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津大學的學術研究
2001年-2013年,學校有35項成果獲國家科技獎勵,3項成果入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415項成果獲省部級科技獎勵。
2006-2010年,天津大學科技總經費達到37.7億元,比「十五」期間翻了一番;取得了一批標志性成果,有14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2011年,學校科技總經費達15.05億元;2012年科技經費總量18.08億元。
2012年,學校簽訂千萬元以上大項目達到30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319項,總資助額度達到21114萬元,授權專利622項(其中發明540項)。2011年-2013年,學校取得千萬元大項目74項,其中億元級項目3項;獲批「973」計劃項目10項;獲得國家科技獎勵14項;專利申請量年均增長26.4%,2013年達到1716項,2項發明專利獲2013年度天津市專利金獎,1項發明專利獲得第十五屆中國專利優秀獎。。
在2013年公布的2012年度科技論文統計中,學校被SCIE、EI、CPCI-S收錄論文數分別為1626篇、1805篇、722篇,515篇論文被評選為表現不俗的論文。
1999年12月,科技部、教育部批准天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作為中國首批15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試點之一;2001年,天津大學與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合作共建的天津大學科技園正式掛牌。 截止2013年末,學校建有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個國家科技成果重點研究推廣中心,1個國家文物重點科研基地,75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重大專項分中心、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等科研基地(含8個參建天津市工程中心)。
自「2011計劃」實施以來,天津大學把握機遇、統籌規劃,以學校優勢創新資源為依託,在建設好首批「2011計劃」天津化學化工協同創新中心的同時,又相繼牽頭組建了中國傳統村落與建築遺產保護協同創新中心、測量科學與高端儀器協同創新中心、高效環保內燃動力協同創新中心等協同創新中心。 天津大學國家級、省部級主要科研機構一覽「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天津化學化工協同創新中心國家能源局科研機構APEC可持續能源中心(APEC Sustainable Energy Center-APSEC)(天津大學牽頭)天津市科研機構天津應用數學中心 天津市能源研究中心 國家重點實驗室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水利工程模擬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精密測試技術及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國家工程實驗室多晶硅材料制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港口水工建築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精餾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發酵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計算機病毒防治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工業結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文物重點研究基地文物建築測繪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綠色合成與轉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先進陶瓷與加工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光電信息技術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電力系統模擬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港口與海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定量系統生物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微光機電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機構理論與裝備設計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濱海土木工程結構與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智能電網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先進燃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B類) 中低溫熱能高效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形狀記憶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輕型動力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綠色精製過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水利工程模擬與安全監測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微納製造與測量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天津市重點實驗室天津市電力系統模擬控制重點實驗室天津市生物分子與制葯工程重點實驗室天津市港口與海洋工程重點實驗室天津市應用催化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天津市現代工程力學重點實驗室天津市低維功能材料物理與制備技術重點實驗室天津市過程檢測與控制重點實驗室天津市生物醫學檢測技術與儀器重點實驗室天津市建築物理環境與生態技術重點實驗室天津市土木工程結構及新材料重點實驗室天津市材料復合與功能化重點實驗室天津市現代連接技術重點實驗室天津市膜科學與海水淡化技術重點實驗室天津市現代葯物傳遞及功能高效化重點實驗室天津市非線性動力學與混沌控制重點實驗室天津市裝備設計與製造技術重點實驗室天津市室內環境質量監控重點實驗室天津市復雜管理系統重點實驗室天津市認知計算與應用重點實驗室參考資料 館藏資源 截至2013年12月,天津大學圖書館館藏紙本263.91萬冊,電子資源資料庫189個,電子圖書112萬冊, 中外文期刊8251種。引進中外文資料庫46種,涵蓋中文全文電子期刊近萬種,西文全文電子期刊8000餘種;建成了教學參考書資料庫、中國古建築圖片資料庫等49個特色文獻資料庫。 學術期刊 《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雙月刊,CSSCI收錄
《天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版)》 月 刊,Ei收錄
《天津大學學報(英文版)》雙月刊,Ei收錄
《管理科學學報》月刊,CSSCI收錄
《系統工程學報》雙月刊
《燃燒科學與技術》 雙月刊,Ei收錄
《納米技術與精密工程》 雙月刊,Ei收錄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內燃機學報》
《小型內燃機與摩托車》
2. 天津大學理學院的科研概況
2003年,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和生物物理三個博士學科點獲得批准,實現了天津大學理科博士點零的突破;同時,基礎數學碩士點和無機化學碩士點也獲得批准,使學科建設邁上了新的台階。除此之外,我院還為學校生物化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工程、光學工程等博士點的建設,以及國家重點學科的申報提供了有力支持,做出了重要貢獻。目前,理學院有碩士點13個:應用數學、運籌與控制論、基礎數學、材料物理與化學、光學、凝聚態物理、理論物理、生物物理、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無機化學、應用化學和化學工程;博士點4個:材料物理與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和生物物理。
「985」一期工程給予我院251萬的專項學科建設支持,我院規劃組織了5個三級項目,通過努力,現已基本完成。同時,學院從「985」立項中劃出30萬元設立了理科青年基金,支持了理學院青年教師的科研工作。另外,劉徽應用數學中心繼續對學科和進行相關研究的教師進行立項支持,2003年科研經費支持37萬,受到了良好效果,以劉徽中心名義發表科研論文60篇,被接收論文20篇,其中有22篇論文被SCI收錄,21篇被EI收錄。
積極參與「211工程」二期建設的項目申報,獲准承擔了材料學科的三級項目一項。2004年1月,理學院材料物理與化學學科申報的「薄模物理與低維功能材料設計」天津市重點實驗室,通過專家評審,獲得批准。
學院積極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近年來,學院先後邀請到了美國著名化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Marcus教授,國外學者山本良一教授,美籍華人劉登勝教授;中國科技部副部長程津培院士,著名數學家、中科院吳文俊院士,著名數學家、中科院楊樂院士,著名數學家、中科院王元院士,著名化學家、北京大學張禮和院士,香港中文大學的麥松威院士,全國首批百名優秀教師之一的中國科技大學李尚志教授等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紐西蘭、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香港等十個國家和地區的40餘名專家、學者來理學院進行講學、訪問和交流,極大地豐富和活躍了學院的科研學術氛圍,促進了青年教師的學術成長。在2009-2010年內,共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28項,獲批准35項。其中2009年申報58項,獲批准12項,批准率21%;2010年申報70項,獲批准數23項,批准率為約33%。在所獲批準的35項國家自然科學類基金中,青年基金佔16項。在2009-2010年,學院教師還獲得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8項和新教師基金6項。2009-2010年獲得各類經費累計1135萬元,其中2009年縱向經費489萬元,橫向經費123萬元;2010年縱向經費431萬元,橫向經費91萬元。2009年學院發表SCI論文116篇,其中1區論文4篇、2區論文31篇、3區論文37篇,此外EI收錄論文85篇,ISTP論文13餘篇;2010年學院發表SCI論文149篇,其中1區論文7篇、2區論文32篇、3區論文49篇,此外EI收錄論文45篇,ISTP論文10餘篇;此外,2009-2010年考評期內,學院教師還申報專利27項,且在期間累計有30項專利獲批准。另外,2010年,我院化學系馬軍安和王建輝兩教授科研取得好的進展,他們所取得的成果已在影響因子達11.829的國際頂級期刊Angwandt Chemie 上發表。2009-2010年,學院各有一項科研成果分獲天津市自然科學三等獎和科技進步三等獎。
3. 天津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的科研成果
天津大學是我國第一台井下彩色電視系統的誕生地。近20年來採用國際上先進的微型攝像技術、高壓密封技術及全景電視發明專利技術等,共研製出10餘種井下彩色電視系統,多已通過部級或天津市級技術鑒定,其最大探測深度可達1000m,最佳條件下分辨可達0.1mm,其主要技術指標均已達到國外同類產品先進水平,並曾獲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4 項,為有關應用部門創造了重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井下電視可用於探測工程地質岩層的裂隙、空洞、軟弱夾層以及岩性識別等,是工程地質勘探的重要儀器。全景式水井檢測彩色電視可以探測水井井壁四部及下部的全景圖像,同時對遠近景物無須調焦均呈清晰圖像。根據圖像的形態、顏色及光亮度等信息,可用於檢測井壁的裂隙、錯位、井下落物、濾水管孔堵塞情況及流沙位置等,從而大大提高了測井及修井的成功率和效率,並可用錄像帶保存測井資料。
近年來,天津大學研製的井下電視已廣泛應用於水利、水電、地質、石油及水井管理等部門數十個單位,在國內外的應用中均受到一致好評。 該項目主要研究了具有中心控制埠的旋轉反射式星形光開關,提出了一種具有時分光交換功能一新型光學開關器件,並研製了原理樣機。其特點是結構簡單、成本低、組網規模大、控制靈活、保密性強,適用於需要集中控制指揮調度的軍隊、警察、企業等部門。
DAVRS系統介紹(包括Windows和UNIX平台)
DAVRS(分布式建築模擬設計虛擬現實系統)是我課題組在國家863計劃支持下的一項科研成果。它將虛擬現實技術引入到建築設計中,使設計者和用戶可以自由交互地在設計的模型中漫遊,親身體驗各種造型、空間的效果,感受建築空間中的聲音和光照效果,隨時修改設計方案直至滿意為止。運用了CSCW技術,使該系統成為一個能適於多個設計者群體異地通過Internet協同工作的完美環境。該系統以配備了一個符合國標的建築構件庫,大大方便了建築造型的設計。系統已具有兩種OS平台版本,可以運行在Windows和UNIX平台上。 DAVRS系統工作平台提供了非常方便的編輯造型工具、構件庫和三維立體真實感圖形瀏覽功能,還提供了為支持協同工作的通信、對話、數據控制等機制。
該課題在完成「蘭化化纖廠CIMS工程第一期工程」及「蘭化化纖廠CIMS工程第二期工程」的基礎上完善蘭化化纖廠CIMS/MIS分系統中的領導查詢子系統,辦公室自動化子系統,建立、健全Internet/Intranet網,並建立起企業對外宣傳的主頁。進行系統的升版與改進。
4. 天津大學軟體學院的辦學成果
截至2012年5月,天津大學有31項成果獲國家科技獎勵,3項成果入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352項成果獲省部級科技獎勵。科研經費實現了穩定和持續的增長,2011年科技經費總量15.05億元。2011年,簽訂千萬元以上大項目達到25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277項,總資助額度達到13267萬元,授權專利482項(其中發明420項)。2011年公布的2010年度科技論文統計中,天津大學被SCIE、EI、ISTP收錄論文數分別為1027篇、1571篇、814篇,235篇SCI論文被評選為表現不俗的論文,1篇論文被評為「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天津大學科技園是中國首批15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試點之一,通過了教育部、科技部的驗收並正式授牌。
截至2012年5月,天津大學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1項,其中一等獎8項,二等獎13項;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7人;國家級教學團隊9個;國家級精品課程42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6門;國家級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20個;國家級第二類特色專業建設點6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4項;國家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10個;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137種;並有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3個和「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是首批「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入選學校。
截至2012年5月,天津大學有各類留學生1801人,來自89個國家和地區。與世界上31個國家和地區的139所高校、研究院及公司簽署協議。在海外成立了2所孔子學院,分別是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孔子學院和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孔子學院。
2010年6月23日,中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在天津大學啟動。包括清華大學、天津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在內的61所高校,成為首批實施「卓越計劃」的高校。截至2011年8月,天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熱能與動力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等20個本科專業及茅以升班入選「卓越計劃」。
5. 天津大學管理學院的辦學成果
截至2012年5月,天津大學有31項成果獲國家科技獎勵,3項成果入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352項成果獲省部級科技獎勵。科研經費實現了穩定和持續的增長,2011年科技經費總量15.05億元。2011年,簽訂千萬元以上大項目達到25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277項,總資助額度達到13267萬元,授權專利482項(其中發明420項)。2011年公布的2010年度科技論文統計中,天津大學被SCIE、EI、ISTP收錄論文數分別為1027篇、1571篇、814篇,235篇SCI論文被評選為表現不俗的論文,1篇論文被評為「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天津大學科技園是中國首批15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試點之一,通過了教育部、科技部的驗收並正式授牌。
截至2012年5月,天津大學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1項,其中一等獎8項,二等獎13項;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7人;國家級教學團隊9個;國家級精品課程42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6門;國家級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20個;國家級第二類特色專業建設點6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4項;國家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10個;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137種;並有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3個和「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是首批「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入選學校。
截至2012年5月,天津大學有各類留學生1801人,來自89個國家和地區。與世界上31個國家和地區的139所高校、研究院及公司簽署協議。在海外成立了2所孔子學院,分別是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孔子學院和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孔子學院。
2010年6月23日,中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在天津大學啟動。包括清華大學、天津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在內的61所高校,成為首批實施「卓越計劃」的高校。截至2011年8月,天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熱能與動力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等20個本科專業及茅以升班入選「卓越計劃」。
6. 天津大學在985中的地位
天津大學在985中處於上游水平。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天津大學有14個學科入選A類,其中化工入選A+,機械工程、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和管理科學與工程四個學科入選A。
天津大學是1959年中共中央首批確定的16所國家重點大學之一,國家教育部、天津市、國家海洋局共建高校。
天津大學位列國家「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2011計劃」、「111計劃」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首批重點建設大學,「卓越大學聯盟」成員高校,「中歐工程教育平台」、「中俄工科大學聯盟」合作高校,中國著名的「建築老八校」之一。
天津大學的師資力量:
截至2018年5月,現有教職工4727人,其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7人。
特聘教授、講座教授62人,「973」首席科學家17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4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5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入選者27人,「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入選者8人,具有正高以上職稱的教職工846人,教授77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