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福建項目成果交易會

福建項目成果交易會

發布時間:2021-09-24 03:57:53

① 福建寧德津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福建寧德津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10月(前身為霞浦縣農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與台灣明道大學合資創辦的一家閩台合作企業。公司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在依法獲取土地經營權中實現農業生產的規模化;在強化科技創新觀念,全力提升品質和安全水平中實現生產過程的標准化;在追求企業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的過程中建設「公司+農戶」、「產+銷」、「農業+觀光」、「農產品生產+精深加工」,鏈條型的農業產業化示範企業。目前,台灣明道大學與我公司合作創建的「閩台合作精緻農業園區」已有12個,其中11個為「閩台合作精緻農業種植區」,1個是「閩台合作精緻農業示範園」。現已在霞浦縣域內承租流轉農業用地12000多畝,其中包括7400多畝荒山地,4600多畝拋荒水田和旱園地。示範園區引進台灣「五新技術」(包括台灣燈照設施早收葡萄種植技術)設立台灣、大陸、日本水果新品種育苗種植技術研訓基地。目前公司已種植紅黃肉晚熟蜜柚、東魁楊梅、特色葡萄等水果8900多畝,種植中葯材400多畝,櫻花、梅花及各種水果花樹育苗種植技術研訓基地正在建設之中。計劃叄年種植新品種水果總數達34萬株;2014年前完成台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
我公司成立開始就從高起點上進行全面規劃,著眼於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積極與高校及科研院所緊密合作,先後邀請台灣明道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福建中醫葯大學等專家深入種植基地考察、指導。在第九屆「6.18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上與台灣明道大學在主會場簽約,簽約項目得到省市領導及各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從去年9月份開始,受台灣明道大學委派,該校精緻農業系創系主任、學校總務長陳中教授攜夫人常年入駐霞浦,以閩台合作現代農業示範園計劃主持人身份擔任該示範園場長。同時台灣明道大學還多次派出景觀園林設計、水果保鮮、水土保持、山地測繪、土肥、苗木等相關領域的專家、教授到霞浦農業基地視察,開設專題講座,具體指導項目實施。津田公司與台灣明道大學合作的主要內容是:
1、引進台灣精緻農業,建立閩台合作休閑觀光精緻農業示範園區;
2、引進台灣燈照農業,利用「可回收設施溫室葡萄早收技術體系」建設優質葡萄研訓基地;
3、引進台灣、日本16種優質水果新品種,建設新品種研訓和生產基地。同時積極引進台灣新農機、新肥料、新技術等,建設台灣農業「五新技術」示範基地。由雙方共同投資,主要以建設現代農業、精緻農業和休閑觀光為主的集觀光旅遊和休閑養身為一體的綜合性高層次現代農業示範區,以形成⑴現代農業示範中心;⑵農業技術培訓中心;⑶優質苗種供應中心;⑷小型農機具使用推廣中心;⑸觀光農業技術指導中心等五個中心。通過閩台合作休閑觀光精緻農業示範園區基地建設,帶動和幅射縣外、省外乃至全國農戶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生態農業和休閑農業,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持續增收、農村生態環境的改善。我公司還與省農林大學、中醫葯大學等高校合作,聘請該大學資深教授為本公司技術顧問,同時本公司提供種植園區作為福建農林大學園藝學院、中醫葯大學葯學院學生的教學實踐基地。
為發展現代科技農業,我公司引進台灣燈照葡萄大棚、以色列滴灌系統等現代農業技術設施,應用物理、生物滅蟲原理太陽能七種光源滅蟲燈900多盞,與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福建超大現代農業集團簽訂了戰略聯盟協議,並請超大公司為本公司基地進行土質全面監測,使用超大針對本公司基地土質配方生產的有機肥,並在農業生產和管理過程中進行可追溯管理,正在逐步實現生產和管理過程智能化,為產業品牌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公司秉持「市場引導、品質第一」的企業成長路徑,引進和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全面優化科學管理,不斷提高管理效益。在種植和加工所有環節,均按發達國家有關標准實施,全方位推進品牌建設
法定代表人:彭光雯
成立日期:2010-10-14
注冊資本:2200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福建省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509215633519638
經營狀態:存續(在營、開業、在冊)
所屬行業:農、林、牧、漁業
公司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英文名:Fujian Ningde Jintia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Ltd.
人員規模:100-500人
企業地址:霞浦縣松城街道俊星社區山河路101號
經營范圍:農作物及果樹的種植、銷售;園林綠化,林木花卉及盆景種植銷售,農業休閑觀光服務,旅遊項目開發,農業灌溉,農產品初加工。(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② 2012年618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的主題是什麼

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簡稱「6·18」)

是以項目—技術—資本—人才為主題,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升經濟綜合素質為目的,實現項目、技術、資本、人才有效對接的科技創新平台和重要會展活動。2009年第七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是由國家科技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僑辦中國科學院、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國家外國專家局、知識產權局、中國工程院、全國婦聯、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福建省人民政府繼續參與主辦的基礎上,又新增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聯合主辦,主辦單位增至16個。舉辦「6·18」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重大舉措;是深化項目帶動戰略,增強經濟發展後勁的重要抓手;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經濟發展水平的有效平台。交易會邀請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機構前來參會,開展先進適用的優秀項目成果與企業技術需求的雙向推介,突出項目成果對接,突出技術需求解決,旨在真正體 現統籌協調的舉措,發展層次的提升,增強合力的載體,集聚要素的平台,成為永不落幕的項目成果交易會。

③ 求助:福建省省情常識(完整版)

福 建 省 基 本 省 情

一、自然地理:山多海闊,區位獨特。福建地處祖國東南沿海,面對台灣,鄰近港澳。全省人口3330萬,現轄福州、廈門、三明、泉州、漳州、南平、龍岩8個地級市和寧德1個行政公署,下設84個縣(市)區。土地面積12.14萬平方公里,東西寬約540公里,南北長約50公里,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素有摪松揭凰�環痔飻之稱。福建地外亞熱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宜種植林果竹茶和食用菌的栽培,山地綜合開發潛力大。福建又是全國重點林區之一,全省森林面積1億多畝,森林資源十分豐富,樹木種類繁多,森林覆蓋率達57.3%,居全國首位。全省海域面積13.6萬平方公里,比陸地面積還大;海岸線長達3324公里,居全國第二。分布大小島嶼1202個,港灣125個,擁有福州、廈門、湄洲灣、寧德三都澳等許多天然良港。海洋資源十分豐富,有淺海619萬畝,灘塗299萬畝,近海分布著五大漁場,有海洋生物3000餘種,其中魚類750多種,佔全國海洋魚類種數的一半。尤其是水產品資源種類繁多,現有品種佔世界50%以上,水產品總量居全國第二位,人均佔有量居全國第一位。境內山巒起伏,河流密布,水利資源豐富。全省擁有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500多條,大多流程短、水量大、水流湍急,水力理論蘊藏量1046萬千瓦,可裝機容量705萬千瓦,居華東之首。還擁有較豐富的礦產資源和旅遊資源,名勝古跡多,武夷山和湄洲島已列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福建又是著名的老區,閩西、閩東等是重要的革命根據地。�

二、對外開放:優勢明顯,起步較早。福建海外鄉親多,是全國第二大僑鄉和台灣同胞主要祖籍地,在海外的華僑、華人總數有800萬人,其中90%聚居在東南亞國家。港澳閩籍同胞80萬人,台灣同胞中祖籍福建的佔80%。僑港澳台是福建發展對次、全方位、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有力地推動了福建經濟與國際經濟的接軌。1998年全省外貿進出口192.2億美元,佔全省GDP的47.8%;其中出口120.73億美元,佔全省GDP的30.3%左右,利用外資42.12億美元。1979-19外經貿的重要力量和獨特優勢。福建是全國的綜合改革試驗區,是最早對外開放的省份之一,中央賦予了許多優惠政策和靈活措施,全省經國家批準的對外開放區達4.32萬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35.7%,人口佔全省總人口的2/3。目前,全省已逐步形成經濟特區、保稅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台商投資區、開放城市、沿海開放地區等多層98年累計利用外資達276.12億美元,利用外資相當於全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43.3%;累計批准外商投資企業2.49萬家(其中工業企業2萬多家),產值佔全省全部工業產值的28%。隨著成功舉辦了十屆的福建9.8投資貿易洽談會於1997年正式升格為全國性的投資貿易洽談會、成為與摴憬換釘並稱的我國兩大招商引資盛會之一,福建逐漸發展成為重要的國際口岸。

三、基礎設施:重點突出,日臻完善。改革開放以前,福建給人的印象是電燈不明、馬路不平、信息不靈。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福建在改革固定資產投資體制的基礎上,大力加快以交通、能源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日臻完善。1979-1998年全省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272.83億元,年均增長28.2%。其中基本建設投資1754.18億元,占同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33.3%。基礎設施與經濟發展逐步適應,由滯後型向適應型轉變。重點擴建、改建和新建了4個機場(廈門、福州、武夷山、晉江機場),3個港區(福州、廈門和湄洲灣),4條鐵路(鷹廈線電氣化、外福線改造、漳泉肖和橫南鐵路),4個電站(水口、廈門嵩嶼、福州華能和漳平火電廠),1條高速公路(泉椣脳漳段)。目前,正在加快福泉、福寧、寧羅等高速公路和梅坎鐵路的建設進程。電力裝機容量達800萬千瓦,港口吞吐能力3000多萬噸,開辟國內外航線100餘條。通訊業務發展迅速,在實現交換程式控制化、傳輸數字化之後,又迅速建成了覆蓋全省的移動通信網、數據通信網和中國國際互聯網。同時,新建擴建了一批基礎工業項目。�

四、經濟建設:發展迅速,實力增強。解放後福建長期處於海防前線,經濟基礎比較薄弱。改革開放以來,福建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運用中央賦予的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解放思想,大膽實踐,走出了一條適合福建實際的改革與發展之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都上了一個新台階。1998年全省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33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1978年增長11.9倍,1979~1998年年均增長13.6%,比全國高4個百分點,人均GDP達10206元,增長近9倍,年均增長12.2%。尤其是進入九十年代以來,福建的經濟增長速度位居全國第一。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經濟總量的迅速增加,使福建在全國的經濟地位明顯提高,國內生產總值在全國的位次由1978年的第22位上升到1997年的第11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全國的23位上升到第6位。199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為6486元和2946元,分別比1978年增長15.6倍和20.4倍。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經濟總量的迅速增加,以及多層次、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和日益改善的軟硬環境,使福建在全國的經濟地位明顯提高,福建已成為改革開放以來全國經濟實力上升最快的省份之一和國際跨國公司、財團資本紛爭角逐的大舞台、大市場。

一、福建基本省情
福建地處我國東南沿海,連接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與台灣隔海相望,是中國大陸重要的出海口,也是中國與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全省陸域面積12.14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3.63萬平方公里,人口3488萬,現有9個設區市,下設14個縣級市,45個縣和26個市轄區。福建省有以下幾個比較突出的特點:

一是山海資源得天獨厚。福建地處亞熱帶,氣候宜人。全省森林覆蓋率達60.5%,居全國首位,是我國四大林區之一,素有"南方綠色寶庫"之稱。海域遼闊,全省海岸線長達3324公里,居全國第二位,擁有廈門灣、福州港、湄洲灣、三都澳等眾多優良港灣,可建10-30萬噸級泊位的岸線資源居全國首位。全省擁有內陸養殖面積約1000平方公里,可作業的海洋漁場面積12.5萬平方公里,是我國重要的漁場之一,水產品總產量居全國第二位,人均佔有量全國第一。水力資源蘊藏豐富,全省可開發利用的裝機容量1062萬千瓦,居華東各省、市之首,沿海地區還蘊藏著豐富的潮汐能、風能等各種可再生資源。全省境內已探明儲量的礦種有86種,其中有工業利用價值的20多種。福建也是一個特產豐富的省份,壽山石雕、脫胎漆器、安溪鐵觀音、武夷山大紅袍、德化瓷器、惠安石雕、漳州水仙花、片仔癀等享譽海內外。
二是改革開放先行一步。福建是我國對外通商最早的省份之一,南宋和元代,泉州成為世界最大商港之一,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通商關系,形成了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福建是全國最早實施對外開放的省份之一,全省形成了由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園區、保稅區、台商投資區、旅遊渡假區、沿海開放區等構成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以港、澳、台和東南亞為基礎,不斷擴大對外經貿工作,與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往來關系,與18個國家的37個省、市締結了友好城市關系。福建私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在經濟格局中占重要地位,是我國民營經濟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
三是人文優勢獨具魅力。福建是我國著名的僑鄉和台胞祖籍地,旅居世界各地的閩籍華人、華僑達1088萬人,港澳同胞123萬人,台灣同胞中祖籍福建的佔80%以上。福建人素有敢闖敢試、開拓進取、愛拼敢贏的精神,閩籍華人、華僑遍布世界160多個國家、地區,以公認的吃苦耐勞和聰明才智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福建與台灣一水相連,血緣相親、語言相通、習俗相近,閩台兩地由於特殊的歷史、地域和文化淵源關系,經貿交往和人員往來、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聯系十分密切,福州和廈門開通了與高雄港的試點直航,沿海地區同金門、馬祖等的海上直接來往十分頻繁,福建日益成為對台經貿、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之一。福建歷來尊師重教,英才輩出,涌現許多在中國歷史上有影響的傑出人物,如教育家朱熹一生都在福建傳道授業,世界法醫學鼻祖宋慈,書法家黃道周、蔡襄,民族英雄鄭成功、林則徐,近代思想家、翻譯家嚴復、林紓,愛國華僑陳嘉賡等都誕生在福建。在代表我國自然科學界最高榮譽的科學院、工程院兩院院士中,福建籍的有100位,他們在所從事的科學研究領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國內外享有極高聲譽。他們是福建的驕傲和光榮,也是福建珍貴的智力寶庫。
四是人居環境優美舒適。福建依山面海,境內四季常青,到處是綠色的世界。空氣質量良好,二氧化硫、懸浮顆粒和降塵等年日均值達到或超過國家環境衛生空氣質量二級標准。宜人的氣候條件,保護良好的動植物基因庫,深厚的文化底蘊,使福建擁有眾多的國家級風光名勝和自然保護區,武夷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廈門鼓浪嶼、湄洲島媽祖文化、泉州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福建土樓文化遺產、上杭古田會址、曇石山古文化遺址、寧德白水洋奇觀等八大旅遊品牌影響日益擴大。福州市還擁有馬尾船政文化、石鼓名山、三坊七巷、西禪寺、森林公園等一批獨具特色的旅遊景觀。目前全省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9個、國家級森林公園15個,國家旅遊渡假區2個。已建成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的面積約佔全省土地面積的8%。已建成國家優秀旅遊城市7個、國家園林城市3個、國家環保模範城市1個,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良好境界。
二、福建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福建的經濟和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一是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改革開放以來,福建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全省國內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66.37億元增長到2003年的5241億元,年均增長12.9%,高出同期全國平均水平約3個百分點,在全國的位次由原來的22位上升到第11位。人均GDP年均增長11.2%,在全國的位次由原來的第23位上升到第7位。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省財政實力不斷增強,連續18年實現財政收支平衡, 2003年全省財政總收入552.7億元為1978年的30多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507.87億元。情況表明,福建已經成為中國最具發展活力的地區之一。
二是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由1978年的36:42.5:21.5調整到2003年的13.5:47.6:38.9。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取得較大成效,高優農業不斷發展,食用菌、茶葉、水果、蔬菜、烤煙、花卉等經濟作物已發展成為我省農業的優勢產業;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加大,一大批龍頭企業迅速發展壯大;海水養殖、海洋捕撈、水產品深加工發展迅速;生態農業和綠色食品成為福建農業發展的一大特色和優勢,全省無公害農產品種植面積達到90多萬畝,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達到245個,種植面積近80萬畝。工業經濟主導作用進一步增強,2003年實現工業增加值2149.9億元,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4.1%,拉動全省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2個百分點。電子信息、機械裝備和石油化工成為新興的三大主導產業,2003年實現產值2355億元,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7.4%;以福建煉化一體化項目、東南汽車、波音飛機維修公司、廈門金龍客車、廈門重工為龍頭的產業集群迅速崛起,成為帶動地方經濟快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支柱;依託福州、廈門兩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五個省級高新區的建設,以戴爾、冠捷、中華映管、實達、新大陸、榕基等為代表的電子信息企業組成了從福州到廈門的沿海IT產業集群。服裝、紡織、建材等傳統優勢產業依然保持良好發展態勢,朝著促進產業升級、上下游一體化的完整產業鏈發展。第三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2003年實現增加值2040.61億元,積極運用現代經營方式和先進技術改造傳統服務業,旅遊休閑、郵電通訊、現代物流、社區服務、文化教育等服務業異軍突起。
三是外向型經濟加快發展。對外經貿規模不斷擴大,2003年全省進出口總額達到353.35億美元,居全國第7位,其中出口211.4億美元,進口141.95億美元;出口商品結構趨向優化,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明顯提高,2003年機電產品出口達91.68億美元,占外貿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增長43.3%,今年一季度外貿出口61.6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2.1%;出口市場日益多元化,在鞏固發展美國、日本、歐盟、港澳四大出口市場的同時,東盟、俄羅斯、澳洲、拉美等出口市場也出現快速增長的趨勢。由於具有良好的投資環境和發展態勢,福建成為國際投資者關注的熱點地區之一。全球500強企業中已有60多家在福建投資了近90個項目,其中包括柯達、波音、通用電氣、戴爾、松下、西門子、諾基亞等著名跨國公司。至2003年底,福建累計批准外商投資項目3.3萬個,實際利用外資400多億美元,在各省區中排名第三。2003年全省新簽外商直接投資項目2274項,實際利用外資49.93億美元,增長17.5%。利用外資的領域不斷拓寬,從一般的加工領域,逐步拓展至基礎設施、基礎產業、高新技術以及其他第三產業領域;外商投資方式也日趨多樣化,從以"三來一補"為主,發展到合資經營、合作經營、外商獨資、合作開發等多種直接投資方式,政府貸款、國際銀團貸款、出口信貸、對外發行債券、海外上市等多種籌資形式。福建每年還舉辦9?8中國投資貿易洽談會、6?18中國福建項目成果交易會、5?18中國(福州)海峽經貿交易會等一系列招商引資活動,搭建合作平台,促進國際經貿合作,吸引大批海內外客商前來投資興業、拓展合作領域。
四是各項改革全面推進。福建作為全國綜合改革試驗區,始終把改革作為推進各項事業的根本動力。以"晉江模式"為代表的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創造了縣域經濟發展的經驗;55位福建企業家首次提出"松綁放權"的呼籲,泉州37家國有企業"一攬子嫁接"外資,有力地推進了國企改革;福建率先開放消費品供應,實現了生產資料價格並軌;石獅開展小政府大社會的改革試驗,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在全國都具有一定的先行效應和鮮明的福建特色。近年來,我省又陸續出台了加快縣域經濟發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農村稅費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等一批政策文件,有力地推進改革向縱深發展,使經濟發展和投資經營的環境進一步完善,市場經濟體系逐步健全。目前全省有95%以上資源通過市場調節配置,市場化程度居全國第三位。推進國有企業經濟的戰略性調整,改制後國有企業活力進一步增強。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速,全省非公有制經濟投資占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接近60%,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省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接近50%,福建已成為全國非國有經濟發展比較快、活力較強的省份之一。
五是基礎設施建設成就顯著。著力加大了交通運輸、能源電力、郵電通信、農田水利、生態環境等基礎設施建設,一大批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先後投入使用,投資環境日益改善。目前全省綜合配套的海、陸、空立體交通網路已基本形成。高速公路方面,貫穿福建沿海南北,長達700公里的連接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的同三線福建段高速公路已全線開通;貫穿北京、江蘇、江西等7個省市的京福高速公路福建段正在加緊施工建設,到2004年底,省會福州至省內各設區市所在地的高速公路將全面貫通,到2005年底,福建省高速公路"一縱兩橫"主幹網可以形成。鐵路運輸方面,已有鷹廈、橫南、梅坎、贛龍四條主要鐵路與全國鐵路網相連,第五條進出省通道--溫福快速鐵路將在今年動工建設,此外,福廈鐵路也將在年底或明年初開工建設,漳潮鐵路、龍廈鐵路已列入全國鐵路建設規劃,正在加快項目前期工作。海上運輸方面,現有廈門、福州兩個港口進入全國十大港口行列,沿海港口擁有萬噸級以上泊位42個,2003年貨物吞吐量達到1.25億噸,其中集裝箱吞吐量342萬標箱。依託港口優勢,目前有不少內地大企業以及外資臨海工業項目向福建沿海遷移和聚集。航空方面,擁有廈門高崎、福州長樂兩個干線機場和泉州、武夷山、連城三個支線機場,已開辟國內外航線200條。電力方面,到2003年底全省發電裝機總量達1378萬千瓦,年發電量611億千瓦時,與華東聯網已形成了兩個500千伏迴路聯接。"十五"後二年和"十一五"期間,全省將增加1000萬千瓦左右的發電裝機容量。郵電通訊方面,全省電話普及率達每百人42部,行動電話用戶達800萬戶,國際互聯網用戶近300萬戶,所有城鄉都可以直接撥通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區間電話。進入新世紀,福建全面推進以整合利用全省信息技術和資源,實現網路化、智能化、信息共享為內容的"數字福建"建設,加快信息化進程。
六是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全面實施科教興省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科技教育發展和人才開發,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教育投入逐年增加,基礎教育得到加強,提前兩年實現教育"兩基"目標,全省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4%;高等教育發展迅速,2003年底全省高等院校達64所,在校生35.6萬人,高考錄取率達63.5%,廈大、福大等高校進入全國"211"大學行列。全省科技專業技術人員近60萬人,據科技部公布的全國科技統計監測,福建科技進步綜合評價位居全國第6位。衛生事業不斷發展,人民健康水平持續提高,平均期望壽命達到74.3歲,到2002年末全省公有各類衛生機構9788個、各類醫院1343個、醫生4.25萬人。疾病控制和救治體系日益健全,去年防治非典中,全省實現無二代感染、無醫護人員感染和無死亡病例的"三無"目標,今年全省沒有出現禽流感疫情。文化事業進一步創新和繁榮,群眾體育廣泛開展,競技體育和體育產業不斷發展。廣播影視工作取得新成就,全省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為96%和97%,有線電視入戶率居全國前列。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連續13年完成國家下達的人口控制指標;加強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連續四年實現耕地佔補平衡;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穩步推進,重點流域、重點區域污染治理取得明顯成效。年初,國家環保總局首次對全國生態環境進行評價,2003年福建生態環境質量優的區域佔85.37%居全國第一。
七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顯著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高,2003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000元,比上年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734元,比上年增長5.5%,全省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到2924.65億元。城鎮居民的恩格爾系數由1997年的52.8%下降到42.2%,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由1997年的55.1%下降到45.1%。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居民購買力不斷增強,2003年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40.4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居民住房條件持續得到改善,2003年末全省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23.5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面積達36.0平方米。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為重點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形成,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率和足額發放率達到100%,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做到應保盡保,企業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的覆蓋率分別達到80.7%、74.8%和75%,今年,在全省范圍內建立和試行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走在了全國前列。
三、新世紀福建發展的戰略目標——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
十六大報告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指出本世紀頭20年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而且可以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進入新世紀,福建省委、省政府堅持把發展作為富民強省的第一要務,盯住發展、謀劃發展、致力發展,逐步形成了比較系統、完整的發展戰略思路。概括起來,就是"四個三"、"四個二"、"六項舉措"、"一個目標"。"四個三"即構建三條戰略通道,按三個層面、分三個階段推進福建經濟社會發展,提前三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四個二"即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貫徹城市社區建設綱要、農村鄉鎮工作綱要,建立反腐倡廉的長效機制、選人用人公正機制,夯實農業發展基礎、社會穩定基礎;"六項舉措"即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發展縣域經濟、培育產業集群、發展中心城市、壯大民營經濟、轉變政府職能;"一個目標"即建設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海峽西岸經濟區。
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選擇,是服務全國發展和祖國統一兩個大局的具體體現。爭取經過幾個五年規劃的實施,把海峽西岸經濟區建成中國經濟的重要增長極、與台港澳兩岸三地經貿合作與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區和促進祖國統一的重要基地。為此,福建將以項目帶動戰略為抓手帶動生產要素集聚、帶動政府職能轉變、帶動經濟發展後勁的增強,促進"五個統籌"的落實。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年均經濟增長速度保持比全國高1-2個百分點,按2000年可比價格計算,到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力爭達到7800億元,實現第一個翻番;到2017年達到17000億元,比全國提前3年翻兩番,提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開放型經濟新格局,開創統籌協調發展新局面,實現經濟社會全面繁榮新成就。
一是構建競爭力強的產業支撐體系。加快發展福廈沿海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以湄洲灣及廈門海滄為中心的石化產業集群、汽車和零配件產業集群、修造船和工程機械產業集群,推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臨海藍色產業帶、山區綠色產業帶、沿海高優農業產業帶發展,培育海峽西岸區域性物流中心,構建"五區兩帶"旅遊發展格局,提升金融、會展等服務業水平,大力發展海洋經濟。
二是構建現代化的基礎設施支撐體系。統籌規劃,科學布局,合理安排,推進"兩港"(海港與空港)、"兩源"(電源與水源)和"六網"(鐵路網、高速公路網、信息網、電網、供排水網和燃氣管網)的建設和發展,形成適度超前、功能完善、協調配套、高效可靠的現代化設施環境。鼓勵和支持各類社會投資主體投資基礎設施項目,更多運用項目融資、特許經營、資產並購以及BOT、TOT等方式參與基礎設施的投資運營。
三是構建一體化的城鎮支撐體系。做大做強海峽西岸中心城市,加快推進城市聯盟,進一步完善城市現代化的基礎設施,提升城市功能,強化產業集群能力,增強中心城市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載體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推進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和管理體制改革,放開市場准入與特許經營權,按照產業化的模式,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城市供水、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公共交通、城市道路等城市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項目。
四是構建以人為本的社會發展支撐體系。實施人才強省和科教興省戰略,增強科技實力和文化競爭力。推進教育改革,構建現代教育體系。加大科技體制改革力度,構建以企業為主體,以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為依託的科技創新體系。大力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公共醫療衛生體系建設,提高應對重大傳染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五是構建外向帶動的開放支撐體系。充分利用福建作為兩岸三地和兩個三角洲聯結點的有利區位,進一步拓寬山海協作、對內聯接和對外開放通道,全面提升外向型經濟水平,不斷深化與台港澳僑的經貿合作,積極拓展多層次的經濟協作。
六是構建統一開放的市場支撐體系。穩步推進政府機構改革,改善政府經濟調節合市場監管職能,強化社會管理合公共服務職能,增強公共服務的能力。結合《行政許可法》的貫徹實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設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全省電子政務網路,為市場主體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改造和提升商品市場,建立與完善要素市場,培育和健全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七是構建可持續的生態支撐體系。促進生態效益型經濟發展,促進自然資源永續利用,促進人居環境自然和諧,促進農村生態環境良性循環,促進生態安全穩定可靠。
建設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繪就了福建新時期的宏偉藍圖,也為海內外投資者在福建發展創造了巨大的商機和廣闊的空間。

這里篇幅有限 又不能貼圖 又沒有圖表
建議 你進相應 網站 才能詳細了解

福建省情資料庫
http://www.fjsq.gov.cn/

福建年鑒
http://www.fjnj.cn/

福建省檔案局
http://www.fj-archives.org.cn/

數字福建
http://www.szfj.gov.cn/

福建
http://www.tcxxg.com/cs/fj.htm

④ 6.18是什麼日子

6月18日是公歷一年中的第169天(閏年第170天),離全年結束還有196天。最早記載的是618年李淵即皇帝位,建立唐朝。

節日風俗:山達基教會學院日、自閉症自豪日、菲律賓本格特省建立日、國際壽司日、塞席爾國慶節、英國滑鐵盧日。

1979年6月18日至7月1日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北京舉行

1979年6月18日至7月1日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通過了全國工作重點轉移和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改革、整頓、提高八字方針的重大決策。會議審議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等七部法律,邁出了加強和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的一大步。

1997年6月18日重慶直轄市掛牌揭幕儀式在重慶舉行

1997年6月18日重慶直轄市掛牌揭幕儀式在重慶舉行,正在重慶視察工作的國務院總理李鵬及國務院有關部委領導出席。當年3月14日,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了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設立重慶直轄市的議案,決定:

(一)批准設立重慶直轄市,撤銷原重慶市。

(二)重慶直轄市管轄原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所轄行政區域。

(三)重慶直轄市設立後,由國務院依據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對其管轄的行政區域的建置和劃分作相應的調整。

⑤ 6.18什麼意思

6.18海交會

編輯

6.18海交會即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是中國海峽兩岸最大的展會之一,原名為中國·福建項目成果交易會。6.18海交會於每年的6月18日在福建省福州市海峽會展中心隆重舉辦。自2003年開始首次舉辦到現在2012年6.18海交會已是第十屆。
6.18馬來西亞沉船事件
父親節
六月十八日

⑥ 福州有什麼會議或者會展是定期舉辦的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博覽會暨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簡稱「海絲博覽會」, 發端於1994年的福州國際招商月,由時任福州市委書記親自倡導並推動舉辦。為促進兩岸交流合作,福州國際招商月後更名為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成為促進兩岸經貿往來、推動福建對外開放的重要平台。時逢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規劃把福建定位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在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的基礎上舉辦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博覽會,有利於在更高層次、更大平台上推動福建、福州在對接台灣、連通海絲沿線國家中發揮更大作用。

福州國際漁業博覽會,每年5月開幕。福州國際漁業博覽會秉承「漁業平台成就漁業品牌」的宗旨,立足榕城,面向中國南部乃至全球市場,積極促進漁業產經合作及技術交流,展會涉及水產養殖、遠洋捕撈、水產加工、休閑漁業和漁具、漁需漁業加工設備、以及食材等產業,產業鏈覆蓋度及成交金額逐年提升,已是國內卓有影響力的全產業鏈漁業博覽會。展會依託福建、福州的地理區位以及水產品牌優勢和冷鏈物流網路,同時擁有國際、國內龐大的水產品消費群體,吸引國內外知名相關行業內供應、經銷商的參與,已發展成為全球前三大漁業專業博覽會。

6·18海交會即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是中國海峽兩岸最大的展會之一,原名為中國·福建項目成果交易會。6·18海交會於每年的6月18日在福建省福州市海峽會展中心隆重舉辦。

⑦ 福建大自然茶業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福建大自然茶業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是福建首家生態科技茶業企業,是一家專業從事烏龍茶生產、加工、銷售、科研及茶文化傳播的綜合性集團化公司。現主要有鐵觀音、大紅袍、商務茶、茶食品、茶飲料等系列產品,其中「最」工夫濃香鐵觀音、「悟」系列大紅袍、「坪山·富硒茶」是公司的經典產品。公司在1000餘米海拔的鐵觀音名茶之鄉——安溪建立了3大生態高山茶園基地,包括有機烏龍茶中心示範基地、綠色食品茶園基地和生態無公害茶園基地,是國家級茶葉良種鐵觀音的示範基地,2004年被福建省科學技術廳授予「十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食品安全關鍵技術應用綜合示範基地稱號。福建大自然茶業科技有限公司始終堅持「生態·科技·品位」的健康茶飲理念,致力於打造生態科技鐵觀音茶業品牌,並榮獲2009年中國十大名茶、2010年度中國茶行業百強企業稱號。2010年簽約國際巨星李連傑為品牌代言人,公司品牌得到大幅度提升。目前,公司產品已在國內十幾個省市銷售,在全國擁有兩百多家銷售門店,同時部分產品已打入國際市場,暢銷日本、歐美及香港、東南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深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1.品牌榮譽◎2011年大自然公司榮獲「2010年度中國市場十佳茶業品牌」榮譽稱號。◎2011年大自然公司總經理蔡揚杭獲「2010年度中國市場傑出經濟人物」。◎2010年國際巨星李連傑代言坪山名茶開創中國茶行業品牌新歷程。◎2010年被評為「福建二十強茶企業」。◎2010年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評選認定為「2010年度中國茶葉行業百強企業」。◎2010年泉州市科學技術局授予公司基地為「泉州市科技特派員示範基地」。◎2010年泉州市農業產業化市級重點龍頭企業。◎2010年參展上海世博會鐵觀音行業參展企業。◎2010年公司總經理蔡揚杭榮獲「安溪縣優秀青年企業家」稱號。◎2009年安溪縣政府授予公司「十大茶葉納稅企業」。◎2009年成為「福建省加盟連鎖協會理事單位成員」。◎2009年成為「安溪縣茶葉協會團體會員」。◎2009年「坪山名茶」榮獲2009年度鐵觀音「中國市場十大品牌」稱號。◎2008年榮獲「中國著名品牌」。◎2008年「坪山」榮獲第三屆中國(福州)鐵觀音茶王賽清香型「茶王」。◎2008年「坪山·安溪鐵觀音茶飲料」鐵觀音茶飲料榮獲6.18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科技創新成果獎和交易大會指定飲品。◎2008年獲「泉州市茶文化研究會第一屆理事會副會長單位」稱號。◎2008年成為「講誠信重質量福建省質量協會團體會員」。◎2007年「坪山」鐵觀音獲得2007年第二屆「凱捷杯」中華名茶茶類銀獎。◎2004年公司生產基地被福建省科學技術廳授予「十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食品安全關鍵技術應用綜合示範基地。◎2002年「坪山」烏龍茶在泉州市首屆海峽兩岸(泉台)農業合作交流展洽會中獲得產品質量「金獎」稱號。◎2001年在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上獲得「名牌產品」稱號。◎2001年「坪山」鐵觀音榮獲安溪秋季鐵觀音「茶王」邀請賽銅獎。◎2001年「毛蟹」茶榮獲福建省名優茶審評委員會評定的省名優茶稱號。◎2000年「坪山」烏龍茶榮獲「中國國際(北京)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2000年「坪山」鐵觀音獲北京2000中國茶文化國際研討會暨展示會「優質」獎稱號。◎2000年「坪山」烏龍茶榮獲上海十佳茶葉品牌稱號。6、產品認證◎2011年福建大自然茶業科技有限公司已通過GAP認證(良好農業種植規范)。◎2010年通過ISO9001:2008GB/T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009年獲得CTA誠信(產品)信息驗證和品質驗證。◎2009年通過ISO22000:2005質量安全管理體系認證。◎2006年通過QS許可證◎2005年獲權使用「安溪鐵觀音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安溪鐵觀音證明商標」用標志。◎2003年至今連續通過北京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的有機茶認證。◎1999年至今連續通過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的綠色食品認證。2、公司產品介紹九大產品系列全部採用自有38800生態茶園基地產出,種植生產銷售的「綠色生產鏈產品」系列一:生態茶PS系列(清香型鐵觀音)系列二:養生茶PS系列(濃香型鐵觀音)系列三:純雅禮和系列(清香型鐵觀音)系列四:綠色有機系列(韻香型鐵觀音)系列五:自然品牌系列(清香型鐵觀音)系列六:坪山富硒茶系列(濃香型鐵觀音)      系列七:坪山安溪鐵觀音茶飲料系列      系列八:「悟」系列(大紅袍系列)      系列九:「最」工夫特級高山烏龍茶(濃香型鐵觀音)系列十:坪山商務袋泡茶系列      系列十一:坪山茗點系列
法定代表人:蔡聰州
成立時間:2007-05-25
注冊資本:21406萬港幣
工商注冊號:35050040000375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台港澳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安溪縣大坪鄉萍州村

⑧ 什麼是福建省6.18

中國·福建項目成果交易會
http://www.ld-cz.org.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94

⑨ 福州618是什麼

福州大學今年618簽約項目實現重大突破!

省內高校簽約的最大的高科技項目「榕基-商品關鍵標識認證信息系統」,總投資額高達41500萬元!由福州大學與福建榕基軟體開發有限公司簽約!

其次是福州永升化工有限公司和福州大學催化劑國家研究中心合作的催化劑產業化生產實驗基地暨煤化工生產建設工程項目(總投資1.98億元)!投資額幾千萬元的有十個左右。

藉助政府搭建的"6·18"項目成果交易平台,福建三元達通訊有限公司和福州大學合作成立「通信技術聯合實驗室」,使三元達公司能在更廣闊的空間與領域,尋求為己所用的技術、人才資源,推動科技創新要素與其他生產要素的結合與聚集,為企業自主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術支撐。「產學研」相結合是加強三元達公司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的重要舉措,是三元達公司科研合作的一個里程牌。這是雙方互利雙贏、於國於民有利的一件大事。

化學化工學院、生物工程學院、電機學院、機械學院、物信學院、材料學院、數學與計算機學院等均有不少的收獲。土木學院目前有幾個大項目也在洽談中(去年土木學院經費800多萬),預計今年福大的科研經費將有較大的增長,全年科研經費有望再次突破億元大關!發展前景十分看好。文科學院方面,目前人均科研經費最多的是公共管理學院。另外,最近人事處又新引進幾十名博士以上的優秀人才!十一五開局之年形勢不錯啊!

閱讀全文

與福建項目成果交易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