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泉州承天寺簡介
泉州承天寺,又稱月台寺,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區崇陽門外東南。在五代時,此地為節度使留以效的南園。後周顯德年間(954-960年)改建為佛寺,初名「南禪寺」。宋景德四年(1007年),賜名「承天寺」。宋嘉祐年間(1056-1063年)一度改稱「能仁寺」,政和七年(1117年)復名「承天寺」。宋時承天寺香火旺盛,殿堂宏偉,有榕徑午陰、偃松清風、塔無禽棲、瑤台明月、卷簾朝日、推蓬晚雨、方池梅影、嘯庵竹聲、鸚山暮雲、石如鸚鵡十景。
中文名:泉州承天寺
又稱:月台寺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區崇陽門外東南
初名:南禪寺
分享
承天寺變遷
元朝至元年間(1279-1294年)建七級佛塔。明朝時,先後有原鋪、道陵、智庄、得眾、至昌、宗彬、慈灼等僧人駐錫承天寺,多有建樹。清朝初年又加以重修。承天寺鼎盛時期,有殿宇四十餘座,田產千頃,僧眾一千七百多人。全寺佔地面積75畝,約五萬平方米,清朝末年,承天寺衰敗,頹垣碎瓦,凄涼滿目。後雲果、轉薄、轉溥、瑞明諸法師共同發願進行修葺,並增建寮房僧舍,寺院重興,煥然一新。
民國初年,雲果法師圓寂後,會泉法師繼任住持。會泉法師住持的七、八年間,也募款修建了寮房僧舍,開鑿放生池,除自己主講《楞嚴經》、《法華經》、《彌陀經》外,還延請國內佛學家前來講演說法。後會泉法師任廈門南普陀寺住持,不久到新加坡住持光明山普覺寺,轉塵法師繼任承天寺住持。抗日戰爭時期,先後有弘一法師、性願法師住寺講經弘法,組織佛學研究會、念佛會、流通經書,創辦養正院,培養僧徒。弘一法師在承天寺養正院講經時,曾寫一橫披:「念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念佛」,表達了一個佛教徒的愛國之心。
2. 承天寺事件的介紹
承天寺事件是2014年12月19日下午2時許,福建泉州承天禪寺發生了功德主王氏家族後人為霸佔寺產,聚眾圍毆寺院法師的事件。當時部分法師被打傷,其中傷勢最重的悟順法師被人打倒在地,頭部受傷,流血不止。2006年前後,王氏族人私自成立「開閩三王文物保護管理處」,2014年12月18日,王氏族人謊稱承天寺僧人圍攻王氏家廟,製造了大量惡意中傷的謠言。19日事件發生後,泉州市有關領導趕赴現場進行調停,並承諾在20日召開會議進行調停。
3. 承天寺事件的事件經過
在利益驅使下,王氏族人私自將寺院王公祠的場地對外出租、收取租金、開設商店,並私設功德箱營利。寺內法師發現後制止了他們的行為,自此雙方的關系開始惡化,王氏家族的部分成員開始覬覦宗祠房產,企圖將寺院宗教房產變為王氏家廟。
2006年前後,王氏族人私自成立「開閩三王文物保護管理處」(以下簡稱管理處,該管理處至今尚未得到有關部門依法登記),並在未經寺院同意的情況下將管理處辦公地點設在寺院檀樾王公祠內。該管理處以王氏祖先「三王」的名義,在全世界范圍內進行募捐,同時出租寺院房產牟利。
開始時,該管理處人員能秉承歷史,互相敬重;但因人員調整,現該管理處人員卻採取一些有違常理的行為,不但在檀越王公祠周邊違章亂搭建出租、毀換牌匾、破壞綠化、而且歪曲事實,四處主張和宣揚,企圖將已明確歸屬於承天寺產權的檀越王公祠占為己有。
原泉州老市長王今生先生在世時嘆息罵道「這群不孝子孫、欲將祖先獻地功德毀於一旦」。
對此,承天寺均以慈悲態度予以包容,沒想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尤為過分的是王氏族人於2011年向鯉城區人民法院、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訴求撤銷承天寺《房屋所有權證》,經兩級法院審理裁定,駁回其訴訟請求,行政裁定書號分別為「(2011)鯉行初字第5號、(2011)泉行終字第113號」。
承天寺檀樾王公祠有建築部位油漆、彩繪出現老化現象。2014年11月13日,承天寺報請泉州市宗教文物部門批准後,擬對省級文物保護范圍內的寺院檀樾王公祠進行修繕。
2014年12月16日,王氏宗族成員擅自成立的「管理處」在未經任何部門批准和在沒有告知承天寺的情況下,擅自加設鐵門堵住寺院與王公祠之間的通道,並組織工人對檀越王公祠進行違法施工。承天寺法師勸阻無效。
2014年12月17日晨,承天寺僧人發現工人還在施工,再次上前勸阻。但王氏族人召集約五六十人與法師們對峙、拒絕停工,並將法師層層圍住。法師們報警後,民警勸說無效後離開。當日下午,法師們沒收了工人的工具,阻止其進一步施工。
12月18日,一個題為《泉州承天寺和尚大鬧閩王家廟》的帖子開始在網上四處傳播,帖子謊稱承天寺僧人圍攻王氏家廟,製造了大量惡意中傷的謠言。
19日中午,王氏家族再次聚集五六十人闖入寺院,這次他們不再施工,反而直接把山門處的保安推倒在地,並與前來維持秩序、試圖溝通的十幾位法師展開激烈的肢體沖突。其中有法師受傷跌倒,傷勢最重的法師頭部流血不止,送醫後仍留院觀察。打人事件過後,法師們發現王公祠的施工仍在繼續、並沒有停止。
4. 泉州承天寺為什麼叫承天寺
泉州承天寺,又稱月台寺,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區崇陽門外東南。在五代時,此地為節度使劉留以效的南園。後周顯德年間改建為佛寺,初名「南禪寺」。宋景德四年賜名 「承天寺」。宋嘉佑年間,一度改稱「能仁寺」,政和七年復明「承天寺」。宋時承天寺香火旺盛,殿堂宏偉。
宋景德四年,李德明當政賜名「承天寺。」
5. 泉州承天寺怎麼樣
大隱隱於市,其中有弘一法師的隱廬。寺院不大,遊人較少,誠心的市民虔誠跪拜。寧靜。
6. 泉州承天寺的建築規模大嗎
一年之計在於春,然而,眼下的春天實在太沉靜了,萬物都臣服於漫長的停滯中。春天是出遊的好季節,若不是受疫情影響,各大景區早已人滿為患,不過隨著疫情的逐漸好轉,許多景區已經開始對外開放,大夥已經迫不及待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開元寺常年香火不斷,寺內卻絲毫不顯嘈雜,建築古樸靜美,同時又不乏生氣,徘徊其中,讓人回歸最初的寧靜。不知道在大家心目中,最喜歡的寺廟是哪一座?歡迎留言分享。
7. 曾經為泉州三大古剎之一的福建寺院,現在怎麼樣了
不過如果說到福建泉州承天寺的話,相信很多旅行者都沒有聽說過。畢竟作為宗教博物館的泉州來說,比承天寺規模大且年代久遠的寺院可謂是數不勝數,因此不論是在全國還是泉州而言,承天寺都不算是最受歡迎的寺廟。
不過這樣的狀態也好,讓承天寺看起來總是那麼的小眾,擁有著一種呢原生態的氣息,當我行走在這里,幾乎看不到遊客,因此完好地的詮釋了寺廟該有的寧靜。
雖然承天寺看起來小眾,但是在歷史上它地位並不低,其影響力甚至可以媲美泉州如今最著名的開元寺。始建於南唐時期的開元寺,曾經和開元寺、崇福寺一同成為了州三大叢林。
曾經承天寺最繁華的時候廟堂甚至達到了40多座,一時間成為海內外遊客和高僧的嚮往勝地。不過如今的承天寺經歷了屢修屢廢之後,呈現出來的規模並不大。現在我們看到的承天寺是在1985年後在原來遺址的基礎上修建的,主要復原了彌勒殿,般若閣,大悲殿,文殊殿等一些建築。雖然整體看起來有點過於嶄新,並沒有古剎的味道,不過好在所有的建築都是橘黃色且都是閩南風格的建築,木雕花格柵的裝飾紋樣門扇,浮雕形式的檐邊等等,都可謂是賞心悅目。
tips:承天寺怎麼去:泉州老城區不大,因此每個景點都可以通過步行去打卡,承天寺地處南俊路,從開元寺徒步前往的話也僅僅只要20分鍾就可以到達,加上沿途都是各種老街小巷,走起來非常有趣。
8. 泉州承天寺能掛單嗎
"單",即單位,指僧堂內各人的座位,各單前長六尺、寬三尺的空間,亦即各人坐卧、飲食的座席。
掛單是指到寺院投宿。
泉州承天寺不能掛單的。
9. 泉州承天寺的承天寺掌故
相傳建寺時,因規模宏大,需用木材無數。為此,有位得道和尚到閩北杉山去向山主化緣。山主說:「你如果能把你們需要的那些大杉樹尾梢折斷,我可以施捨,聽你砍伐。」和尚和山主立約後,當夜作法。狂風掠過,巨杉末梢果然盡折。山主說:「樹可砍倒,且看你怎樣運走?」哪知得道和尚用禪杖向折梢的巨杉一撞,巨杉立時不見,而在泉州南禪寺大龍王井,一株一株的浮湧出來。建寺的木材,就這樣籌足了。
元代,寺內建有七級浮圖。明嘉靖時,又增建檀樾祠,但屢遭兵焚。清康熙三十年(l691年)郡人施世綸重修寺宇。鼎盛時期殿宇曾達40多座,海內外許多名僧大德出其門庭。如協助師父蓮鷲擴建承天寺,親筆寫了大雄寶殿頂面的「閩南甲剎」巨匾的高僧雲果禪師。雲果禪師以後的會泉法師、轉塵和尚、廣欽和尚、新加坡的宏船法師、菲律賓的瑞今法師等(承天禪寺以佛喜轉瑞,廣傳道法八字傳承法脈)。文革期間寺宇大毀,彌勒殿、法堂、鍾鼓樓、廊廡及山亭塔幢等等被毀,其他則用作民宅、辦工廠。現在看到的承天禪寺是1985年在原址重修的。寺內有七座宋代石塔及石經幢。大雄寶殿前有兩口「放生池」,池旁有兩座「飛來塔」。關於這兩塔的來歷,也有一段神話傳說。相傳當年有一名台灣遊方和尚雙手托著兩座塔,四方化緣。一天,雙塔不翼而飛。後來佛祖托夢給他,說他只有找到寶剎,找到真正的立身之地,雙塔方能回歸。後來,這位台灣的和尚到泉州找到承天禪寺後,到該寺定居。不久,果然雙塔飛來,聳立在大雄寶殿前,由此取名「飛來塔」
10. 承天寺事件的事件結果
19日事件發生後,泉州市民族宗教局局長、鯉城區統戰部部長、鯉城區公安局局長均已趕赴現場進行調停,要求施工停止,並承諾將在20日召開會議進行調停。
20日,王氏後人在王公祠私自安裝監控設備。
22日市、區公安、統戰、宗教、文物部門召開協調會,王氏代表(前市公安局局長王水昆)會上辱罵僧人。承天寺監院上錘法師向政府部門提出三點要求:一、王公祠應由拿到相關部門修繕批文的承天寺進行施工,王氏無權施工;二、建議文物部門對施工隊進行招投標;三、承天寺將出一切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