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
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措施:
1,要建立和完善保護文化遺產的法律體系;
2,各級政府要把保護人類文化遺產同環境保護、生態保護、經濟發展的整體規劃結合起來,根據各自歷史和自然環境的實際狀況,對每一處文化遺產都要制定出相應的保護措施,規范保護程序,建立和健全保護機構,落實保護責任制,促使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健康有序地進行;
3,各級政府要加大對保護文化遺產的資金投人;
4,要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
5,是要切實加強無形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
⑵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做了哪些貢獻舉個例子
以名錄方式加以確認保護,劃撥資金加以維護、協調開展相關國家進行維護合作,共同打擊文物國際犯罪等等。例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龍門石窟保護修復工程」,此項目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利用日本信託資金,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和日本政府三方共同進行的合作項目,選擇龍門石窟潛溪寺、皇甫公窟和路洞三個實驗洞窟。2002年至2004年項目第一階段工作在地形、地質調查、測繪、石窟環境和石窟病害觀測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形成了科學、系統、完整的基礎調查資料。2005年進入項目第二階段的洞窟保護修復工作。2007年完成了三個洞窟病害調查報告、漏水裂隙的堵漏灌漿試驗和洞窟清洗試驗等工作,洞窟保護修復總體設計方案獲得批准。2008年,在調查、監測、試驗的基礎上,經中日雙方專家的指導,完成了洞窟外微裂隙處理、排水溝修築、覆蓋層處理及帷幕鑽孔和灌漿等全部施工工作,並進行了「試驗洞窟清洗」工作,現正准備結項驗收與總結。
⑶ 歷史上為保護文化遺產做過巨大貢獻的人或事(至少列舉兩個~謝謝~!)
我最熟悉的當數近代民國兩位名人:傅作義和梁思成。
傅作義 國民革命軍將領。是一位抗日名將、追求進步的國民黨員。1949年1月促成北京和平解放,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北京及其全部珍貴歷史建築完好地得到保存,200萬北京市民的生命和財產免遭兵燹。毛澤東高度評價:和平解放北平,宜生功勞很大,人民永遠不會忘掉你。
梁思成,畢生致力於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和保護,是建築歷史學家、建築教育家和建築師。
在二戰中的美軍炮火開始猛烈轟炸日本本土時,梁思成卻立馬趕到美軍設在重慶的指揮部,向美軍上校布朗森遞交上一份日本文化名城奈良的古建築圖紙,並要求保護奈良城。
為什麼呢?
正如梁思成所說:「要是從我個人感情出發,想到國人的苦難,我是恨不得炸日本人,然而,一種職業與歷史責任感,讓我冷靜下來,建築是社會的縮影,民族的象徵,但絕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類的結晶。像奈良唐招提寺,是全世界最早的木結構建築,一旦炸毀,是無法補救的。」梁思成一向以保護人類所共用的文明財富為己任,對比侵華日寇踐踏人類文明的獸行,梁思成是何等的偉大!
⑷ 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什麼
重要標志。
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因此文化遺產是人類歷史上創造的有價值的東西。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確定文化特性、激發創造力和保護文化多樣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寬容、協調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而於1998年通過決議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評選。
文化遺產的分類標准
歷史紀念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建築物、雕刻和繪畫,具有考古意義成分或結構的銘文、洞穴、住區及各類文物的綜合體。
考古遺址:從歷史、美學、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人造工程或人與自然的共同傑作以及考古遺址地帶。
建築群: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因其建築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觀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單獨或相互聯系的建築群。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文化遺產
⑸ 文化遺產保護的綜述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漫長歲月中,中華民族創造了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取得了顯著成效。與此同時,也應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國文化遺產保護面臨著許多問題,形勢嚴峻,不容樂觀。為了進一步加強我國文化遺產保護,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國務院決定從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的「文化遺產日」。並發布了加強遺產保護的通知。 營造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認真舉辦「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提高人民群眾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各級各類文化遺產保護機構要經常舉辦展示、論壇、講座等活動,使公眾更多地了解文化遺產的豐富內涵。教育部門要將優秀文化遺產內容和文化遺產保護知識納入教學計劃,編入教材,組織參觀學習活動,激發青少年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各類新聞媒體要通過開設專題、專欄等方式,介紹文化遺產和保護知識,大力宣傳保護文化遺產的先進典型,及時曝光破壞文化遺產的違法行為及事件,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在全社會形成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
與此同時,國務院有關部門也要切實研究解決自然遺產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加強自然遺產保護工作。
⑹ 蒲縣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成果有哪些
東岳廟 翠屏山 五鹿山 西河灘
⑺ 怎麼保護歷史文化遺產
歷史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長期形成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傑作,毀之不再生,催之不可成。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讓她們在今天現代化中繼續發光,正是一種現代文明的象徵。保護歷史文化遺產與現代化建設似乎是一對矛盾,但實踐證明兩者完全可以共存共榮,互相促進。-二百年前,歐洲人在產業革命初期也曾大肆破壞古建築古城堡,不過他們很快覺醒,從法律制度和市民意識上著手,嚴加保護。今天,一批批中國人去法國、英國、義大利等國,看到的是古與今、舊與新之間的和諧生輝,古城區的原汁原味,幾乎看不到拆房擴路的"舊城改造",然而那裡照樣遊人如織,環境優美,經濟發達。可是,我們不少人考察回來後只記住高樓大廈,忘記了保護歷史。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這些年文物保護成績是顯著的,同時對文物"建設性破壞"的情況也令人吃驚。中國現有21處世界遺產中,浙江還是空白。其實浙江是文物大省,杭州、紹興、定海、塘棲等地的古城區,原先足以與平遙、麗江媲美,甚至更有優勢。她們躲過了自然災害、政治運動,卻倒在現代化建設的誤區中,真是上對不起祖宗,下對不起子孫後代,實在令人遺憾。搶救歷史文化遺產確實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了!最近浙江省人大常委會頒布了《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從法律上築起了又一道保護的"屏障"。只要我們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歷史文化遺產就會得到很好的保護。
為什麼歷史文化遺產的破壞屢禁不止呢?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處理好如何看待"政績"的問題。客觀上,"父母官"有壓力,總想在任期內改善群眾生活條件和市容市貌。這當然是好事。我們不但不反對,而且要盡力支持,問題是怎樣正確認識並把握"政績"。我認為,建設新城是政績,保護古城、留住中華民族的優秀遺產也是政績,後者做起來更不容易,更需要有遠見。紐約、香港歷史很短,是在海島、沙灘上建成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倫敦、巴黎、羅馬歷史悠久,精心呵護古城,同樣可以成為著名的國際大都市。周庄、西塘等江南6個古鎮,今天名聲大振,成為旅遊熱點,其實浙江原來條件更好的古鎮有不少,但都被以"破舊"、"落後"等借口一一拆毀掉了。這些古鎮雖然面貌一新,但沒有特色和知名度,也沒有遊人和吸引力。城市化進程中必須注意保護歷史,堅持特色,而百城一面、千街一面正是現代化的一忌。杭州是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城,有層層疊疊的歷史積淀,不能將精華與糟粕一起扔掉,在古城區內不宜採用深圳、上海浦東等新興城市的辦法。仇保興同志到杭州上任不久,就與其他市領導在記者來信中批示緊急保護河坊街及其附近地區,保古城建新區,進而將西湖申報世界遺產提上議程,邀請國內外專家獻計獻策,這適合時代潮流,符合民心,我看這就是一大政績。
對外開放使我們意識到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和艱巨性,然而,我們不少人在觀念、行為上仍處於一種蒙昧或自然滿足的狀態中。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和西湖申報世界遺產,是杭州在21世紀進一步對外開放,成為國際性的風景旅遊城市的關鍵性步驟。因此,從現在起,有關的各項工作就應當按世界遺產的標准來衡量,與世界接軌。踏踏實實,一步一步努力,再大的困難也會變小,再小的希望也會增大,直至成功。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http://www.zjol.com.cn/node2/node2352/node2354/node15917/userobject12ai146874.html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TR-c/17392.htm
http://www.xkdesign.net/bbs/dispbbs.asp?boardid=24&id=114
⑻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意義
保護文化遺產,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是連接民族情感紐帶、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及社會穩定的重要文化基礎,也是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促進人類共同發展的前提。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漫長歲月中,中華民族創造了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取得了顯著成效。與此同時,也應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國文化遺產保護面臨著許多問題,形勢嚴峻,不容樂觀。為了進一步加強我國文化遺產保護,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國務院決定從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的「文化遺產日」。並發布了加強遺產保護的通知。
⑼ 什麼是歷史文化遺產保護
文化遺產保護包括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我國文化遺產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像力,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保護文化遺產,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是連接民族情感紐帶、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及社會穩定的重要文化基礎,也是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促進人類共同發展的前提。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