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信用證容易產生怎樣的糾紛
信用證的付款是憑銀行信用,只要單證相符,開證行就必須付款。有的開證行在開證人的授意下,會惡意提出一些不符點,拒絕付款,造成受益人的損失。
另一方面,由於信用證和貨物本身是沒有關聯的,如果單證相符,即使標的貨物出現質量問題,也無法因為這個理由而向受益人提出拒付。
⑵ 開立信用證、辦理承兌匯票、開具保函等發生墊款時
信用證(Letter of Credit)是銀行出具的一種有條件的付款保證。
《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對信用證有如下的定義:「跟單信用證」和「備用信用證」(以下統稱「信用證」),意指一項約定,不論其如何命名或描述,系指一家銀行(「開征行」)應其客戶(「申請人」)的要求和指示或以其自身的名義,在與信用證條款相符的條件下,憑規定的單據:1.向第三者(「受益人」)或其指定人付款,或承兌並支付受益人出具的匯票,或2.授權另一家銀行付款,或承兌並支付該匯票,或3.授權另一家銀行議付。
在國際貿易中,上述信用證定義中的申請人是進口方,開證行是進口地銀行,受益人是出口商。於是我們可以對信用證作這樣的理解:
信用證是開證行應進口方的請求向出口方開立的在一定條件下保證付款的憑證;
付款的條件是出口方(受益人)向銀行提交符合信用證要求的單據;
在滿足上述條件的情況下,由銀行向出口方付款,或對出口方出具的匯票承兌並付款;
付款人可以是開證行,也可以是開證行指定的銀行。收款人可以是受益人,或者是其指定的銀行。
對於信用證定義中表達的「約定」應特別注意以下兩點:其一,由銀行承諾付款。而在匯款和托收方式中,銀行均未作出此種承諾。其二,條件是由受益人提交符合信用證要求的單據。在國際貿易中單據是第三者或當事人出具的履約證書,所以信用證的約定是要求受益人以單據的形式向銀行證明自己已履行了合同義務,銀行即向其支付貨款。對一個實際上已履行了合同義務的出口商來說,要提交這樣的單據是能夠做到的。因而信用證所提出的條件,並未對賣方構成合同義務的實質性的變更或添加。
國際貿易中的承兌匯票
國際貿易中的承兌匯票,與國內貿易中的承兌匯票定義相似,但不同之處在於國際貿易中的承兌匯票往往是收款企業(出票人)自行簽發給付款人的匯票,其性質相當於賬單(bill),其在不同的情形中,對付款人的約束力亦有不同。 國際貿易中信用證跟單的承兌匯票,一般是信用證付款文件中的跟單文件之一,買方對賣方開具見票後一定期限天數付款的跟單匯票,於銀行提交貨物運輸及提貨文件時,應即承兌,並於匯票到期日即予付款。這種承兌匯票,因為是信用證付款文件之一,屬於銀行信用文件,對付款人有必須付款的約束力。 國際貿易中非信用證項下的跟單承兌匯票,一般是收款人(出票人)直接開給付款人的賬單,屬於商業信用,對付款人並不具有必須付款的約束力。
銀行保函[letter of guarantee]又稱「銀行保證書」、「銀行信用保證書」或簡稱「保證書」。銀行作為保證人向受益人開立的保證文件。銀行保證被保證人未向受益人盡到某項義務時,則由銀行承擔保函中所規定的付款責任。保函內容根據具體交易的不同而多種多樣;在形式上無一定的格式;對有關方面的權利和義務的規定、處理手續等未形成一定的慣例。遇有不同的解釋時,只能就其文件本身內容所述來作具體解釋。
銀行保函的特點:內容根據具體交易的不同而多種多樣;在形式上並無一定的格式;對有關方面的權利和義務的規定、處理手續等未成一定的慣例。
一、銀行保函的概念及主要的法律關系
銀行保函是指銀行應委託人的申請而開立的有擔保性質的書面承諾文件,一旦委託人未按其與受益人簽訂的合同的約定償還債務或履行約定義務時,由銀行履行擔保責任。它有以下兩個特點:
1.保函依據商務合同開出,但又不依附於商務合同,具有獨立法律效力。當受益人在保函項下合理索賠時,擔保行就必須承擔付款責任,而不論委託人是否同意付款,也不管合同履行的實際事實。即保函是獨立的承諾並且基本上是單證化的交易業務。
2.銀行信用作為保證,易於為合同雙方接受。
銀行保函業務中涉及到的主要當事人有三個:委託人、受益人和擔保銀行,此外,往往還有反擔保人、通知行及保兌行等。這些當事人之間形成了一環扣一環的合同關系,它們之間的法律關系如下:
1、委託人與受益人之間基於彼此簽訂的合同而產生的債權債務關系或其他權利義務關系。此合同是它們之間權利和義務的依據,相對於保函協議書和保函而言是主合同,他是其他兩個合同產生和存在的前提。如果此合同的內容不全面,會給銀行的擔保義務帶來風險。因而銀行在接受擔保申請時,應要求委託人提供他與受益人之間簽訂的合同。
2、委託人與銀行之間的法律關系是基於雙方簽訂的《保函委託書》而產生的委託擔保關系。《保函委託書》中應對擔保債務的內容、數額、擔保種類、保證金的交存、手續費的收取、銀行開立保函的條件、時間、擔保期間、雙方違約責任、合同的變更、解除等內容予以詳細約定,以明確委託人與銀行的權利義務。《保函委託書》是銀行向委託人收取手續費及履行保證責任後向其追償的憑證。因此,銀行在接到委託人的擔保申請後,要對委託人的資信、債務及擔保的內容和經營風險進行認真的評估審查,以最大限度降低自身風險。
3、擔保銀行和受益人之間的法律關系是基於保函而產生的保證關系。保函是一種單務合同,受益人可以以此享有要求銀行償付債務的權利。在大多數情況下,保函一經開立,銀行就要直接承擔保證責任。
二、見索即付銀行保函
依保函的性質不同,可分為從屬性保函和見索即付保函。見索即付保函是指對由銀行出具的,書面形式表示在受益人交來符合保函條款的索賠書或保函中規定的其它條件時,承擔無條件的付款責任。
1、檢索即付保函的歷史及特徵。
見索即付保函是二戰後為適應當代國際貿易發展的需要,由銀行和商業實踐的發展而逐步確立起來的,並成為國際擔保的主流和趨勢,原因主要在於:第一,從屬性保函發生索賠時,擔保銀行需調查基礎合同履行的真實情況,這是其人員和專業技術能力所不能及的,而且會因此被捲入到合同糾紛甚至訴訟中。銀行為自身利益和信譽考慮,絕不願意捲入到復雜的合同糾紛中,使銀行的利益和信譽受到損壞,而趨向於使用見索即付保函。第二,見索即付保函可使受益人的權益更有保障和更易於實現,可以避免保函委託人提出各種原因如不可抗力、合同履行不能等來對抗索賠請求,可確保其權益不至因合同糾紛而受到損害。
見索即付保函與我國國內經常使用的保證合同有重要區別,它有備用信用證的某些特徵:
(1)、見索即付保函具有獨立性。雖然擔保人是依照基礎合同的一方當事人申請,向基礎合同的另一方當事人作出見索即付的承諾,但一旦見索即付保函生效,擔保人與受益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就完全以保函中所記載的內容為准,而不再受基礎合同的影響。只要受益人按照保函的要求提交了索賠文件,擔保人必須付款。擔保人不得主張先訴抗辯權,也不能以基礎合同的債務人的抗辯理由來對抗受益人。即使基礎合同的債務人已經履行了合同義務或者基礎合同已經因其它原因中止,擔保人的責任也不能隨之解除。只有在保函本身的有效期過後,擔保人才能解除擔保責任。相反,通常使用的保證合同具有從屬性,主合同無效,作為從合同的保證合同亦無效。
(2)見索即付保函具有無條件性。受益人只要提交了與保函中的約定相符合的索賠文件,擔保人即應付款。擔保人並不審查基礎合同的履行情況,擔保人的付款義務的成立也不以委託人在基礎合同履行中違約為前提。而通常使用的保證合同保證人,其承擔保證責任是以基礎合同中主債務人違約為前提,保證人可以行使主債務人的抗辯權,即使主債務人本人放棄抗辯權,保證人亦可以行使抗辯權而不受影響。
2、見索即付保函中銀行的責任。
(1)、銀行僅負有對保函規定的單證在表面上進行謹慎審查的義務。根據國際商會1992年公布的《見索即付保函統一規則》和聯合國1995年簽訂的《聯合國獨立性保函與備用信用證公約》規定,保證人雖不對受益人所提交的單證的正確性承擔責任,但保證人首先應盡合理的謹慎,對單證在表面上是否適當進行審查,如單證是否齊全,只要所提交的單證經合理謹慎、審查符合保函規定的表面要求,保證人就應付款,即便單證的內容是虛假的,形式是偽造的,保證人也不承擔過錯責任,即被保證人不得以此作為向保證人補償的抗辯理由。
(2)、銀行對受益人的賠償請求負有通知義務。在受益人正式提出索賠時,保證人應立即通知委託人,並將受益人所提交的單證悉數傳遞給委託人,以便委託人根據基礎合同的具體履行情況對受益人的索償提出抗辯。如果保證人怠於通知並因此給委託人造成損失,保證人應自行承擔這部分損失,無權向委託人要求補償。此外,除非保證人能十分確定地證明受益人的索償具有欺詐性,即受益人明知委託人沒有違約而惡意提出索償,否則保證人對受益人索償的任何拖延都構成對見索即付銀行保函的違約。
3、見索即付保函中銀行的追償權問題
(1)、根據委託書和反擔保形成的追償權。首先,委託人向擔保行出具的委託書中應明確記載二項重要內容:一是委託擔保行出具見索即付銀行保函,二是承諾一旦擔保人依據保函承擔付款責任,委託人應無條件立即予以補償。
其次,擔保行還可以要求委託人以其財產或由第三人提供反擔保。根據委託書和反擔保函,擔保人在承擔擔保責任後即可對委託人行使追償權。若以財產為反擔保物,則可以從該擔保物的變賣價款中優先受償。若由第三人提供保證,則可向反擔保人追償。
(2)、根據代位求償權而形成的追償權。代位求償權是保證人根據保函的規定履行保證義務後而取得的受益人依基礎合同對委託人所擁有的一切權力。代位求償權除基礎合同權利外,還包括受益人所擁有的各種擔保物權或對同意為被擔保人的債務承擔責任的其他人的追償權,如在委託人的財產上設立的擔保物權和由第三人以保證或其它擔保方式提供的各種擔保權益。
見索即付保函主要適用於國際融資、國際商務的擔保等業務,與其它國內商務或融資時的擔保有不同法律特徵。根據我國擔保法和擔保法司法解釋的規定,物的擔保是由債務人本身提供的,物的擔保優於人的擔保;物的擔保是由第三人提供時,債權人可以隨意選擇某一擔保人承擔責任。保證人在承擔保證責任後,享有對擔保物的代位求償權。而在見索即付保函下,付款責任順序通常在保函中事先規定,一般開立見索即付保函的銀行承擔第一付款人責任,並享有對抵押物代位求償權,這一點,不同於一般的保證合同。
三、銀行在開立保函時應注意的問題
國際擔保業務中銀行使用的絕大多數為見索即付保函,見索即付保函一經開立,銀行將成為第一付款人,承擔很大的風險。因此,為降低風險,銀行在開立見索即付保函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保函應將賠付條件具體化,應有具體擔保金額、受益人、委託人、保函有效期限等。
(2)、銀行應要求委託人提供相應的反擔保或提供一定數量的保證金,銀行在保證金的額度內出具保函。
(3)、銀行向境外受益人出具保函,屬對外擔保,還必須注意諸如報經外匯管理局批准等對外擔保的法律規定。
(4)、銀行開立保函,還應該對基礎合同的真實性進行認真審核,以防詐騙。
國內的銀行做國內業務時大多採用的是從屬性保函。從屬性保函是擔保人在保函中對受益人的索賠及對該索賠的受理設置了若干條件的限制,保留有一定的抗辯權利,只有在一定的條件得到滿足之後,擔保銀行才予以受理、付款。因此,在從屬性保函中,除需要注意以上四點外,怎樣在索賠條款中設立條件更成為保函內容的重點。在實際操作中,有條件的索賠條款一般分為以下幾種:
一、在保函中約定,受益人提出索賠請求時,由委託人提供證據證明自己已履行基礎合同義務,或受益人沒有履行基礎合同義務。在這種情況下,由委託人承擔舉證責任,如果委託人不能證明,則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後果,推定受益人的索賠成立,銀行承擔擔保責任。
二、在保函中約定,受益人提出索賠請求時,同時提出證據證明自己已經履行了基礎合同義務,或能夠證明委託人沒有履行基礎合同義務。在這種情況下,受益人負有舉證責任。如果受益人不能提供證據證明,則銀行不予受理,由受益人承擔不利責任。受益人提供的證明材料可以是
發運貨物的提單副本、第三家檢驗機構的商檢證明或檢驗報告、合同雙方之間的往來函電、項目監理工程師出具的證明或簽字認可的其他書面文件等。
三、在保函中約定,受益人提出的索賠請求,必須經委託人同意或確認,銀行才能受理。在這種情況下,銀行作為金融中介的作用大為減少,保函的銀行信譽轉化為普通的商業信譽,對受益人的保護不利,因此,在實際應用中不被受益人所接受。
四、在保函中約定,受益人的索賠請求,必須經過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生效的裁判文書確定,擔保銀行僅憑仲裁機構的裁決或法院的判決來實施付款或免於付款責任。擔保銀行於簽發保函時往往無法知道申請人在保函所涉及的法律訴訟案件中究竟應承擔多大的實際賠償責任,甚至還不能肯定委託人是否必須作出這樣的支付,因此,保函項下是否發生賠付,以及實際上應賠付多大的金額等,都要根據法院的有關判決來確定,而絕不能僅僅依據受益人的單方索賠予以支付。
以上這四種類型的索賠條款,是目前我國金融機構在辦理從屬性保函業務時經常採用,或希望採用的表述,它有利於防範受益人的無理索賠。所以,對避免使銀行捲入商業糾紛,維護擔保銀行本身的對外形象和聲譽也大有益處。
⑶ 什麼都屬於銀行墊款銀行在什麼情況下會墊款
墊款包括銀行承兌匯票墊款、信用證墊款、銀行保函墊款和外匯轉貸款墊款等等。銀行墊款指銀行在客戶無力支付到期款項的情況下,被迫以自有資金代為支付的行為。
墊款指銀行在客戶無力支付到期款項的情況下,被迫以自有資金代為支付的行為,往往是在經營管理陷入困境、財務狀況惡化的情況下發生的,在銀行中被列為不良資產,在會計科目中編號1326,包括銀行承兌匯票墊款、信用證墊款、銀行保函墊款和外匯轉貸款墊款等等。
(3)信用證墊款糾紛擴展閱讀
銀行按規定墊付資金時,借記本科目,貸記有關科目;銀行追回墊付的資金時,借記有關科目,貸記本科目。期末,按應計提的墊款利息,借記「應收利息」科目,貸記「利息收入」科目。
期末,應對墊款進行全面檢查,並合理計提貸款損失准備。對於不能收回的墊款應查明原因。確實無法收回的,經批准作為呆賬損失的,應沖銷提取的貸款損失准備,借記「貸款損失准備」科目,貸記本科目。
⑷ 信用證墊款是怎麼回事啊求高手指教
所謂信用證墊款是專指即期信用證的議付行,在收到受益人提交的與信用證規定相符的單據後,用自己的資金先於開證行墊付給受益人,但要扣除自議付行自墊款之日起到預計收到開證行對議付行付款之日止的利息和手續費。
這里之所以被稱為「墊款」是因為議付行在日後沒有收到開證行的付款的情況下,有向受益人追索代墊的款項的權利——而付款是沒有追索權的。所以,這就是所謂的信用證「墊款」的含義。
⑸ 對於信用證項下的墊款,銀行是否有權計收復利
好像我國不支持復利。
⑹ 信用證欺詐案例求判決書
我高民院於20061月1起施行《高民院關於審理信用證糾紛案件若干問題規定回》該規定信用證欺詐例外答原則認定實施程序都做規范使我院處理信用證欺詐例外原則依 所謂例外原則指:信用證與買賣合同兩同交易銀行般情況遵循信用證獨立性原則賣實施欺詐行銀行拒付貨款買要求征行拒付或向院申請頒發禁止令銀行付款或承兌予禁
⑺ 信用證糾紛案例分析
1.未弄清與非商的關系。如果是老顧客可以考慮這么做,如果是新顧客,這樣做很冒險了!版信用證是結賬權的依據,銀行要擔當風險的,有瑕疵,銀行結賬都不利索了,更不要說有錯誤了!
2.發生這種事情後,應及時多方面與貨代、銀行、非商溝通,了解顧客的貨是不是很著急,如此的處理方式,開證行能不能接受。
3.信用修改問題,不單單是買方與賣方的商討事宜,要考慮的信用證,風險承擔方是銀行,而不是僅憑買方、賣方一方面的或雙方的電報協議進行獨自修改,一定要將修改意見反饋到開證行,詢問銀行的意見,並最好形成一定的記錄。
⑻ 信用證墊款糾紛與信用證開證糾紛有何區別
問題是:所謂的「信用證墊款糾紛」當事人是誰?換句話說就是當事人是否信用證的直接當回事人?
如果二者答的糾紛當事人都是信用證的直接當事人,那麼,二者沒有區別。但是如果二者的當事人(尤其是前者)不是信用證的直接當事人,那麼二者就有區別。
所以,應該說清楚糾紛的當事人,然後加以分析和區分。
⑼ 信用證的欺詐有哪些,能不能具體說一下
信用證欺詐的種類 在國際貿易實踐中,信用證欺詐有多種形式,按欺詐人地位的不同以及信用證當事人的不同,可以分為開證申請人欺詐、受益人欺詐、開證申請人與受益人共同欺詐以及開證申請人與開證銀行共同欺詐。按欺詐手段的不同可分為假冒信用證欺詐、軟條款信用證、偽造單據等。 (一)開證申請人欺詐 1.假冒信用證欺詐 該種欺詐主要表現為欺詐人以開證申請人名義用偽造的信用證欺騙議付行和受益人,使受益人和議付行相信欺詐者的開證申請人的合法身份,騙取貸款,此種欺詐稱假冒信用證欺詐。假冒信用證有兩類:一類是以根本不存在的銀行為名開立假信用證;另一類是冒用其他銀行名義開立偽造的信用證。在信用證存在下列問題時,受益人和銀行應仔細判別是否為假冒信用證;⑴以電訊傳遞方式開立電開信用證時,無密押;或聲稱使用第三家銀行密押,而所謂的第三家銀行的確認電文沒有加押;或電開信用證首部沒有收報行電傳真號,結尾無回執等。⑵以信函方式開立信用證時,銀行簽字無從核對;或開證行名稱、地址不明等。 2.軟條款信用證欺詐 開證申請人另一欺詐方式就是軟條款信用證(Soft Clouse Letter of Credit),又稱為陷阱信用證。信用證軟條款一般指不可撤銷的跟單信用證中規定的開證行可以隨時單方面解除其付款責任的條款。這個條款會導致信用證的受益人不能通過信用證的結算方式收到貨款而遭受損失。對於軟條款的判斷,國際社會並沒有統一的標准,UCP500也沒有對此作出規定。從本質上而言,軟條款是開證申請人在申請不可撤銷跟單信用證中,故意設置的某些能使受益人處於被動境地,從而達到控制交易進程的目的,開證行可隨時自行免責的條款。軟條款的設置形式一般表現為:1.對信用證的生效附條件。2.在信用證中規定向銀行交單的檢驗證書必須由買方指定的檢驗機構或檢驗人員簽發。3.限制受益人裝運。4.規定必須在貨物抵達目的港,經買方檢驗後,方予以付款。5.規定正本提單直接寄送進口商。這些條款都是極其有利於進口商的,而對於出口商而言,則存在著極大的風險。軟條款的產生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進口商為了防止出口商的欺騙,在信用證中作出一些限制,減少自己的風險,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這樣的軟條款限制是善意的。二是少數不法進口商利用出口商急於出口的願望和一些外貿人員經驗不足等因素,在信用證中規定一些可令申請人或開證行完全控制交易進程,有權隨時解除付款責任的條款,以「軟化」開證行在單證相符、單單相符條件下無條件付款的責任。進口商常常利用這些軟條款故意挑剔,使出口商無法結匯,或大口殺價,使出口商血本無歸。顯然,這樣的軟條款是惡意的。(二)受益人欺詐 受益人欺詐是指受益人或他人以受益人身份,用偽造的單據或具有欺騙性陳述的單據欺騙開證行和開證申請人,以獲取信用證項下的銀行付款。受益人實施的欺詐是國際貿易中案發率最高、最容易得逞的一類信用證欺詐,被認為是信用證欺詐的最主要的情形。受益人欺詐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⑴欺詐者不履行交貨義務,通過偽造信用證項下所要求的全套單據,騙取貸款。信用證通常要求受益人提交商業發票、保險單和提單等運輸單據。其中商業發票由賣方製作,因而最容易偽造。雖然保險單由保險公司製作,運輸單據由運輸方製作,但是由於單據的保管不善以及格式上的不規范,使得偽造成為可能。實踐中,買方時常誤認為在信用證中要求賣方提交的單據種類越多就越具有安全性,就會增加賣方偽造單據的難度,但事實上一旦賣方有了欺詐的故意,偽造多少份單據並不能阻止欺詐的實施。⑵欺詐者在單據中作欺騙性陳述。商業發票由賣方製作,作欺詐性陳述也是極其容易的。保險單據雖然由保險公司簽發,但是保險公司簽發保險單完全依賴於投保方的誠實告知,保險公司不可能實地了解。因此,如果賣方不作誠實說明,保險單中的內容也會不真實。運輸單據同樣也存在這一問題,因為對於包裝物,承運人只能根據包裝物上的說明和外表簽發運輸單據,托運人的不誠實陳述會導致運輸單據內容不真實。⑶受益人與承運人共同欺詐。倒簽提單,某些海上貨物運輸方式下,提單的簽發的日期即為交貨日期,賣方有時未能按時交貨,卻要求承運人簽發按時交貨的提單,這導致收貨時間與提單日期差異很大,而貨款早已為賣方支取。預借提單,托運人對其未裝船的貨物要求承運人簽發已裝船提單,以達到順利收匯的目的。保函換取清潔提單,賣方發的貨有重大缺陷而應承運人簽發信用證要求的清潔提單,而承運人出於自身利益要求賣方對此出具保函。由於提單具有物權憑證以及交貨憑證性質,偽造或欺騙性陳述多集中於提單這種單據。 (三)開證申請人和受益人共同欺詐 此種欺詐表現為開證申請人與受益人相勾結,編造虛假或根本不存在的買賣方關系,由所謂的買方申請開立信用證,所謂的賣方向開證行提交偽造的單據騙取開證行的貸款。這種欺詐在中國出現比較頻繁,尤其是開證申請人藉此進行非法融資。開證申請人和受益人顯然利用了開證行業務上的漏洞,因為我國大陸的開證行在開展信用證業務時,往往在受益人或中間行提交單據時,並不進行獨立的審單,而是將受益人提交的單據直接交給開證申請人審單,詢問開證申請人是否存在不符點以及是否接受單據或對外付款,這樣受益人提交的偽造的單據很容易就被開證行接受。 這種欺詐在我國比較多地表現為利用遠期信用證進行欺詐。遠期信用證(Usance Credit)是指開證行或付款行收到合格單據和匯票(或只有單據)後,不立即付款,而是等到信用證規定的日期才付款的信用證。其業務的運作程序為:進口商委託開證行對外開立信用證;受進口商的委託,開證行對外開立信用證;通知行在收到信用證後,通知出口商;出口商組織貨物,裝運出口並取得信用證需要的單據;出口商將信用證需要的單據提交議付行;議付行審單無誤後,將單據寄交開證行;開證行審單無誤後,對外承兌,並在到期日付款;在開證行承兌後,議付行對出口商辦理票據貼現手續;開證行通知進口商承兌贖單;進口商承兌到期付款。在正常的信用證結算方式下,進口商可以順利地收到貨物而不必擔心付款後無法收到貨物,而出口商可以順利地收到貨款而不必擔心發貨後無法收款。信用證欺詐實施者利用的是遠期信用證可以先承兌,然後在承兌到期日付款。以承兌後180天付款遠期信用證為例,欺詐者可以在銀行承兌後,將銀行承兌匯票在國際市場上貼現,使用貼現資金將近180天(扣除收到承兌通知和貼現的日期),在需要付款時使用貼現資金付款。欺詐者通常不只是開立一個信用證,而是開立一系列遠期信用證,例如每月各開立一個承兌後180天付款的信用證,然後用7月開立的遠期信用證貼現資金償還1月到期的信用證付款,用8月開立的遠期信用證貼現資金償還2月到期的信用證付款,如此循環使用,既不會發生信用證墊款,又可以使用貼現資金。一旦這種循環被制止或被打破,馬上就會出現巨額的信用證墊款。在這個過程中,開證申請人需要在境外找一個合作夥伴作為受益人,同時還需要境內機構的「配合」,偽造一些虛假的貿易合同。
⑽ 我國關於信用證欺詐的司法解釋有哪些
我國最高人民法院於2006年1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信用證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該規定對信用證欺詐例外原則的認定,實施程序都做了規范,使我國法院在處理信用證欺詐例外原則時有法可依。
所謂例外原則是指:信用證與買賣合同是兩個不同的交易,銀行在一般情況下遵循信用證的獨立性的原則,但如果有賣方實施了欺詐行為,銀行可拒付貨款,買方也可要求開征行拒付,或向法院申請頒發禁止令對銀行的付款或承兌予以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