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因為債務糾紛發生的搶劫,搶劫的財物超過債務金額,報警後,派出所可以不管嗎是不是行政部作為
只要存在搶劫行為復,不管是否存在債制務關系,都構成犯罪。派出所不受理,屬於不作為,你可以向公安分局申訴,要求立案。如果仍不立案,可以直接到檢察院舉報。如果仍不起作用,可以根據刑事訴訟法規定,直接到法院提起刑事訴訟。
❷ 有債務糾紛的搶劫罪怎麼判
在實踐中,很多行為人因經濟糾紛無法通過正常的途徑解決,常常採取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或者佔有對方財物,或者劫取對方財物作為抵押以迫使對方歸還其所欠的債務,或者乾脆採取暴力的方法直接搶回被對方非法佔有的自己或者自己親屬的財物。
那麼,對於行為人因經濟糾紛而採取暴力手段搶回被對方佔有的自己財物的行為,應當如何定性呢?行為人主觀上是否具有非法佔有的目的呢?
我國《刑法》條文使用的是「佔有」一詞,就表明在我國刑法上是區分佔有與所有的。雖然「佔有」在通常情況下也侵害權利人的所有權,但「所有」的涵義還是要大於「佔有」,以「不法所有」作為「佔有」的涵義,將限制我國刑法中相關犯罪的適用范圍。而「佔有」與「獲利」更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此,將「非法佔有目的」理解為「意圖佔有」,是恰當的。實際上,所謂非法佔有目的,是指行為人明知是公共財物或他人財物,而意圖把它非法轉歸自己或第三者佔有。這體現了「非法佔有目的」的字面本身的涵義,即是指非法掌握控制財物的目的。從內容上看,非法佔有目的,主要表現為行為人主觀上的兩種意圖:①行為人主觀上認識到財物的他人性,即認識到財物不歸行為人自己所有;②行為人意圖將財物排除他人佔有而轉歸自己或者第三者佔有。這兩種意圖必須同時存在,否則就不能認定行為人主觀上具有非法佔有的目的。
事實上,在債權人當場使用暴力奪走債務人錢財的場合,雖然債權人在客觀上針對債務人當場實施了暴力並奪走了債務人的財物,但債權人的主觀上只是想收回自己的合法債權,債權人的私力救濟行為雖不合法,但只要行為沒有造成其他嚴重後果,就不構成犯罪,也不能以搶劫罪追究債權人的刑事責任。
❸ 搶劫罪和敲詐勒索罪的區別在哪,從構成要件上分析,謝謝
搶劫罪和敲詐勒索罪的主要區別是在犯罪客體和犯罪客觀方面上,具體如下:
1、犯罪客體上的區別:搶劫罪侵犯的是公民的生命權與健康權,而敲詐勒索罪侵犯的范圍明顯要廣,還包括公民的名譽權等。
2、犯罪客觀方面上的區別:
(1)行為的方式不同。
搶劫罪是由行為人對被害人當面威脅使用暴力,且明示實施。
敲詐勒索罪的威脅,既可以當面,也可以通過書信、電話、電報等形式發出;既可以明示,也可以暗示發出;既可以由行為人本人,也可以通過第三人發出。
(2)行為的內容不同。
搶劫罪一般是以殺害、傷害等實施人身暴力或威脅。
敲詐勒索罪的威脅內容比較廣泛,可以是以暴力相威脅,但大多是以揭發隱私、毀壞財物、損害名譽等實施精神強制,要挾被害人交出財物,威脅的內容只要足以使被害人產生恐懼即可,不必實際產生恐懼心理。
(3)行為的暴力程度不同。
搶劫罪中的暴力表現為對被害人人身和財產安全的雙重威脅,強度達到足以抑制被害人使其不能反抗、不敢反抗的程度。
敲詐勒索罪的暴力主要表現為一種精神上的強制,且是不足以抑制他人反抗的輕微暴力。
(4)侵害付諸實施的時空緊迫性不同。
搶劫罪強調方法手段行為與目的結果行為的時空同一性,被害人受到侵犯是現實直接的。
敲詐勒索罪的威脅時空跨度一般較大,一定程度上為被害人遭受物質或精神上的傷害提供了緩沖的餘地。
(3)債務糾紛引發的搶劫案件擴展閱讀:
《刑法》規定的搶劫罪加重情形:
1、 入戶搶劫的;
2、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的;
3、搶劫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
4、 多次搶劫或者搶劫數額巨大的;
5、 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
6、 冒充軍警人員搶劫的;
7、持槍搶劫的;
8、 搶劫軍用物資或者搶險、救災、救濟物資的。
❹ 盜竊,搶劫與債務糾紛
盜竊
盜竊,指用不合法的手段秘密地取得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根據刑法第264條的規定,盜竊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秘密竊取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凶器盜竊、扒竊公私財物的行為。
搶劫
搶劫,指行為人對公私財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看護人或者持有人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迫使其立即交出財物或者立即將財物搶走的行為。所謂暴力,是指行為人對被害人的身體實行打擊或者強制。較為常見的是有毆打、捆綁、禁閉。傷害,直至殺害。這里的脅迫,是指行為人對被害人以立即實施暴力相威脅,實行精神強制,使被害人恐懼而不敢反抗,被迫當場交出財物或任財物被劫走。這里的其他方法,是指行為人實施暴力、脅迫方法以外的其他使被害人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的方法。凡年滿14周歲並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構成搶劫罪的主體。
債務糾紛
債務糾紛是指各種逃債、躲債與討債、要債的惡性事件。
債務糾紛的極端現象:
一是「暴力逼債」。主要指債權人自己通過暴力方法來逼迫債務人就範,常見的方法有非法拘禁、綁架、傷害乃至殺害債務人。
二是「涉黑討債」。主要指債權人通過黑社會方式來討債,具體分為兩種情形,一種是債權人自己就是黑社會成員,另一種是債權人通過黑社會(例如涉黑的討債公司)來討債。涉黑討債中一般也使用暴力,但它與暴力逼債的區別在於:暴力逼債是簡單的使用暴力,一般因為債權人的激情的發生;而涉黑討債則是有組織、有計劃的使用黑社會的手法來要債。
❺ 債務糾紛搶劫怎麼定性
您好,對債務糾紛引起的搶劫行為的定性,大致有三種不同的認識:
一是有罪說。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債務糾紛雖然屬於民法調整的范疇,但在債務人未償還債務之前,仍然依法享有對債款的佔有、保管、使用等項權利,依法應當受到法律保護,債權人以索債為名,使用暴力、脅迫等手段,搶取債務人依法享有佔有、保管、使用但尚未償還的債款,其行為符合搶劫罪的客觀要件,主觀上也具有非法佔有他人依法享有的債款(財物)的目的,應當以搶劫罪定罪處罰。否則,就會鼓勵、縱容產生債務糾紛的各方置法律於不顧,明目張膽地採用暴力、脅迫等方式解決債務糾紛,就是鼓勵和放縱犯罪,社會危害性極大。
二是無罪說。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搶劫罪的本質特徵是使用暴力、脅迫等手段搶劫公私財物,其主觀上必須具有非法佔有他人財物之目的,而有債務糾紛因素的搶劫行為,雖然行為人客觀上使用了暴力、脅迫等手段,但其主觀上只是想把本屬於自己的財物索取回來,並沒有故意佔有他人財物的目的,只是手段非法,它和使用暴力、脅迫等手段非法搶劫和佔有他人財物的行為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且債務人也有一定過錯,故不應以搶劫罪論處。
三是他罪說。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債權人為了索取應屬於自己的財物,在客觀上使用了暴力、脅迫等手段,對這種行為既不能客觀歸罪,認為構成搶劫罪,也不能認為其行為無罪,而應當構成其他犯罪。即其行為對對方造成傷害的,就以傷害罪定罪處罰;如果為索債而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拘禁他人的,就以非法拘禁罪定罪處罰。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