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判定平行進口中的商標侵權行為
判定平行進口是否侵犯商標權需要立足於商標法的立法本意,以是否破壞商標的功能為判斷標准。在利益平衡的基礎上,考量平行進口是否會損害商標的標識來源的功能以及品質保證功能,是否會損害商標所承載的信譽。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教授齊湘泉指出,商標平行進口又被稱為「灰色市場」,是指注冊商標持有人在某國(出口國)生產並銷售帶有注冊商標的商品後,第三人(進口商)將該商品進口到另一國(進口國),而該注冊商標所有人或其他被許可人也在該進口國取得同一商標專用權。應當注意的是,平行進口有一個前提條件,即使用注冊商標的商品的首次投放市場必須是商標注冊人自己或者經其許可的行為,其進口商品的渠道是合法的。
那麼,平行進口行為是否必然導致侵權免責呢?齊湘泉表示,我國目前並無法律對此作出明確規定,在國內法層面,即使在商標法第52條和商標法實施條例第50條中也找不到到這樣的規定,即進口帶有合法商標的外國製造商品是對商標專用權的侵犯。而在我國加入的國際條約中,Trips協議本身迴避了平行進口,從這條解釋不能推斷出商標權人在此問題上的排他性權利。
參考資料:http://www.sipo.gov.cn/albd/2009/200905/t20090506_459195.html
㈡ 我想把國外的一項專利產品進口到國內賣。這樣侵權嗎
如果是正規渠道,不侵權。
有關專利平行進口的幾種理論:
1.「權利國際窮竭」理論。該理論指某專利產品被合法售出之後,專利權人就不再對該產品的使用和銷售享有控制權,專利權人對他們的「獨占權」已告「窮竭」,他人轉售行為不構成專利侵權。由此可得出專利產品的平行進口是合法的,不構成專利侵權。
2.「權利國內窮竭」理論,即「地域性理論」。該理論指按照專利權的屬地原則,同一項專利按照各國法律,分別於這些國家取得專利權,且其權利內容和效力僅在該制定國領域內得以承認,按照此理論,上述權利窮竭僅適用於國內,但是對於進口國的專利權仍然構成侵權。
3.「權利限制」理論。該理論是最近有學者提出的一種折衷的觀點。該理論指將權利限制原則應用於平行進口問題,是在一定的條件下,限制權利人依照本國取得的知識產權阻止平行進口,使平行進口問題在一定條件下與權利用盡、合理使用、強制許可等制度一起,成為權利限制原則各自獨立、各不相同的表現形式。
兩個專利權是相互獨立的,且是分別受到兩國法律保護的不同客體,所以權利人在一國行使權利後,其權利在該國內已告窮竭,但是如果他國進口商將此專利產品進口到另一國市場上,該行為不構成對出口國專利權的侵犯,但是卻構成了對進口國專利權的侵犯。
(2)進口貨品牌侵權擴展閱讀:
由於被平行進口的專利產品在出口國是專利權人自己或者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並售出的產品,根據「權利用盡」原則,購買者有自由處置其購買的產品的權利,專利權人無權再控制該產品的使用和銷售,因此該產品向另一個國家的進口無需獲得專利權人的許可。
與此類似的觀點認為,如果專利權人或者被許可人在出口國出售其專利產品時沒有附加明確的限制性條件,則意味著「默示許可」購買者可以自由支配所購買的專利,其中包括出口,因此平行進口行為無需獲得專利權人的許可。
反對平行進口的觀點認為,專利權具有地域性,出口國和進口國的專利權是兩項具有各自效力范圍的專利權,在出口國的「權利用盡」或者「默示許可」僅對出口國的專利權產生影響,並不導致進口國專利權的「權利用盡」或者「默示許可」。
我國專利法第十一條中關於專利權人進口權的規定並沒有明確禁止平行進口,還有待於根據我國國情和司法實踐制定相關的規定。
㈢ 我自己從國外直接進口的商品,可以在國內銷售嗎和國內的代理商之間涉及到侵權的問題嗎
繳納物品所需的關稅後 應該可以 絕對不涉及侵權
㈣ 從國外進口產品回來,再加工成其他品牌產品,怎樣才能避免侵權
LOGO不可與已存在商標雷同或一樣
商品外包裝、外觀等不可存在太多雷同等情形
以上兩點能區分 開來,基本就不會有問題的。
㈤ 我想進口國外的產品,會不會侵權
存在專利侵權和商標侵權的風險。
㈥ 進口商標侵權,出口商要承擔什麼責任
可以上社文商標管家網進行咨詢;
商標注冊,建議做好商標查詢工作,申請人版或其代理人權在提出注冊申請前,對其申請的商標是否與再先權利商標有無相同或近似的查詢。
注冊商標可以去國家商標局注冊,亦可以委託商標代理商注冊。也可以上社文在線申請注冊。
㈦ 起訴進口品牌商標侵權
外國公司及其國內代理公司應當停止侵權,並賠償貴公司的經濟損失。
㈧ 海關知識產權沒有備案的牌子 但是國內商標網上能查到的 可以進口嗎 查驗的話會被扣貨嗎 這樣算不算侵權
你說的應該是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備案,海關備案是指要求海關對其知識產權實施回保護的權利人,將其知答識產權的法律狀況、有關貨物的情況、知識產權合法使用情況和侵權貨物進出口情況以書面形式通知海關總署,以便海關在對進出口貨物的監管過程中主動對有關知識產權實施保護。根據2003年12月修訂的《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知識產權備案不再是海關對知識產權實施保護的前提,未進行知識產權備案的權利人仍然有權向口岸海關申請扣留進出口的侵權貨物。但是,事先是否進行知識產權備案,在實踐中有很大的差異。
一般情況下,沒有備案,海關有權查封,但是看具體口岸海關的意思,以往經驗,如果是馳名商標,海關能一眼看出是仿冒,這樣一般會主動查封,但是如果是比較小的牌子,海關有可能會因為不知道這個牌子是否是注冊商標而不進行查處,需要說明的是,即使海關不查封,在你銷售過程中,商標的持有人也有權利起訴你侵權。
㈨ 淘寶賣的進口品牌的香水被刪了,說是涉嫌商標侵權,而且如果再發生這樣的事,封店
淘寶現在越來越正規了 ,哎 。不好做啊 。還是找客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