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皇太極和多爾袞的糾紛

皇太極和多爾袞的糾紛

發布時間:2021-08-02 08:19:17

❶ 講述一下多爾袞與皇太極的汗位之爭

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二十一日,努爾哈赤毒疽發作而,死,皇太極繼承汗位。關於皇太極是如何繼位的問題,有不同的說法 . 據朝鮮史籍《魯庵文集》記載:「老汗(努爾哈赤)臨死曰:洪佗始(皇太極)能成吾志。終無所命而死。」因而皇太極得汗位,是符合努爾哈赤臨終之命的。 長期以來,一些明清史專家認為,皇太極汗位是從其幼弟多爾袞手中篡奪來的。清人蔣良騏的《東華錄》順治八年(1651)二月己亥詔內載,多爾袞聲稱「太宗文皇帝(皇太極)之位原系奪立」,暗示皇太極篡奪汗位。據說,努爾哈赤生前已立多爾袞為嗣子,而皇太極用陰謀狡詐的手段從其幼弟手中奪取了汗位,為去除篡位障礙,還逼迫多爾袞生母大妃納喇氏死殉。此說受到一些人懷疑,因為努爾哈赤痛恨多爾袞生母不忠,去世前特命她死殉。當時多爾袞才十五歲,既無功業,亦無威望,故不可能立多爾袞為嗣。皇太極即位後,對多爾袞「特加愛重」,大力培養提拔,多爾袞對皇太極的恩育萬分感念,盡心盡力輔佐皇太極,勛勞卓著,成為皇太極最得力的助手。總之,皇太極與多爾袞兄弟感情較好,無法想像皇太極對多爾袞干下篡位、殺母的勾當。 有的則認為,皇太極的汗位是通過激烈爭斗,力克競爭對手而得到的。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與諸貝勒爭奪汗位的斗爭白熱化,最後皇太極擊敗對手自立為汗。其間,皇太極與代善的爭斗尤為激烈,代善有勛績,有聲望,也有勢力,長期以來一直是汗位的有力競爭者,皇太極抓住一切機會打擊代善,如利用代善與大妃納喇氏的曖昧關系,推波助瀾,藉助輿論,促使努爾哈赤罷黜大妃,代善威望遭受損害。努爾哈赤死後,又逼大妃死殉,削弱代善的勢力,最後壓服代善,奪取汗位。 還有學者認為,皇太極汗位並非奪立,而是由諸貝勒推舉產生。太祖努爾哈赤生前未立嗣子,而是確立了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制度,為汗者須請貝勒推舉產生。當時諸貝勒中,數皇太極實力最強,努爾哈赤死去當天,代善長子勸代善說:「四大貝勒(皇太極)才德冠世,深契先帝聖心,眾皆悅服,當速繼大位。」代善表示同意。次日,在諸貝勒大臣聚於朝時,代善提議舉皇太極為汗,請貝勒「皆喜曰善。議遂定,乃合詞請上即位」。《魯庵文集》所記更富戲劇性:代善表示,按努爾哈赤遺願,當立皇太極為汗。皇太極推辭,主張代善當立,並「相讓走避」。國不可一日無一君,大臣們一會兒去請代善,一會兒去拉皇太極,「號呼奔走於兩間者再三,凡三日」,最後還是代善使人「群擁」皇太極即位。這里不見刀光劍影、不擇手段的權力爭斗,代之以和平友好的互相謙讓。這與貫串清朝特別是其前期血腥的最高權力之爭,形成強烈反差,令人難以置信。其中雖有言過其實之處,但按當時情況,民主推舉皇太極為汗,還是有可能的。因為,當時人們相當崇尚武功,而皇太極的武功遠遠超過才十幾歲的多爾表,與代善比也不相上下;此外,在政治識見、軍事才能和個人威望上,皇太極都高出請貝勒一籌,由於君主專制制度尚未發展完善,遇大事須協商辦理,因而推舉才能卓著的皇太極即位,是不足為怪的

❷ 皇太極和多爾袞之間有何矛盾,他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在皇太極爭奪後金汗位的過程中,多爾袞是他最大的對手。

❸ 皇太極和多爾袞是什麼關系

清太宗皇太極 (1592-1643) 後金第二代君主,大清創建者。滿族,愛新覺羅氏。出生於明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十月二十五日。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八子,在八大貝勒中排名第四,又被稱為四貝勒。皇太極12歲喪母,20歲帶兵打仗,35歲登極,52歲去世,是清朝繼太祖努爾哈赤之後又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明天啟六年(1626年)在沈陽繼後金汗位。次年改元天聰。他對內大力推行封建化的改革,加強中央集權;對外相繼征服了蒙古和朝鮮,並多次帶兵侵略明朝,將西部邊界擴張至錦州、寧遠一線。十年四月改元崇德,改國號大清,正式稱帝。尊其父努爾哈赤為太祖。在位十六年。廟號太宗。

睿親王多爾袞(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極之弟,母為努爾哈赤大妃阿巴亥,同母弟多鐸。1626年封貝勒,後因戰功封睿親王。

多爾袞十五歲時,阿巴亥被皇太極所逼,被迫為努爾哈赤殉葬,多爾袞因此喪失繼承大統的能力和可能。但此後,他軍功卓著。至皇太極去世時,和多鐸掌有正白旗與鑲白旗,於是和皇太極長子豪格爭奪汗位。多爾袞利用豪格的軟弱使其不能繼位,又畏於兩黃旗的實力,不敢自己繼位,轉而扶持皇太極九子福臨入承大統。他和鄭親王濟爾哈朗共同輔政,並實際掌權。

多爾袞攝政時期,清軍入關,滿清侵入中原,對清朝開始在中國近300年的統治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順治對他的稱呼也從「叔父攝政王」也逐漸變為「皇父攝政王」。39歲時,多爾袞因狩獵墜馬不治而亡。死後,順治帝曾追崇多爾袞為清成宗,謚義皇帝。

不久,順治帝就因其獨斷專行,並迫害其兄豪格,又與其母孝庄皇太後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剝奪其封號,並掘其墓,直到乾隆年間才恢復名譽。

❹ 多爾袞與皇太極是什麼關系

多爾袞與皇太極有多層關系:
1、兄弟關系(同父異母)
多爾袞與皇太極的父親都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多爾袞的母親是烏拉納喇氏,皇太極的母親是葉赫那拉氏。
2、君臣關系
皇太極登基稱帝後,皇太極為君、多爾袞為臣兩人為君臣關系。

3、都是同一個女人的丈夫
皇太極的其中一個老婆,就是後來著名的孝庄太後,在皇太極死後嫁給了多爾袞。這在少數民族尤其是滿族和蒙古族中常見,皇太極的老婆中還有一個是孝庄太後的姑姑。滿族人不講究這個。

4、政敵關系
皇太極登基稱帝之前,與多爾袞爭當皇帝,兩人的支持勢力相當。最後是皇太極棋勝一著,當上了皇帝。
另外,皇太極之死據傳為多爾袞所為(這個正史上沒有記載,但記載於各類野史及文獻上,為後世所認可)。
5、情敵關系
孝庄太後在嫁皇太極之前與多爾袞是青梅竹馬。
6、都是順治皇帝的老爸
皇太極是順治帝的親爹,多爾袞是順治皇帝的叔叔,也是後爸。

❺ 皇太極和多爾袞是什麼關系 皇太極篡奪了多爾袞的皇位

皇太極和多爾袞是兄弟關系。

皇太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八子,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

首先,努爾哈赤並沒有稱帝,也不存在「皇位」這種說法。努爾哈赤死的時候並沒有留下傳位給多爾袞的詔書,也沒有留下口喻。故而無法考證皇太極是否奪了多爾袞的可汗位。

(5)皇太極和多爾袞的糾紛擴展閱讀:

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即清太宗(1626年-1643年在位),又譯黃台吉 、洪太主。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第八子,清初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後金第二位大汗,兼任蒙古大汗,清朝開國皇帝。

皇太極自少年起常隨父兄狩獵和征戰,騎射嫻熟。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後,皇太極受推舉襲承汗位,改次年為天聰元年。皇太極即位之後進行大刀闊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強中央集權;在戰略上定先征服朝鮮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後顧之憂的戰略方針。對明則採納漢族降官建議,確立"講和與自固之策",重用漢將,削弱明朝實力,志在入關奪取全國政權。

崇德元年(1636年),在盛京(今沈陽)稱帝,建國號大清,並且迫使李氏朝鮮臣服於清朝。在崇德六年(1642年)的松錦大戰中生俘洪承疇,自此明朝關外精銳喪失殆盡,寧錦防線徹底崩潰,清軍入關已成必然之勢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猝死於清軍入關前夕,未能實現奪取全國政權的夙願。

皇太極前後在位17年。他在位期間,發展生產,增強兵力,不斷對明朝作戰,為下階段清王朝迅速擴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廟號太宗,謚號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葬於沈陽昭陵。死後其第九子愛新覺羅·福臨即位。

❻ 皇太極繼位之謎:大臣多爾袞對他有威脅嗎

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二十一日,努爾哈赤駕崩,皇太極繼承汗位。關於皇太極怎樣繼承汗位的問題,長期以來有不同的說法。一些明清史專家認為,皇太極汗位是從其幼弟多爾袞手中篡奪來的。清人蔣良驥的《東華錄》順治八年(1651)二月己亥詔內載,多爾袞聲稱「太宗文皇帝(皇太極)之位原系奪立」,暗示皇太極篡奪汗位。有的則認為,皇太極的汗位是通過激烈爭斗,力克競爭對手而得到的。還有學者認為,皇太極汗位並非奪立,而是由諸貝勒推舉產生。那麼真實的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呢?
事實上,努爾哈赤晚年並沒有確立汗位的繼承人。自天命七年(1622)三月努爾哈赤宣布將來實行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制,規定未來之汗由八旗旗主諸貝勒共同任免,直至其去世,努爾哈赤一直為這一制度的過渡而做著准備工作。這一時期,努爾哈赤還有意識地讓諸貝勒共理國事,進行著八王共治的演習。天命十一年(1626)六月二十四日,即努爾哈赤死前一個多月,他還強調了諸貝勒「有德政者方可為君為王,否則君王何以稱也」?
因而,可以確定的是努爾哈赤生前不僅沒有立某人為儲的跡象,事實上是根本沒有立儲。從史料觀察,他七月二十三日「不豫」,八月十一日死去,中間經歷了近二十天的時間,顯然不是暴亡,也就是說完全有可能在病重期間將屬意的接班人公之於眾貝勒。所謂坊間傳說的有意立多爾袞,不過是朝鮮方面的猜測,後金政權的任何人,包括皇太極繼位後所打擊的諸大小貝勒,從來也沒有說過努爾哈赤立過多爾袞。所以朝鮮方面的這種猜測傳聞不足為據。順治皇帝就是在這里登基的。
從當時多爾袞的狀況來看,其被立為汗王的條件並不充分。多爾袞在努爾哈赤生前的身份地位並不高,他不過是兄長阿濟格旗下的掌有半旗牛錄的貝勒而已。而其同母三兄弟中,阿濟格、多鐸都被其父安排為旗主。而多爾袞成為旗主,是在皇太極繼位後的天聰二年(1628)。而且當時多爾袞年僅15虛歲,可以想像在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體制下,一個掌半旗的少年貝勒,是缺乏駕馭包括四大貝勒在內的八個旗主,從而順利行使汗王的權力的。
至於多爾袞後來所說的皇太極即汗位「原系奪立」,這句話並沒有說努爾哈赤曾立多爾袞或其他人為儲,皇太極是從他或別人手中奪取儲位而立的。「奪」,也可作「搶奪」、「爭奪」解,本來努爾哈赤死後,八王爭立為汗,每個人都可以說是爭搶。
據推測,在努爾哈赤臨終前,皇太極與岳托極有可能有過密謀,因為努爾哈赤八月初七日已病重,十一日下午未時去世,群臣將其靈柩抬至沈陽宮中已是「夜初更」。隨後岳托聯合薩哈廉連夜動員代善立皇太極,因而「翌日」清晨「卯時」,以代善為首包括皇太極在內的大貝勒便召集諸貝勒會議,由代善提議立皇太極為汗。以此可見,皇太極繼位,確實是諸貝勒按照努爾哈赤的遺訓,經過眾人推舉最後確立的。
岳托等人為皇太極主動謀求,且說服代善搶先提名,佔得先機,為推舉皇太極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但其最終得以繼統還不僅僅由於他們的這一活動,而是有更多的有利因素作依託。
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愛子」,他所以受到乃父的喜愛,一是由於其生母葉赫那拉氏得努爾哈赤專寵,在繼妃富察氏失寵後入居正室,成為嫡妻,皇太極也自然成為努爾哈赤膝下愛子。二是他本人聰慧。《清太宗實錄》卷一記述他幼年時「太祖鍾愛焉,甫三齡,穎悟過人。七齡以後,太祖委以一切家政,不煩指示,即能贊理,巨細悉當。及長,益加器重。」《實錄》所述雖多為溢美之詞,但不會是毫無根據的編造。
皇太極不僅得到父親的偏愛,而且與岳托、薩哈廉、濟爾哈朗、德格類等幾個小貝勒的關系也很好。四大貝勒中,皇太極的年齡最小,與諸小貝勒易於接近,加上皇太極在後金中的顯赫地位及努爾哈赤對他的鍾愛與青睞,因而成為這些人追隨的對象。這些人中,與皇太極關系最密切的是岳托、濟爾哈朗、德格類三人。皇太極與岳托、濟爾哈朗在幼年時便結成了朝夕相處的夥伴友誼。岳托深得祖父努爾哈赤喜愛,幼小「撫育宮中」。當時宮中得努爾哈赤專寵的是皇太極的母親葉赫那拉氏,岳托因而依偎在葉赫那拉氏膝下,得其撫育,這段生活也使他與皇太極結下了深厚友情。濟爾哈朗比小岳托小一歲,他也曾「幼育於太祖宮中」。從其年齡來看,很有可能是與岳托一起,得皇太極之母的撫育。
皇太極十二歲喪母之後,與岳托、濟爾哈朗同炕而眠、同桌而食、朝夕相伴的童年生活也隨之結束,但因為政治的利害關系,他們幾人的關系在其後的年月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天命元年(1616),皇太極與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同被封為和碩大貝勒,在後金政權中是頗有權勢的人物。在四大貝勒中,惟有皇太極可稱得上是文武雙全的英才。天命五年(1620)代善被廢掉太子之後,皇太極在眾人心目中無疑已被視為儲位的最佳人選。按照《實錄》所記,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十二日議立新汗的會議成員有如下諸人: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阿巴泰、德格類、濟爾哈朗、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杜度、岳托、碩托、薩哈廉、豪格等十五人。這些人,按宗支關系大致可劃分為五個系統,即代善、岳托、碩托、薩哈廉、杜度一系;阿敏、濟爾哈朗一系;莽古爾泰、德格類一系;皇太極、豪格一系,阿巴泰與豪格同旗,也可劃入此系;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一系。
阿濟格三兄弟因其母大妃的地位而成為競爭汗位不可忽視的力量,其不利因素是年歲較小,最小的多鐸年僅十三虛歲,他們軍政實踐經驗很少,難當重任。阿濟格雖已二十二歲,但此人有勇無謀,性格粗暴,很難入選。其他各系中較有資格的是各系具有父親或兄長身份的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以上四人也正是憑借他們的嫡出身份及政治經驗,在競爭汗位上具有其他人無法比擬的優越條件。
四大貝勒中,阿敏屬於汗室旁支,而且與努爾哈赤發生過嚴重的矛盾沖突事件,在決定汗位人選的成員中,努爾哈赤子孫又佔有絕對優勢,所以阿敏根本不可能入選。莽古爾泰在行政能力、戰功方面,比起代善、皇太極並無突出之處。代善一系成員較多,且其寬柔性格及處理行政的能力也曾贏得不少人的好感,而且戰功頗著。但天命五年(1620)九月其太子位遭到努爾哈赤的廢黜,不能不對他以後汗位的入選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相比較而言,皇太極在後金諸貝勒中可稱得上文武雙全,而且人際關系也較好。
值得注意的是,在四大宗支中,都有皇太極的支持者:代善一系的代善、岳托、薩哈廉;阿敏一系的濟爾哈朗;莽古爾泰一系的德格類,本系的豪格。皇太極的這種交際能力,無形中削弱了其他宗支的競爭勢力,而使自己在幾大宗系中處於相當有利的優勢地位。尤其是岳托、薩哈廉傾向於皇太極並爭取了代善,更具有關鍵作用。岳托與其父代善的關系並不十分融洽,在代善與皇太極二者之中,他寧願選擇皇太極。代善雖然與皇太極不無矛盾,但大約是考慮到自己曾被汗父廢黜,而且兩個兒子已倒向皇太極一邊,競爭不過皇太極,因而在岳托、薩哈廉的說服之下,索性順水推舟。
代善一系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推舉皇太極,更使皇太極在擁戴力量上具有了絕對的優勢。在議立新汗的十五個成員中,有七人屬於皇太極一派,其他任何人也不具備這種優勢條件。其他的諸人,阿巴泰、碩托有可能屬於中立派。
阿敏、莽古爾泰、杜度及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即使有不同意皇太極為汗者,也提不出在能力素質上優於皇太極的人選,更不可能獲得如皇太極那麼多的支持者。因而,皇太極之最終以推舉的形式入繼大統,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❼ 多爾袞和皇太極有什麼仇

殺母之仇,奪妻之恨

❽ 請問孝庄的兒子順治皇帝的父親是皇太極還是多爾袞

清世祖順治皇帝,名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1661年)。是清愛新覺羅皇太極太宗文皇帝的第九子。崇德三年戊寅正月三十日戊時(晚七點至九點)生,其母為永福宮庄妃,博爾濟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後。 崇德八年(1643年)二月十六日承襲父位,時年六歲,由叔父睿親王多爾袞及鄭親王濟爾哈朗輔政。1644年改元順治。九月自盛京遷都北京,十月初一日即皇帝位於武英殿。福臨是於順治元年入關的清朝的第一位皇帝。十四歲(1651年)親政。 號為順治。

❾ 多爾袞和皇太極到底有什麼矛盾吖

沒有矛盾
他們都是
努爾哈赤的
兒子
皇太極是
努爾哈赤的第四個兒子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二人是同父異母兄弟!

閱讀全文

與皇太極和多爾袞的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