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西周科技成果

西周科技成果

發布時間:2021-10-01 04:44:16

『壹』 簡要回答夏、商、西周時期我國的科學文化成就

一、甲骨文和金文

1.殷墟與甲骨文

2.商周金文

二、科學與技術

1.夏商天文歷法

2.商周的科技成就

三、史學和哲學

1.我國最古的史書——《尚書》

2.《周易》及其評價

四、聞名於世的青銅鑄造藝術

『貳』 列表總結中國夏商西周的科學技術成就

沒找到列表的,這個答案很全面了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作物起源中心,許多農作物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最早從野生植物培植選育而成的。我國至少在六、七千年前已經種植粟和蔬菜。四千七百年前已有了粳稻、秈稻等不同品種,而且當時可能已應用了中耕、施肥和人工灌溉等技術。商代甲骨文中有黍、稷(穀子的一種,穀子粘的叫黍,不粘的叫稷)、菽(豆類)、麥、稻、禾等多種農作物的名稱。西周的《詩經·大雅·生民》中有種植大豆的記載。西方到十九世紀才開始種植大豆。 五、六千年前我國已有原始畜牧業,飼養豬、牛、羊、雞、犬等家畜和家禽,當時的養豬技術已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 養蠶是我國古代人民的重要發明之一,四千多年前我國已經養蠶。商代蠶桑業已有較大的發展。我國的蠶種和養蠶技術於二世紀傳入日本,六世紀傳入歐洲。 商代已經使用牛耕田,牛耕的發明是古代農業生產技術的重大進步,但是由於當時奴隸主大量役使奴隸耕田,牛耕得不到推廣。 商代畜牧業已較發達,周代已設有專職官員管理馬政,已把馬按不同用途分為幾種,還有了馬的飼養、管理技術的記載,並已發明了馬的去勢技術。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去勢技術的國家。 周代我國勞動人民已掌握利用微生物和酶加工食品的技術。當時已能用澱粉糖化的方法來製造飴糖,也掌握了制曲釀酒的技術,這是世界釀酒史上的重要發明,另外還掌握了制醋和醬的方法。

氣象

商代甲骨文中有大量關於天氣現象的記載,有晴、曇(雲彩密布)、陰、霾(天氣混濁)、霧、虹、霓(副虹)、霜、雪、雷、電、雹等字。

西周初年的《詩經》記載七個月中的自然現象和農事活動的內容,這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物候記載。

物理學

西安半坡村等仰韶文化遺址出土了許多尖底汲水陶罐。這種陶罐兩側系繩,空時傾斜,將滿時直立,水盛滿時自動傾覆,表明當時在實踐中對於物體的重心與平衡已有一些初步的認識。商代我國人民已能製造石磬和成套的銅鐃等樂器,經過對河南安陽大司空村出土的商代後期的銅鐃的研究,推測當時已具有十二音律中的九律,並已有了五度諧和的觀念。商周間我國已有"五行說"和"陰陽說"。"五行說"認為世界萬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物質元素所組成,"陰陽說"認為萬物發展變化的原因是"陰"、"陽"兩種相對抗的力量,這是我國古代具有樸素唯物主義和樸素辯證法因素的關於物質構成和變化學說。周代我國人民已使用"陽燧"(亦稱"夫燧",即凹面鏡)聚焦陽光取火,這是人類最早利用太陽能的一種方法。

水利

傳說公元前二千多年前,夏代大禹曾領導人民進行治水,整理黃河河道,疏導洪水入海。這一傳說表明我國人民在很早以前就進行過治河工作。

四千多年前我國人民已會鑿井取水,在河北邯鄲澗溝龍山文化遺址中發現了水井的遺跡。

商代甲骨文中已有許多種病的名稱,如疥、瘧、耳病、眼病等。

周朝設置了醫師總管醫葯行政,醫生已有食醫(營養衛生)、疾醫(內科)、瘍醫(外科)和獸醫之分,我國醫學開始分科。

地學

《竹書紀年》載有夏代帝發七年(約公元前1590年)"泰山震",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記錄。我國古代有世界上最豐富的地震記錄,為地震科學研究工作提供了寶貴的資料。我國人民在商周之際可能已發現天然油氣苗的燃燒現象。

周初為了選建洛陽城址,曾經繪制了洛邑一帶的地圖。

《詩經·小雅·十月之交》生動地記載了公元前780年陝西一帶地震引起的山崩及地殼變化等現象。。

化工化學

五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已有彩陶。約四千年前的龍山文化時期已採用快輪制陶技術,製成的黑陶表面光亮,有的黑陶厚度僅1-2毫米,被稱為蛋殼陶。五千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遺址中發現有大量的陶制的專用酒器成組隨葬,表明當時已會釀酒。

河南鄭州二里岡、安陽小屯以及江西清江縣吳城村等地的商代遺址中出土的青釉器,經研究,是用高嶺土製坯,經過1200℃左右的高溫焙燒而成,表面施釉,吸水性低,質地堅硬,其胎質和釉的化學成分同宋、明的瓷器十分接近,已是原始青瓷器。瓷器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重要發明之一。
建築工程

河姆渡遺址中發現了六、七千年前的木結構建築遺跡,其中的木結構已加工成樁、柱、梁、板等,並採用了榫卯結構,形式復雜,反映了當時營造技術的水平。在五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的木結構框架建築遺跡中,有些夯土牆已經過火燒硬化處理。四千多年前的龍山文化時期已能燒制石灰作建築材料。商代已有城市、宮殿、宗廟等建築,對河南偃師二里頭、湖北黃陂盤龍城等地商代宮殿遺址的發掘表明,當時在建築設計和營造技術方面已有相當的水平。據《詩經·大雅·大明》記載,西周初周文王時曾在渭河上架設浮橋:"親迎於渭,造舟為梁(梁即橋)。"

西周初我國人民已會制瓦,陝西省灃西客省庄出土了西周初期的瓦。

天文

我國古代有世界上最豐富、最系統的天象觀測記錄。《竹書紀年》中載有夏桀十年(約公元前1580年)"夜中星隕如雨",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關於流星雨的記載。商代甲骨文中還有世界上最早的關於日食、月食和新星等的記載。

商代甲骨文中已採用干支記日法。商代制定的歷法中已有閨月。

周代我國已用圭表觀測日影來確定季節,用刻漏(亦稱漏刻)來記時。這兩種儀器在我國古代沿用了很長時期。

西周時我國已用二十八宿(我國古代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體稱為宿)來劃分周天。

數學

五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的彩陶器上,繪有多種幾何圖形,仰韶文化遺址中還出土了六角和九角形的陶環,說明當時已有一些簡單的幾何知識。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進制記數的國家之一。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十進制記數,最大數字為三萬。

商和西周時已掌握自然數的簡單運算,已會運用倍數。

冶金

在河北唐山大城山龍山文化遺址中發現了紅銅製造的銅器。在稍晚的甘肅武威皇娘娘台齊家文化遺址中發現有單范鑄造和經過冷鍛的紅銅器,表明當時已能冶銅。商代的青銅冶鑄技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河南安陽、鄭州等地發現了商代的大規模青銅冶鑄作坊遺跡。各地的商代遺址中出土了大量青銅器。對河南偃師二里頭出土的早商青銅器的研究表明,當時在鑄造中已採用了多合范。商代的許多青銅器形制宏偉,造型復雜,製作十分精巧。湖南寧鄉溈山出土的商代四羊尊可能已採用"失臘鑄法"。河南安陽武官村出土的商代晚期的司母戊方鼎重達875公斤。商代墓葬中還出土了鍍錫的銅器和錫、鉛、金器。公元前十五-前十三世紀的河北藁城縣商代遺址中出土的鐵刃青銅鉞(古代的一種兵器,形似斧),刃部是經過鍛打的隕鐵薄片,表明當時已有一定水平的鍛造技術,並且對鐵的性質有了一些認識。其它技術

五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中有大量陶制紡輪和骨針,有的陶器上有麻布紋的痕跡,表明當時已有了原始的紡織技術和原始織機。浙江吳興錢山漾出土了四千七百年前的大量精細的絲麻織品,麻布的細密程度約與現代細布相當,表明當時紡織技術已有較高水平。商代絲織技術有進一步的發展,出土的商代絲織物殘片已有斜紋、花紋等比較復雜的紋樣,有了象綾織這樣相當高水平的織物。西周早期已有了斜紋提花織物,表明商周時已有了原始的提花織機。漆器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發明之一。河北藁城縣商代遺址中出土的漆器殘片已是薄板胎,色彩鮮明,花紋精細,表明當時的漆器工藝已相當發達。河南偃師二里頭早商遺址中出土的一批玉器玉飾,製作十分精緻,已綜合了研磨削切、勾線陰刻、陽刻浮雕、鑽孔和拋光等多種琢制技術,大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經分析,當時已應用旋轉的圓形工具(可能是安裝在簡單的原始車床上)琢磨復雜花紋,用"桿鑽"和"管鑽"來鑽孔。河南安陽殷墟遺址出土的玉、石工藝品已能巧於運用玉料上的各種自然色澤,雕琢成造型和顏色絕妙配合的"俏色"產品。這些都表明商代的琢玉技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商代甲骨文中有不少"車"、"舟""帆"字,說明在商代我國已有車和船,並會使用帆。河南安陽殷墓中有駕四匹馬的戰車的遺跡。周代已使用動物油脂作車軸的潤滑劑。周代我國勞動人民已掌握了絲帛的染色技術,把染色分為煮、曝、染等步驟,已使用礦物及植物染料,能染出深淺不同的色彩層次和用幾種染料套染得到間色和復色的織物。《詩經·鄭風·出其東門》等記載了當時已有多種色彩的織物。周代勞動人民已能利用天然冰來進行冷藏,在冬季儲藏天然冰,到夏季用來冷藏食物和保存屍體。

『叄』 簡要回答夏、商、西周時期我國的科學文化成就 不要太長,大概幾十個字就好了~

一、甲骨文和金文
1.殷墟與甲骨文
2.商周金文
二、科學與技術
1.夏商天文歷法
2.商周的科技成就
三、史學和哲學
1.我國最古的史書——《尚書》
2.《周易》及其評價
四、聞名於世的青銅鑄造藝術

『肆』 我國古代的重要的科技成果

 
一、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一)造紙術
1.西漢先後出現絮紙和麻纖維紙。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繪有地圖的紙, 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紙。
2.東漢宦官蔡倫於105年改進造紙術,製作植物纖維紙。
(二)印刷術
1.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經、日歷和詩,現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國印製的《金剛經》卷子。
2.宋代雕版印刷業很發達,刻印的書,字體工整。11世紀中葉,北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比歐洲早400年。
(三)指南針
1.戰國時期發現磁石指南特性,發明「司南」。
2.北宋已會使用磁針指南,後來把磁針裝在羅盤上,製成指南針用於航海。
3.南宋時指南針傳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國,促進了各國航海事業的發展,並為新航路的開辟和實現環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條件。
 
(四)火葯
1.唐朝時《真元秒道要略》一書最早提到了火葯,唐末火葯開始用於軍事。
2.北宋時火葯已經廣泛在軍事上使用,東京設立「廣備攻城作」,製造火葯和火器;宋仁宗時成書的《武經總要》記載了許多火器的製作方法。
 
3.宋代時發明了「突火槍」,管形火器的出現,開創了人類作戰史的新階段。
二、中國古代的天文歷法成就
1.春秋:《春秋》中「秋七月,有星孛入於北斗」,留下世界公認的關於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比歐洲早670多元。歷法已經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統,基本上確立「十九年七閏」的原則,比歐洲早160年。
 
2.西漢:武帝時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定於歷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前28年西漢關於太陽黑子的記錄時世界上最早的太陽黑子的記錄。
 
3.東漢:張衡發明了渾天儀和地動儀(比歐洲早1700多年)。
4.元朝:元初設立太史局編制新歷法。郭守敬改進了簡儀和圭表,主持全國范圍的天文測量,編《授時歷》年周期與現行公歷同,但早於現行公歷300年問世。
 
三、中國古代的數學成就
1.西周:勾股定理載於《周髀算經》。
2.春秋:九九乘法表。
3.南朝:祖沖之精確地算出圓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這一成果比歐洲早 一千年。他還為《九章算術》作注。
 
4.清代:蒙古族數學家明安圖推出「割圓九術」,將其研究成果整理成《割圓密率捷法》。

『伍』 先秦時期的主要科技成就有哪些

先秦時期的主要科技成就有:

1、春秋時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認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春秋》記載,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於北斗」,即指哈雷彗星,這一記錄比歐洲早六百多年。

2、春秋時期,我國歷法已經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統,基本上確立19年7閏的原則,這比西方早160年。

3、戰國時期,物理學有較大成就。《墨經》中有大量的物理學知識,其中包括杠桿原理和浮力理論的敘述,還有聲學和光學的記載。關於光影關系、小孔成像等,寫的很系統,被現代科學家稱為「《墨經》光學八條」。

4、先秦時期,扁鵲是戰國時期最著名的醫生,後代把他奉為「脈學之宗」,他採用望聞問切四診法,從脈象中診斷病情。切脈是扁鵲的主要成就。四診法成為我國中醫的傳統診病法,兩千多年來一直為中醫所沿用。

5、戰國時期,出現了手工業專著《考工記》。記述了齊國官營手工業各個工種的設計規范和製造工藝,不但在我國工程記述發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當時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5)西周科技成果擴展閱讀

先秦階段特徵:中華民族形成和中華文明起源與奠基。

1、政治:是國家產生和初步完善的重要時期。

(1)夏朝,王位世襲制,天下為公變天下為家;

(2)商朝,內外服制度;

(3)西周,建立了以血緣為紐帶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等,對古代中華民族的政治觀以及倫理觀產生了深刻影響,標志著中華文明的起源;

(4)春秋,周王室衰微,失去天下共主地位,分封制和等級制受嚴重破壞,出現「春秋五霸」;

(5)戰國,周王室和諸侯權進一步衰落,通過一系列變法 (商鞅等) ,分封制逐漸被郡縣制、世卿世祿制被軍功爵制等所取代,中央集權開始形成,封建官僚制終於在各諸侯國建立起來。

2、經濟:

(1)農業:經歷了刀耕火種、石器鋤耕、青銅時代和鐵犁牛耕等階段,農業耕作方式不斷改進並趨於成熟;土地制度經西周時期的國有(井田制),再到春秋戰國時期封建土地私有,生產關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2)手工業:春秋戰國時期逐漸形成了官營、民營、家庭三種經營形態;技術不斷進步,尤其是冶鑄業,商周青銅,戰國冶鐵。

(3)商業出現,並逐漸由官府壟斷走向民間。

3、文化:

(1)「百家爭鳴」是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變革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國文化的基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2)學術下移;教育打破學在官府局面,私學興起,學在民間。

(3)科學技術和文藝有了發展。戰國司南;文字產生發展:甲骨文、大篆;文學《詩經》、楚辭代表了當時的文學成就;戰國的帛畫《人物龍風圖》《人物馭龍圖》,表明中國繪畫藝術從萌芽走向成熟。

『陸』 各朝代科技成就

青銅器的高超工藝 在原始社會末期,我國已出現青銅器。青銅製造業是我國夏、商、西周奴隸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生產規模大,工藝精美,品種繁多,應用普遍,分布廣泛等特點。著名的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和「三星堆」文化,其中,司母戊鼎是世界現存最大的青銅器。
數學 《九章算術》:成書於東漢時期,是一部數學名著。它總結了春秋戰國以來的數學成就,涉及到現代初等數學中的算術、代數、幾何的大部分內容,其中的某些內容在當時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祖率」:南朝數學家祖沖之,採用「割圓術」,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計算到小數點後的第七位數字,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一千年。
醫學 華佗:東漢醫學家,擅長外科手術,製成全身麻醉葯劑「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編了一套醫學體操「五禽戲」,能強身健體。張仲景:東漢醫學家,因醫術高明、醫德高尚而被後世尊稱為「醫聖」,寫成《傷寒雜病論》,全面闡述了中醫的理論和治病原則,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李時珍:明朝醫葯學家,寫出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葯物學巨著《本草綱目》,後來陸續被譯成多國文字,成為世界醫葯學的重要文獻。
科技巨著 《水經注》: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所著,是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專著。全書以注錄水道系統為綱,詳細地介紹江河流經地區的山川城鎮,地形物產、風土人情、歷史古跡等。《齊民要術》:北朝農學家賈思勰所著,書中總結了我國北方勞動人民的生產經驗;提倡改革生產技術和工具。這部書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在世界農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天工開物》:明朝末年的科學家宋應星所著,書中總結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還反映了明代我國手工工場的生產面貌。這部書後來被譯成多種外文,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
建築 都江堰: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修建,採用中流作堰的辦法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變成「天府之國」,兩千多年來一直造福於人民。長城:為抵禦匈奴,秦始皇讓蒙恬負責修築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城防,蜿蜒萬余里,就是聞名中外的「萬里長城」。此後,許多朝代不斷整修。明代又大規模修築,東部險要地段用條石和青磚砌成,十分堅固。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蜿蜒六千餘公里,氣勢宏偉,是世界上的一大奇跡。宏偉的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獨創性的象徵。大運河:隋朝隋煬帝開鑿,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它的開通,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趙州橋:隋朝工匠李春設計並主持建造,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歐洲有類似的橋比中國晚了700多年。北京故宮:明成祖營建的北京城,是古代城市建築的傑作,城中心的紫禁城,今稱故宮,是我國也是世界建築之林的瑰寶。
四大發明

『柒』 夏,商,西周,春秋戰國主要科技文化成就有哪些簡要歸納,最好有一個表格

(1)出現了甲骨文和金文
(2)歷法:有<夏小正>,<干支紀日法>
(3)天文:有最早的日食月食記錄
(4)有醫葯學常識
(5)生物學:有動植物的名字,對保護環境有初步認識
(6)地理學:<周易>樸素辯證法,有中華民族的精神
(7)雕塑和青銅鑄造藝術達到高峰

『捌』 列舉夏商西周的科技成果

一、甲骨文和金文
1.殷墟與甲骨文
2.商周金文
二、科學與技術
1.夏商天文歷法
2.商周的科技成就
三、史學和哲學
1.我國最古的史書——《尚書》
2.《周易》及其評價
四、聞名於世的青銅鑄造藝術

閱讀全文

與西周科技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