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青藍工程的簡介
優秀青年骨幹教師一般須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事業心強,工作踏實,有積極進取的精神;持有高校教師資格證書,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擔任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年齡一般不超過40歲;在本學科領域具有較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獨立而系統地講授過兩門及以上主幹課程,教學效果良好;有明確的專業研究方向,在1-2個領域有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擬開展的研究工作屬本學科的前沿方向或有較大應用價值。
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須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事業心強,治學嚴謹,有較強的開拓創新意識;持有高校教師資格證書,一般應具有博士學位,並已擔任副高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年齡一般不超過45歲;獨立講授過三門及以上本、專科主幹課程,教學效果優良,教學成績突出;能獨立承擔省部級及以上科研課題或企業技術攻關項目;科研成果突出;擬開展的研究工作具有創新性構想並有較大發展潛力;有較強的團結協作精神和相應的組織、管理能力。
科技創新團隊培養對象:研究方向屬於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或重大科技前沿問題。具有明確的創新目標和技術路線,擬開展的研究工作能產生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專利、高水平論著等創新成果;團隊帶頭人具有高深的學術造詣和創新性學術思想,品德高尚,治學嚴謹,具有較好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合作精神,在研究群體中有較強的凝聚作用,一般應為在本校科研教學第一線的中青年專家。已取得同行公認的創新性成果,獲得省部級二等獎及以上獎勵(本人為主要完成者),具有發明專利或主持完成過省部級及以上重大科研項目;團隊應依託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或省優勢學科,具有在新的研究領域或方向取得突破性成果的潛力,具備良好的創新研究條件;團隊在全省高校同行中應具有明顯優勢,在國內具有特色,研究工作已取得突出成績;團隊所有成員具有長期合作關系,具有相對集中的研究方向和共同研究的科技問題,具有合理的專業結構和年齡結構。團隊人數5人左右。 培養周期3年。每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培養對象資助科研經費2萬元;自然科學類、人文社會科學類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分別資助科研經費10萬元、8萬元;科技創新團隊培養對象資助科研經費60萬元。以上經費由省教育廳資助50%,學校配套50%。
2. 陳凱的個人榮譽
(1)2014年被遴選為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優秀骨幹青年教師培養對象
(2)2012年被遴選為南京曉庄學院優秀中青年教師培養對象
(3)2013年教學視頻《如何在網際網路上獲取CTS資源》獲得江蘇省首屆微課大賽三等獎。
(4)2012年獲得第三屆全國高等院校化學專業師范生教學素質大賽優秀指導教師(中國教育學會化學教學專業委員會,中國化學會化學教育委員會)
(5)2011、2012年兩次獲得優秀青少年科技輔導員(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科技廳、江蘇省科協等聯合頒發)
(6)2010年「基於認知學徒制的化學專業大學生實踐創新工作室」(主持人),獲得學校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7)2010年「化學專業選修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獲得教育教學成果獎三等獎(排名第四)
(8)物理化學「相平衡復習課」獲得2014年南京曉庄學院優秀視頻公開課(排名第一)
(9)2009年獲得南京曉庄學院第四屆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二等獎);
(10)2014年獲得南京曉庄學院第六屆教學優秀獎(試卷編制、教研論文兩個三等獎);
(11)2006年「雙語無機化學課件」(排名第二)南京曉庄學院多媒體課件大賽獲得一等獎,江蘇省(教育廳)天空教室杯好課件獎,全國高校多媒體課件比賽(教育部)理科組優秀獎
(12)2008、2009年連續兩年獲得南京曉庄學院科研先進個人(二等獎)
3. 俞洪亮的榮譽成果
自1986年以來,承擔英語專業本科基礎課、研究生專業課程、大學英語拓展類課程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英語應用語言學、話語分析和系統功能語言學等。先後發表和出版論文、著作40餘篇(部);主持承擔國家精品課程、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範點、江蘇省英語特色專業、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課題(「重中之重」項目)、江蘇省外國語言文學類重點專業等建設項目;指導的研究生有2名先後獲江蘇省優秀碩士論文和4名研究生獲得江蘇省研究生培養「創新計劃」立項;先後主持承擔江蘇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科重點基金項目、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教改項目和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資助項目等課題。
2000年以來,先後兩次被評為揚州大學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兩次被遴選為揚州大學「新世紀人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被省教育廳遴選為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省「333工程」培養對象。教學科研成果先後獲揚州市和揚州大學哲學社科成果三等獎、揚州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江蘇省政府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江蘇省語言文學與翻譯研究六十年優秀成果一等獎。2007年,被學校黨委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被揚州市總工會授予「勞動模範」稱號。2011年,被省總工會表彰為「省先進工作者」。
4. 邱洪興的主要成就
主持「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項目課題二(2012BAJ14B02,傳統古建聚落結構安全性能提升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2012.1~2015.12);主要參加973項目(2007CB714204,城市工程的地震破壞與控制,2007~2012)1項、「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項目課題四(2012BAK14B04,古代建築營造傳統工藝科學化研究,2012.1~2014.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008059中國南方傳統木構建築結構機制及相關FRP修復技術研究,2011-2013;51078077地震作用下鋼-連續纖維復合筋增強混凝土柱動力特性及設計方法研究,2011-2013)。
主持省科委、省人事廳、省建設廳基金各一項;主持1項省教委教改項目,主要參加2項國家教育部教改項目。主持國家精品課程《建築結構設計》(2005)。獲省級科技進步3項(1993、1996、1997),江蘇省文物保護優秀設計獎1項(2006),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2005)、二等獎2項(1993、2009)。2004年列為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培養人選,2006年獲寶鋼優秀教師獎、2008年獲江蘇省教學名師獎稱號。主編和參編教材10本、核心刊物發表論文80餘篇。
5. 虞永平博士導師
現任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課程與教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幼兒園教師培養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青藍工程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國家重點學科「學前教育學」學科帶頭人,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研究所所長,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委員會副主任。《學前教育研究》雜志副主編。
6. 李里峰的主要榮譽
曾獲南開大學優秀博士後(2003)、南開大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5)、南京大學「五四」獎章(2007)、南京大學「青年骨幹教師」(2007)、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2008)、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2009)、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2010)、南京大學「優秀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011)等獎勵和榮譽。
開設課程有:中國政治制度史、政治社會學(本科生),政治社會學專題研究(碩士生),中國政治制度與思想專題研究(博士生,合開),中國鄉村政治(南京大學-霍普金斯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國際學生)。
Li Li-feng, professor and chair of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at Nanjing University, received his Ph. D.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from Nanjing University in 2002. He was Harvard-Yenching visiting scholar of 2012-13 and has been guest professor of Johns Hopkins-Nanjing Center for American and Chinese Studies since 2011. His research covers Chinese political history,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in China, and political theory. In recent years, he has been engaged in exploring Chinese Communist revolution and its impacts on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s from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Prof. Li is the author of Revolutionary Party and Rural Society: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1937-45 (2011) and co-author of A General History of Examination in China, volume 4: Republic China (2004). He is also the Chinese translator or co-translator of Awakening China:Politics, Culture and Class in the Nationalist Revolution (John Fitzgerald),Political Philosophy: A Very Short Introction (David Miller), and History: A Very Short Introction (John Arnold). He teaches 「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Thoughts of China」, 「Political Sociology」, 「History of Chinese 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Rural Politics in China」.
7. 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培養措施具體包括哪些內容
抓師德教育,促觀念更新;抓自培力度,促整體提高等。
以請進來與走出去方式相結合,採用聽、說、讀、寫等不同方式在教師中開展頌師德,揚師風,鑄師魂的活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教育觀和學生觀,具體落實到四心:愛心、事業心、責任心、進取心。高質量地做好工作。在教學工作中骨幹教師要高質量地完成示範、觀摩、檢查、評估等的課堂教學任務。
工作受學生的歡迎、家長的認可和學校的肯定,班主任工作和教學工作居年級和本學科前列。師資隊伍要形成一流優化,要靠精心規劃,措施落實,另一方面要創設一個積極的集體輿論,和諧的人際關系,從精神、物質、情感等多方面給骨幹教師的激勵,建立起完善,有效的機制。
(7)青藍工程成果擴展閱讀:
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培養要求規定:
1、小學教育以鞏固與提高為主,條件許可時,可適應群眾需要作某些發展。鞏固提高的關鍵是解決師資和教材問題,改進師范教育,加強教師輪訓和在職學習,培養大批稱職教師。
2、在積累較為成熟的經驗後逐步進行。課程改革重點是加強政治學習,合理精簡課程。教學方法改革重點是反對書本與實際分離的教條主義,同時防止輕視基本理論學習的狹隘實用主義,堅持理論與實際一致。
3、新解放區的教育,必須正確執行維持原有學校、逐步改善的方針與「爭取、團結、改造知識分子」政策。學校安頓後,主要工作是在師生中有效地進行政治思想教育,使他們逐步建立革命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