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工傷後用人單位讓我另外辦一張銀行卡是什麼意思
這好辦,你搞個錯密碼給他,等他問密碼怎麼是錯的時候,你就扯這卡是我媽以前用拉的什麼的,說我打電話再問下,你就趕緊查一下賬戶余額,或者錢進來有簡訊通知,趕緊電話掛失或改密碼
㈡ 工傷賠指定打到什麼卡上么
工傷賠償如果是社保支付部分,那麼會轉入工傷待遇審核表上填寫賬戶上,可以是公司賬戶也可以是員工個人賬戶,這個需要員工和單位一致同意時候決定。
如果是單位支付部分,那麼是可以轉入員工本人的銀行卡上。
工傷賠償包括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治療費、康復費、住院期間生活費、以及傷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相應等級的津貼。單位支付員工工傷期間的工資,以及傷殘的一次性就業補助金,一次性醫療補助金根據地方法規確定支付方。
工傷待遇審核時在治療完畢或者勞動能力鑒定結果下達後,向社保遞交申請後下達的。主要資料有:工傷待遇審核申請表、醫療終結或者勞動能力鑒定表、病例、出院小結、醫療發票及住院清單、工傷認定書和本人身份證復印件。受傷員工申請後在60日內下達待遇。
依據《社會保險法》
第三十八條 因工傷發生的下列費用,按照國家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
(一)治療工傷的醫療費用和康復費用;
(二)住院伙食補助費;
(三)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交通食宿費;
(四)安裝配置傷殘輔助器具所需費用;
(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的生活護理費;
(六)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一至四級傷殘職工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
(七)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醫療補助金;
(八)因工死亡的,其遺屬領取的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因工死亡補助金;
(九)勞動能力鑒定費。
第三十九條 因工傷發生的下列費用,按照國家規定由用人單位支付:
(一)治療工傷期間的工資福利;
(二)五級、六級傷殘職工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
(三)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㈢ 單位仇視因工傷起訴企業的職工,在辦理各種手續時採用敵視態度。層層設卡,這種情況怎麼辦
有工會的找工會解決,沒有工會直接勞動仲裁就可以了,對誰都公平。
㈣ 工傷認定了,官司打贏了,用人單位破產了錢打到誰卡上
工傷認定之後,工傷待遇應該在申請工傷待遇審核時,填寫員工本人賬號,在下達工傷待遇時轉入員工本人賬戶上。工傷賠償包括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治療費、康復費、住院期間生活費、以及傷#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相應等級的津貼。單位支付員工工傷期間的工#資,以及傷#殘的一次性就業補助金,一次性醫#療補助金根據地方法規確定支付方。
工傷待遇審核時在治療完畢或者勞動能力鑒定結果下達後,向社保遞交申請後下達的。主要資料有:工傷待遇審核申請表、醫#療終結或者勞動能力鑒定表、病例、出院小結、醫#療發#票及住院清單、工傷認定書和本人身#份#證復印件。受傷員工申請後在60日內下達待遇。
依據《社#會保險法》
第三十八條 因工傷發生的下列費用,按照國#家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
(一)治療工傷的醫#療費用和康復費用;
(二)住院伙食補助費;
(三)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交通食宿費;
(四)安裝配置傷#殘輔助器#具所需費用;
(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的生活護理費;
(六)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一至四#級傷#殘職工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
(七)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醫#療補助金;
(八)因工死亡的,其遺屬領#取的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因工死亡補助金;
(九)勞動能力鑒定費。
第三十九條 因工傷發生的下列費用,按照國#家規定由用人單位支付:
(一)治療工傷期間的工#資福利;
(二)五級、六#級傷#殘職工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
(三)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㈤ 工傷糾紛被告人銀行卡被凍結,媳婦的卡會凍結嗎
這個不會 各事各擔
㈥ 工傷十級傷殘社保賠償兩萬已上卡,現在覺得太少。還能找回嗎
找不回。無論賠償你多少,都是按工傷級別有明文規定,也並非按你實際收入回,社保局能知道的你答的實際收入,就是你按什麼社保繳費基數繳費,就按這個基數賠償的,你收入再多也無用,社保局搞不清。你可以找找試試,不過嫌少得有少的依據,證據,否則............。
㈦ 用醫保卡看工傷,影響工傷認定嗎
如果是工傷的話,就算你用醫保卡看病了,還是可以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去申請工傷認定和享受工傷待遇的。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㈧ 用醫保卡看工傷,影響工傷認定嗎
用醫保卡看工傷,不影響工傷認定。
工傷認定是勞動行政部門依據法律的授權對職工因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是否屬於工傷或者視同工傷給予定性的行政確認行為。
勞動者在工作或視同工作過程中因操作不當或其它原因造成了對人身的侵害,為了鑒定該侵害的主體而對過程進行的定性的行為。根據我國的相關規定,一般由勞動行政部門來確認。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前提條件是「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是兩個必須同時具備的條件,同時還得是「因工作原因」而受到的負傷、致殘或者死亡。事故傷害是指職工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人身傷害、急性中毒事故等類似傷害。】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工作時間前後」是指非工作時間內,具體講是開工前或收工後的一段時間,譬如上班時間為9點到12點然後又14點到18點結束一天的工作,但是職工提前在8點30分到崗或者下班後做完收尾工作時間到 18點半等等,均可以認定為「工作時間前後」,但是有一點則特別重要,其目的必須是從事預備性或收尾性工作,比如為啟動機器做准備工作,或者關閉機器後收拾與工作有關的機器、工具等。】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必須同時具備,並且必須是在履行本職工作,這里受到的傷害是「非工作原因」,是來自本單位或者外界的 「暴力、意外等」所致。打比方,有人在職工履行工作職責的時候蓄意對職工進行打擊報復,對其人身進行直接攻擊,致使職工負傷、致殘或者死亡等。】
(四)患職業病的。【即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因工外出期間」含因工出差以及因工臨時外出辦理業務等,同時必須是在發生事故時正在履行工作職責,即因工作原因外出,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時下落不明。】
(六)職工在合理時間內往返於工作地與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發生事故的,亦可認定為工傷。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最高院關於工傷認定的司法解釋(2014年9月1日起施行)【「上下班途中」指從居住的住所到工作區域之間的必經路途,必要時間所發生的人身傷害事故。】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還應該增加關於非法駕駛的問題,這種問題一般駕駛二輪摩托車居多,對於非法駕駛(無證駕駛的)的,達到交通肇事程度的,不予認定工傷。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這是一條法律上的兜底條款規定,由於工傷事故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不僅需要專門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范性強制性規定,也需其他法律法規做出相應調整,對於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也應當納入本條例調整的工傷范疇中。】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視同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兩個條件須同時具備:「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是指:1、職工突發與工作無關的疾病導致死亡。如果是與工作有關的疾病而導致死亡,應當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的規定認定工傷。2、在工作崗位上突發與工作無關並沒有導致立即死亡的疾病,但是在48小時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視同為工傷。】
(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工緻殘,已取得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針對轉業軍人的保護,軍人在戰斗中或者在履行職責中負傷致殘,依據《革命傷殘軍人評定傷殘等級的條件》之規定,軍人傷殘對於經有關部門評殘,取得傷殘軍人證的退伍軍人,如果在用人單位舊病復發,視同為工傷。這主要考慮到革命軍人為國家利益已經付出代價,為切實保障革命軍人的利益而做出這樣的規定。】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六條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
(一)因故意犯罪;
(二)醉酒導致傷亡的;
(三)自殘或者自殺的。
㈨ 工傷受理回執銀行卡
工傷賠償金涉及兩個支付單位:用人單位支付和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一、用人單位支付的賠償 (1)用人單位支付的費用一部分應該在工傷發生後持續支付,如停工留薪待遇; (2)一部分應該是在勞動能力鑒定之後,如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二、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部分 (1)產生的費用先由用人單位墊付,未產生的之後一起結算; (2)完成工傷鑒定後,申請工傷保險基金支付費用,一般在30天內就會支付;
㈩ 工傷保險待遇賠償金打到本人卡上是不是就不能起訴了
若認為工傷賠償數額不對,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
法律版依據:《勞動爭議調解權仲裁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第四條 發生勞動爭議,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協商,也可以請工會或者第三方共同與用人單位協商,達成和解協議。
第五條 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不願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