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汽車爆胎是否構成侵權

汽車爆胎是否構成侵權

發布時間:2021-08-03 06:40:14

① 車輛爆胎該誰負責

" 輪胎爆胎的幾率大大增加,同時汽車輪胎被盜事件也增多。然而,對於買了保險的車主來說,這兩種情況並不能在保險公司處得到賠付。對此,記者特意采訪了某保險公司負責車輛保險的萬先生,針對以上情況進行解答。

輪胎鋼圈

損失自己承擔

周末,西安市長安區的付先生一家人開車去兜風,行駛在郊外的公路上,正當家人高興地欣賞著郊外美麗的風光時,一聲巨響將車上所有人嚇了一跳。原來是汽車輪胎突然間爆胎,爆胎瞬間汽車失去控制,付先生剎車不及,車撞在了路邊的樹上停了下來。不僅造成前輪胎損壞,而且還造成前大燈、引擎蓋的多處刮傷等,萬幸的是人沒有受傷。

那麼,針對這起事故,保險公司應如何理賠?據萬先生講,按照機動車輛車損險條款規定,由於輪胎爆胎引起的交通事故,碰撞到其他車輛造成其他車輛的損失,保險公司按照車禍的事故責任認定,根據車損險與第三者責任險等相關涉及該車禍理賠的險種給予理賠。保險公司還可以對汽車爆胎撞上路邊而造成除輪胎以外的車損,也都給予賠償。但對於爆胎引起的輪胎、鋼圈的單獨損壞,保險公司是不予理賠的。因此,付先生輪胎和鋼圈的損失應由自己承擔。

輪胎被偷

保險公司不賠

早晨,王先生手提公文包從住宅樓里下來,像平時一樣准備開車去上班。誰知,剛到樓下就傻眼了,怎麼自己停放在樓下的愛車被幾塊磚頭高高墊起,4隻輪胎全沒了。

發生這樣的事情後,警察一般會勘查現場並作筆錄,事後警察會給車主出具證明。保險公司的理賠人員也會趕到現場,可是理賠人員看到這種情況後,一般會對車主說:依據保險條款的規定,您這種損失保險公司沒辦法賠付。而車主會納悶:明明保了車損險,也保了盜搶險,輪胎丟了,保險公司為什麼不賠呢?

據萬先生講,機動車輛車損險條款中明確規定,被盜竊、搶劫、搶奪,以及因被盜竊、搶劫、搶奪受到損壞或車上零部件、附屬設備丟失,保險公司不負責賠償。在機動車輛附加盜搶險條款中也規定,非全車遭盜竊,僅車上零部件或附屬設備被盜竊或損壞,保險公司不負責賠償。因此,從這兩個條款規定來看,輪胎屬於車上零部件,它的單獨丟失,保險公司是可以拒賠的。

溫馨提示

夏季輪胎充氣勿太足

在炎熱的夏季,輪胎最容易出事,如何避免此類事情發生呢?萬先生告訴記者,有些車主開車有個習慣,喜歡把輪胎充足氣,覺得這樣汽車跑起來更有力更快,而且還省油。可是在特別炎熱的天氣里,這樣的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就容易爆胎,後果將不堪設想。盡管保險公司可以對汽車爆胎造成的交通事故或撞上路邊而造成除輪胎以外的車損,都給予賠償。但車主難免還是要遭受到部分經濟損失,自己也會因愛車的受傷而心情不好。

如果輪胎氣壓過高,汽車在翻越台階時或受到撞擊也很容易發生爆胎,鋼圈也就會相應受損。所以提醒車主朋友,夏季別給輪胎充氣太足,以免胎內氣壓受熱膨脹而爆胎;如果車輪花紋磨損嚴重,則必須考慮更換新的汽車輪胎。本報記者王榮忠

案例精選

駕照過期出事故保險公司拒賠償

張先生為自己的奧迪車上了保險不久,車輛就出了事故。但由於他雇的司機在事故發生時,駕照過期,保險公司拒絕賠付。張先生認為他為這輛車上了保險,也支付了保費理應獲得賠償,但是他的主張卻沒有得到法院支持。記者獲悉,法院一審認定,根據「駕駛員持未審驗駕照駕車,保險人不賠付」的合同條款,保險公司不應理賠。

張先生訴稱,他將自己擁有的奧迪轎車向某保險北京公司投保車輛損失險,並支付了保險費。兩個多月後,他雇的司機駕車發生交通事故,乘車人受傷、相撞兩車也被損壞。經警方認定,他雇的司機要承擔40%的責任。張先生要求保險公司賠償他18萬余元修車費的40%,即7萬余元財產損失。

法院認為,根據保險合同條款約定,張先生的車在發生事故時,司機的駕駛證超期未審驗,就屬於保險合同條款規定不賠償的情況。

② 新車爆胎屬於保修范圍嗎

新車爆胎不屬於保修范圍,但是如果在其質量保證期內出現非人為造成的爆胎行為,可以根據三包憑證來進行免費更換。

根據《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第十八條 在家用汽車產品包修期內,家用汽車產品出現產品質量問題,消費者憑三包憑證由修理者免費修理(包括工時費和材料費)。

家用汽車產品自銷售者開具購車發票之日起60日內或者行駛里程3000公里之內(以先到者為准),發動機、變速器的主要零件出現產品質量問題的,消費者可以選擇免費更換發動機、變速器。發動機、變速器的主要零件的種類范圍由生產者明示在三包憑證上。

家用汽車產品的易損耗零部件在其質量保證期內出現產品質量問題的,消費者可以選擇免費更換易損耗零部件。易損耗零部件的種類范圍及其質量保證期由生產者明示在三包憑證上。生產者明示的易損耗零部件的種類范圍應當符合國家相關標准或規定,具體要求由國家質檢總局另行規定。

(2)汽車爆胎是否構成侵權擴展閱讀:

《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第二十七條 消費者遺失家用汽車產品三包憑證的,銷售者、生產者應當在接到消費者申請後10個工作日內予以補辦。消費者向銷售者、生產者申請補辦三包憑證後,可以依照本規定繼續享有相應權利。

按照本規定更換家用汽車產品後,銷售者、生產者應當向消費者提供新的三包憑證,家用汽車產品包修期和三包有效期自更換之日起重新計算。在家用汽車產品包修期和三包有效期內發生家用汽車產品所有權轉移的,三包憑證應當隨車轉移,三包責任不因汽車所有權轉移而改變。

③ 汽車在高速上行駛,由於路況原因造成爆胎,可以索賠嗎

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因為路上有坑造成造成兩個輪胎報廢,這種情況高速要不要賠?哥們你在編故事吧?能造成兩個輪胎報廢的坑,得有多大啊?這樣的坑怎麼可能在高速公路上存在呢?真有這樣的坑,一天得造成多少起事故?高速管理部門早就採取措施了,所以你說的故事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④ 問:該行為是否構成侵權如構成侵權,如何賠償

這個需要做鑒定的,對方誤診的原因是什麼,是否有過錯,是否盡到了醫生的義務。

⑤ 汽車爆胎導致車禍發生,一人受傷較為嚴重。請問,保險賠不賠償

一個案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兩機動車相撞致第三人受傷的法律分析

江蘇省漣水縣人民法院近來審理一起案件,基本案情是2010年8月16日在江蘇省326省道上發生一起交通事故,駕駛員李某駕駛的普通客車撞上張某駕駛的摩托車,致使路邊的行人楊某某受輕傷,楊某某住院治療共花去醫療費等相關費用合計8000元。普通客車在A保險公司、摩托車在B保險公司分別投保了交強險,事故責任認定書認定:李某承擔70%的責任,張某承擔30%的責任。李某與張某是否構成共同侵權以及保險公司如何在交強險范圍內賠償,本文具體分析。
一、李某與張某是否構成共同侵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施行前,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致人損害,或者雖無共同故意、共同過失,但其侵害行為直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後果的,構成共同侵權,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規定承擔連帶責任。」同時《民法通則》第130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由此可知,共同侵權有三類:一是共同故意行為,二是共同過失;三是既無共同故意也無共同過失,但數個行為直接結合在一起造成同一損害後果的。如果數人行為間接結合在一起造成同一損害後果的,則並不構成共同侵權行為,行為人無需承擔連帶責任,只需承擔按份責任。
那麼,在本案中,李某與張某雙方顯然無共同故意,也無共同過失,那麼,二者的行為是否構成直接結合呢?筆者持肯定意見。因為在本案中,雖然李某和張某的單獨行為都不足以導致損害後果的發生,但是,二者的行為結合成一個原因造成了楊某某的受傷,換言之,兩個行為均為損害後果發生的不可或缺的直接原因。這與間接結合顯然不同。在後者,其中一個加害行為並非損害發生的直接原因,而只是為損害後果的發生提供了一定的條件或機會。所以,李某與張某二者的行為構成共同加害行為,需要對楊某某的損害承擔連帶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於2010年7月1日施行後,該法第8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同時第10條規定:「二人以上實施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行為,其中一人或者數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能夠確定具體侵權人的,由侵權人承擔責任;不能確定具體侵權人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第11條:「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每個人的侵權行為都足以造成全部損害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第12條:「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能夠確定責任大小的,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從以上四條可以看出,第8條規定了共同侵權,第10、11、12條分別規定的是無意思聯絡的數人侵權,我們可以認為:在侵權責任法中,立法者已經將無意思聯絡的數個行為直接結合在一起造成同一損害後果的的情形從共同侵權中獨立出來。也就是在侵權責任法施行後,共同侵權的構成要件中的主觀意思的共同性只包括共同故意和共同過失。
所以筆者認為,在侵權責任法實施之後,兩輛車相撞造成第三人受傷,不構成共同侵權。兩機動車相撞造成第三人受傷的情形可以適用侵權行為法第12條:「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能夠確定責任大小的,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本案中,李某與張某應該承擔按份責任。但是如果兩輛車駕駛員違章駕車,致兩車相撞,造成第三人受傷或者死亡,可以適用本法第11條關於共同危險行為的規定,行為人應該對損害結果承擔連帶責任。
二、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范圍內如何賠償
一種觀點認為A保險公司承擔5600元,B保險公司承擔2400元。該種觀點認為兩輛以上機動車共同侵權致他人人身、財產損害,如受害人的損失在第三者責任險限額總和之內的,保險公司的賠償比例按機動車駕駛人所承擔的責任比例確定。另一種觀點認為A保險公司和B保險公司各承擔4000元。該種觀點認為在多個車輛致人損害場合,保險公司在保險限額內承擔賠償責任,但由於保險公司的責任並不以被保險人的責任大小為依據,因此,兩個保險公司應當平均承擔該筆損失。兩種觀點分歧在於保險公司向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的基礎是基於法律的強制規定還是基於侵權人的過錯行為。筆者認為保險公司向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的基礎是基於法律的強制規定,而不是侵權人的過錯行為。理由如下:
一、從法律條文的理解方面來看,《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前半段規定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立法者沒有明確說保險公司是按照被保險人的過錯來承擔相應的責任。同時通過前半段和後半段的比較可以得出保險公司向受害人承擔賠償責任的基礎與機動車駕駛人向受害人承擔賠償責任的基礎並不相同,後者的基礎在於機動車駕駛人的過錯行為,責任大小主要依據過錯來判斷,故前者的基礎不在於機動車駕駛人的過錯行為。另外,《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第3條規定:本條例所稱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是指由保險公司對被保險機動車發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車人員、被保險人以外的受害人的人身傷亡、財產損失,在責任限額內予以賠償的強制性責任保險。從中可以看出,交強險主要特徵體現在的強制性的規定上,表現為購買的強制性和賠償的強制性。從以上的條文的文意理解上,保險公司向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的劃分不是以侵權人的過錯行為的程度為標準的,其承擔的基礎是法律的強制性規定。
二、從法律的立法目的來看,保險公司向受害人賠償損失的主要理由是為了及時填補受害人的損失,分散投保人賠償的風險。綜合看待投保人、保險人和第三人之間的關系。在投保人與保險人之間,以合同關系為紐帶,但是由於強制保險的第一位立法目的是為了保護第三人,所以在保險人與第三人之間形成了一種法定責任,換言之,保險人的賠償責任與機動車駕駛人是否構成侵權責任、其侵權責任的大小並無關聯。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A保險公司和B保險公司應該各承擔4000元。
評析:侵權責任法施行後,基層法院在審理兩機動車造成第三人受傷的案件時,應該仔細研究案情並結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等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應該認定兩機動車相撞造成第三人受傷不構成共同侵權,侵權人應該按照自己的過錯承擔相應的按份責任,但是保險公司在交強險內的賠償責任並不按照侵權人的過錯分擔相應的責任,而是應該平均分擔責任。

案情:
黃某駕駛小汽車因注意力分散,在拐彎時與萬某駕駛的一輛微型麵包車相撞。由於萬某的車速較快,受撞後偏離原行駛方向,撞到正騎自行車經過該路口的劉某,致其倒地後受重傷。黃某與萬某亦在事故中受傷,車輛不同程度受損。劉某要求萬某賠償損失,萬某則主張劉某的損失應由萬某和黃某共同賠償。
分歧:
本案的焦點是劉某的損失應由誰承擔責任,即劉某的損害是由萬某獨自造成的,還是萬某與黃某的共同侵權行為造成的。對此,有兩種不同的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萬某是致劉某身受重傷的直接致害人。雖然其侵權行為是在受外力作用的情況下發生的,但萬某對於外力的作用和損害結果的發生也有過錯,所以,劉某的損害賠償責任應由萬某承擔。
第二種意見認為,劉某的損害結果是由黃某與萬某的違章行為共同造成的。黃某與萬某是交通事故中的共同侵權人,應當按各自在交通事故中的過錯程度共同承擔對於劉某的損害賠償連帶責任。
評議:
本案的核心問題是黃某與萬某的違章駕駛行為是否構成共同侵權。這直接關繫到肇事車輛雙方在對劉某的損害賠償問題上的責任關系——即由其中一方承擔責任還是由雙方共同承擔責任;是承擔按份責任還是連帶責任。
共同侵權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有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包括共同故意的行為、共同過失的行為。要求有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的理論基礎在於:連帶責任源於責任主體的整體性,責任主體的整體性則源於主觀過錯的共同性,從而認為須存在一種共同過錯把共同侵權行為人連接成為一個共同的、不可分割的整體,成為一個共同的行為主體,該共同的行為主體應當對其共同的行為結果負責。共同侵權行為人的不可分離性,產生於他們的共同過錯。二是無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主要指雖無意思聯絡,但損害結果不可分割的侵權行為。要求無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的理論基礎在於:依據不可分割的損害事實,基於當代民事法律保護弱者、保護無過錯者、保護受害人利益的價值取向,要求無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本案中,黃某與萬某素不相識,只是偶然的因素使兩車相撞,造成了第三人劉某重傷的後果。二人沒有共同的故意或過失,但劉某的損失是由黃某和萬某共同造成的,且不可分割,所以,可以認定黃某與萬某的行為屬於無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因此,黃某與萬某應當對劉某的損害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多承擔的一方可以向另一方追償。就本案而言,實踐中還有一個問題,如果受害人只起訴部分加害人要求賠償,法院是否應當追加其他加害人參加訴訟作為共同被告,並承擔連帶責任。筆者認為,本案的侵權行為屬於無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的基礎是充分保護受害人的利益得到補償的價值理念。因此,就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而言,法院應當依據各加害人的過錯劃定相應的責任,並在明確各加害人賠償份額的基礎上判令其承擔連帶責任。連帶責任的適用主要是為了防止因為部分加害人沒有償還能力而導致受害人得不到充分補償。如果允許受害人只起訴部分加害人,那麼法院在只有部分加害人在場的情況下無法確定它們之間的責任份額,只能判定被訴的加害人承擔全部責任,違背了適用連帶責任的初衷,難以在更大的程度上保障受害人的利益。而且,由於責任份額難以確定,多承擔了責任的加害人要向其他加害人追償的話,不得不另行起訴,要求法院確定責任份額,導致訴累。因此,如果受害方僅起訴部分加害人,法院應當追加其他加害人參加訴訟作為共同被告,並承擔連帶責任。如果受害人明確放棄對其他人的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列被訴的侵權人為被告,並將受害人放棄訴訟請求的情況在法律文書中敘明。對未被起訴的加害人應當承擔的賠償份額,被訴加害人不承擔賠償責任,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被害人自願放棄了對其他加害人的賠償要求,無意思聯絡共同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的基礎,即充分保護受害人的利益已不存在,所以,如果仍堅持讓被訴的部分加害人承擔連帶責任,不符合公平原則。
綜上所述,雖然導致交通事故第三人劉某受重傷的直接因素是萬某肇事車輛的撞擊,但第三人劉某受重傷的實質是黃某與萬某共同違章造成的交通事故的合力,劉某受重傷的結果是黃某與萬某共同違章造成的損害結果,是整個交通事故的組成部分。因此,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黃某與萬某構成交通事故中的共同侵權人,應當承擔對劉某的損害賠償連帶責任。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⑥ 車輛爆胎是汽車的保險范圍嗎

按照規定,如果車輛僅車胎爆炸,不屬於理賠范圍內的。

單純的汽車輪胎爆胎,僅僅只是一種「單獨的損壞」。很多的保險公司都沒有這一種理賠的項目,為此,消費者想要得到保險公司理賠的可能性並不大。由於輪胎屬於易耗品,單獨破損,是不屬於(任何保險公司的)賠償范圍,所以不能賠付,也沒有任何附加險是保這個的。

但是,如果是一輛汽車因為爆胎從而撞上了護欄,那麼保險公司就需要按照事故的責任進行認定了,同時也會根據車主的投保相關的險種進行理賠。

(6)汽車爆胎是否構成侵權擴展閱讀:

汽車的爆胎情況主要有幾方面情況:

一是輪胎漏氣:在被鐵釘或其他尖銳物刺扎而暫時沒有把輪胎扎破,輪胎會出現漏氣現象,進而引起爆胎。

二是輪胎氣壓過高:因汽車高速行駛,輪胎溫度升高,氣壓隨之升高,輪胎變形,胎體彈性降低,汽車所受到的動負荷也增大,如遇到沖擊會產生內裂或爆胎。這也是爆胎事故會在夏季集中爆發的原因。

三是輪胎氣壓不足:當汽車高速行駛時(速度超過120km/h),輪胎氣壓不足容易造成胎體「諧振動」從而引發巨大的諧振作用力,如果輪胎不夠結實或者已經有「傷」,就易爆胎。而且氣壓不足使得輪胎的下沉量增大,在急轉彎時容易造成胎壁著地,而胎壁是輪胎最薄弱的部分,胎壁著地同樣會導致爆胎。

四是輪胎「帶病工作」輪胎在使用時間過長後磨損嚴重,冠上已無花紋(或花紋過低)、胎壁變薄,已變成了人們常說的「光頭胎」或已出現了高低不平得「薄弱環節」,它將會因為承受不了高速行駛的高壓、高溫而爆胎。

⑦ 汽車爆胎造成車輛損壞保險賠償嗎

因車輛自身質量導致的損失是不賠的,你不要說是突然自己爆胎的,就說撞到什麼東西之類的才爆胎的

⑧ 汽車在高速上行駛,由於路況原因造成爆胎,可以索賠嗎

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因為路上有坑造成造成兩個輪胎報廢,這種情況高速要不要賠?哥們你在編故事吧?能造成兩個輪胎報廢的坑,得有多大啊?這樣的坑怎麼可能在高速公路上存在呢?真有這樣的坑,一天得造成多少起事故?高速管理部門早就採取措施了,所以你說的故事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⑨ 由於汽車爆胎造成人輕傷,是否應該賠償

1、由於汽車爆胎導致他人受傷,則應當在過錯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
2、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
3、具體的賠償項目和金額的計算標准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裡面有詳細的介紹,建議查閱
4、法律依據:《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閱讀全文

與汽車爆胎是否構成侵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