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格權受到侵害屬於什麼責任
1、生命權
生命權是指人身不受傷害和殺害的權利或得到保護以免遭傷害和殺害的權利,取得維持生命和最低限度的健康保護的物質必須的權利。
2、身體權
身體權是指自然人對保持其肢體、器官和其他組織的完整而依法享有的權利。
3、健康權
健康權是指自然人保持其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的技能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權利。
4、姓名權
姓名權是指公民決定其姓名、使用其姓名和變更其姓名並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權利,是以姓名利益為內容的權利。
5、名稱權
名稱是指法人和其他組織在參與民事活動時,為區別於其他組織而為自己確立的一個特定標志。
6、肖像權
肖像是指公民身體的外部表現,並通過傳統美術和現代科學將人身體的外部表現在客觀上再現,如通過雕塑、攝影、畫像等。
7、名譽權
名譽是指社會或他人對特定公民、法人的品德、才幹、信譽、商譽、資歷、功績等方面的評價和總和。
8、隱私權
指自然人不願公開或讓他人知悉個人秘密的權利。
9、信用權
民事主體所具有的經濟能力在社會上所獲得的相應信賴與評價所享有的保有和維護的人格權。
三、最新資訊(《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條 【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的承擔】行為人因侵害人格權承擔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的,應當與行為的具體方式和造成的影響范圍相當。
行為人拒不承擔前款規定的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可以採取在報刊、網路等媒體上發布公告或者公布生效裁判文書等方式執行,產生的費用由行為人負擔。
『貳』 人格權侵權賠償有哪些
您好,人格權侵權賠償包括:
1、損害賠償責任的承擔方式以造成他人財產或人身損害為前提。
在各種責任形式中,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影響這幾種責任的承擔,均不能以實際造成他人的財產或人身損害為前提,只要受害人的財產、人身或其他權利遭到侵害、面臨危險或受到妨礙,即可要求行為人承擔此幾項責任;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做、更換這幾種責任的承擔只以財產受到侵害為前提;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和賠禮道歉這幾種責任的承擔通常僅以人身權或知識產權受到侵害為前提。而損害賠償責任的承擔既可以以他人財產受到損害為前提,也可以以他人的人身受到損害為前提。
2、損害賠償以給付金錢或實物財產為內容
在其他責任形式中,侵權行為人不存在向受害人給付金錢的問題;即使以實物財產賠付,該財產也應屬於侵權行為人所有。而在返還財產的責任形式中,侵權人向受害人返還的財產本來就屬於受害人所有或管理。
3、損害賠償責任的承擔受各種因素的制約
其他形式的責任,在實際承擔時較為簡單,易於操作。而損害賠償責任在實際承擔時卻較為復雜,通常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比如,要考慮到賠償的范圍、賠償數額的計算、侵權人和受害人的經濟狀況,在故意侵權中,還要考慮到懲罰性賠償,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的規定等。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叄』 侵犯他人人格權,要負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消法》第四十三條規定,經營者侵害消費者的人格尊嚴或者侵犯消費者人身專自由的,屬應承擔以下幾種形式的民事法律責任:
(1)停止侵害;
(2)恢復名譽;
(3)消除影響;
(4)賠禮道歉;
(5)賠償損失。
需要說明的是,經營者因侵害消費者的人格尊嚴或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承擔了上述民事法律責任後,並不排除根據其行為性質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刑事責任或其他形式的民事法律責任。
『肆』 侵害人格權的應承擔哪些民事責任
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須聯系作者獲得授權。
作者:正解網
來源:正解網
鏈接:https://www.zhengjie.com/answer/8C182D5E
根據《民法通則》第120條的規定,侵害公民、法人的人格權的民事責任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停止侵害。停止侵害是指在侵害人身權的行為正在持續進行尚未結束時,受害人要求侵權人或請求法院判令侵權人立即停止侵權行為。
2、消除影響、恢復名譽。消除影響、恢復名譽是指侵害他人姓名、肖像、名譽等人身權利,造成不良社會影響時,依法責令侵權人消除不良影響為受害人恢復名譽,以挽回受害人所受的損害。
3、賠禮道歉。賠禮道歉是指責令侵權人向受害人承認其行為的錯誤,致以歉意,並請求寬恕。賠禮道歉的方式可以是局面的,也可以是口頭的。
4、賠償損失。賠償損失是指因侵害他人人身權的行為給受害人造成損失時,應承擔的民事責任。對受害人人身所造成的損失既包括財產上造成的損失,如醫葯費、誤工減少的收入等,同時也包括對受害人精神上的損害給以物質賠償的形式,以撫慰心靈創傷,消除不良影響。
『伍』 《侵權責任法》中的具體人格權包括哪些
侵權責任法第二條 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回
本法所稱民事權益答,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其中,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屬於具體人格權。
『陸』 人格權受到侵害的應當承擔什麼責任
人格權受到侵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根據《民法通則》第120條的規定,回侵害公民、法人的人格權的民答事責任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停止侵害。停止侵害是指在侵害人身權的行為正在持續進行尚未結束時,受害人要求侵權人或請求法院判令侵權人立即停止侵權行為。
2、消除影響、恢復名譽。消除影響、恢復名譽是指侵害他人姓名、肖像、名譽等人身權利,造成不良社會影響時,依法責令侵權人消除不良影響為受害人恢復名譽,以挽回受害人所受的損害。
(6)人格權侵權責任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因人格權受到侵害向法院提起訴訟時,應提供下列證據:
1、被告在何時何地用何種方式侵害了原告的人格權,已在什麼范圍內造成了不良後果的證明材料。
2、被告是否還在繼續侵害人格權的證明材料。
3、如果侵害了造成了原告精神損害而治療和留下後遺症等情況,應提供與人身賠償案件相同的證據。如醫療診斷書、醫療費、交通費、護理費等單據以及因誤工所致的實際經濟損失的證明材料。
『柒』 人格權受到損害的可以要求侵權人承擔什麼責任
侵害人格權是一種侵權行為,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
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內害賠償問題容的解釋》(以下簡稱最高院《解釋》)的規定,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包括四種情形:
一是侵害他人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人身自由權等人格權,給他人造成精神損害的;
二是侵犯監護身份權非法使被監護人脫離監護,給監護人造成精神損害的;
三是侵害死者人格權或非法利用、侵害遺體、遺骨給死者近親屬造成精神損害的;
四是滅失或毀損他人具有人格象徵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而造成精神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