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看看這是什麼字體!畢業證學校印章
國務院關於國家行政機關和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印章管理的規定(國發[1999]25號)第十七條:印章所刊漢字,應當使用國務院公布的簡化字,字體為宋體。
所以正規的印章字體必須是「宋體」。
⑵ 本科學位證書的字體
學位證書填寫說明:
一、填寫學士學位證書是一項嚴肅的工作。請學位授予單位的學位評定委員會指定專人,用毛筆或鋼筆、正楷填寫。填寫的字體一律用國務院公布的《漢字簡化方案》中的簡字正體。填寫的內容必須准確。
二、根據本文所附「學士學位證書」內頁樣本中註明的「編號」,按照下列說明逐項填寫或蓋章:
1.用毛筆或鋼筆填寫學位獲得者姓名的全稱。
2.用毛筆或鋼筆填寫學位獲得者的性別。
3.用毛筆或鋼筆、漢字填寫學位獲得者的出生年月,需同本人檔案記載一致。
4.用毛筆或鋼筆、漢字填寫學位獲得者的入學年月至畢業年月。
5.用毛筆或鋼筆依次填寫學位獲得者就讀學校以及所在系(不分系的可不填)、所學專業的全稱。非學位授予單位向學位授予單位申請並獲得學士學位者,應填寫非學位授予單位的名稱、系、專業。「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畢業生」學士學位證書此項填寫內容和順序是:就讀學校、辦學形式、所學專業、學制年限的全稱。
6.用毛筆或鋼筆、漢學填寫學制的年限。「成人高等教本科畢業生」 「來華留學本科畢業生」學士學位證書無此項。
7.用毛筆或鋼筆填寫所授學位的學科門類,即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字、醫學、軍事學等十一大學科門類,分別填寫。
8.蓋學位授予單位的鋼印。鋼印的位置在證書的左下方:左邊金線向右一公分,下邊金線向上二公分。
9.蓋學位授予單位全稱的橡皮刻章(證書專用)。刻章應用長方形,不帶框,長度為四公分,寬度可根據單位全稱字數的多少確定(不宜超過一公分),字體一律用長宋用印顏色一律用深藍色。
10.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用毛筆簽字,也可用簽字用的刻章。用印顏色一律用深藍色。代理的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應在簽字後註上「代」字。
11.一律按學位授予單位學位評定委員會批准授予學士學位的日期填寫,用毛筆或鋼筆、漢字。
12.用打號機列印證書編號。由學位授予單位按不同的學士學位授予對象,分三類編號。
13.用毛筆或鋼筆、漢字填寫學位獲得者的國籍全稱。此項僅限「來華留學本科畢業生」學士學位證書的填寫。
三、英文或法文譯文副本,參照上述說明,用黑色鋼筆、英文或法文填寫。
學位證書:
從1992屆應屆本科畢業生開始,由國家教育委員會學位辦公室會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統一印製,由學位授予單位頒發相應的學士學位的證書,包括文學、理學等。
⑶ 畢業證是什麼字體
畢業證是重要的證明文件,字體都很莊重。主要有宋體、黑體、隸體、行楷等。
⑷ 畢業證上通常是幾種字體
楷體和隸書
畢業來證是學源生通過系統的學習,修完學校所安排的全部課程並成績合格,達到畢業條件,由辦學單位頒發的用於證明學習經歷的書面憑證。
是學生在學制規定的年限內通過學習,修完教學計劃所安排的全部課程並成績合格,准予畢業,由辦學單位頒發的用於證明學習經歷的書面憑證。
畢業證書基本記載項一般有姓名、性別、出生日期、畢業時間、學制、畢業專業、發證時間、證書編號、學校公章、學校鋼印、校長名章等。
1、非學歷證書
非學歷畢業證書是相對國家承認學歷的畢業證書而言的.非學歷畢業證書不能當學歷證明,但仍可以作除學歷以外的其他證明之用.如中專或大專的非學歷畢業證書,證明你具有中專畢業或大專畢業的同一級別的學歷,具有大體相同的文化和知識水平,能勝任一般中專和大專畢業生所從事的工作等等.
如計算機等級證明(證明計算機技能用),外語四級或六級證書(證明外語水平用)等等,這些屬於技能證書。
2、學歷證書
一般指國民教育系列畢業證書,是指通過電子注冊學籍,國家承認的學歷,是現有教育的主體。
⑸ 大學畢業證書上的字體一般都是什麼字體幾號的
文字是楷體 數字是宋體
⑹ 這個 畢業證書是什麼字體呀
華文中宋
特點 華文中宋稍粗,較方正,較醒目,無論字體大小都保持清晰,不改特點。
華文中宋體應用廣泛,例如上海銀行、興業銀行就是華文中宋體的。
⑺ 怎麼查自己的畢業證和學位證編號
學士學位證書編號的查詢方式
(一)登入學信網
打開瀏覽器輸入「學信網」,進入頁面後登入賬號進行查詢;
(7)畢業證書宋擴展閱讀:
中國學位制
中國的學位制,嚴格說來是近代才開始建立的,但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已有類似今日學位制的涵義。隋煬帝大業三年(607)正式設進士科,實行以策取士,這是科舉取士的開始。唐代的科舉制度已經比較完備﹐而且科目繁多,武則天統治時期已有殿試。
宋代大體沿用唐制,以明經﹑進士兩科為最普遍,而考取最多者為進士科。由「道」(當時行政區劃的名稱)考試及格者稱「貢士」和「舉人」,送中央禮部考試﹐及格者稱「進士」,明代科舉制度尤為完備,省試取中者稱「舉人」;殿試取中者稱「進士」,前三名稱「狀元」﹑「榜眼」﹑「探花」。
清代科舉制度與此大致相同。
中國引進西方學位制始於20世紀30年代。1935年4月,當時的南京國民政府仿效英美等國的學位體制,制定並頒布了《學位授予法》,但並未能全部實施。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後,曾先後三次擬實施學位制度,但由於種種原因也一直未能真正實行。1980年2月,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3次會議正式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
明確規定我國實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推行的三級學位制,並從1981年1月1日起開始施行。1982年6月我國的首批博士學位產生。至此,我國的學位制度才全面趨於完善和成熟。
現代中國的學士學位由國務院授權高等學校授予,碩士學位、博士學位由國務院授予的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授予。
高等學校本科畢業生,成績優良,達到規定的學術水平者,授予學士學位;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畢業同等學歷的人員,通過碩士(博士)學位的課程考試和論文答辯,成績合格,達到規定的學術水平者,授予碩士(博士)學位。
授予學位的高等學校和科學研究機構,在學位評定委員會做出授予學位的決議後,發給學位獲得者相應的學位證書。
⑻ 畢業證書上的是什麼字體
文字是楷體 數字是宋體。。。。。。。。。。。。。
⑼ 畢業證上的是什麼字體
各學校不一定相同,有黑體、宋體,也有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