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
第一次:毛澤東思想;第二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② 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大理論成果是
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實際相結合,產生的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
第二次歷史性飛躍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相結合,產生的理論成果是鄧小平理論,也叫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a c
③ 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理論成果有哪些
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先後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稱之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具有重要意義:第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指引著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不斷取得勝利。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實踐。第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提供了凝聚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強大精神支柱。第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倡導了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和學風,開拓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
2.怎樣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具體地說,「就是要使馬克思列寧主義這一革命科學更進一步地和中國革命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深相結合起來」,使馬克思主義在其每一表現中都帶有中國的特性,帶有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使其在中國進一步民族化和具體化。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一方面是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的過程;另一方面又是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深化對理論的認識並豐富和發展理論的過程。
概括地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用馬克思主義來解決中國的問題,同時又使中國豐富的實踐經驗上升為理論,並且同中國歷史、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相結合,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理論。
④ 被譽為"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踐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什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命題,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刪除了「等重大戰略思想」這幾個字,對這一命題做出新的表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持和發展」。
這一理論體系,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全面、系統、深刻地理解和堅定不移地堅持這一理論體系,對於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
重要貢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在中國的創造性應用和發展。從這種意義上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中國化的科學社會主義。
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處於低潮的時候,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放眼今日的神州大地,到處都煥發著社會主義的生機與活力。
當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仍然處於低潮,國際敵對勢力鼓吹「社會主義大失敗」,企圖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在世界上消滅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和社會主義制度。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旗幟,就是向世人昭告:當今世界,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沒有過時,科學社會主義仍然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最先進的社會制度,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仍然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這必然有助於世界上的共產黨人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努力去探求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道路,從而推進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我們堅信,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高潮一定會到來。
⑤ 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在兩次歷史性飛躍,其中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指什麼
在 2 0世紀的中國來 ,馬克思主義源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產生了兩次歷史性飛躍 ,結出了兩大理論碩果。
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發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其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 ;
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發生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 ,其理論成果是鄧小平理論。
這是決定中國前途和命運的兩次歷史性飛躍和兩大理論成果。
這兩次歷史性飛躍留給我們許多寶貴的經驗和啟迪 ,其中主要有 :中國共產黨是善於用先進理論武裝自己的中國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 ;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是永遠常青的科學方法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黨永葆青春活力的法寶和解決中國問題的金鑰匙 ;創新是我們黨和民族不斷進步的靈魂
⑥ 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踐相結合的兩次歷史性飛躍,產生的兩大理論成果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踐相結合的兩次歷史性飛躍,產生的兩大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毛澤東思想是由毛澤東倡導並在二十世紀中國革命中大范圍實踐的一種政治、軍事、發展理論,一般認為其為馬列主義在中國的發展。中國共產黨認可毛澤東思想是其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抗日戰爭、國共內戰勝利、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重要理論。毛澤東思想中比較突出的內容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槍桿子里出政權"、"農村包圍城市"、"游擊戰十六字方針"、"群眾路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文藝為無產階級革命服務"、"三個世界的劃分"、"繼續革命理論"等等。
毛澤東思想專注於將舊的制度和價值系統擊垮並摧毀,提出了一整套的戰術和戰略構想,這部分類似中國古代兵家和縱橫家的領域,經過了歷史的實踐檢驗,已證明其行之有效。至於其思想中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的一些理論,如"繼續革命理論",不為中國共產黨官方認可,毛澤東個人晚年有關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等明確被指為錯誤思想。
改革開放後,中國共產黨定義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人集體智慧的結晶,而不是毛澤東個人的思想。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命題,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刪除了「等重大戰略思想」這幾個字,對這一命題做出新的表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持和發展」。這一理論體系,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全面、系統、深刻地理解和堅定不移地堅持這一理論體系,對於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
⑦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次歷史性飛躍形成的兩大理論成果
選A。
中國共產黨在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產生了兩次歷史性飛躍,形成了兩大理論成果。(1)毛澤東思想是馬列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所產生的理論成果,是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我們黨的富貴精神財富。(2)馬列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就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是指導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中勝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正確理論,是我們黨和人民極為珍貴的精神財富。在當代中國,只有鄧小平理論能夠解決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問題。
⑧ 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理論成果是
黨的十七大報告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做出了最新概括:在黨的歷史中,中國共產黨人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次歷史性飛躍,形成了兩大理論成果。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⑨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所產生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個理論成果是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個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個命題是毛澤東1938年在題為《論新階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先後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稱之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毛澤東思想是由毛澤東倡導並在二十世紀中國革命中大范圍實踐的一種政治、軍事、發展理論,一般認為其為馬列主義在中國的發展。毛澤東思想精髓是:實事求是, 群眾路線, 獨立自主。
馬克思主義(Marxism)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簡稱,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覆蓋了馬克思本人關於未來社會形態——科學社會主義的全部觀點和全部學說。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包含兩個組成部分,即為現代唯物主義和現代科學社會主義。
⑩ 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次歷史性飛躍是什麼不是理論成果
1、第一次飛躍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的結合。
第一次結合包括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新中國)和社會主義革命(進行「三大改造」)。
第一次結合的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
2、第二次飛躍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際)的結合。
第二次結合的理論成果包括:
①發展了的毛澤東思想;
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包括鄧小平理論等等)。
3、兩次飛躍的時間分界線是195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