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侵權責任法三次審議稿在哪裡可以找到

侵權責任法三次審議稿在哪裡可以找到

發布時間:2020-12-28 11:59:31

⑴ 職工違章作業對自己造成的損失,用人單位承擔經濟責任後,可以向違章者追償嗎

員工因為職務行為給公司造成損失的,公司可以向其追償。

1、《工資支付暫行規內定》第16條規定:「因勞動容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法律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其中明確提到了關於單位追償權的問題:「草案三次審議稿第三十四條、第三十五條規定了用人單位工作人員因工作和個人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產生的責任。一些常委會組成人員建議增加規定用人單位和接受勞務一方的個人對他人賠償後的追償權。

3、法律委員會經同有關部門反復研究認為,在什麼情況下可以追償,情況比較復雜。根據不同行業、不同工種和不同勞動安全條件,其追償條件應有所不同。哪些因過錯、哪些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可以追償,本法難以作出一般規定。用人單位與其工作人員之間以及因個人勞動對追償問題發生爭議的,宜由人民法院在審判實踐中根據具體情況處理。」

⑵ 農村戶口可以按城鎮戶口賠償嗎

一、農村戶口符合相應的條件的,在侵權賠償中可以按城鎮戶口賠償。

二、農村居民按照城鎮居民標准計算殘疾賠償金的適用條件。

根據最高法院給雲南高院的(2005)民他字第25號復函,受害人為農業人口,但受到人身損害時符合以下條件的,可以按照城鎮居民的標准計算殘疾賠償金:

1、受害人在損害發生時其經常居住地為城鎮

(1)受害人在損害發生時已在城鎮連續居住一年以上;

(2)受害人居住的城鎮最低級別是縣級政府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

(3)受害人居住的城鎮不限於一個城鎮,可以是多個城鎮。

2、受害人在城鎮有固定收入

(1)收入系主要來源於城鎮;

(2)收入相對固定,而不是零星或不規律的收入;

(3)損害發生時有連續一年以年的收入。

三、農村居民按城鎮居民標准計算殘疾賠償金需提交的證據。

相當部分農村居民雖長期生活在城鎮,但在人身損害發生時,因不注意收集、保存證據而導致不能按照城鎮居民標准獲得賠償。根據審判經驗,農村居民請求按照城鎮居民的標准計算賠償應向法院提交如下證據:

1、損害發生前在城鎮居住滿一年的證據,包括但不限於:(1)房屋租賃合同及支付租金的憑證、(2)社區證明、(3)公安機關的暫住信息、(4)暫住證或居住證、(5)房屋所有權證等;

2、損害發生前在居住的城鎮有穩定收入的證據,包括但不限於:(1)最近1年的勞動合同、(2)最近12個月的工資收入情況、(3)最近1年的社保證明、(4)最近1年的納稅賃證等。

四、最高法釋解性文件:

《最高院關於統一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賠償標準的建議及答復》(最高法對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1316號建議的答復)

魏琴代表:

您提出的關於統一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賠償標準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根據我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第二十二條的規定,在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侵權人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還應當賠償精神損害。

但是,侵權責任法並未就各項賠償項目的具體計算方法作出明確規定。在侵權責任法實施前,結合審判實踐,《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自2004年5月1日起實施)就人身損害賠償中的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誤工費、殘疾生活輔助具費等各項費用的計算標准做出了具體規定,基本原則是根據被侵權人的實際損失進行賠償。但就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兩項,由於我國現實中存在的東西部差異、城鄉差別,該司法解釋區分城鎮和農村標准,分別按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計算一定的年限。在結果上,確實會出現賠償標准不同、賠償數額相異的結果。這一問題,我們一直在積極研究,但是,目前來看,在全國范圍內施行同一標準的條件尚不成熟:第一,東西部差異、城鄉差別是賠償標准不能統一的現實條件。

損害賠償,既要考慮到被侵權人的損失填補,也要兼顧侵權人的賠償負擔。死亡賠償金和殘疾賠償金主要是對因侵權行為導致受害人未來收入減少的損失。由於我國東西部差異、城鄉差別仍然存在,甚至不少地區差別較大,如果實行全國統一的賠償標准,在相當多的地區尤其是不發達地區,顯然會過分加重侵權人的賠償負擔,會出現無力賠償、賠償不到位等情形,釀成新的矛盾。

事實上,在侵權責任法立法過程中,該法第三次審議稿曾明確規定死亡賠償金按照城鎮職工平均工資標准統一計算一定年限,但終因現實情況所限,未能通過。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該問題的復雜性。第二,從司法實踐來看,人民法院也在根據法律和現實發展逐步調整賠償標准。例如,根據侵權責任法第十七條的規定,同一侵權行為造成多人死亡的,按照相同數額予以賠償。根據我國城鎮化的實際情況,人民法院不再以戶籍作為判斷適用城鎮標准或農村標準的唯一標准,而以受害人住所地、經常居住地、主要收入來源等因素綜合判斷適用何種賠償標准,盡最大可能實現兼顧被侵權人的損失填補和侵權人損失賠償可能性兩種價值。

對於農村戶籍、農村居住但在鄉鎮企業工作的受害人,其實際收入高於農村標准低於城鎮標準的,人民法院也會根據其實際收入狀況確定死亡賠償金或殘疾賠償金的賠償標准。另外,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條的規定,受害人舉證證明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高於受訴法院所在地標準的,殘疾賠償金或者死亡賠償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相關標准計算。

通過這些以及其他方法,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過程中,力爭達到既能夠與我國的城鎮化進程相適應,也能夠填補受害人損失,同時不會使侵權人的賠償負擔過重難以負擔。當然,如您建議中所言,應當根據我國的政治經濟發展狀況,對損害賠償標准作出相應的調整,對此,我們一直在積極研究相應的方案,爭取盡早制定出更加符合我國現實的賠償標准。

感謝您對人民法院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

2014年7月4日

⑶ 未經什麼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

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明確保護公民的個人信息,其中規定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個人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地址、行蹤信息等。草案還規定信息收集人、持有人不得泄露、篡改、毀損其收集、存儲的個人信息;未經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此外,草案進一步要求信息收集人、持有人應當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其收集、存儲的個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毀損、丟失。在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個人信息泄露、毀損、丟失的情況時,應當及時採取補救措施並告知被收集者。由此可見,民法典人格權編對個人信息權的保護是非常周延的。

刑法作為「最後手段」和「二次性法」,必須為民事權利的實現提供最為有力的保障。我國刑法第253條之一第1款規定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凡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行為即構成本罪。在實務中,對於大量非法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手機號、身份證號、居住地址,以及通過GPS定位非法獲取並提供公民行蹤信息的行為予以定罪處罰。在這些案件中,大多屬於情節惡劣的情形,確實需要予以嚴厲打擊,司法機關的裁判有效地震懾了犯罪。不過,和公民的「體感治安」相比較,目前對侵犯個人信息犯罪的打擊力度還遠遠不夠,刑法對公民個人信息權所提供的僅僅是「低水平」的保障,目前還有大量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活動由於單個被害人舉報的積極性不高、證明被告人情節嚴重的證據難以收集和固定、犯罪集團化增加了偵破難度等原因沒有得到應有刑罰處罰。

不過,另一側面的問題也值得關註:在具體司法活動中,如何把案件辦成「鐵案」——准確理解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保護法益,不搞打擊擴大化,實現刑法謙抑性也是當下司法活動中需要關注的。這是刑法謙抑性的題中之義,即刑罰作為最嚴厲的處罰手段,必須在其他制裁手段的處罰力度明顯不充分時,才能加以使用。

目前具有「類案」性質的情形是:處於下游的乙公司涉嫌在無授權的情況下,利用數據介面產品與終端不法互聯網公司丙簽訂銷售合同,從中賺取差價,以及非法緩存海量公民個人信息(包括公民姓名、身份證號、地址、電話以及信用積分等),然後予以出售或非法提供,或為他人非法提供身份證返照查詢業務數千萬次,導致公民個人信息大多流向網路小貸公司,為其拉客戶,或者幫助其進行小額貸款並實施「軟暴力」催收。對於這些非法緩存然後提供、出售公民個人信息的下游公司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定罪量刑,我認為基本不存在疑問。

但目前在實務中值得討論的問題是:甲公司作為乙公司的上游公司,如果其所掌握的所有個人信息來源合法,且在與乙公司簽訂《公民身份信息識別認證服務協議》時對乙的義務有所約束,其是否也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這就涉及到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保護法益的判斷,以及對行為性質、犯罪故意的准確認定等問題。而在當前的辦案實踐中,對於處於甲公司地位的法人,也有被以本罪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這說明類似問題很有討論價值。

首先,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保護法益是公民的個人信息權。雖然本罪規定了「違反國家有關規定」,但是,從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條文設置以及相關司法解釋、行政法規的規定來看,本罪的主要保護法益仍然是公民的個人法益。因為其被設置於刑法分則第四章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一章中,從體系解釋的角度來看,本罪作為刑法第253條之一,其保護法益應與「私自開拆、隱匿、毀棄郵件、電報罪」相協調,將公民的個人法益作為本罪的主要保護法益。

如果將本罪的法益解釋為公民的個人信息權,再結合人格權法草案關於徵得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可以收集、使用自然人個人信息的規定,就可以認為在被害人承諾的情形下,法益的「要保護性」不存在。與這一理解相同的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下稱《解釋》)第3條第2款的規定,即「未經被收集者同意,將合法收集的公民個人信息向他人提供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定的『提供公民個人信息』」。另外,網路安全法第42條第1款也規定:「網路運營者不得泄露、篡改、毀損其收集的個人信息;未經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但是,經過處理無法識別特定個人且不能復原的除外。」上述規定都充分說明,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成立關鍵在於「是否未經或者違背了被收集者的同意」,如果是經過被收集者同意的信息獲取行為,就可以認為至少存在被害人同意(承諾),自然也就不是該罪所規制的行為類型。因此,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主要保護法益是公民對其信息的個人法益,雖然也會涉及國家對個人信息的管理秩序,但其只是本罪的次要保護法益。在公民的個人法益沒有被侵犯的情況下,即便違法了相關規定,也不能構成本罪。

其次,上游公司甲公司的行為沒有違反被收集者的同意,也盡到了其應盡的審查義務,不存在客觀上的侵權行為。在前面提到的實際案件中,作為上游的甲公司的行為沒有違反被收集者的個人同意,同時盡到了其必要的審查義務,不應當成立本罪。根據甲公司與官方授權的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中心簽訂的《公民身份認證服務合同》與《公民身份信息認證服務補充合同》,甲公司可在互聯網App發布行業、網路直播行業、互聯網短租房行業、網路眾包寄遞行業、手機游戲玩家認證和管制刀具銷售登記范圍內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服務;而甲公司與某行政機關(有權依法獲得公民個人信息)簽訂的《公民身份信息認證服務合作合同》《居民身份證網上應用項目認證應用和認證服務合作協議》等協議也證明,甲公司的服務范圍涵蓋了互聯網金融和電信運營商等行業。因此,甲公司獲取、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均為與前述(合法取得公民信息的)行政機關訂立合同的合法行為。

最後,公司連監督過失都不存在,更不要說存在本罪故意。甲公司確已盡到了對下游公司的形式審查義務,其不應對下游公司可能涉嫌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行為負責。甲公司與下游公司簽訂的《公民身份信息識別認證服務協議》中均約定對方「不得將認證結果下載、保存、列印」,並設置了下游公司繳納保證金的制度予以約束。

⑷ 過錯責任該如何推定

推定過錯責任為傳統歸責原則之一。《侵權責任法(草案)(第三次審議稿)第六條第二款規定:「根據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所謂推定,指的是從已知的前提事實推斷未知的結果事實存在,並允許當事人舉證推翻的一種證據法則。推定是認定事實的一種方法。創設推定的理由, 是前提事實和結果事實之間存在著必然聯系。我們可以從地面是濕的推定剛下過雨,從犯罪嫌疑人留下的腳印推定他來過這里。過錯不是事實,而是對於事實(行 為)的評價。就是說,我們可以推定行為人是否實施了某種行為,但不能推定這個行為是否過錯行為,或者推定該行為人是否有過錯。認定民法上的過錯和認定刑法上的犯罪不同。犯罪行為都是法律規定的,實施了刑法禁止的行為就是實施了犯罪行為。故有罪推定和有罪行為推定同義, 否定了有罪推定也就否定了有罪行為推定。而侵權法上的過錯卻並非都是顯而易見的。肯定了行為(不論是否過錯)推定不等於肯定過錯推定。打傷別人,這樣的過 錯是顯而易見的。但我在門口放一塊石頭,是對還是錯?如果這個石頭原來在我家院子里放著,你可以推定是我放到門口的,但你能推定這是不是過錯嗎?是否過錯 是一個法律評價問題,要依據法律規則或者法律原則對一個特定行為進行評價。你不作法律評價,就推定行為人有過錯,這不是太武斷了嗎?或者你說,我只對某些特殊行為作過錯推定,只要實施了這些特殊行為,就推定有過錯。如此就是錯用「推定」一詞了——不是「推定」有過錯,而是認 定有過錯。你可以事先認定某種行為為過錯行為,行為人實施了該行為,就是有過錯。但這就不是推定過錯了。

⑸ 員工因職務行為給公司造成損失的,公司可否向其追償

員工因為職抄務行為給公司造成損失的,公司可以向其追償。

⑹ 關於《侵權責任法》精神損害賠償的問題

呵呵,藉助一些新聞您看看有沒有幫助吧
精神損害賠償得到法律彰顯

2007年11月日,「北京公交售票員掐死清華教授女兒案」民事賠償部分終審宣判,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撤銷了賠償10萬元精神損害金的一審判決,改判賠償30萬元,這是目前我國法院判決精神損害賠償的最高數額。

我國現行民事法律對於精神損害賠償沒有明確規定,正在審議中的國家賠償法修訂草案確立了精神損害賠償制度,但僅限於行政法領域,司法實踐中由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來規范,司法實踐中精神損害賠償已經有了不少案例。

最新通過的侵權責任法規定,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王勝明表示,這是《侵權責任法》的一個亮點,表明我國在現行法律中第一次明確規定了精神損害賠償。

王勝明介紹說,草案審議過程中,關於精神損害賠償怎麼認定,什麼情況下構成精神損害賠償,以及精神損害賠償究竟賠多少,有過很大爭論。最終通過的法律規定,精神損害賠償嚴格限制在侵害人身權益。侵害人身權益是指侵害生命權、健康權、名譽權、隱私權等,但不包含侵害財產權,如果侵害了財產權益,就要根據財產的損失給予賠償。

⑺ 證券法修訂草案二次審議稿亮點在哪裡

證券法修訂草案24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二審。在充分考慮我國證券市場實際情況、認真總結2015年股市異常波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證券法修訂草案二次審議稿聚焦七大市場焦點。

投資者保護:設專章作規定

投資者是證券市場的重要組成,如何更好地保護投資者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之一。草案二審稿設專章從規范現金分紅、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先行賠付制度等方面強化投資者保護。

草案二審稿強調證券公司銷售證券、提供服務,應當與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規定徵集投票權制度,增加中小股東在上市公司中的話語權;規范現金分紅,要求上市公司應當按照公司章程的規定分配現金股利;規定債券持有人會議和債券受託管理人制度,更好保護債券持有人合法權益。

草案二審稿還規定先行賠付制度。發行人因欺詐發行、虛假陳述或者其他重大違法行為給投資者造成損失的,發行人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相關的證券公司、證券服務機構可以委託國家設立的投資者保護機構,就賠償事宜與投資者達成協議,予以先行賠付。

多層次資本市場:作出原則規定明確三層次

草案二審稿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要求,增加了關於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原則規定:將證券交易場所劃分為證券交易所、國務院批準的其他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新三板)和按照國務院規定設立的區域性股權市場三個層次;考慮到國務院批準的其他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按照國務院規定設立的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目前的發展情況,在證券法中對其只作原則性規定,授權國務院制定具體管理辦法。

⑻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的內容有哪些

華人民抄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是為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明確侵權責任,預防並制裁侵權行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而制定的法律。由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於2009年12月26日通過,自2010年7月1日起實施。

⑼ 侵權責任法上的損益相抵規則在哪一條

您好,我國現行《侵權責任法》未規定損益相抵規則。

我國損益相抵規則的立法概況

在我國,盡管最高人民法院早已通過對趙正訴尹發惠人身傷害賠償案作出的(1991)民他字第1號復函[2]承認了損益相抵規則,但立法中卻遲遲沒有予以明確規定。在合同法起草的過程中,損益相抵就是一個頗受爭議的問題。1996年6月17日的《合同法(試擬稿)》(第三稿)規定:「受損害方因對方違約而獲得利益,計算賠償損失時,應當扣除所獲得的利益。」《合同法》(草案第四稿)亦保留了上述內容。但1999年3月15日通過的《合同法》又刪除了此項規定。在侵權責任法起草的過程中,是否規定損益相抵又被提上了議事日程,但其命運與在合同法的起草相似。梁慧星教授主持的《侵權行為法草案建議稿》,王利明教授主持的《侵權行為法建議稿》,徐國棟教授主持的《綠色民法典中的侵權行為法》部分,麻昌華教授起草的《侵權行為法建議稿》,楊立新教授負責的中國法學會2006年科研課題《侵權責任法草案建議稿》中均有專門的關於「損益相抵」規則的規定。但在2008年底審議的《侵權責任法(二次審議稿)》又予以刪除,最終頒布的《侵權責任法》未規定損益相抵規則。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閱讀全文

與侵權責任法三次審議稿在哪裡可以找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何家俊 瀏覽:505
經濟糾紛起訴狀ppt 瀏覽:235
馬鞍山有絲足的嗎 瀏覽:249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瀏覽:520
彩電的折舊年限 瀏覽:102
無損檢測證書 瀏覽:825
創造的名句 瀏覽:365
陌聲聚投訴 瀏覽:389
成果照片圖 瀏覽:332
聚投訴張華 瀏覽:413
我愛發明自動釣魚 瀏覽:199
龔發明重慶 瀏覽:413
我為你許下愛的期限 瀏覽:734
我想發明的200字 瀏覽:989
動漫角色版權保護 瀏覽:72
密蜜直播投訴 瀏覽:701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