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企業為建造廠房,購進的打樁機能夠抵扣增值稅
一,用於非增值稅應稅項目、免徵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固定資產進項稅額不得抵扣。如提供勞務、轉讓無形資產、銷售不動產和不動產在建工程等。
二,機器、機械、運輸工具等固定資產,專門用於非應稅項目、免稅項目等,其進項稅額也不得抵扣,但如果是既用於應稅項目也用於非應稅和免稅項目的,也可以進行抵扣。
綜合考慮以上因素,企業為建造廠房而購進的打樁機不能夠抵扣增值稅。
『貳』 工藝戰艦為什麼在pp助手搜不到
D
馮 如
——中國第一位飛機設計師
中國始創飛行大家馮如,1883年生於廣東恩平一個貧農家庭里。他12歲隨父漂洋過海到美國謀生。他目睹美國先進工藝,認為國家富強必須依靠工藝的發達,改變中國貧窮落後面貌非學習機械、發展工藝不可。於是,他白天當勤雜工,晚上讀機械學,苦心鑽研數年,精通36種機械原理,發明了抽水機、打樁機,製成了性能優良的無線電收發報機。
1903年,當得知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後,馮如決心要依靠中國人的力量來製造飛機。他得到當地華僑的贊助,於1907年在舊金山以東的奧克蘭設立飛機製造廠,1909年正式成立廣東飛行器公司,馮如任總工程師。公司於當年便投入製造飛機。
1909年9月21日,馮如於接近黃昏時在奧克蘭附近一個圓形山丘旁進行了第一次試飛,這是一個遠離居民點的地方,在場的除記者外,就是他的三個助手。當飛機起飛後飛行了0.8公里,離地4.57米准備作一次轉彎時,螺旋槳突然停轉,飛機摔在地面,馮如被摔出機外,幸沒受傷。造成事故的原因是由於螺旋槳槳軸螺絲擰得太緊,致使槳根斷裂。
1910年3月,美國萊特和亞屈在洛杉磯表演飛行。馮如為借鑒先進技術,專程前往參觀,但表演者非常保守,限定觀眾必須遠離三里。馮如雖然沒有得到教益,卻大長了奮發圖強的志氣。
1910年7月,馮如根據寇蒂斯「金箭」和萊特兄弟的「飛行者一號」,又製作了第二架飛機,10月至12月,馮如駕駛它在奧克蘭進行飛行表演大獲成功,並受到孫中山先生和旅美華僑的贊許,同時獲得美國國際航空學會頒發的甲等飛行員證書。1911年2月,馮如謝絕美國多方的聘任,帶著助手及兩架飛機回到中國。辛亥革命後,馮如被廣東革命軍政府委任為飛行隊長。1912年8月25日,馮如在廣州燕塘飛行表演中不幸失事犧牲,被追授為陸軍少將,遺體安葬在黃花崗,並立碑紀念,被尊為「中國首創飛行大家」。
馮如在彌留之際,囑咐同志:「吾死後,爾等勿因是失其進取之心。」
1912年9月24日,在馮如蒙難處召開追悼大會,各界人士送來很多輓聯,其中文學家何淡如的輓聯最膾炙人口:
殉社會者則甚易,殉工藝者則尤難,一霎墜飛機,青冢那堪埋偉土;
論事之成固可嘉,論事之敗亦可喜,千秋留實學,黃花又見泣秋風。
輓聯贊揚了馮如的光輝業績,表達了人們對馮如沉痛哀悼。
少年壯志
提起飛機的發明者和製造者,許多人都知道美國的萊特兄弟。為了紀念這兩位偉大的科學家,美國政府將最大的空軍基地命名為「萊特基地」,並在他們的家鄉俄亥俄州的德頓附近修建了一座著名的「萊特大學」。
殊不知,一位與萊特兄弟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的中國留學生,在美利堅的大地上,完全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設計、製造和駕駛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架飛機,他就是馮如。他的成功僅比萊特兄弟晚5年。
1883年馮如出生於廣東省恩平縣牛江渡區杏圃村,距廣州約200多公里。當時的中國正遭西方列強的凌辱,中國的勞苦大眾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水深火熱中艱苦度日。
馮如的父親馮業倫是一個朴實憨厚的莊稼人,靠耕耘一小塊土地養家糊口。馮如自小聰明伶俐,父親送他到鄉村小學念書,由於他成績出眾,深受老師的喜愛。他從小熱愛手工,經常用泥土、木棍等物製造成一些小車、小工具等模型,特別是他用火柴盒做成的「小輪船」給小夥伴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左鄰右舍都誇他將來一定是一個很有出息的孩子。就在這時,厄運向他的家庭襲來,由於無錢求醫,馮如的四個哥哥相繼病逝,小馮如也因家中無錢,只好中途輟學,幫助父親務農。
馮如12歲那年,在美國舊金山做小生意的舅舅回家省親,見馮如一家生活困苦,想把馮如帶到美國去謀生。馮如的父母得知這個消息後,極力反對。他的母親擦著眼淚說:「眼下我只有你這么一個孩子,怎麼能忍心讓你離開我呢?」父母的心思馮如是明白的,但是,他常聽人說,大洋彼岸的美國科學進步,有許多在中國見不到的新奇物。馮如的求知慾很強,下決心要到國外開開眼界,將來干一番事業。所以,他懇求父母說:「古人說『大丈夫四海為家』,我不願意終生守候在家裡,我願意出去學門手藝,將來孝敬父母。」在他一再的請求下,父母終於同意了他赴美的要求。1894年,馮如踏上了通往美國的航程,不久即到達美國的西部城市舊金山,開始了新的生活。那一年,他只有12歲。
舊金山是一座美麗的城市,也是美國西部重要的金融中心和貿易港口。它人口眾多,工業發達,工廠星羅棋布,高聳的煙囪比比皆是。馮如見到這一切,逐漸明白了,為什麼西方國家欺辱我們,原來它們工業發達,用機器生產使國家發達起來。如果我們也藉助機器,使中國富強,豈不可以改變中國的貧窮落後的面貌?於是,他下決心學習技術,用科技救中國。
6年以後,馮如轉往紐約,在那裡攻讀機器製造專業。他學習非常刻苦,為探討一個問題,經常研究到深夜。盡管生活緊迫,他為了更多地了解西方科技發展的狀況,經常把節省下來的食宿費用購買報紙書刊。為了交納學費,馮如還要利用課余的時間去打工。盡管如此,馮如的學習成績仍然在班上名列前茅。學校見馮如學習如此刻苦,再加上成績出眾,決定免去他的學費。5年過去了,馮如果然具備了廣博的機械製造知識,他通曉36種機器,還發明製造出了抽水機和打樁機,他設計製造的無線電收發報機由於性能良好深受用戶的歡迎。馮如當時已成為一位小有名氣的機器製造家。
頑強的意志
正當馮如潛心研究和製造機械的同時,傳來了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我國旅順口、大連和中東鐵路的消息。
1904年,日俄兩個帝國主義國家,為了爭奪在我國東北的特權,在中國的土地上進行了一場狗咬狗的戰爭。在美國的調停下,1905年9月兩國訂立了《朴茨茅斯和約》,和約竟規定將遼東半島南端的旅順口、大連及附近海域轉讓給日本;從長春到旅順口的鐵路也交給日本所有。面對這一切,腐敗的清政府卻置之不理,並予以承認。這簡直是中國人民的奇恥大辱。他為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而感到羞恥,為祖國的不幸而感到痛心。馮如發誓要用自己的一技之長報效祖國。起初,他想製造一艘軍艦獻給祖國,以加強中國的海防力量。當時,由於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在國際上引起強烈的反響。各國紛紛研製飛機、飛艇、航空武器,作為當時國防的先進裝備。馮如想,製造一艘軍艦,要耗費數百萬金錢,不如造數百架飛機,價廉省工,用處更大。主意拿定以後,他對他的助下們說:「現在是競爭激烈的時代,飛機已經成為軍事上不可缺少的裝備,如果我們能夠製造出千百萬架飛機,分別駐守在中國的各港口,足以使中國的國防強大起來,外國列強再也不敢欺負我們!」當有人對是否有能力研製飛機提出疑問的時候,馮如堅定地說:「我發誓要用畢生的精力為國家研製成飛機。苟無成,毋寧死!」
研製飛機,首先遇到的困難是缺乏資金。馮如變賣了自己所有的金銀玉器,仍不能解決問題。於是,他到當地華僑中去募集資金。當地華僑聽說馮如要造飛機以救國,都非常感動,但是,絕大多數人覺得光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製造出飛機的。馮如並不氣餒,加緊了在華僑中的宣傳工作。最後,只有黃杞、張南、譚耀能三人願意提供援助。馮如湊集資金1000多美元,辦起了中國人的第一家飛機製造公司。1907年9月,馮如和他的助手,愛國華僑朱竹泉、朱兆槐、司徒璧如一起,在屋侖地區租了一間廠房,開始了研製工作。當時萊特兄弟的飛機剛剛起飛沒有多久,為了保持壟斷地位,他們把所有資料全部封鎖起來。馮如他們只能靠自己掌握的空氣動力學的知識,白手起家繪制設計圖紙。為了了解當時各國研製飛機的情況以及吸取別人的長處,馮如把自己生活上節省下來的錢全部購買了報紙和雜志。他們起早貪黑,沒晝沒夜地干著,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上的難關。經過半年的努力,第一架飛機終於製作出來了。看著自己研製的飛機,馮如興奮得流下了眼淚。
1908年4月,馮如在奧克蘭市的麥園進行試飛,他的朋友們為了安全起見,勸他換一個人試飛。馮如婉言謝絕了他們的好意,他對朋友們說:「生命不足惜,只要中國的飛機能夠飛上天,死也值得!」馮如揮手踏上了他所製造的飛機。隨著轟轟的馬達聲,飛機離開了地面。當升至數丈高的時候,一個傾斜,飛機突然墜落在地上。圍觀的群眾呼喚著馮如的名字,向飛機跑去,萬萬沒有料到,馮如若無其事地從殘損的機翼下鑽了出來。只見他從容自若,面不改色,對走過來的助手們說:「看來我們還要再一次從頭開始。」
馮如一行人回到了屋侖,誰知此時他們的廠房已被一場大火化為灰燼。他們幾個月來辛辛苦苦繪制的圖紙資料被大火燒得乾乾凈凈。面對這飛來的橫禍,馮如毫不動搖,他堅定地對助手們說:「還是那句話,苟無成,毋寧死!」正當此時,他接到了父母遠隔重洋寄來的家書,信中談到二位老人非常想念遠離家鄉的兒子,希望馮如能夠立即返鄉全家團聚。馮如看過信後,面對遙遠的祖國,深情地說:「父母親大人,請你們原諒你們的兒子吧,飛機造不成,我誓不回國!」
馮如千辛萬苦又一次募集到一點資金,重新購置了工具器材,在奧克蘭的麥園支起了帳篷,又矢志不渝地研製起來。他們搜集了大量的資料,將它們匯集成冊。經過周密的計算,重新設計了零件製作圖,精心生產出機翼、方向舵、螺旋槳、內燃機等部件,經過組裝,一架全新的飛機誕生了!9月21日,馮如在哥林達市再次駕機試飛。飛機在他的操縱下,騰空而起,飛行了2600多英尺以後緩緩降落在草坪上,「成功了!我們成功了!」圍觀的朋友們歡呼起來,他們擁向飛機,把馮如高高舉起。經測定,馮如的飛機首飛竟達2640英尺,比萊特兄弟的首飛紀錄還要遠1788英尺。幾天後,舊金山的一家報紙發文報道了這次試飛的消息。標題是:《中國人的航空技術超過西方》。飛機從設計到試航成功,僅用了一年零兩個月的時間。馮如以他卓絕的天才,豐富的創造力,為中國人贏得了榮譽。馮如的成就,極大地鼓舞了正在遭受西方列強奴役的中國人民,使他們認識到中國人民的力量,增強了中國人民的自信心。孫中山先生看到馮如的成功表演時,感嘆道: 「中國大有人才呀!」
青冢埋偉士
1910年馮如在美國又設計和製造了一種性能更好的飛機。這架飛機機翼長29.5英尺,翼寬4.5英尺,內燃機30馬力,螺旋槳每分鍾轉動1200 轉。當年10月,舊金山舉辦國際飛行比賽,馮如駕駛著他新設計的飛機參賽,以700多英尺的飛行高度和65英里的時速分別打破了一年前在法國舉辦的第一屆國際飛行比賽的世界紀錄,榮獲優等獎,再一次使中國人的航空技術超過了西方。馮如已經成為舉世公認的飛機設計師、製造家和飛行家。
馮如的名聲越來越大,不惜重金聘用馮如的外國公司越來越多。為了爭奪制空權,歐美各國都在積極發展航空事業,他們拚命地網羅航空方面的專業人才。馮如一心想的是發展中國的航空事業,想的是為中國多製造一些飛機,所以他斷然回絕了各國的聘請,仍然尋找機會為祖國服務。當時的清政府也在著手籌建空軍,他們託人到美國找到馮如,希望他回國做事。馮如喜出望外,當即表示同意,說:「為祖國貢獻出我菲薄的才智,正是我平生的願望呀!」
1911年2月,馮如和他的助手朱竹泉、朱兆槐和司徒璧如,攜帶著他們自製的兩架飛機以及製造飛機的機器,踏上了歸國的航程。在途中,望著波濤滾滾的太平洋,馮如思緒萬千,他想起了當今世界航空事業發展迅猛異常,從第一架飛機的誕生開始,在不到10年的時間內,全世界已有860多架飛機,這些飛機絕大多數掌握在西方列強的手中,而中國卻連一架也沒有。他發誓要抱著「壯國體,挽利權」的宗旨,發展祖國的航空事業,盡快使祖國富強起來。
經過一個多月的航行,馮如一行人順利抵達香港,清政府派了寶璧號軍艦專程迎接,將飛機和機器安置在廣州郊外,馮如原准備在廣州郊外為國民演示飛機駕駛,但因革命黨人發動的黃花崗起義爆發,此計劃未能實現。隨著革命高潮的即將來臨,清政府對馮如越來越不放心,他們不僅取消了飛行表演的計劃,而且還派人監視馮如的行動。反動政府的昏庸和腐敗,使馮如非常失望,他時常仰天長嘯,深感自己生不逢時,報國無門。
正當馮如陷於極度苦悶之中的時候,辛亥革命爆發了。馮如毅然參加了革命軍,投入到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國的革命洪流中。革命軍委任馮如為陸軍飛機長,授權馮如准備組織飛行偵察隊,配合北伐軍對駐守北方的清王朝進行空襲。後來由於南北統一,飛行偵察隊未能組織起來。孫中山就任南京政府臨時大總統以後,非常重視發展中國的航空事業。他積極籌建南京機場,並在1912年2月舉行中國第一次航空飛行演飛。在這次演習中,馮如等人駕駛的飛機由於中途發生了故障,飛行數丈後即降落,飛機也有所損壞。盡管這次演習未獲得成功,但是它的政治作用達到了,各報相繼報道了這一消息,並在全國引起了積極的反響,因為這畢竟是中國人第一次在自己的國土上使用自己的飛機進行的飛行演習。
孫中山先生的關懷和全國民眾的支持,給了馮如等人極大的鼓舞,他深感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因為他看到發展中國的航空事業並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項漫長而艱巨的任務。演習以後,馮如又一如既往地與他的同事們埋頭設計製造性能更加良好的飛機。
1912年8月5日,經民國臨時政府批准,馮如在廣州郊區作第二次飛行表演。那一天,廣州城外的天氣格外晴朗,機場的周圍坐滿了前來觀看錶演的群眾。人群中,有人手捧鮮花,有人手持國旗,都在急切地盼望著那一時刻的到來。中午11點左右,馮如健步出現在觀眾面前。他頭戴飛行帽,身穿飛行衣,顯得格外精神。在一片歡呼聲中,他簡單地介紹了飛機的性能,然後登上了飛機,為觀眾作飛行表演。伴隨著馬達的轟鳴聲,飛機升上了高空。馮如駕駛著自己製造的雄鷹在藍天上悠悠飛翔。飛機像一隻矯健的銀燕,忽高忽低,忽左忽右;看台上歡聲雷動,鼓樂齊鳴,天上地下連成一體,共同為祖國航空事業的偉大壯舉而歡呼。飛機的空中技巧表演結束後,馮如准備著陸。突然,他望見遠遠的跑道上有兩個兒童在戲鬧,不幸的事件即將發生。就在這千鈞一發的緊急時刻,馮如猛拉操縱桿,腳踩加速器,飛機像一隻發瘋的雄鷹,猛然沖上天空,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避免了。但是,由於馮如用力過猛,飛機失去了平衡,在抖動中,部分零件損壞,飛機突然墜落在草地上。周圍的觀眾像潮水一般向著馮如涌來。當他們把馮如從飛機的殘骸中救出來的時候,馮如的頭部、胸部、腹部等都受了重傷。觀眾噙著淚水把馮如送到了醫院,經搶救無效,馮如長眠在鮮花之中。那一年,馮如只有29歲。
馮如的一生,是為中華的崛起而奮斗的一生,他把短暫的也是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祖國的航空事業。在他生命彌留之際,還念念不忘囑咐他的助手們繼承他的遺願,把中國的飛機事業搞上去。
珠江在流淌,白雲山在哀鳴。9月24日,廣州各界人民在馮如飛機墜落的地方舉行了追悼會。遵照馮如的遺願,他的遺體安葬在廣州東郊白雲山下黃花崗烈士墓的左側,馮如與開創民國的英雄們一起受到全國人民的懷念。
『叄』 定向鑽施工的優點有哪些
採用機械化施工,工期縮短,施工迅速,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約成本。
對交通影響小,需要的作業空間小。
對已有埋設物的障礙物處理減至最小限度。
減少因施工發生房屋龜裂和路面下陷。
工人不需進入危險區作業,可保護工人安全,減少了意外事故的發生。
所需開挖空間少,容易安全防護。
適合穿越公路、鐵路、河流、高速公路等處的埋管施工。
在人口密集地區,對市民的生活影響很小。
搜索
螺旋打樁機多少錢一台
個人轉讓二手潛孔鑽機
隧道管棚水平定向鑽
定向鑽施工一米價格
二手潛孔鑽機交易市場
樁基超前鑽施工方案
『肆』 我有打樁機想找活干
本人轉讓二手東方紅CZ-6型打樁機整套設備帶工地11W不帶工地10W設備在山東濰坊接手可直接幹活
13954869994
『伍』 徐州澳恆機械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徐州澳恆機械科技有限公司是2018-07-11在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位於徐州市銅山區新區街道驛城工業園。
徐州澳恆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20312MA1WUWLG34,企業法人薛振鳳,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徐州澳恆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工程機械技術研發、技術咨詢、技術轉讓、技術服務,打樁機、工程機械、交通設施製造、銷售、維修、租賃。(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徐州澳恆機械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陸』 台州椒江贊揚村死人事件最新處理情況怎麼樣了
椒江區昨通報贊揚北苑工地工程車倒車致人死亡事件情況
7月1日發生在椒江海門街道贊揚村北苑工地的工程車倒車致人死亡事件,讓許多目擊者現在想起來仍感覺心驚肉跳。
昨天上午,椒江區就此事召開了新聞通報會,通報了這個事件的發生經過和處理情況。
貨車後面傳來一聲慘叫
7月1日上午9點左右,位於椒江景元花園東側的贊揚北苑工地,一輛台州五聯房地產有限公司的吊機從西面的大門駛入工地的7字型路。隨後,一輛載著打樁機的重型廂式貨車,倒退著跟進工地。
在倒車過程中,猛然間車子後方傳來一聲慘叫。司機邵某趕緊剎住車,探頭向後望去,一名老人已被碾在右側後輪下面,血肉模糊。
據一名當時在場的村民描述,老人的下半身被車輪壓扁,拖鞋黏在車輪上面。「他當時並沒有斷氣,雙手掙扎著,喊著很疼很疼。」老人在事發後被立即送往台州市立醫院進行搶救。當天下午2點左右,繆某因失血過多經搶救無效死亡。
在當天上午,少數村民打砸了肇事車輛及工地簡易房,進而又對贊揚村委會的門窗、桌凳等辦公用品進行打砸,並毆打了該村村民委員會主任葉某。
土堆阻隔著視線,
司機倒車未注意後方
被車輪碾壓的繆老漢,年過七旬,海門街道贊揚村人,施工工地就位於他家附近。
在昨天的新聞通報會上,海門街道辦事處黨委副書記張凌輝稱,7月1日上午9點左右,肇事車輛駛往北面工地,並從大門進入。「第一輛是吊車,用來裝卸其他車輛上載著的機械,為了方便裝卸所載的打樁機,第二輛車子只能倒車進入7字路。」張凌輝說,繆老漢是從工地北面的一個缺口進入工地的,缺口附近有數個土堆阻隔著視線,所以很難發現有人進入。
來自開發區公安局的調查材料顯示:犯罪嫌疑人邵某供述,其於案發當日上午9時許駕駛浙J25251重型廂式貨車倒車從贊揚北苑工地西大門進入工地,在倒車至工地「7」字型路基轉彎處時沒看到車後面有人,就想當然地認為車後不會再有人經過,在倒車過程中,注意力放在防止車身掉下路基,並未在意車後情況,以致壓倒受害人,主觀上存在疏忽大意。
肇事者目前尚在看守所里
昨天中午,記者再次來到發生事故的工地,肇事的車子仍停在原來的位置,工地里靜悄悄,肇事車輛的窗玻璃已被砸碎,車輪上還沾著血跡。
椒江區國土分局副局長張桂富說,工地所在土地的使用權於2009年9月10日通過公開轉讓,由台州五聯房地產有限公司獲得。「土地使用權轉讓的手續齊全,程序也合法,這沒有什麼異議,當時也在網站和報紙上進行過公示。」
開發區公安分局政委余秀清說,當天繆老漢在醫院死亡後,其親屬和部分村民想從醫院帶回屍體到村裡停放。椒江區委、區政府領導及公安部門負責人趕赴醫院做死者親屬工作,並調集了近百名警力維護醫院的正常秩序。
當天下午4點40分,在多次解釋勸說家屬無效的情況下,相關人員考慮到案件偵查的需要,必須進行必要的屍檢,以固定證據,同時根據殯葬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依法於當天下午5點20分許將屍體運至台州市殯儀館。
肇事司機邵某在事發當日被警方控制,並於當晚以涉嫌過失致人死亡罪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經過調查,公安機關最後認定肇事司機邵某涉嫌過失致人死亡罪。邵某,安徽人,目前在看守所里。
據通報材料,7月2日,公安機關在死者親屬的鑒證下進行了屍檢。當晚9點,專案組向死者家屬通報了案件基本情況,死者家屬對案件偵查工作和案件性質無異議。
7月3日下午,該事件的有關民事賠償已依法達成了調解協議。共有7名涉案人員主動到公安機關接受調查。
台州晚報
『柒』 中華兒女為國爭光的故事
原名馮九如。廣東恩平人。生於一個貧農家庭。他從小喜歡製作風箏和車<等玩具。對神話故事尤其是飛天故事,更是滿心嚮往。
12歲隨父漂洋過海到美國謀生。他目睹美國先進工藝,認為國家富強必須依靠工藝的發達,改變中國貧窮落後面貌非學習機械、發展工藝不可。於是,他白天當勤雜工,晚上讀機械學,苦心鑽研數年,精通36種機械原理,發明了抽水機、打樁機,製成了性能優良的無線電收發報機。
1903年,當得知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後,馮如決心要依靠中國人的力量來製造飛機。他得到當地華僑的贊助,於1907年在舊金山以東的奧克蘭設立飛機製造廠,1909年正式成立廣東飛行器公司,馮如任總工程師。公司於當年便投入製造飛機。
1909年9月21日,馮如於接近黃昏時在奧克蘭附近一個圓形山丘旁進行了第一次試飛,這是一個遠離居民點的地方,在場的除記者外,就是他的三個助手。當飛機起飛後飛行了0.8公里,離地4.57米准備作一次轉彎時,螺旋槳突然停轉,飛機摔在地面,馮如被摔出機外,幸沒受傷。造成事故的原因是由於螺旋槳槳軸螺絲擰得太緊,致使槳根斷裂。
1910年3月,美國萊特和亞屈在洛杉磯表演飛行。馮如為借鑒先進技術,專程前往參觀,但表演者非常保守,限定觀眾必須遠離三里。馮如雖然沒有得到教益,卻大長了奮發圖強的志氣。
1910年7月,馮如根據寇蒂斯「金箭」和萊特兄弟的「飛行者一號」,又製作了第二架飛機,10月至12月,馮如駕駛它在奧克蘭進行飛行表演大獲成功,並受到孫中山先生和旅美華僑的贊許,同時獲得美國國際航空學會頒發的甲等飛行員證書。
1911年2月,馮如謝絕美國多方的聘任,帶著助手及兩架飛機回到中國。辛亥革命後,馮如被廣東革命軍政府委任為飛行隊長。1912年8月25日,馮如在廣州燕塘飛行表演中不幸失事犧牲,被追授為陸軍少將,遺體安葬在黃花崗,並立碑紀念,被尊為「中國首創飛行大家」。
馮如在彌留之際,囑咐同志:「吾死後,爾等勿因是失其進取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