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成果合集

成果合集

發布時間:2021-09-26 05:55:00

㈠ steam鬼泣HD合集 這個成就怎麼完成

這模式下,體力耗盡就重關卡開始處重來,你完成的是gold模式。選擇但丁後,還有個模式選擇

㈡ 求馴龍高手番外篇合集百度雲


所以說機會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他現在的成
果都是自己的努力換來的,他雖然在電視劇中扮演的角色並不招人喜歡,但是現實中的他是十分和善的,他總是面帶笑容,碰到喜歡他的人還會配合拍照,無論是怎樣的角色,只要用心去演,總有讓人發現的時候

㈢ 許建平的主要成果

著作
1、《敦煌音義匯考》(合著),杭州大學出版社1996年
2、《敦煌文獻叢考》,中華書局2005年
3、《敦煌經籍敘錄》,中華書局2006年
4、《敦煌經部文獻合集》(合著),中華書局2008年。
主要論文
1、《伯三六Ο二殘卷作者考》,《文史》第40輯,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
2、《唐寫本〈禮記音〉著作時代考》,《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3輯,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3、《唐寫本〈禮記音〉所見方音考》,《俗語言研究》第4期,1997年,京都:禪籍俗語言研究會編。
4、《北圖藏殷42〈論語音義〉殘卷跋》,《敦煌吐魯番研究》第2卷,季羨林、饒宗頤、周一良主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5、《中古碑誌與大型辭書編纂》,《唐研究》第3卷,榮新江主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6、《〈唐刺史考〉闕誤補正》,《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第1期,1999年。
7、《〈漢語大詞典〉義項闕漏舉例》,《古漢語研究》第3期,1999年。
8、《〈日藏宋本莊子音義〉校證》,《中古近代漢語研究》第1輯,浙江大學漢語史研究中心編。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9、《〈淮南子〉補箋》,《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6輯,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10、《敦煌本〈尚書〉敘錄》,《敦煌文獻論集:紀念敦煌藏經洞發現一百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郝春文主編。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年。
11、《碑誌釋詞》,《漢語史學報》第2輯,浙江大學漢語史研究中心編。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12、《北敦14681號〈尚書〉殘卷的抄寫時代及其版本來源——與王煦華先生商榷》,《敦煌學輯刊》第2期,2002年。
13、《BD14681〈尚書〉殘卷考辨》,《新世紀敦煌學論集》,項楚、鄭阿財主編。成都:巴蜀書社,2003年。
14、《BD09523〈禮記音義〉殘卷跋》,《敦煌研究》第2期,2003年。
15、《敦煌出土〈尚書〉寫卷研究的過去與未來》,《敦煌吐魯番研究》第7卷,季羨林、饒宗頤主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16、《敦煌〈詩經〉卷子研讀札記二則》,《敦煌學輯刊》第1期,2004年。
17、《法藏敦煌〈毛詩音〉「又音」考》,《中國俗文化研究》第2輯,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成都:巴蜀書社,2004年。
18、《跋國家圖書館所藏敦煌〈詩經〉寫卷》,載《敦煌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部敦煌吐魯番學資料研究中心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年。
19、《唐寫本〈周易經典釋文〉校議》,《出土文獻研究》第7輯,中國文物研究所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20、《跋國家圖書館藏〈春秋穀梁傳〉集解殘卷》,《敦煌研究》第1期,2006年。
21、《關於傅斯年圖書館所藏〈周易正義〉寫卷》,《甘肅省博物館學術論文集》,甘肅省博物館編。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
22、《試論法藏敦煌〈毛詩音〉寫卷的文獻價值》,《禮學與中國傳統文化——慶祝沈文倬先生九十華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23、《英藏敦煌〈毛詩音〉寫卷所見〈毛詩〉本字考》,《敦煌學輯刊》第3期,2007年。
24、《從敦煌寫本〈禮記音〉殘卷看六朝時鄭玄〈禮記注〉的文本》,《文史》第4輯,2009年。
25、《〈毛詩〉文字探源四則》,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編《出土文獻研究》第9輯,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㈣ 光環:士官長合集全成就以及所有骷髏頭

http://m.ign.com/wikis/halo-master-chief-collection/Achievements這是成就列表
http://m.cngba.com/v/g4276_all.html這是CEA骷髏,士官長收藏版和360上的重置版是一樣的
http://m..com/from=1086k/bd_page_type=1/ssid=0/uid=0/pu=usm%400%2Csz%401320_1002%2Cta%40iphone_2_4.1_2_5.7/id=/w=0_10_%E5%85%89%E7%8E%AF2%E9%AA%B7%E9%AB%85/t=iphone/l=3/tc?ref=www_iphone&lid=9882572497168088794&order=1&vit=osres&tj=www_normal_1_0_10_title&m=8&srd=1&cltj=cloud_title&dict=30&title=%E5%85%89%E6%99%95214%E4%B8%AA%E9%AA%B7%E9%AB%85%E7%9A%84%E6%94%B6%E9%9B%86-%E7%94%B5%E7%8E%A9%E5%B7%B4%E5%A3%AB&sec=2287&di=a254453b20fa0973&bdenc=1&nsrc=IlPT2AEptyoA_yixCFOxXnANedT62v3IEQGG_zpT1Cuh95qshbWxBd-_hksHYe6SWhuKC光環2骷髏
http://m.pcgames.com.cn/x/95/955639.html光環3骷髏,我自己在360上找全了光環1,3的骷髏,光環1,3,4的終端機也全部找到,有這方面的問題可以追問……

㈤ 5個中國科學家的名字與他的成果

錢學森;鄧稼先;他們研製出了原子彈;氫彈。

㈥ 若荷·影子的作品成果

作品收錄汶川大地震詩選《五月的祈禱》(南海出版公司) ;《博望蘇》作品集(古吳軒出版社); 《中國當代短詩選》(團結出版社);《陌生》詩刊「21世紀女性詩歌大展」;《詩歌月刊》女詩人特輯;2010《中國網路詩歌史編》、2011年3月《姑蘇晚報》「愛詩者」欄目推薦、《中國詩歌二十一世紀十年精品選編》、《屈原文學》獲獎作品專刊等十幾種詩合集 。
作品散見《中國詩歌》(人民文學出版社)、《詩歌月刊》、《綠風》詩刊、《蘇州日報》、《姑蘇晚報》、《青年作家》 、《天津詩人》、《第三岸》、《銳度詩歌》《吳江日報》、《信息時報》、《燕趙詩刊》、《城市詩人》、《當代詩人》、《大地詩刊》、《小拇指詩刊》、《大別山詩刊》、《網路詩選》、《海外詩刊》、《作家導刊》、《西風》、《榆林詩刊》、《幾江詩報》、《贛西文學》、《江寧作家》等各類紙報官民刊物。
其第一部詩集《姑蘇詩影》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

㈦ 白於藍的學術成果

1、《〈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校訂》,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2、《簡牘帛書通假字字典》,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獲「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資助。
3、《戰國秦漢簡帛古書通假字匯纂》,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獲「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資助。
4、《字源》(合著),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 1、《包山楚簡零拾》,《簡帛研究》第二輯,中國社科院簡帛研究中心,1996年9月。
2、《澤螺居中夙興叟——於省吾的學術思想概述》,《我的學術思想》,吉林大學出版社,1996年9月。
3、《釋軝》,《於省吾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吉林大學出版社,1996年9月。
4、《釋包山楚簡中的「巷」字》,《殷都學刊》1997年3期。
5、《〈包山楚簡文字編〉校讀瑣議》,《江漢考古》1998年2期。
6、《包山楚簡考釋(三篇)》,《吉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建所十五周年紀念文集》,吉林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
7、《〈郭店楚墓竹簡〉釋文正誤一例》,《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年2期。
8、《釋袖——兼談秀、 一字分化》,《中國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
9、《〈郭店楚墓竹簡〉讀後記》,《中國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
10、《古璽印文字考釋(四篇)》,《考古與文物》1999年3期。
11、《〈包山楚簡文字編〉校訂》,《中國文字》新二十五期,(台灣)藝文印書館,1999年12月。
12、《釋「」、「」》,《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輯,中華書局,2000年7月。
13、《郭店楚簡〈老子〉「」、「賽」、「」校釋》,《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0年3期。
14、《郭店楚簡拾遺(四篇)》,《華南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00年3期。
15、《「玄衣純」新解》,《中國文字》新二十六期,(台灣)藝文印書館,2000年12月。
16、《孫叔敖「三相三去」考》,《中國史研究》2001年2期。
17、《郭店楚簡補釋》,《江漢考古》2001年2期。
18、《郭店楚簡考釋(四篇)》,《簡帛研究》2001期,中國社科院簡帛研究中心,2001年9月。
19、《郭店楚墓竹簡釋讀札記》,《古文字論集(二)》,考古與文物叢刊第四號,2001年9月。
20、《包山楚簡補釋》,《中國文字》新二十七期,(台灣)藝文印書館,2001年12月。
21、《「」字補釋》,《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3月。
22、《釋「」》,《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輯,中華書局,2002年6月。
23、《〈戰國縱橫家書〉「赬」字考》,《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2年4期。
24、《〈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釋注商榷》,《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02年5期。
25、《曾侯乙墓竹簡中的「鹵」和「櫓」》,《中國文字》新廿九期,(台灣)藝文印書館,2003年12月。
26、《「玄咎」考》,《吉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建所二十周年紀念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12月。
27、《釋中山王方壺中的「屬」字》,《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五輯,中華書局,2004年。
28、《讀上博簡(二)札記》,《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續編)》,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年10月。又載《江漢考古》2005年4期。
29、《〈容成氏〉編連問題補議》,《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04年4期。
30、《上海博物館藏竹簡〈容成氏〉「凡民俾者」考》,《文物》2005年11期。
31、《曾侯乙墓竹簡考釋(四篇)》,《中國文字》新三十期,(台灣)藝文印書館,2005年11月。
32、《讀郭店簡瑣記(三篇)》,《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六輯,中華書局,2006年7月。
33、《〈曹沫之陳〉新編釋文及相關問題探討》,《中國文字》新三十一期,(台灣)藝文印書館,2006年11月。
34、《說甲骨文中「南」字的一種特殊用法》,《中國文字》新三十二期,(台灣)藝文印書館,2006年12月。
35、《讀中山三器銘文瑣記》,《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七輯,中華書局,2008年9月。
36、《〈簡牘帛書通假字字典〉部分按語的補充說明》,《新果集——慶祝林沄先生七十歲論文集》,科學出版社,2008年12月。
37、《利用郭店楚簡校讀古書二例》,《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10年2期。又載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編《紀念徐中書先生誕辰11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2010年12月。
38、《虎溪山漢簡〈閻氏五勝〉校讀二記》,《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三輯,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
39、《金文校讀三則》,《漢字研究》第2輯,慶星大學校韓國漢字研究所,2010年6月。
40、《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校讀札記》,《江漢考古》2010年3期。
41、《師永盂新釋》,《考古與文物》2010年5期。
42、《釋「」》,《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八輯,中華書局,2010年10月。
43、《銀雀山漢簡校釋》,《考古》2010年12期。
44、《釋「」》,《中國文字研究》第十四輯,2011年3月。
45、《金文校讀四則》(第二作者),《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11年3期。
46、《釋「」、「」》,《古漢語研究》2011年3期。
47、《〈鴨雄綠齋藏中國古璽印精選〉校記》(第二作者),《中國文字》新三十七期,(台灣)藝文印書館,2011年12月。
48、《釋羌鍾銘文中的「乂」字》,《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九輯,中華書局,2012年10月。
49、《讀上博簡札記》,《中國文字》新三十八期,(台灣)藝文印書館,2013年2月。
50、《讀秦漢簡帛札記》(第一作者),《中國文字研究》第十七輯,2013年3月。 1、《皋陶——大禹禪讓傳說中的另一位關鍵人物》,《中學歷史教學》2004年6期。
2、《「傳道」重於「授業」——本科新生歷史教學的一點思考》(第二作者),《耕耘者的足音——華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教學研究論文集》,暨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 1、《楚簡通假字匯編》,全國高校古籍整理委員會2002年度直接資助項目。項目批准編號:0259。項目起止時間:2002年——2005年。
2、《九店楚簡整理》,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2003年度重大攻關項目《楚簡綜合整理研究》(項目主持:陳偉。項目批准編號:03JZD0010)子課題。項目起止時間:2004年——2006年。
3、《十一五期間新發表出土文獻資料庫建設》,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8年度重大項目。項目批准編號:08JJD740053。項目起止時間:2008年——2011年。
4、《戰國秦漢簡帛古書通假字研究與通假字匯編》,國家社科基金2008年度一般項目。項目批准編號:08BYY061。項目起止時間:2008年——2011年。
5、《秦漢簡帛古書通假字字典》,全國高校古籍整理委員會2008年度直接資助項目。項目批准編號:0822。項目起止時間:2008年——2011年。
6、《九店楚簡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7年度重大項目《出土戰國數術文獻研究(以楚墓卜筮禱祠簡研究為中心)》(項目主持:李家浩。項目批准編號:07JJD751071)子課題。項目起止時間:2007年——2010年。 1、《〈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校訂》,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白於藍先生的《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校訂》一書2004年12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白於藍為吉林大學林沄先生的博士,現就職於華南師范大學,該書是作者在博士學位論文的基礎上修改補充完成的。
此書訂正了1988年出版的《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一書在辭條摹寫和釋讀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共訂正了包括《甲骨文合集》2684條、《小屯南地甲骨》42條、《英國所藏甲骨集》34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藏甲骨文字》18條和《懷特氏等收藏甲骨文集》20條,總計2798條摹釋錯誤。造成這些摹釋錯誤的原因,有的是未參照利用清晰的舊拓本,有的是未進行多項辭例比較,有的是未充分把握甲骨文例,有的純粹是疏忽大意等等。鑒於此,作者在校訂的過程中充分利用舊著錄中的拓本,與《甲骨文合集》中的重拓片對比校勘,利用完整的辭例和甲骨文例修正殘片甲骨的摹釋。本書既是甲骨學專業人士的良參,也是廣大非專業讀者的必讀之書。
本書的著作體例,首先列出《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的摹寫和釋文,然後附加作者的校訂意見,方便讀者對照閱讀。
林沄先生作出評價如下:「 充分核對甲骨文舊的著錄、利用辭例比較和吸收學術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進行逐條研究、勘誤。我寫上面這段話時,我的博士生白於藍正在以《V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校訂》為題,開始做他的博士論文。從實際工作情況來看,當初由六個人完成的摹釋和一個人專職抄錄的大部頭書,現在只由一個人在攻博期間完成全部的校訂工作並抄錄出來,是很困難的。單就和其它著錄所收的同版甲骨相互校核來說,那時《甲骨文合集》的《材料來源表》仍未公布。我雖然已經蒙台北史語所的鍾柏生先生惠贈據原拓本重印的《小屯乙編》,而且吉林大學圖書館所藏舊甲骨著錄相當齊全。但要校核與《甲骨文合集》同一版的甲骨,卻要費很大的力氣。白於藍主要只能靠島邦男的《殷墟卜辭綜類》和姚孝遂的《殷墟甲骨刻辭類纂》對勘來找線索。當然還會有很多遺漏,而校改又並不是單靠核對原著錄就能達到目的的,要牽涉很多甲骨學上的基本功。但他很有毅力、很有耐心地盡力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其中甘苦,我想他人是難以體會的。
我之所以給白於藍定了這樣一個研究題目,一則當然是因為《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屬吉林大學古籍所的集體作品,最好還是由吉大的人來完成校訂。」

㈧ 中國一系列成就的視頻集合,比如兩彈一星爆炸,中國申奧成功,加入世貿組織激動畫面集合的視頻,誰有,或

視頻沒有!

1、政治方面的成就:

港澳回歸,一雪百年恥辱;
一帶一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
亞洲投行,由中國主導,打破日本美國控制的亞洲開發銀行對亞洲基建方面的壟斷。
杭州G20峰會,促進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
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一票否決。
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

2、經濟方面的成就

中國GDP超10萬億美元,是世界上10萬億俱樂部成員,是日本GDP的2倍。
西氣東輸,保護環境,掃除霧霾。
南水北調,史無前例。
三峽大壩,世界第一
西藏天路,世界屋脊上的巨龍。
高鐵2萬公里,佔世界6成。
鋼鐵產量,世界16億噸,中國佔8億噸。
中國高速公路12萬公里,佔世界的52%,力壓美國佔世界第一。
有六個世界之最的港珠澳跨海大橋。
世界第一的三峽大壩
外匯儲備N年保持世界第一,中國美國已經太多,所以中國不斷減持美元。
其他的例如電腦、電視、冰箱、平板、空調、手機產量佔世界一半以上之類,就根本不用說了。

3、體育方面的成就
北京奧運,世界最好的奧運會,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里約奧運會,中國發揮的不好,才得了金牌前三。
北京奧運,中國是奧運會金牌榜絕對王者。
籃球出現突破——姚明出現了。
劉翔——得了三個金牌然後,忽悠了2屆奧運會
男足曾實現歷史性突破,闖入2002年韓/日世界盃賽
跳水從夢之隊時代到里約奧運會中國隊的金牌第一的超級夢之隊
中國橫掃世界乒壇
中國女排東山再起,兩奪世界冠軍,更奪得了里約奧運金牌
女子網球崛起,金花群芳爭艷

4、科技方面的成就

中國天眼,世界最大的望遠鏡
北斗衛星,世界排名第二位。
神舟飛船,載人航天;我國是世界第三個把飛行員送入太空的國家
長征衛星,發生成功率、有效載荷都是杠杠的!
嫦娥工程,把飛船發射到月球。
天舟貨運飛船,為太空站提供補給。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太空進行試驗
兩彈一星,國之重器
神威·太湖之光計算機,計算能力世界第一
天河二號計算機,曾經的第一,現在的第二
量子衛星墨子號,世界獨一無二
探索一號深海科考探測器船,探尋水下五千米的秘密
大型客機(C919),世界第三
雪龍號極地考察船,31次赴南極,踏遍世界五大洋。
巨型戰略預警雷達,世界僅有中美俄三國可造,探測距離5000公里

5、軍事方面的成就
遼寧航母,大國霸權
東風21D,專打航母的彈道導彈
中華神盾,數量佔世界第二
預警飛機,從進口到出口
四代重殲,世界第二個能造四代重型殲擊機的國家
大型運輸機,戰略運輸
自造航母,百年夢想終成真
歐洲野牛,落戶中國變中國野牛
雙體穿浪導彈艇,世界上第一種雙體穿浪軍用船隻
萬噸大驅,世界只有2個國家能獨自建造萬噸神盾艦
戰略核潛艇,和平捍衛者
和平方舟,世界唯一的專用醫院艦
東風41,只有中國和俄羅斯才有的陸上機動式洲際導彈
機動登陸平台艦,世界上只有美國和中國有的半潛式運輸艦。
蛟龍600,世界最大的水陸兩用飛機
巨浪導彈,世界上只有五個國家能水下發射戰略導彈
航天測量,航天測量船遠望1-7號,海軍天眼。

㈨ 陳敬友的學術成果

1993年 《初融》入選「全國第二屆山水畫展」
1994年 《關東漢》在「首屆黑龍江省教師美術書法作品展」中獲一等獎。
1995年 《北國情》在「第四屆黑龍江青年美術書法作品展」中獲二等獎。
1998年 《春融》在「98黑龍江省著名青年畫家邀請展」中獲金獎。2004年 《雲淡風清》入選「全國第二屆中國畫人物畫展」。
2004年 《驚雨》在慶祝建國55周年「全國青年國慶書畫展」中獲銀獎。
2004年 《秋霜》等十幅作品參加「距離·狀態-藝苑雅集」六人中國畫作品展。
2005年 《聽雨》入選「第二屆菜鄉情全國中國畫作品提名展」。
2005年 《清雨》入選「關東畫派中國人物畫大賽」。
2005年 《向日葵》在「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發表
63周年黑龍江省寫生作品展」中獲優秀獎勵。
2005年 《雲淡風清》在「『紀念抗日戰爭六十周年』黑龍江省美術作品展」
中獲金獎。
2005年 《雪鵝圖》系列十幅參加「『慶祝黑龍江日報創刊60周年』黑龍江著名青年畫家五人邀請展」。
2005年 《雪鵝圖》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大型書畫展」中獲優秀獎。
2005年 《雪鵝圖》系列兩幅入選「全國第十八次新人新作展」。
2005年 《雪鵝圖》在「『黧昌』第三屆全國青年國畫展中獲優秀獎」。
2005年 《浴雨》等四幅作品在「『西部風韻』中國畫名家邀請展」中獲優秀獎。
2005年 《雪鵝圖》在「紀念抗日戰爭六十周年書畫藝術作品展」中獲金獎。
2006年 《初霜》在黑龍江省首屆人體美術作品展中獲優秀獎。
2006年 《雪鵝圖》等十幅參加「距離·狀態-第二回南北高校中國畫學術交流展。
2006年 《葵園晨露》應邀參加「中國哈爾濱藝術高峰論壇暨全國著名畫家邀請展」。
2006年 《霜意》在「2006年中國畫大展」中獲優秀獎。
2007年 《雪鵝圖》在「中國當代實力派國畫家提名展」中獲優秀獎。
2007年 《雪鵝圖》等無幅作品參加「距離·狀態-南北中國畫名家學術交流展」。
2007年,「草原情」——全國中國畫作品提名展,
2007年,紀念「黃道周」全國中國畫作品提名展。
2007年,在「黑龍江省中國畫大展中」獲銅獎。
2007年,「黑龍江省中國畫優秀作品赴俄羅斯展出。
2007年,第四屆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精品展。
2008年,入選全國第三屆青年美術作品展,
2008年,應邀參加國家級歷史性美術創作工程---話說奧運中國畫大展,
2008年,盛世丹青----全國著名畫家邀請展.
2008年,水墨本位----全國著名畫家學術邀請展.
2008年,回顧印象----全國著名畫家學術邀請展,
2008年,參加黑龍江省政協中國畫精品晉京展。
2008年,在紀念「黑龍江美術家協會成立50周年」全省中國畫作品展中獲銀獎。
2008年,在關東四市新生代中國畫作品展中獲優秀獎。
2008年,參加距離.狀態----第四回南北中國畫名家學術交流展。
(合肥)
2008年,山東。濟南----羅江、陳敬友、盧景春中國畫名家精品展。
2008年,參加哈爾濱、廣州中國畫名家學術交流展。(廣州)
2009年,青陽入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全國著名畫家邀請展等。
2009年,2009全國著名畫家學術邀請展。
2009年,參加「黃土地,黑土情」黑龍江、山西中國畫作品邀請展。
2009年,留韻丹青----小幅中國畫五人精品展,
2009年,入選第七屆全國體育美展。
2009年,首屆中國美術家「翰墨飄香」「全國中國畫作品提名展」。
2009年,在黑龍江第11屆美術作品展中獲銅獎。
2009年,參加 「共慶輝煌」民進全國書畫展。
2009年,參加黑龍江省政協書畫精品展。
2009年,首屆青年美術家書畫作品展。
2009年,《中國畫學養漫談》專題片(哈爾濱電視台新聞綜合,
增值空間欄目)
2010年,盛世中華----全國著名畫家邀請展。
2010年,參加第二屆關東畫派中國畫作品展。
2010年,友仁丹青----黑龍江省中青年國畫家作品展。
2010年,入選首屆當代工筆畫大展。
2010年,參加同行在香港舉辦的黑龍江省政協書畫精品展。
2010年,參加在珠海舉辦的全國首屆青年美術家中國畫作品邀請展。
2010年,中、日、韓美術作品同行展。
2011年,第六屆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精品展,
2011年,應邀參加慶祝中國國家畫院建院30周年青年畫院
美術作品展。
2012年,藝術經典——中國國家畫院美術作品展,
2012年,第十屆「牡丹杯」中國國家畫院青年畫院中國畫名家
邀請展。
2012年,慶祝「十八大」勝利召開黑龍江省政協書畫精品展。
2012年,文心寄畫——陳敬友花鳥畫精品展(青州)。
2013年,黑龍江省政協,安徽省政協書畫精品展。
2013年,春風沂水----2013山東國際藝術精品展。
2013年,2014.最具代表性----中國畫當代百家巡迴展。
2013年,南北水墨(第四回)----當代中國畫名家學術邀請展。
2013年,中國當代名家畫青島學術邀請展。 《當代寫意畫唯美新勢力——陳敬友寫意花鳥畫精品集》,2010年1月第一版,福建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
《清涼世界——雪意象山水畫研究》,2011年8月第一版,黑龍江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
《墨品——陳敬友花鳥畫精品集》,2012年4月第一版,山東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
《當代中國畫名家——陳敬友》,2013年1月第一版,香港:中國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
《當代中國書畫名家精品鑒賞——陳敬友》,2013年12月第一版,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發行。
《年度水墨·投資收藏指南·2013 陳敬友》,2013年4月第一版,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
合集:
《中國當代藝術家作品鑒賞與收藏——翰墨中國六大家》,2011年10月第一版,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名家典藏——當代中國名家名品》,2011年11月第一版,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翰墨書畫四大家》,2013年11月第一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當代畫壇之星》,2013年8月第一版,河北美術出版社。

㈩ 徐州博物館的科研成果

專著文集徐州博物館、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徐州北洞山西漢楚王墓》,文物出版社,2003年。周學鷹:《徐州漢墓建築——中國漢代楚(彭城)國墓葬建築考》,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1年。鄒後本主編:《江蘇考古五十年》秦漢部分,南京出版社,2000年。南京博物院邳州博物館: 《邳州山頭東漢墓地》 科學出版社2010年4月。劉尊志:《徐州漢墓與漢代社會研究》科學出版社2011年6月。王愷、葛明宇:《徐州獅子山楚王陵》,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年。主編,夏凱晨、及巨濤副主編:《兩漢文化研究》(第一輯),文化藝術出版社,1996年。王中文主編,及巨濤、夏凱晨、劉玉芝副主編:《兩漢文化研究》(第二輯),文化藝術出版社,1999年。孫厚興、郭海林主編,夏凱晨、劉玉芝副主編:《兩漢文化研究》(第三輯),文化藝術出版社,2004年。綜論尤振堯:《江蘇漢代諸侯國的考古發現及其歷史價值》,《南京博物院60周年紀念文集》,1993年出版。黃展岳:《漢代諸侯王墓論述》,《考古學報》1998年1期。鄭紹宗、鄭灤明:《漢代諸侯王陵的營建和葬制》,《文物春秋》2001年第2期。劉瑞:《西漢諸侯王陵墓制度三題》,《漢代.考古與漢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4年出版李銀德:《徐州西漢楚王陵墓考古的發現與收獲》,《大漢楚王:徐州西漢楚王陵墓文物輯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周保平、劉照建:《西漢楚王陵墓形制研究》,《中國歷史文物》2005年第2期。邱永生、劉照建:《江蘇漢代王陵研究》,《東南文化》2005第5期。孫波:《西漢諸侯王墓的發現和研究》,《漢代.考古與漢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齊魯書社,2006年。劉照建:《西漢楚王陵墓制度研究》,《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08年第6期。郝莉蓉; 楊孝軍:《淺談外來文化對漢代藝術的影響──從徐州獅子山漢楚王陵出土的金帶扣談起》,《四川文物》1997年第5期楊孝鴻:《歐亞草原動物紋飾對漢代藝術的影響——從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陵出土的金帶扣談起》,《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及設計版)》1998年第1期申茂盛:《試論西漢初期漢廷對諸侯國軍隊控制的加強——從獅子山出土的兵馬俑談起》,《秦漢文化比較研究——秦漢兵馬俑暨兩漢文化論文集》,三秦出版社,2002年。王愷:《徐州獅子山兵馬俑與西漢楚國》,《江蘇史論考》,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年。獅子山楚王陵考古發掘隊:《獅子山楚王陵出土文物座談會紀要》,《文物》1998年第8期王進南、劉尊志:《原始道教和早期佛教思想在徐州漢墓中的體現與反映》《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2期。墓葬結構梁勇:《從西漢楚王墓的建築結構看楚王墓的排列順序》,《文物》2001年第10期。邱永生:《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園初步研究》,《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學專業成立三十周年紀念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孟強:《從墓葬結構談獅子山西漢墓的幾個問題》,《東南文化》2002年第3期。耿建軍:《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墓的結構特徵及形成原因》,《大漢楚王:徐州西漢楚王陵墓文物輯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劉照建:《獅子山西漢楚王陵天井成因考》,《考古》2006年第3期。耿建軍:《徐州獅子山楚王墓陪葬人位置問題初探》,《蔣贊初先生八秩華誕頌壽紀念論文集》,學苑出版社,2009年。劉照建、梁勇:《楚王山漢墓群考古調查》,《漢代.考古與漢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5年出版。周學鷹:《因山為陵葬制探源》,《中原文物》2005年第1期。劉尊志:《西漢晚期楚王(後)墓葬淺探》,《中原文物》2007年第1期馬永強:《對徐州龜山和獅子山漢墓結構的幾點認識》,《華夏考古》2008年第2期。漢墓墓主人研究王雲度:《獅子山漢墓墓主劉戊說釋疑》,《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五輯,西北大學出版社,1998。宋治民:《獅子山西漢楚王陵的兩個問題》,《考古與文物》2000年第1期。耿建軍:《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墓開鑿時間考析》,《東南文化》2000年第3期。劉照建、張浩林:《徐州獅子山漢墓墓主考略》,《東南文化》2001年7期。劉瑞:《獅子山楚王陵墓主考略》,《文博》2002年第6期。韋正:《江蘇徐州市獅子山西漢墓墓主的再認識》,《考古》2002年第9期。劉尊志:《徐州獅子山楚王墓墓主再探》,《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2期。孟強:《從隨葬品談徐州獅子山漢墓的墓主問題》,《考古》2006年第9期。耿建軍:《劉戊還是劉郢(客)——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墓墓主之謎》,《中國考古謎案》,山東畫報出版社,2006年。冉如波、陳海霞:《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墓主身份及其相關問題的初步研究》,《江漢考古》2007年2期。李春雷、李紅:《徐州獅子山漢墓墓主及其相關問題研究》,《徐州工程學院學報》2007年第5期。邱永生、茅玉:《北洞山王陵考略》,《徐州師范學院學報》1989年第3、4期。葛明宇、孫鳳娟:《徐州北洞山西漢楚王墓墓主應為夷王劉郢客》,《中國文物報》2004年11月19日。劉瑞:《徐州北洞山楚王墓墓主考》,《考古》2008年第10期。葛明宇:《徐州北洞山漢墓年代與墓主探討》,《考古》2009年第3期。劉照建、邊策:《也談北洞山西漢楚王墓的墓主和時代》,《東南文化》2010年第3期。蔣若是:《徐州龜山楚王陵及其家族墓葬制年代、葬制與錢幣類型》,《徐州博物館三十年紀念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器物研究李銀德:《徐州出土西漢印章與封泥概述》西冷印社中國印學博物館編《青泥遺珍--戰國秦漢封泥文字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西冷印社出版社梁勇:《試論「大匠宮司空」》《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1期。孟強:《西漢楚王劉注墓薄葬刻石淺析》《中國文物報》2010年2月17日。呂健、杜益華:《江蘇徐州黑頭山漢墓出土印章的幾點認識》《湖南省博物館館刊》第6輯李永樂:《館藏漢代玉枕》《收藏》2010年第2期。趙贇、劉照建:《江蘇邳州紀年東漢墓出土銅人造像考辯》《青銅文化研究》2010年第六輯。王愷:《淺說徐州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玉器》,《東亞玉器》第二冊,香港,1998年出版。王愷、王凌:《西漢楚王劉戊墓及出土玉器》,《收藏家》2000年第11期。張玉、李國安:《中國古代玉斂葬現象研究》,《彭城職業大學學報》,2002年第6期。梁勇:《徐州出土漢代玉器的歷史價值》,《光明日報》2003年4月8日。石榮傳:《兩漢諸侯王墓出土葬玉及葬玉制度初探》,《中原文物》2003年第5期。石榮傳:《從兩漢諸侯王墓出土玉器看漢玉藝術風格》,《文物春秋》2004年第1期。盧兆蔭:《彌足珍貴的西漢楚王陵墓玉器》,《大漢楚王:徐州西漢楚王陵墓文物輯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田芝梅:《徐州出土漢墓玉器的分類》,《東南文化》2008年1期。王黎琳:《徐州出土漢玉概論》,《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3期。谷嫻子、 丘志力、李銀德、 楊萍、 李榴芬:《西漢獅子山楚王陵出土玉器中的石墨包裹體》,《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第6期。魏鳴:《鱗片式玉衣》,《文物天地》1987年第2期。盧兆蔭:《再論兩漢的玉衣》,《文物》1989年第10期。龔良孟強耿建軍:《徐州地區的漢代玉衣及相關問題》,《東南文化》1996年第1期。李春雷:《江蘇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出土鑲玉漆棺的推理復原研究》,《考古與文物》1999年第1期。李銀德:《漢代的玉棺與鑲玉漆棺》,《海峽兩岸古玉學會議論文集》,台北,2001年。徐州市博物館:《徐州獅子山楚王墓金縷玉衣修復》,《中國文化遺產》2004年第3期。王愷:《獅子山楚王陵出土印章和封泥對研究西漢楚國建制及封域的意義》,《文物》1998年第8期。趙平安:《對獅子山楚王陵所出印章封泥的再認識》,《文物》1999年第1期。韋正:《從出土印章封泥談漢初楚國屬縣》,《考古》2000年第3期。黃盛璋:《徐州獅子山楚王墓墓主與出土印章問題》,《考古》2000年第9期。耿建軍:《試析徐州西漢楚王墓出土官印及封泥的性質》,《考古》2000年第9期。劉瑞:《獅子山楚王陵出土印章封泥考釋》,《21世紀中國考古學與世界考古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汪俊明 韋正:《從出土印章談西漢王侯國行政關系》,《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成立三十周年紀念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吳榮曾:《從西漢楚國印章封泥看王國中央官職》,《大漢楚王:徐州西漢楚王陵墓文物輯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梁勇:《徐州獅子山楚王墓出土印章與墓主問題的再認識》,《考古》2006年第9期。劉照建:《秦漢兵馬俑形體差異探源》,《秦漢文化比較研究》,三秦出版社,2002年。張玉:《徐州漢兵馬俑的再認識》,《考古與文物》2002年漢唐考古增刊。張振中:《徐州獅子山西漢兵馬俑陣大揭密》,《文史春秋》2002年第3期。張玉、劉照建:《徐州地區西漢陶俑的發現及初步研究》,《東南文化》2002年第11期。邱永生、葛明宇:《獅子山楚王陵鐵甲胄研究綜述》,《中國文物報》2000年2月13日。申茂盛、閻紅霞:《試論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陵出土的銅質「雞鳴戟」》,《秦漢文化比較研究一秦漢兵馬俑暨兩漢文化研究論文集》,三秦出版社,2002年。楊泓:《徐州楚王陵墓出土兵器初論》,《大漢楚王:徐州西漢楚王陵墓文物輯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葛明宇、邱永生、白榮金:《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陵出土鐵甲胄的清理與復原研究》,《考古學報》2008年第1期李銀德:《徐州出土「明光宮」銅器及有關問題探釋》,《江蘇省考古學會論文·1984-1985合集》。鄒厚本、韋正:《徐州獅子山西漢墓的金扣腰帶》,《文物》1998年第8期。單月英、 黃琛:《大漢楚王的時尚腰帶》,《文明》2006年第4期。李永樂:《徐州獅子山楚王墓金腰帶扣面圖案含義略考》,《徐州建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孫機:《徐州楚王墓出土文物珍品散記》,《大漢楚王:徐州西漢楚王陵墓文物輯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顧風:《寥若晨星珍比拱璧——徐州龜山漢墓石刻文字的發現與研究》,《書法叢刊》1998年第3期。趙雄偉:《先秦至西漢札甲形制的繼承與演變》《文物鑒定與鑒賞》2010年第2期。文物保護王愛超:《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壁面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山西建築》2005年第13期萬俐、徐飛、范陶峰、陳步榮:《徐州獅子山漢楚王陵彩繪陶俑的保護研究》,《文博》2009年第6期。

閱讀全文

與成果合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