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網路侵犯名譽權起訴
因為要避風港規則(大體意思是,用戶的行為和網站沒有必然關系,用戶的行為回網站如果能夠技即使答處理就不會受到連帶責任,這個是國際通用的,就和用戶上傳視頻的網站一樣,侵權是用戶行為,只要網站收到通知後及時刪除就沒有問題),如果你無法證明他和網站的關系,或者證明網站在你要求刪除相關內容後沒有及時作出反應,這樣你是能夠對對應的網站發起訴訟的,當然如果你能知道侵權的對象的話,直接對其進行訴訟就可以了。
② 網路侵權被告如何確定
1、通過向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查詢侵權行為人的上網記錄信息,確定侵權人的身內份容。2、通過互聯網上網服務經營者調查上網用戶的身份登記資料,確定侵權行為人。3、在查證侵權行為人的身份時,還應考慮糾紛的起因,知情人的反映,以及從網上「口水戰」到現實糾葛的轉化等各種情節,結合技術參數,通過綜合分析的方式作出甄別。4、被侵權人在通知網站經營商將侵權內容刪除後,網站並未按通知要求刪除的,可以將侵權行為人和經營網站一並列為被告,並要求共同賠償,經過法庭審理,會最終確定該由誰來承擔侵權責任。
③ 網路侵權多人如何起訴
1,需要收集證據,可以對相關網頁、計算機、伺服器等設備向所在地法院申請進行訴前證據保全,也可以經公證機關對相關有侵權內容的網頁進行公證
2,其次可以選擇被告住所地、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網路伺服器、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訴
3,起訴時要提交起訴狀、相關證據及證據清單,委託他人起訴的,要提交授權委託書
④ 怎樣起訴網路侵權
您好復~ 據《侵權行為法》36條:網路制用戶、網路服務提供者利用網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網路用戶利用網路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路服務提供者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路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後未及時採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網路服務提供者知道網路用戶利用其網路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採取必要措施的,與該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因此~您可以要求網路服務提供者(網站管理者、數據源管理者)進行排除侵害的措施,若其未採取則上條法律內容處理。
在具體起訴中,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九條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因此若該網站沒採取必要措施,可向該網站現實中法人的登記注冊地中級(著作權糾紛中級一審)人民法院起訴。若該網站已採取必要措施,它也有向您提供侵權用戶的具體id和ip地址的義務,以便您起訴該侵權行為人。
⑤ 網路作品侵權,應該在哪個地方的法院起訴
現實困惑
原告是四家唱片公司,被告是某網路系統有限公司。原告發現被告在其開辟的網站上有一音樂欄目作為流行音樂的信息平台,除發布一些娛樂新聞、歌星檔案外,還收集一些互聯網上載有MP3歌曲的網站,對這些網站所載MP3歌曲的資料進行整理後,在其音樂欄目內列出了經編排的有關MP3歌曲的鏈接,同時通過搜索引擎,使網路最終用戶能無償聆聽或者下載這些MP3歌曲。原告認為,這一鏈接服務行為侵犯了原告享有的權利,遂訴至法院。那麼這四家唱片公司應該在哪裡起訴?律師點評
本案屬於著作權侵權案件,對於侵權案件,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由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而本案涉及的是網路侵權,那麼,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規定,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民事糾紛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侵權行為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網路伺服器、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均難以確定或者在境外的,原告發現侵權內容的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可以視為侵權行為地。可見四家唱片公司可在上訴侵權行為地或被告住所地起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八條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十四條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的侵權行為地,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侵權結果發生地。
第二十五條信息網路侵權行為實施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計算機等信息設備所在地,侵權結果發生地包括被侵權人住所地。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五條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民事糾紛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侵權行為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網路伺服器、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均難以確定或者在境外的,原告發現侵權內容的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可以視為侵權行為地。
特別提醒
現實生活中的侵權行為地與網路中的侵權行為地是不一樣的,網路中的侵權行為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網路伺服器、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
⑥ 范冰冰網路侵權糾紛一審勝訴,被告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范冰冰網路侵權糾紛案引起了網友們的注意。
范冰冰。雖然范冰冰現在已經不在娛樂圈裡活躍了,但是有關她的事跡仍然在網路上流傳著。
在 4月30日的時候,北京星權律師事務所發文稱由其所代理的演員范冰冰網路侵權責任糾紛(名譽權)案件一審已經勝訴,並且范冰冰也對此點了贊。
據了解,被告被告廣州聚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該公司在其注冊、運營的微信公眾號中發布了一篇針對范冰冰的文章,文中包含大量誹謗性言論,被判構成對范冰冰名譽權的侵犯。
並且法院做出了如下判決:被告廣州聚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須在涉案微信公眾號連續十日向范冰冰賠禮道歉,並向范冰冰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及律師費共計40000元。
所以網路真的不是法外之地,造謠是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這句話不論是公司還是個人都是一樣運用的,不要為了所謂的吸引目光,吸引粉絲的熱度而做出違法犯罪的事情,這樣的“買賣”可是得不償失的。
而這些誹謗造謠中大多都是針對在公共視野露面的明星們,他們會謊稱是據知情人士的“爆料”,但實際上卻是編寫了一些不實內容來完成他們所謂的“爆料”,而這就屬於造謠了。
⑦ 網路侵權責任內容,網路侵權糾紛如何解決訴訟難問題
網路侵權糾紛中的侵權結果發生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網路伺服器回、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答。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均難以確定或者在境外的,原告發現侵權內容的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可以視為侵權行為地。
相關法律法規: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五條規定:"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民事糾紛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侵權行為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網路伺服器、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均難以確定或者在境外的,原告發現侵權內容的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可以視為侵權行為地。"
⑧ 起訴是怎麼個流程,網路誹謗侵權結果地是在原告當地嗎
按相關法律規定,對於民事訴訟的程序,起訴必須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同時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起訴狀記明的事項應當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一條規定。
另外,對於民事糾紛,適家調解的,人民法院會進行調解,當事人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接受調解,解決糾紛,對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情形的,當事人可以提起上訴。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一百二十條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
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第一百二十一條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第一百二十二條當事人起訴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糾紛,適宜調解的,先行調解,但當事人拒絕調解的除外。
第一百二十三條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⑨ 網路著作權侵權糾紛應向哪個法院提起訴訟
一、著作權侵權訴訟管轄法院
1、級別管轄: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的管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規定: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該條體現的是人民法院的級別管轄,即關於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的第一審在中級人民法院,第二審在高級人民法院。
2、地域管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規定適用地域管轄。即侵權實施地、侵權復製品儲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二、網路著作權糾紛的訴訟管轄
根據《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一條的規定,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仍然適用民事訴訟法第22條、第29條的規定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根據實施網路侵權行為必須通過計算機設備的特點,司法解釋規定侵權行為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網路伺服器、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對難以確定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發現侵權內容的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可以視為侵權行為地。
侵權行為地的界定是確定網路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管轄問題的難點,以往的法律和司法解釋對涉及網路的侵權案件的地域管轄問題沒有作出具體規定。網路服務與對網路的使用具有無國界性等特點,使網路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侵權行為地的界定非常復雜。不少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中已經多次遇到了這一問題。例如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在審理瑞得(集團)公司訴宜賓市翠屏區東方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著作權侵權糾紛案過程中,被告以北京市海淀區並非侵權行為地為由提出管轄權異議,一、二審法院以被告實施侵權行為必須接觸原告所在地的伺服器為由,認定北京市海淀區是侵權行為地,駁回了被告的管轄權異議。對此信息產業界和知識產權界意見紛紛。
本司法解釋第一條結合網路的特點對網路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的管轄作出了規定。首先,此類案件的管轄,仍應適用民事訴訟法第22條、第29條關於地域管轄的規定,這是確定管轄的一般原則,任何類型的案件都不宜突破;其次,根據實施網路侵權行為必須依靠計算機硬體的特點,對侵權行為地作出規定,即侵權行為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網路伺服器、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此外,鑒於網路本身的特點,在網路上經常會遇到難以找到侵權行為人,或行為人的住所地和侵權行為地均在國外等情況,如僅規定上述兩點,對保護著作權不利,因此進一步規定:對難以確定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發現侵權內容的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可以視為侵權行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