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民法案例 不動產所有權問題
1、不動產權屬證書的法律效力是一種權利推定效力,其關鍵意義在於向外界公示權利的歸屬。
2、不動產權屬證書和不動產登記簿記載的信息也可能有錯誤,依照法律規定或者其他法律事實,可以變更,即使不變更,也可以不作為權屬認定的最終依據。
3、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購買的房產,即使登記在一方名下,也是夫妻共同財產,這是基於婚姻法的規定而確定,此時房產的權屬不依據房產證房產證確定。同理,該夫妻離婚後,雙方約定該房歸乙方所有,該約定是合法有效的約定,在約定做出後,該房產的權屬即依據約定這一法律行為而轉歸乙方所有,房產證同樣不作為實際權屬的認定依據。
——————
參閱物權法第十九條、第二十條的精神。需要說明的是,以上的分析,不考慮善意第三人的因素。
② 關於民法的案例分析!
1.乙與丙訂立的租賃合同是否有效?為什麼?
解析:合同性質屬於效力待定,合同最終歸於無效。
該租賃合同屬於效力待定的合同或該合同可被撤銷。由於甲的不予追認,而歸於無效。或丙發現乙無權代理,丙有權行使撤銷權,將合同歸於無效。
因為,如果乙以甲的名義出租就是無權代理,根據合同法第四十八條的規定: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
這時被代理人甲如果追認,合同有效,同時,如果丙在甲之前行使撤銷權,合同歸於無效。由於乙明顯沒有授權文件且不是房產物權人,因此不可能構成表見代理,不可能自然使合同有效。
如果乙以自己的名義出租就是無權處分,因此該合同屬於效力待定的合同,如果甲追認,合同有效,反之,合同無效。由於最後甲不予追認,因此,該合同的最終歸於無效。
但是,注意該合同屬於效力待定的合同。合同無效是結果,合同性質屬於法理判斷。
法律依據:合同法
http://www.gdgs.gov.cn/cyfg/htf1.htm#3
第三章 合同的效力
第四十八條 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
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五十一條 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
###################
2.乙出租房屋的行為是否構成無因管理?為什麼?
解析:不構成無因管理。
首先,乙是否為了甲的利益出租的主觀目的案例中沒有體現,不能自然認定。要構成無因管理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無因管理人存在為了他人的利益的主觀目的。
乙到底是利用照管甲房子的機會獲取不當得利還是為了給甲增加收益而實施的租賃行為,案例中並沒有體現,顯然不能自作多情的認為乙是無因管理。
其次,乙的租賃行為是否真的有利於甲還存在問題,如果不僅沒有對甲有利,而且有礙甲的需求,不能簡單認為有收益就是有利。甲顯然沒有租賃房屋的意圖,否則也不用讓乙無償自住一間。
最後,乙擅自將甲的房屋租賃的行為構成對甲房屋使用權的侵犯,屬於侵權行為。租賃房屋的行為屬於用益物權的行使,任何非物權人不能代替物權人擅自行使。
因此,乙出租房屋的行為不構成無因管理。
#################
3.甲可否要求乙提前終止合同並返還房屋?
解析:可以要求乙提前中止合同並返還房屋。
因為,雙方成立委託合同關系,根據合同法第四百一十條的規定:委託人或者受託人可以隨時解除委託合同。因解除合同給對方造成損失的,除不可歸責於該當事人的事由以外,應當賠償損失。
本案中,甲作為委託人可以隨時解除委託合同。
法律依據:合同法
第二十一章 委託合同
第四百一十條 委託人或者受託人可以隨時解除委託合同。因解除合同給對方造成損失的,除不可歸責於該當事人的事由以外,應當賠償損失。
③ 民事訴訟法案例分析
甲乙之間屬於委託合同關系。
甲委託乙代為管理房屋,要看具體委託事項中是否包含對房屋所有權的處分。
假設不含處分權,則乙出賣房屋的行為屬於效力待定行為,須經甲追認後買賣合同生效。本案中甲未追認,則合同無效。乙應當返還押金。該押金的性質如何認定?如果是定金,則乙雙倍返還丁。如果是預付款,原數返還就可以了。
如果甲授權乙管理的許可權中包含對所有權的處分,則要考慮丙的優先購買權。
由於丙是房屋承租人,享有承租人的優先購買權,而乙和丁簽訂合同時,並未通知丙,故丙可以主張合同無效。但是丙提出的異議理由是租賃期未滿,並未涉及優先購買權的問題,所以法院應向丙釋明,在丙不行使優先購買權的情況下,認定合同有效。丁向甲支付房款,乙向甲交付押金;甲協助丁辦理更名手續;丙繼續承租(買賣不破租賃)。
以上是從民商事法律關系角度分析。
下面從民事訴訟角度分析。
丙在執行過程中提出異議,法院應審查後在15天內作出異議是否成立的裁定。
甲提出執行異議,由於甲是房屋所有權人,在本案中屬於必要共同訴訟人。法院判決生效,屬於遺漏必要訴訟人,應中止執行,案件進入再審,適用一審程序重新審理。
④ 民事法律事實的案例分析
甲委託乙代為收割莊稼,甲付乙報酬,構成甲和乙合同關系;
乙為甲修繕房屋的行為,構成 乙和甲無因管理關系;
丙沒有徵得甲的同意,擅自搬入甲的房屋居住,構成丙對甲的侵權關系。
⑤ 民法案例分析及答案
1、某甲在某百貨公司購買服裝,在甲到收銀台交款時,因地面太滑而摔傷,甲即找公司經理要求賠償。該公司的保安人員認為甲在購貨中有盜竊行為,就強將甲帶入辦公室。
試析:甲與百貨公司間因何法律事實發生何法律關系?
答:本案中,甲與百貨公司間在三個法律事實發生三種法律關系:一是因買賣服裝發生的買賣關系;二是甲因地面太滑而摔傷這一侵權行為而發生的侵權損害賠償關系;三是因甲被保安人員誤為盜竊並被強行帶入辦公室這一侵權行為引起的侵權損害賠償關系。
2、某甲長期下落不明,經其配偶乙向法院申請,法院判決宣告甲死亡。其後,乙就與丁結婚,並將一6歲的兒子送給丙收養,雙方辦理了收養手續。實際上甲並未死亡。經甲請求法院撤銷了對其死亡的宣告。甲回家後發現兒子被人收養,乙也改嫁他人,幸丁已死亡。因此,甲就要求與已恢復婚姻關系,並以自己未同意將兒子送丙收養主張收養無效。
問:甲可否與乙自動恢復婚姻關系?甲的兒子與丙間的收養關系是否無效?
答:甲乙間的婚姻關系不能自行恢復。因為在甲宣告死亡後乙與丁結婚,已另存在一個婚姻關系,甲乙若要同意結婚,則需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丙與甲的兒子間的收養關系有效。因為在甲被宣告死亡期間甲的兒子被丙依法收養,甲雖說被撤銷死亡宣告,但甲的兒子與丙間的收養關系並未解除。
3、甲企業與乙企業訂立了一買賣合同,約定由乙企業向甲企業提供一設備,甲應於收貨後付款20萬元。後甲企業因原廠長經營不善被撤換。新廠長上任後改變了企業的生產計劃,原訂的設備不再需要。因此,在乙企業按合同交貨時,甲企業的新任廠長指令拒收,並提出這是原廠長訂的合同,現要對以前的合同進行清理,原訂的買賣合同無效。
試分析甲企業拒收乙企業提供的設備是否合法?
答:甲企業拒收不合法,屬於一種違約行為。因為企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與法人的關系是同一人格的關系,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義實施的行為就是法人的行為。法定代表人是法人的組成部分,法定代表人的更換雖屬於法人的變更,但法定代表人的職責未變,法人的主體資格未變。因此,甲企業廠長的更換不能改變其法人的主體資格,原訂立的合同仍然有效。
4、某甲從商場購得一台原裝進口電視機,甲並未拆開包裝。1999年10月30日甲又將該電視機轉賣給乙。乙買回後發現該電視機並非原裝進口的,而是由國內組裝。乙使用後發現該電視機視聽效果太差。2001年5月乙以受欺騙為由向甲提出退貨,甲不同意。雙方發生爭議訴至法院。
問:該案應如何處理?
答:該案中甲乙之間的買賣行為不屬於受欺詐的民事行為。因為甲並未故意隱瞞真實情況,也未故意告知虛假情況。該行為應屬於重大誤解的民事行為,因為乙是在對標的物電視機有重大誤解的情形下實施買賣行為的。乙可撤銷與甲間的買賣行為。但因自乙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已經超過1年,且其已經使用電視機,乙的撤銷權消滅,不得再撤銷。因此,該案應駁回乙的訴訟請求。
⑥ 民法案例分析
從法理學的角度分析,可以從法的價值角度分析。法的價值有自由,公平,秩序。自由是法最重要的價值。法典是人民自由的大憲章。法律就是保護人民自由的。對於公民來說法無明文禁止即自由。但自由不是無止境的,必須在法律的范疇內,你的權利止於我的鼻尖。公民在行使自由時必須不得觸及他人的利益,一旦超過這個限度,就會受到法律的調整。
本案中,李某與鄰居之間的法律關系為相鄰權的法律關系。相鄰權是法定的權利。物權法第84條——92條都是關於相鄰權的規定。李某可以主張鄰居侵害了其相鄰權。
⑦ 關於房子權屬糾紛案例,請大家案例分析,需要如何操作。
A與B之間成立了一個買賣房屋的合同,是房子的買受人,A的義務就是按照當時內的價款支容付價金。B是房屋的出賣人,B的義務是轉移房產,也就是交付房子並且有同A一起去房管局辦理房屋的過戶手續。《物權法》是這樣規定的,我這里就不援引法條了,自合同簽字之時合同已經成立並且已經生效,AB應按照合同內容繼續履行合同。法官會按照《物權法》《合同法》相關規定判決B繼續履行合同。這是給付之訴。這個你不用擔心,有法律保護A。
至於准備的內容,就是訴狀,戶口本,當時的買賣合同證明,還有你當時按照當時市場價格支付價款的證明。居委會和當地居民關於你有十年居住史的證明這個無關緊要。因為我國不動產使用權不承認佔有時效取得制度,所以沒有房產證土地證你住了一百年都沒用。所以你應該准備當時關於買賣房屋的證明最關鍵。
我建議你最好聘請律師,專業律師會給你最好的服務。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⑧ 房屋案例糾紛案例分析
(1)趙某不屬於單方將房屋出賣,而是以欺詐的方式出賣共同共有的夫妻財產專,是違法行為。
(屬2)房屋應該歸李某所有。因為李某是以合法的途徑獲得該房屋所有權,屬善意的第三人,法律不能對善意的第三人。
(3)趙某的妻子黃某提起民事訴訟要求李某返還房屋,法院駁回原告訴訟請求。趙某的妻子黃某損失應由趙某、趙某找別來代替自己的妻子的女子、公證處賠償,屬另一法律關系,告知另行起訴。
⑨ 關於房地產糾紛的案例分析
開發商未實現在售樓廣告中的承諾,購房者是否可以要求開發商實現承諾並承擔違約責任? 開發商在售樓廣告中承諾的購房優惠條件未載入購房合同中,購房者入住後發現開發商未實現承諾,購房者是否可以要求開發商實現承諾並承擔違約責任? 案情簡介 2006年3月25日,購房者王春梅收到北京市華天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天公司」)售樓部給其郵寄的樓盤宣傳資料,該樓盤宣傳資料聲稱,只要購房者在收到上述售樓廣告之日起3個月內,與開發商簽訂購房合同,開發商將會給購房者的大卧室免費安裝落地推拉門及入住後為購房者免費安裝一部電話。王春梅剛好想買一處住房,而且此處樓盤是現房,再加上看到華天公司開發樓盤的優惠售樓條件後,更增添了自己的購房慾望,遂與華天公司售樓部聯系,並與售樓部的工作人員確認上述的售樓優惠條件是否屬實。售樓部的工作人員在電話中明確告訴王春梅,只要在2006年6月20日之前簽訂購房買賣合同,開發商將會給其大卧室免費安裝落地推拉門和入住後為購房者免費安裝一部電話。王春梅證實上述情況後,遂與售樓部約定第二天看房。次日,王春梅看完房屋後深表滿意,遂向開發商簽訂認購書並預交了2萬元定金,預定了該樓盤的4號樓A單元2003房。 2006年4月15日,王春梅與華天公司簽訂了正式的購房買賣合同,並交付了全部購房款。但上述的售樓優惠條件並未寫人雙方簽訂的購房買賣合同條款中。王春梅當場提出異議並詢問開發商售樓處的工作人員,得到的答復是:在優惠期間購買房屋的購房者,開發商肯定將會為購房者大卧室免費安裝落地推拉門及入住後為購房者免費安裝一部電話。王春梅及其他購房者見開發商的工作人員如此肯定,便相信了開發商的口頭承諾,放棄了將上述優惠售樓條件的內容寫人雙方簽訂的購房買賣合同中。 2006年4月25日,王春梅辦理了入住手續後發現,開發商華天公司並沒有在其大卧室給其免費安裝落地推拉門,亦沒有給其免費安裝電話一部。鑒於此,王春梅認為開發商承諾自己的優惠購樓條件並未實現,開發商的行為已經構成違約。於是,王春梅要求開發商華天公司為其大卧室免費安裝落地推拉門以及免費安裝電話一部,但其要求被開發商拒絕。開發商認為,本地產公司已經根據雙方簽訂的《購房買賣合同》的約定履行了全部義務,根本沒有義務履行合同以外的其他義務,王春梅的要求沒有法律依據。 雙方經多次協商未果,王春梅依法向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決開發商為其大卧室免費安裝落地推拉門、免費安裝電話一部以及賠償其經濟損失3000元。 原告王春梅訴稱,該樓盤售樓廣告曾向其宣稱,在售樓優惠期間購買房屋,開發商將會給其大卧室免費安裝推拉門以及入住後免費為其安裝電話一部;而且在辦理入住手續時,銷售人員在其看房時也曾答應定將按售樓廣告上的內容給其免費安裝推拉門和電話一部。但是,在交房後,開發商並未履行售樓廣告承諾。因此,被告的行為已經構成違約,理應承擔違約責任,並應承擔自己的經濟損失。故請求法院判決支持自己的全部訴訟請求。 被告華天公司答辯稱,原告王春梅購買的是現房,在其看房後發現大卧室沒有安裝推拉門亦未提出異議。而且,在雙方簽訂正式購房合同條款中,並無任何條款涉及免費安裝推拉門及電話的約定,原告王春梅在簽訂正式購房合同時亦未提出異議。因此,本公司根據合同條款的約定,沒有義務為其免費安裝推拉門及電話一部;更何況,本公司的售樓廣告宣傳資料屬於要約邀請,不是購房合同內容的構成部分,故原告王春梅的訴訟請求於法無據,請求法院判決駁回原告王春梅的訴訟請求。
⑩ 房產糾紛的經典案例有哪些
房產糾紛的產生原因
分析目前產生的大量房產糾紛,主要分以下幾類:
一是房屋產權糾紛。主要表現為專因產權證書的登記、撤銷、變更等產生的糾紛。
二是房屋買賣糾紛。這是日前房地產糾紛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
三是房屋優先購買權糾紛。這類糾紛主屬要是因爭議房屋存在共同共有、共同使用及承租關系,權利人在出賣房屋時,未正確向共同共有人、共同使用人及承租人行使告知權而引發的糾紛。
四是房屋租賃糾紛。房屋租賃糾紛一般發生在公房或私房的出租人和承租人之間。
它通常涉及房屋租賃合同、租金、租賃房屋的養護維修、公房承租權等方面的法律問題。 五是房屋抵押、典當糾紛。 六是房地產相鄰關系糾紛。這是一種經常發生的房地產糾紛,它是指由相鄰房地產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因通行、採光、空間延伸、管線設置等問題而引起的糾紛。 七是房屋拆遷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