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剛收到說是商標侵權,把標題改了之後有沒有問題啦
Facebook在中國商標申請的類別分析 FACEBOOK是世界知名的社交網站,根據現行的商標分類表,其服務涉及多個類別,因此,該公司在相近的類別中都申請了相關商標。上述表格中,除了Facebook的經營范圍外,還包含了25類的衣服等產品,這表明該公司已經意識到了在通用商品上防止他人搭Facebook品牌的順風車的重要性。但根據我們的經驗,最喜歡把知名品牌用在自己產品上的商家是衣服、文具等產品的生產商,其還應申請注冊第16類(文具類)商標。 此外,我們還建議Facebook公司在第18類(皮革製品)、第28類(玩具產品)、第26類(裝飾品)、第30類(食品)申請商標,這些都是商標侵權的高發類別,作為具有極高知名度的Facebook公司,在這些類別申請商標防止他人侵權是十分必要的。 Facebook在中國商標申請的內容分析 此次Facebook注冊的商標中除了英文商標,還包括了中文翻譯後的商標,如「臉書」。其實,在中國大陸地區,Facebook最流行的中文諧音為「非死不可」,然而由於該短語有一定的「威脅、暴力」含義,根據中國《商標法》的規定是無法作為商標注冊的。 據我們了解,大多數外商在未進入中國市場之前,不會想到官方的中文商標問題,這就可能導致後期在中文品牌的推廣上陷入困境,因為最適合的中文名稱很可能已經被他人搶注了。但從Facebook的商標申請看,外國投資者已經意識到了產品在中國上線前申請本地化商標的重要性。因此,對於致力於全球性推廣的品牌來說,應向Facebook公司學習,及早對適合中國地區的本地化品牌進行商標注冊。 Facebook應當對搶注商標提起撤銷程序 我們注意到,Facebook商標已經在第9類有其他公司的在先申請,我們認為,Facebook公司可以通過正當的司法救濟途徑奪回這些商標。 第一個途徑是未注冊馳名商標。一般而言,被搶注的商標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則真正的商標使用人可主張該商標為未注冊的馳名商標,根據中國的《商標法》,未注冊的馳名商標可在主營類別中對抗已注冊的商標。第二個途徑是三年未使用撤銷。因為商標的搶注者一般並不會真正使用商標,其目的通常只是為了高價出售商標,根據《商標法》,如該商標連續3年未使用,商標使用人可申請撤銷該商標。總之,即便被搶注,也並不代表必然失去該商標。 無線網址、通用網址和中文域名其實沒有必要申請 報道還稱,Facebook還申請了通用網址,與之類似的還有無線網址、中文域名等,都是為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提供的域名服務,這類服務的主要作用就是將原本為英文的域名轉換為中文。
⑵ 如何在 Facebook 舉報侵犯知識產權的廣告
地名商標是指將行政區劃的地理名稱或其他地理區域的名稱、歷史地名作為文字商標的內容或主要內容進行使用並按法定程序登記注冊的商標。地名具有區分不同地域的作用,商標具有區分不同商品或服務來源的作用,若地名用作商標名稱則兩者的區分作用混合,會直接影響消費者的判斷。為了避免兩者的沖突,地名禁用原則成為商標法領域的國際慣例。我國對地名作為商標同樣有禁止性規定,我國《商標法》第10條第2款規定:縣級以上行政區劃的地名或公眾知曉的外國地名,不得作為商標。但是,地名具有其他含義或者作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組成部分的除外;已經注冊的使用地名的商標繼續有效。由此可知,我國對地名商標採取了國際上通行的做法,即禁止將處於公有領域的地名作為商標使用,但這並不是絕對的,參照各國立法可知,各國通行的做法是限制地名商標的注冊,而不是一概加以禁止。體現在許多國家已通過第二含義理論對地名商標注冊有條件的承認和保護。我國商標法律制度應借鑒國際通行模式,以是否取得第二含義確立商標顯著性,來判斷地名商標的可注冊性。因此,在地名商標中,確定一些有關「第二含義」的指導性判斷要素尤為重要。故本文綜合論述商標「第二含義」理論的立法現狀及我國地名商標的現行規定,旨在探討地名商標的「第二含義」的判定要素,為地名商標的合理注冊提供相應的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