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汪騰鋒的理論成果及著作
多年來,結合律師業務,利用工作之餘積極研究經貿和法學理論,先後在《國際貿易問題》、《世貿組織動態與研究》、《國際商務》、《中國律師》、《律師與法制》、《中國民營》、《鵬程雜志》、《國際商報》、《中國律師報》、《南方都市報》、《羊城晚報》、《深圳特區報》、《深圳商報》、《深圳法制報》、《深圳晚報》、《晶報》、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香港有線電視台、深圳電視台、深圳廣播電台、《律師在線》等國家和地方眾多雜志、報紙、電視和網站及大型專業學術會議上發表經貿及法律論著十餘篇、文章百餘篇。
一、著作 : 1999年10月為首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交易會撰寫編著《技術交易實務》一書。
二、部分論文 :
1:1995年 《論一國兩制與中國區際法律沖突》(95年第4期《深圳特區法制》)
2:1995年 《我國外貿企業國際反傾銷問題及其對對策研究》(95年6期《深圳特區法制》)
3:1996年 《建立我國外貿反傾銷應訴機制的思考》(96年第3期《國際貿易問題》/96年第2期《律師與法制》)
4:1998年 《反傾銷案件認識誤區》(1998年1月7日《中國律師報》)
5:1998年 《保護知識產權與維護市場秩序》(1998年12月21日《深圳法制報》第8版)
6:1999年 《技術交易合同主體及其應特別注意的問題》(99年12月5日《國際商報》第6版/99年9月19日深圳電視台《法制縱橫》專欄)
7:2000年 《反傾銷案件中電子文件證據問題的研究》(2001年10月全國律協國際專業委會員年會論文集,後被眾多刊物轉載、文集輯錄。)
8:2001年 《中國入世:反傾銷與保障措施》(2001年第7期《世界貿易組織動態與研究》/2001年11月《中國律師》)
9:2001年《有獎銷售獎券空號消費侵權案辨析》(2001年12月《律師與法制》)
10:2002年 《中國入世與律師專業定位:論執業品格與專業定位對中國律師業發展的影響》(2002年9月12日第10版《深圳法制報》)
11:2004年 《從彩電反傾銷案談律師執業操守與律師生存環境》(2004年第9期《中國民營》)
12:2004年 《我機電企業在反傾銷涉案中應注意的問題和應對技巧》(2004年10月第96屆廣交會商務部研討會演講論文)
13:2004年《深圳律師業現狀之片面觀》(2004年7月《律師與法制》)
13:2005年 《科學認識中國頻遭國外反傾銷深層原有及應對舉措》(2005年第2期《中國律師》)
14:2008年《基層社區是我國律師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2008 年12月第四屆中國青年律師論壇優秀論文演講發言)
15:2009年《關於律師業的新思索》 (2009年12月《中國律師觀察網》及2010年2月《中國律師》雜志發表)
16:2010年《律師職業悟性漫談》 (2011年1月《中國律師雜志發表》)
註:上述是汪騰鋒論文文章中的一部分,其中數篇論文已被重要學術專著或教科書摘編引用。
B.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成果有哪些
一、中央總書記指出,強調總布局,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
我們要牢牢抓好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經濟不斷發展的基礎上,協調推進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設。十八大以來中央按照這個總布局,統籌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方面工作,促進現代化建設各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協調。
二、中央總書記在大布局的各項建設中提出了許多新觀點。
在經濟建設方面,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在政治建設方面,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在文化建設方面,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在社會建設方面,實現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環,社會政策要托底,創新社會治理;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以系統工程思路抓生態建設,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等。
中央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開班儀式講話中,集中論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這「四個全面」是黨中央治國理政新布局的新概括。
三、中央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取得了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成就,使中華民族的命運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實踐證明,我們黨是一個堅持科學理論武裝、先進性特徵鮮明的黨,是一個一切為了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是一個經受得住各種風險考驗、不斷成熟自信的黨,始終是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力量。
四、中央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的事情要辦好首先中國共產黨的事情要辦好。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與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相比,與黨所承擔的歷史任務相比,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黨組織建設狀況和黨員幹部素質、能力、作風都還有不小差距。特別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面臨「四大考驗」、「四種危險」,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更為緊迫。
C. 理論研究成果是什麼
理論研究
《理論研究》創刊於1979年,是由中共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黨校和內蒙古自治區行政學院主管、主辦的政治軍事法律綜合學術期刊。[1][2]據2020年第2期期刊內頁顯示,《理論研究》編輯委員會有委員11人。 據2020年7月20日中國知網顯示,《理論研究》共出版文獻量3000篇、總下載次數388056次、總被引次數6557次,(2019版)復合影響因子為0.401、(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0.159。[1]據2020年7月20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理論研究》共載文1929篇、基金論文量為4篇、被引量4485次、下載量4次,2018年影響因子為0.65。[3]
中文名
理論研究
外文名
Theoretical Research
語種
中文
類別
政治軍事法律綜合
主管單位
中共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黨校、內蒙古自治區行政學院
更多
辦刊歷史
1979年,《理論研究》創刊,初期作為內部資料以活頁的形式不穩定出版。
1984年,《理論研究》刊期為半月刊。
1986年,隨著教育正規化步伐的加快和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改為16開本雙月刊。[2]
1987年,該刊刊期變更為雙月刊。[1]
1988年,被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為正式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
2014年12月,《理論研究》被正式公布為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4]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主要欄目
《理論研究》設有專論、中西部發展論壇、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和諧社會構建、科學發展觀、黨建研究、法治文明、理論探討等欄目。[3]
讀者對象
《理論研究》的讀者對象主要是各級領導幹部、理論工作者和幹部教育工作者
D.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有哪些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毛思想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產物.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鄧小平理論,解決了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問題.實踐基礎是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經驗.
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三次歷史性飛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新時期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問題.
拓展資料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的過程。具體地說,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結合起來,同中國的優秀歷史傳統和優秀文化結合起來,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又發展馬克思主義。一是馬克思主義在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實現具體化。二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上升為馬克思理論。三是把馬克思主義植根於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具體地說,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更進一步地同中國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結合起來,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實現具體化。
第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問題;
第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提升為理論;
第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把馬克思主義根植於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發展和創新馬克思主義。
(資料來源:網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E. 二十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都有哪些
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主要包括:三民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專論和「屬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民主義集中反映了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民族獨立和民主權利和共同願望,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它指導資產階級推翻了中國君主專制統治,但沒有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要求,也沒有徹底的土地綱領,因此,它不可能指導資產階級革命派取得革命的勝利。毛澤東思想指導無產階級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鄧小平理論指導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脈相承的統一的科學體系。
F.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有哪些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品質所決定的。深入學習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將之應用於中國的具體的環境,使之成為偉大中華民族的一部分而和這個民族血肉相聯,是歷史賦予我們的重要使命。
G. 改革開放四十年三大理論成果是什麼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取得了三大最突出的成就:
第一、實行了農村的家庭承包制,
第二、實行了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革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證券市場,
第三、民營經濟蓬勃興起。
H. 中國改革開放前三十年的成就
中國改革開放前三十年的成就:
(1)在大型建築方面,1957年建成武漢長江大橋,這是我國長江第一橋;1968年建成南京長江大橋。
(2)在核工業和核技術方面,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20世紀90年代我國建成了大亞灣核電站。
(3)在航天技術方面,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多次成功發射了多種性能的人造地球衛星;
(4)在生命科學方面,1965年我國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獲得成功,21世紀又研究發現了SARS病原體。
(5)在外交方面,在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1972年9月29日,中日邦交正常化。
改革開放簡介:
改革開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起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中國的對內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1978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開始實行「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拉開了我國對內改革的大幕;對外開放是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中國的強國之路,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改革開放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2年南巡講話發布中國改革進入了新的階段。改革開放使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992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四大宣布新時期最鮮明特點是改革開放,中國改革進入新的改革時期。1992年中國正式實行改革開放,中國進入新的改革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