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地形成果表

地形成果表

發布時間:2021-09-29 10:11:15

① 原始地形地貌測繪需要提交哪些測量成果

原始地形地貌測繪需要提交

1、施工控制網原始觀測手簿及平差計算資料。

2、施工控制網布置圖、控制點坐標及高程成果表。

3、竣工建基面地形圖和縱、橫斷面圖。

4、建築物的實測坐標、高程及設計坐標、高程。

5、測量技術總結報告。

地形測量工作主要步驟為:

1、制定工作計劃,確定實施方案;

2、收集測區已有資料,並根據實際情況編制地形測量技術設計書;

3、組織人員,成立項目部,設立技術組及質量檢查組;

4、准備各類測繪儀器及器材,製作測量標志等;

5、進行控制測量;

6、進行地形圖野外數據採集,包括各地物點、地形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數據;

7、內業計算機數據處理,成圖及各種資料整理;

8、質量檢查及驗收工作。

(1)地形成果表擴展閱讀

地形測量包括控制測量和碎部測量。

控制測量

控制測量是測定一定數量的平面和高程式控制制點,為地形測圖的依據。平板儀測圖的控制測量通常分首級控制測量和圖根控制測量。

首級控制以大地控制點為基礎,用三角測量或導線測量方法在整個測區內測定一些精度較高、分布均勻的控制點。

圖根控制測量是在首級控制下,用小三角測量、交會定點方法等加密滿足測圖需要的控制點。

圖根控制點的高程通常用三角高程測量或水準測量方法測定。

碎部測量

碎部測量是測繪地物地形的作業。地物特徵點、地形特徵點統稱為碎部點。

碎部點的平面位置常用極坐標法測定,碎部點的高程通常用視距測量法測定。按所用儀器不同,有平板儀測圖法、經緯儀和小平板儀聯合測圖法、經緯儀(配合輕便展點工具)測圖法等。

它們的作業過程基本相同。測圖前將繪圖紙或聚酯薄膜固定在測圖板上,在圖紙上繪出坐標格網,展繪出圖廓點和所有控制點,經檢核確認點位正確後進行測圖。

測圖時,用測圖板上已展繪的控制點或臨時測定的點作為測站,在測站上安置整平平板儀並定向,通過測站點的直尺邊即為指向碎部點的方向線,再用視距測量方法測定測站至碎部點的水平距離和高程。

按測圖比例尺沿直尺邊沿自測站截取相應長,即碎部點在圖上的平面位置,並在點旁註記高程。這樣逐站邊測邊繪,即可測繪出地形圖。

② 地形圖成果資料包括哪些

地形圖成果資料包括地形圖白圖、膜圖、藍圖、GPS點記圖、技術總結報告、GPS平差報告、導線平差報告以及光碟等。

③ 中國主要地形類型和地形特徵(填表格)

類型 海拔高度 主要地形特徵 主要地形區

山脈 4000m 排列有序、陡峭 喜馬拉雅山脈

平原 200m 地勢低平、開闊 長江中下游平原

高原 1500m 地勢較高、平坦開闊 內蒙古高原

丘陵 500米以下 高低起伏,坡度較緩,連綿不斷的低矮隆起高地 東南丘陵

盆地 200m-500m 四周高,中間低 四川盆地

回答完畢,希望能幫助到你,謝謝。

④  地形地貌

一、地貌基本特徵

三江平原北界為黑龍江,西、南、東三面被小興安嶺、那丹哈達嶺及完達山所環抱。本區地勢低平,沼澤濕地發育,地形標高,西南部佳木斯一帶海拔80m,平原中部海拔50~60m,東北端的撫遠縣黑瞎子島(撫遠三角洲)最低處海拔34m,地面坡度在1/1萬左右。平原中有零星殘山、殘丘矗立其中。

總觀三江平原一般可見3級階梯狀地面,Ⅰ、Ⅱ級階地組成低平原,海拔50~60m,台地海拔100m左右。黑龍江、烏蘇里江切過平原北部與東部,松花江斜穿平原中部,均形成河谷平原。此外,見有多處殘丘、殘山突立於平原之中,打破了單調的平原地貌景觀。

二、地貌形成因素

三江平原地貌格局主要受大地構造控制,尤其是晚侏羅世以來的地質演化,是形成三江平原地貌的主要因素。外營力在塑造各級成因和各級形態單元起了主導作用。內外營力是地質作用相互矛盾的兩個方面,但在不同的地質歷史時期,不同地質條件下,地貌成因的主導作用也是互相轉化的。

(一)內動力地質作用

1.大地構造

本區由兩個傳統的大地構造單元,即吉黑褶皺系的佳木斯隆起帶和那丹哈達嶺優地槽褶皺帶組成。在晚侏羅世以前,它們的時空規律是各不相同的。距今大約1.9×108a,太平洋板塊生成,並逐漸向西北遷移,到晚侏羅世其作用明顯加強,並成為亞洲大陸東緣地質地貌發展的主宰。晚白堊世以後大陸裂谷逐漸形成,並發展成東北大陸裂谷系,它是以松遼-結雅地塹為主體,包括伊通-依蘭裂谷、敦化-密山裂谷、三江-阿穆爾地塹及其附近的斷陷盆地共同組成了山地和平原相間、隆起與凹陷相對應的復雜地質構造格局,由此奠定了本區地貌基本輪廓。

2.新構造運動

如果說東北大陸裂谷系的形成,完成了該區地貌基本輪廓,則新的構造運動與外動力因素的聯合作用,塑造了現今的地貌景觀。很顯然,新構造運動對本區地貌發育和地貌基本結構的形成具有顯著作用。其特點如下。

(1)形成多級階梯狀地形

山區多級階梯狀地形與河谷階地,平原內多級階梯狀地面及不同韻律的沉積物,是新構造運動與外動力聯合作用的直接產物。

山區相當於興安期夷平面,塑成於古近紀,新近紀開始分解。相當於布西期地麵塑成於古近-新近紀末至第四紀早更新世,距今約在(300~120)×104a前,早更新世末期分解。

平原內階梯狀地面一般可分為3級,台地形成於距今(40~20)×104a,Ⅱ級階地形成於距今(20~7)×104a,Ⅰ級階地形成於距今(7~1.1)×104a。

(2)繼承老構造帶而強烈活動

區內山體抬升,平原下沉,大體上沿裂谷系構造邊界而發生。平原周邊及內部的山體沿斷裂帶而隆起,平原則以周邊斷裂帶為界間歇性下沉。

(3)使地貌形態具有明顯差異

由於裂谷作用強度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不同,致使地貌形態具有明顯差異性。

本區山體隆升,多為拱狀抬升,中部山脊線抬升幅度最大,兩側幅度較小。

三江平原的沉降幅度與沉積厚度各地差異較大,台地標高100m,Ⅱ級階地60~80m,Ⅰ級階地40~80m。最低處34m,第四系沉積厚度100~300m。

(二)外營力對地貌形成的控製作用

形成本區地貌的外營力主要為流水作用和湖成作用。

1.流水作用

本區水系較為發育,大小河流共100餘條,這些河流的發育對本區地貌形成具有普遍意義。

低山丘陵區由於晚新生代以來,一直處在差異性抬升時期,故流水主要表現為侵蝕作用。廣大平原區第四紀以來,為間歇性沉積時期,因此流水主要表現為堆積作用,形成了河谷平原、扇形平原和低平原。

2.湖成作用

第四紀以來三江平原有過幾次湖泊興衰時期。早更新世晚期,三江平原有較大湖泊出現;中更新世湖泊發育極盛時期,三江平原南部及西部形成較大湖泊,大約距今(40~20)×104a前湖泊達到極盛時期,山麓邊緣被湖水淹沒,加積了湖相粘土層;晚更新世為湖泊消亡時期,距今(20~15)×104a左右,由於古氣候惡化,三江平原湖泊趨於消亡。距今(15~7)×104a前後,古氣候轉暖,湖泊復又擴大,同江—集賢—富錦以東的廣大低平原,經常被河水覆沒,形成了廣闊的河漫湖,沉積了厚3~17m粉質粘土層。距今(7~1.1)×104a前,古氣候再度惡化,三江平原湖泊消亡。因此,三江平原部分地區形成了湖積低平原。

三、地貌分類及形態描述

(一)地貌分類

根據《中國地貌制圖規范》的地貌類型分類原則,結合本區特點,劃分為3大成因類型、6個形態亞類和7個岩性-形態單元(表2-1,圖2-1)。

表2-1 地貌分類表

(二)形態描述

Ⅰ構造-流水地貌

1花崗岩變質岩崗阜狀丘陵

零星分布在三江平原之中,地形標高200~400m,比高60~100m,主要由花崗岩變質岩組成。地形呈崗阜狀起伏,坡面長而緩,一般在10°~15°,上覆殘坡積層與黑土層,丘頂300~350m高度處殘留布西期夷平面。

圖2-1 三江平原地貌圖

其地貌形成時代N—Qh。

2砂礫石扇形平原

位於小興安嶺東坡山前地帶,東臨松花江及黑龍江故道。由鴨蛋河、嘟嚕河、梧桐河、沖-洪積扇組成。自晚更新世以來堆積了冰水扇和沖洪積扇直至全新世繼續加積沖洪積物。顯然這個扇形平原是一個多層疊扇。由含泥質礫石層組成,在扇前緣顆粒變細,扇頂一般覆蓋1~3m厚粉質砂土夾碎石層,沉積厚度15~25m,標高50~70m,比高小於5m,扇頂面微傾向下游。

其地貌形成時代Qp3—Qh。

3-1砂礫石河谷平原

分布在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及其主要支谷中,包括Ⅰ級階地,高低漫灘。地形標高40~80m,比高5~10m。河谷平原寬度視河流大小而異,一般大河谷寬5~15km,較小河谷2~5km,由粉質粘土、砂礫石、礫卵石層構成。較大河流中下游見有邊灘、心灘、叉流、河曲、天然堤、牛軛湖、岸後沼澤、大小湖泊十分普遍。

其地貌形成時代Qp3—Qh。

3-2泥砂礫質低平原

分布在松花江河谷平原中,地形標高60~80m。由黃土狀粉質砂土、粉質黏土細砂、砂礫石構成。地形極平坦,地面坡降一般小於1‰,可見沼澤濕地,地貌形成時代距今(7~1)×104a。

Ⅱ火山-流水地貌

玄武岩丘陵:位於八五三農場一帶,分布面積不大,地形標高300~400m,比高50~100m,由新近紀玄武岩構成,丘陵頂面平坦。由於後期流水作用,多形成陡壁、深谷。

其地貌形成時代為N—Q。

Ⅲ湖成地貌

1砂粘土質台地

分布在平原周邊山麓前緣的台地中,地形標高80~100m,比高10~20m,一般高出當地基面20m左右,以明顯的陡坎與低平原或扇形平原相接。表層岩性為濃江組粉質粘土層,其下為砂礫石層。由於後期的侵蝕、剝蝕作用,地形略有起伏。

其地貌形成時代為Qp2

2粘土質低平原

位於同江、富錦、集賢連線以東廣大低平原地區。地勢低平,地形標高50~60m。由黃土狀粉質粘土、淤泥質粉質粘土構成。其上古河道、沼澤濕地、湖泡廣布,河網較密,水生植物繁茂。但由於近幾十年的大規模拓荒,許多地區被墾為農田,原生態系統受到破壞。

地貌形成時代距今(20~7)×104a。

四、微地貌

區內微地貌見有殘丘、沼澤濕地、冰丘湖、古河道、自然堤等。

(一)殘丘

在富錦、勤得利、蘿北、寶清、饒河部分地區均有分布,高出平原地面80~200m,單個殘丘面積在1~3km2,丘頂略平,斜坡急陡,與平原地面多以陡坎相接。殘丘多由花崗岩和火山岩構成。區內殘丘最大個體屬富錦的烏爾虎力山,在泥砂質低平原中崛然拔起,相對高度超400m,由花崗岩組成。據資料,花馬山延伸到平原地面之下,仍低陡,西坡為斷崖,第四系厚超200m,東坡稍緩,但第四系也超100m。地表殘丘形成與地質構造密切相關。

(二)沼澤濕地

三江平原是我國最大的沼澤植被分布區,廣泛分布在各類低窪地和低河漫灘上。但因近年來氣候逐年乾旱和隨著三江平原的全面開發,沼澤濕地面積日趨縮小,已有相當大的部分已墾為農田。根據2000年解譯成果及野外對遙感解譯成果驗證,目前沼澤濕地面積為4 489km2,主要分布在洪河、三江、七星河等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及各個省縣級濕地自然保護區內。

(三)冰丘湖

主要分布在測區東北部及黑龍江古河道中,常成對稱出現,當地稱「對湖」。最大者稱水城子冰丘湖,面積達2.5km2,測區東北部同江-撫遠一帶古河道中大小不等的冰丘湖有300多個,小的也有1 000m2。在撓力河一帶的沼澤地中亦有冰丘湖分布,不過面積不大,湖水較深,接近地下水補給。

這些冰丘,大都形成於末次冰期的盛冰期,約距今(2.2~1.5)×104a前。至全新世隨著氣候轉暖冰丘消融成湖,由於冰丘大都呈圓狀,故冰丘湖也呈圓形或魚眼狀。

(四)古河道

這里所說的古河道,系指那些負地形明顯,而又具有典型古水文網特徵的遺棄河道。區內較大古河道見黑龍江蘿北古河道,松花江富錦以北古河道以及測區東北部、鴨綠河、濃江一帶也都有古河道分布。

蘿北古河道沿名山、蘿北、團結、蓮花呈北西南東向,在普陽農場以西入松花江,全長50km,寬6~12km。古河道低於兩岸Ⅰ級階地約3~5m,均有明顯陡坎,河道中布滿沼澤,並發育冰丘湖,在草炭、泥炭層之下發育多年凍土層。

松花江古河道,位於富錦以北,同江以東的蓮花河和青龍河一帶,寬5~15km,長約65km。古河道呈負地形,布滿沼澤濕地,低於兩側Ⅰ級階地約2~3m。

上述古河道的遺棄時間大體都在末次冰期盛冰期開始時,距今約2.2×104a前。

(五)自然堤

區內黑龍江、松花江及其主要支流的Ⅰ級階地中,大都有自然堤分布。松花江的同江-富錦江段東側,沿江環列數道自然堤。大榆樹砂崗自然堤長達10km以上。同-富公路築於其上。黑龍江古自然堤沿蘿北古河道兩側分布,長數十千米。此外沿嘟嚕河古河道另見5條自然堤。

古自然堤高出周圍地面5~10m不等,坐落在Ⅰ級階地砂礫石層之上。頂平,橫截面呈梯形,寬約100~300m。由中粗砂、粉細砂組成,表層在土壤層之下有0.5m左右的黃土狀粉質砂土。

⑤ 地形圖1:500成果圖中對於其中的表格之間間距,表格線粗線型,說明字體的大小有什麼要求

GBT 17160-2008 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數字化規范.pdf

你要看看這個規范,按這個來檢查你的圖。

⑥ 五種基本地形特徵表

高原 海拔在1000米以上 地勢起伏不大 邊緣陡峭
盆地 海拔不規定 四周高,中間低
平原 海拔在200米以下 表面寬廣 地勢起伏不大
丘陵 海拔在200米—500米之間 坡度較緩
山地 海拔在500米以上 起伏很大,坡度陡峻
望採納。

⑦ 標准樣地成果及分析

(一)標准樣地成果

根據國家《農用地分等定級規程》(國土資源大調查專用)及黑龍江省《技術方案》的規定,黑龍江省共設置縣級標准樣地 981 處,省級標准樣地 373 處,國家級標准樣地 15 處。省級標准樣地設置見表 3-17。

表 3-17 黑龍江省省級標准樣地設置表

續表

續表

(二)成果分析

1. 全省標准樣地質量分布和自然條件有關

黑龍江省標准樣地質量分布與自然條件有十分密切的關系。一是從氣候條件看,凡是年有效積溫高、降水量多、無霜期長的標准樣地質量要高一些,反之則低一些。全省在第一、第二積溫帶的標准樣地質量要高於第三、第四積溫帶標准樣地的質量;二是從地形條件看,地形平坦的平原區標准樣地的質量要高於山區、丘陵區的樣地質量;三是從土壤條件看,位於黑土、黑鈣土、草甸土等優質土壤的標准樣地質量要高於位於白漿土、風沙土、鹽鹼土等劣質土壤的標准樣地的質量;四是從地下水位和排水條件看,地下水位適中、排水條件較好的標准樣地質量較高,反之則較低。總之,凡是氣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條件較好的標准樣地質量較高,反之則較低。

2. 優質農田主要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中南部

從黑龍江省標准樣地分布情況看,農用地等別在 8 等以上的標准樣地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中南部的五常、雙城、呼蘭、阿城、肇東、綏化、慶安等縣(市),這些縣(市)的標准樣地的質量普遍高於其他地區。因此,要嚴格加強這些縣(市)優質農田的保護,加大投入力度,建成高產、穩產農田,為促進黑龍江省農業生產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3. 標准樣地質量地域間差異較大

黑龍江省標准樣地質量的地域間差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南北地域的差異,黑龍江省南北跨 10 個緯度和寒溫帶、中溫帶兩個熱量帶,從有效積溫看,從南到北共分 4 個積溫帶,南、北氣候條件的差異造成了標准樣地南、北區域質量有較大差異;二是城市郊區和邊遠地區的差異,城市郊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土地集約經營水平較高,標准樣地質量較高,而山區由於地處邊遠,交通不便,土地經營水平較低,樣地的質量不高。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從而造成了城市郊區和邊遠地區標准樣地質量存在較大差異。

閱讀全文

與地形成果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