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結果主義和絕對主義的異同是什麼
結果主義的道德推理取決於道德行為的後果.代表人物:邊沁代表理論:功力主義道德理論 絕對主義的道德推理:道德有其絕對的道德原則.代表人物:康德
❷ 什麼是采意思主義
該立法例以《法國民法典》為代表,它認為物權的變動是債權合同的效果,在債權合同之外,不認為有直接引起物權變動的其他合同存在,而交付和登記不過是對抗第三人的要件而已。例如,依該法第1583條規定,當事人雙方就標的物及其價金相互同意時,即使標的物尚未交付、價金尚未支付,買賣即告成立,標的物的所有權即依法由出賣人移轉於買受人。其他如第938、1138、1141條中均有類似規定。但是,如絕對貫徹意思主義,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無從知悉物權變動,可能遭受不測的損害,有害交易的安全。因此,(法國民法典》為保護第三人的利益,對於不動產以登記、動產以交付為對於第三人發生效力的要件。然而登記與交付,也僅僅是變動的物權對抗第三人的要件而已,對於當事人之間的效力沒有任何影響。
對於《法國民法典》意思主義的立法模式,學者頗有非議,認為如果物權在其成立要件之外,還得有某種行為(登記或交付)才能對抗第三人,物權會處於一種有名無實的地位。因為物權作為直接管領物的權利,在其成立後,就應當具有對抗一般人的效力,如果認為物權已經成立而不發生對抗一般人的效力,與物權直接管領權的性質是不相符的。而且,如果僅以當事人的意思不能設立有對抗一般人效力的物權,就可以斷言當事人沒有僅依意思表示即得設立物權的能力。
在實踐中,采意思主義的立法會產生重復物權的現象。因為在物權轉讓時,受讓人與轉讓人之間僅憑意思表示即生效力,受讓人取得物權。但在與第三人的關繫上,沒有進行登記或者交付,讓與人仍然保有其權利,第三人仍然能有效地受讓其權利。這種重復物權的現象,使法律關系過分繁雜,會在實踐中產生很多困難。
❸ 我國對合同權利轉讓採取的是什麼主義
通知主義
無須合同債務人同意,只需通知即可
❹ 《物權法》第27條,佔有改定只能適用於動產物權的轉讓,而不能適用於動產物權的設定。動產物權的設定指什麼
動產物權的設立,就是在動產上設立以動產為客體的權利:所有權、質權、留置權等。
動產物權不採用不動產物權以登記為要件的取得方法,世界各國一般皆以交付作為其取得方法及成立要件。
在具體方法及法律效果上又有兩種不同規定,一為交付公示主義,即規定未經交付,動產物權的讓與僅在當事人間產生效力,但不得對抗第三人;另一為交付要件主義,即使在當事人之間也不產生效力。依讓與以外的權利原因取得動產物權時,除非法律另有規定,無須轉移佔有即應發生效力,例如,因繼承而取得動產物權。
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這一點是核心。
(4)絕對轉讓主義擴展閱讀:
物權法對動產的設立、轉讓、變更和消滅的規定:
(1)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2)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3)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權利人已經依法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法律行為生效時發生效力。
(4)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第三人依法佔有該動產的,負有交付義務的人可以通過轉讓請求第三人返還原物的權利代替交付。
(5)動產物權轉讓時,雙方又約定由出讓人繼續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該約定生效時發生效力。
參考資料:網路——動產物權
❺ 債權轉讓採用通知主義,債務轉讓採用同意主義的原因
債務人同樣還債,不用介意還給誰,還誰都是還。債權人出借卻是要考慮債務人的信用和償債能力的,要保證債權能夠實現。兩種轉讓承擔的風險不一樣。
❻ 我想問下債務權可以轉讓的嗎合法嗎轉讓生效嗎
債務轉讓即將自己負擔的債務在債權人同意的情況下,可以轉讓給第三專人屬。轉讓後由第三人承擔還款義務,原債務人不再履行還款義務。債務可以轉讓,但是必須具備四個條件:第一是有效的債務,債務有效存在是債務承擔的前提。債務自始無效或者承擔時已經消滅的,即使當事人就此訂有債務轉移合同,也不發生效力。第二是被轉移的債務具有可移轉性。第三是第三人須與債權人或者債務人就債務的轉讓達成合意。第四是債務轉讓須經債權人同意。《合同法》第八十四條規定,債務人將合同的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移給第三人的,應當經債權人同意。第八十五條規定,債務人轉移義務的,新債務人可以主張原債務人對債權人的抗辯。第八十六條規定,債務人轉移義務的,新債務人應當承擔與主債務有關的從債務,但該從債務專屬於原債務人自身的除外。第八十七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轉讓權利或者轉移義務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
❼ 相對主義豁免和絕對主義豁免的區別
相對主義只承認相對不承認絕對,認為一切都是相對的;
絕對主義只承認絕對不承認相對,認為一切都是相對的。
絕對主義和相對主義都是片面的、不正確的,是不能得出正確結論的。
詭辯論就是利用片面的、機械的觀點,或者故意誇大、貶低某個側面的作用,得出似是而非的結論。
相對主義和絕對主義都是詭辯論常用的手段。
❽ 什麼是絕對專制主義不要百度百科的解釋。
制主義要求一些人要絕對的服從領導,絕對的服從權勢和武力,要遵守過去的舊規矩,反對的是那些背信棄義,背離了原則領導的局外人。對於宗教中的專制來看,信徒要比非信徒更加的專制和更傾向於對其他種族的歧視。
❾ 相對豁免主義和絕對豁免主義區別是什麼呢
國際法的主體中,關於國家主權的豁免。之所以產生國籍主權的豁免,是因為平等者間無管轄權。國家主權豁免中,我們要注意這幾個問題:1、司法管轄豁免,司法管轄豁免是指在受案、程序、執行三方面都必須得到國家的同意,任何一方面國家的同意不得推定為對其他方面的同意。2、國際上對國家主權豁免分為絕對豁免和相對豁免,我國採用絕對豁免原則,而西方一些國家採用相對豁免原則,相對豁免是指將國家行為加以區分,主權行為、管理行為可以得到豁免,而私行為、商事行為不能得到豁免。3、豁免的放棄分為明示放棄和默示放棄兩種,默示放棄是通過起訴、正式應訴、提起反訴、介入訴訟的行為來放棄豁免,注意只有這四種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