫學與臨床,2009,29(5):504-509.
[46] 李梅,夏維波,胡瑩瑩等.第177例枕骨、髂骨骨破壞-X線片見局部骨骼溶解——伊班膦酸鈉治療[J].中華醫學雜志,2009,89(14):1001-1003.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09.14.019.
[47] 何曉東,夏維波,邢小平等.妊娠哺乳相關骨質疏鬆症臨床分析[J].中華醫學雜志,2009,89(14):983-985.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09.14.014.
[48] 夏維波.內分泌和代謝疾病相關的骨質疏鬆症[J].臨床內科雜志,2009,26(3):149-151.DOI:10.3969/j.issn.1001-9057.2009.03.001.
[49] 李梅,邢小平,夏維波等.合並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的兩例McCune-Albright綜合征患者臨床特點及葯物治療析評[J].中華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09,2(1):65-69.DOI:10.3969/j.issn.1674-2591.2009.01.012.
[50] WANG Ou,XING Xiao-ping,MENG Xun-wu等.Treatment of hypocalcemia caused by hypoparathyroidism or pseudohypoparathyroidism with domestic-made calcitriol: a prospective and self-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J].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2009,122(3):279-283.DOI:10.3760/cma.j.issn.0366-6999.2009.03.008.
[1] 黃慧,徐作軍,王立等.Gorham-Stout綜合征五例臨床分析並文獻復習[J].中華內科雜志,2009,48(1):23-27.DOI:10.3760/cma.j.issn.0578-1426.2009.01.008.
[2] 夏維波.維生素D在預防骨質疏鬆性骨折中的作用[J].實用老年醫學,2008,22(6):410-413.
[3] 孫悅,夏維波.芳香化酶抑制劑與骨質疏鬆症[J].實用老年醫學,2008,22(6):463-465.
[4] 陽洪波,李乃適,閔寒毅等.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致雙眼致盲性白內障一例[J].中華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08,1(2):142-143.DOI:10.3969/j.issn.1674-2591.2008.02.011.
[5] 蘇華,夏維波,姜艷等.唑來膦酸鹽治療Paget病的研究進展[J].中華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08,1(2):149-151.DOI:10.3969/j.issn.1674-2591.2008.02.013.
[6] 王鷗,孟迅吾,邢小平等.北京地區漢族青年女性鈣敏感受體基因多態性分布及其與骨密度相關性的研究[J].中華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08,1(2):97-102.DOI:10.3969/j.issn.1674-2591.2008.02.004.
[7] 裴育,夏維波,邢小平等.VEGF通過MAPK途徑上調MC3T3-E1及C2C12細胞中Cbfal基因的表達[J].中華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08,1(2):120-126.DOI:10.3969/j.issn.1674-2591.2008.02.008.
[8] 夏維波.骨質疏鬆症的診斷與鑒別診斷[J].上海醫學,2008,31(4):229-230.
[9] 龐莉,夏維波,龔鳳英等.北京地區漢族人FGF23基因SNP與青年女性峰值骨量和血磷的關系[J].中華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08,1(1):29-33.DOI:10.3969/j.issn.1674-2591.2008.01.009.
[10] 陽洪波,何曉東,王鷗等.高鈣危象、99Tcm-MIBI甲狀旁腺顯像陰性、甲狀腺區囊腫[J].中華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08,1(1):64-66.DOI:10.3969/j.issn.1674-2591.2008.01.015.
[11] 張卓莉,黃慧,侯勇等.結締組織病合並艾迪生病七例[J].中華醫學雜志,2008,88(7):503-504.DOI:10.3321/j.issn:0376-2491.2008.07.020.
[12] 夏維波.骨質疏鬆症的聯合治療與序貫治療[J].中國全科醫學,2007,10(22):1851-1854.DOI:10.3969/j.issn.1007-9572.2007.22.002.
[13] 周學瀛,夏維波.骨轉換生化標志物[J].基礎醫學與臨床,2007,27(10):1093-1100.DOI:10.3969/j.issn.1001-6325.2007.10.003.
[14] 龐莉,夏維波.鈣敏感受體激動劑:治療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的新葯物[J].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2007,27(4):241-243.DOI:10.3760/cma.j.issn.1673-4157.2007.04.009.
[15] 王鷗,孟迅吾,邢小平等.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患者鈣敏感受體基因多態性的分布及其與血鈣水平的相關性[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7,23(3):202-205.DOI:10.3760/j.issn:1000-6699.2007.03.004.
[16] 姜艷,孟迅吾,陸召麟等.庫欣綜合征病人與正常婦女骨密度比較研究[J].中華醫學雜志,2007,87(24):1695-1697.DOI:10.3760/j:issn:0376-2491.2007.24.011.
[17] 陳志科,李偉,王鷗等.庫欣綜合征、點狀色素沉著[J].基礎醫學與臨床,2007,27(5):593-596.DOI:10.3969/j.issn.1001-6325.2007.05.027.
[18] YU Li-yun,PEI Yu,XIA Wei-bo等.Effect of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9 on Runx2 gene promoter activity in MC3T3-E1 and C2C12 cells[J].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2007,120(6):491-495.
[19] 張卓莉,和芳,夏維波等.誤診為強直性脊柱炎的特發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一例報告[J].中華臨床免疫和變態反應雜志,2007,1(1):105-106.DOI:10.3969/j.issn.1673-8705.2007.01.028.
[20] 王鷗,孟迅吾,邢小平等.北京地區漢族年輕婦女鈣敏感受體基因多態性分布及其與血鈣水平相關性[J].中華內科雜志,2007,46(1):43-47.DOI:10.3760/j.issn:0578-1426.2007.01.015.
[21] 邢小平,王鷗,孟迅吾等.北京與紐約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臨床表現的比較[J].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06,5(6):483-486.DOI:10.3969/j.issn.1671-2870.2006.06.007.
[22] 寧志偉,王鷗,裴育等.RET基因Cys 634 Trp突變致多發性內分泌腺瘤2A型[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06,28(6):799-802.
[23] 王鷗,邢小平,孟迅吾等.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患者骨密度及脛骨超聲速率的改變[J].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06,5(6):499-502.DOI:10.3969/j.issn.1671-2870.2006.06.011.
[24] 岳欣,顧鋒,夏維波等.胰島素瘤的術前定性及定位診斷99例分析[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6,26(22):1795-1797.DOI:10.3969/j.issn.1005-2194.2006.22.012.
[25] 於麗雲,周學瀛,邢小平等.北京地區漢族婦女絕經前後護骨素基因多態性與骨密度的關系[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48):204-207.DOI:10.3321/j.issn:1673-8225.2006.48.012.
[26] 王鷗,邢小平,孟迅吾等.不同病理類型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臨床表現的比較分析[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6,26(22):1798-1801.DOI:10.3969/j.issn.1005-2194.2006.22.013.
[27] 寧志偉,王鷗,周潔等.第109例發作性低血糖——垂體瘤——甲狀旁腺激素升高——多發性內分泌腺瘤1型[J].中華醫學雜志,2006,86(38):2730-2732.DOI:10.3760/j:issn:0376-2491.2006.38.017.
[28] 矯傑,孟迅吾,邢小平等.北京地區漢族婦女PPARγ基因C161→T多態性與骨密度關系的研究[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6,26(14):1078-1080.DOI:10.3969/j.issn.1005-2194.2006.14.013.
[29] 夏維波.骨質疏鬆防治的基本措施[J].中國臨床醫生,2006,34(7):11-13.DOI:10.3969/j.issn.1008-1089.2006.07.005.
[30] 周亞茹,曾正陪,張晶等.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胰島素抵抗及葡萄糖代謝異常[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6,22(3):294-297.DOI:10.3760/j.issn:1000-6699.2006.03.031.
[31] 劉懷成,邢小平,夏維波等.脛骨定量超聲速率在檢測代謝性骨病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骨質疏鬆雜志,2006,12(1):22-24.DOI:10.3969/j.issn.1006-7108.2006.01.006.
[32] 李梅,矯傑,孟迅吾等.阿侖膦酸鈉減弱甲狀旁腺素片段對骨質疏鬆大鼠骨生物力學性能的改善[J].中華內科雜志,2006,45(2):104-107.DOI:10.3760/j.issn:0578-1426.2006.02.006.
[33] 李偉,向紅丁,戴為信等.2型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其相關因素的臨床分析[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6,14(1):35-36.DOI:10.3321/j.issn:1006-6187.2006.01.015.
[34] 夏維波.骨重建在維持骨強度中的意義[J].中華醫學雜志,2006,86(6):363-365.DOI:10.3760/j:issn:0376-2491.2006.06.002.
[35] 夏維波,顧鋒,吳韜等.胰島素自身免疫綜合征三例並文獻復習[J].中華內科雜志,2006,45(1):61-62.DOI:10.3760/j.issn:0578-1426.2006.01.023.
[36] 矯傑,李梅,孟迅吾等.人甲狀旁腺激素片斷1-34對去卵巢大鼠骨量和骨生物力學特性的作用[J].中國葯學雜志,2005,40(23):1794-1797.DOI:10.3321/j.issn:1001-2494.2005.23.009.
[37] 夏維波,李梅.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的其他影響[J].中國臨床醫生,2005,33(11):6-9.DOI:10.3969/j.issn.1008-1089.2005.11.003.
[38] 夏維波.運動對骨骼健康的八大益處——選擇運動,防止骨松世界骨質疏鬆日主題的解析[J].中華醫學信息導報,2005,20(20):7.
[39] 徐苓,夏維波.26屆全美骨礦鹽研究學會年會會議紀要[J].國外醫學(內分泌學分冊),2005,25(5):315-318.DOI:10.3760/cma.j.issn.1673-4157.2005.05.010.
[40] 孟迅吾,夏維波.維生素D及其類似物預防跌倒和降低骨質疏鬆性骨折的作用[J].國外醫學(內分泌學分冊),2005,25(5):292-295.DOI:10.3760/cma.j.issn.1673-4157.2005.05.002.
[41] 李乃適,伍學焱,覃舒文等.胰島素制劑過敏的臨床特徵與處理--附7例分析[J].中華糖尿病雜志,2005,13(5):360-362.DOI:10.3321/j.issn:1006-6187.2005.05.016.
[42] 張化冰,潘慧,李方等.奧曲肽顯像診斷腫瘤性骨軟化一例[J].中華醫學雜志,2005,85(33):2375-2376.DOI:10.3760/j:issn:0376-2491.2005.33.020.
[43] 夏維波,王淑雅,孟迅吾等.以急性胰腺炎為首發表現的原發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一例[J].中華內科雜志,2005,44(6):469.DOI:10.3760/j.issn:0578-1426.2005.06.034.
[44] 賈寧,黃程錦,李文慧等.下頜骨肌纖維母細胞瘤合並低血磷抗維生素D骨軟化症一例[J].中華醫學雜志,2005,85(23):1655.DOI:10.3760/j:issn:0376-2491.2005.23.021.
[45] 夏維波.骨轉換生化標志物的檢測及臨床評價[J].醫師進修雜志(內科版),2005,28(9):3-6.DOI:10.3760/cma.j.issn.1673-4904.2005.09.002.
[46] 夏維波,李梅,孟迅吾等.中華醫學會第三次全國骨質疏鬆症和骨礦鹽疾病學術會議紀要[J].中華內科雜志,2005,44(3):227-228.DOI:10.3760/j.issn:0578-1426.2005.03.027.
[47] 裴育,孟迅吾,周學瀛等.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9影響成骨細胞核心結合因子α1基因表達的作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5,9(10):32-34.DOI:10.3321/j.issn:1673-8225.2005.10.025.
[48] 王鷗,孟迅吾,邢小平等.北京地區漢族年輕婦女和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患者鈣敏感受體基因多態性的分布及其與血鈣水平的相關性[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05,27(1):114.
[49] 李梅,矯傑,孟迅吾等.甲狀旁腺素片段與阿侖膦酸鈉對骨質疏鬆大鼠骨轉換和骨密度的影響[J].中華醫學雜志,2005,85(5):335-338.DOI:10.3760/j:issn:0376-2491.2005.05.015.
[50] 姜艷,孟迅吾,邢小平等.小兒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61例分析[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4,19(12):750-752.DOI:10.3969/j.issn.1005-2224.2004.12.017.

H. 杭州優海信息系統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注冊號:****所在地:浙江省注冊資本:100萬元人民幣法定代表:卜向紅企業類型:私營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控股或私營性質企業控股)登記狀態:存續登記機關:杭州市高新區(濱江)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地址:杭州市西湖區天目山路160號國際花園西塔樓1404室
法定代表人:卜向紅
成立時間:2012-09-21
注冊資本:1666.66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3010800010576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西興街道阡陌路459號A樓801室

I. 愛因斯坦死亡方程式是什麼電影嗎還是他的學術成果有什麼用

愛因斯坦死亡方程式,是質能方程 E=mc^2,是學術成果。這個方程式被稱為死亡方程式的原因是它是製造原子彈的理論基礎。

愛因斯坦的質能關系公式,正確地解釋了各種原子核反應:就拿氦4(He4)來說,它的原子核是由2個質子和2個中子組成的。照理,氦4原子核的質量就等於2個質子和2個中子質量之和。實際上,這樣的算術並不成立,氦核的質量比2個質子、2個中子質量之和少了0.0302u(原子質量單位)!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當2個氘[dāo]核(每個氘核都含有1個質子、1個中子)聚合成1個氦4原子核時,釋放出大量的原子能。生成1克氦4原子時,大約放出2.7×10^12焦耳的原子能。正因為這樣,氦4原子核的質量減少了。

拓展資料

《愛因斯坦死亡方程式》是一部關於愛因斯坦傳奇一生的紀錄片。該片再現了這個打開原子時代大門的生死方程式,是如何永久的改變了歷史以及愛因斯坦的一生。

參考資料

網路--愛因斯坦

閱讀全文

與向紅和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