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農村土地糾紛怎麼辦
⑵ 農村土地糾紛怎樣處理
坐標廣東,農村土地糾紛是這樣子處理的:一.土地糾紛投訴情況:
廣東的農村,基層是村民自治委員會,即平時我們所說的「村委會」。而老一輩的村民和村幹部,則會稱之為 「大隊」。 「村委會」(大隊)對應的管理者,則被稱之為村幹部、「大隊幹部」。
平時廣東農村土地的糾紛,一般會投訴到這幾個地方:
1.農民將農村土地糾紛,直接投訴到負責該片區的村委會幹部,即村幹部;
2.農民將農村土地糾紛,直接投訴到當地行政村的書記(一般兼主任),即支部書記;
3.農民直接到村委會,將農村土地糾紛投訴給村委會;
4.農民到當地的鎮政府(廣東的鄉政府極少),投訴農村土地糾紛。一般直接到鎮政府投訴土地糾紛的情況極少,除非是對當地村委會已經不再信任。
5.農民直接報警,投訴農村土地糾紛。這種情況也是極少,除非是打架了。
6.農民打打市長熱線,直接進行土地糾紛投訴。這種情況也是極少,除非是屢次投訴到村委會而得不到妥協解決。
結尾語:
「農村土地糾紛怎樣處理?」雖然寫得很長、很復雜,但是現在的廣東農村土地糾紛本來就是越來越復雜、越來越難處理、越來越處理不了了!關於「農村土地糾紛怎樣處理?」你們有什麼不同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關注。
⑶ 農村土地糾紛應該如何處理找哪個部門
農村土地糾紛問題可以走如下處理程序:當事人本著尊重歷史、尊重事實、兼顧現實進行協商解決;協商不成可以請求村委會、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調解不成可以請求鄉政府或土地管理部門進行調查處理,進行權屬確定;當事人對人民政府作出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如果是土地侵權糾紛,可請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進行行政調處,也可直接提起民事訴訟。土地糾紛原則是由國土資源管理機關調查處理。
《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令第17號)
第五條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發生的爭議案件,由爭議土地所在地的縣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調查處理。
前款規定的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發生的爭議案件,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由鄉級人民政府受理和處理。
第二十三條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對受理的爭議案件,應當在查清事實、分清權屬關系的基礎上先行調解,促使當事人以協商方式達成協議。調解應當堅持自願、合法的原則。
第二十四條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載明以下內容: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法定代表人姓名、職務;
(二)爭議的主要事實;
(三)協議內容及其他有關事項。
第二十五條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由承辦人署名並加蓋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印章後生效。
生效的調解書具有法律效力,是土地登記的依據。
第二十六條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調解書生效之日起15日內,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將調解書送達當事人,並同時抄報上一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
第二十七條調解未達成協議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理部門應當及時提出調查處理意見,報同級人民政府作出處理決定。
第二十八條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土地權屬爭議之日起6個月內提出調查處理意見。因情況復雜,在規定時間內不能提出調查處理意見的,經該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
第二十九條調查處理意見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職務;
(二)爭議的事實、理由和要求;
(三)認定的事實和適用的法律、法規等依據;
(四)擬定的處理結論。
第三十條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調查處理意見後,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報送同級人民政府,由人民政府下達處理決定。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調查處理意見在報同級人民政府的同時,抄報上一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
第三十一條當事人對人民政府作出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在規定的時間內,當事人既不申請行政復議,也不提起行政訴訟,處理決定即發生法律效力。
生效的處理決定是土地登記的依據。
⑷ 農村土地糾紛怎樣解決
2003年以來,中國因徵用土地、拆遷房屋而出現了一系列事件。拆遷糾紛已經成為社會主要矛盾之一。2003年以來相關事件的矛盾焦點是征地拆遷者和被征地拆遷戶之間對補償費數額的爭議,看來拆遷補償問題是解決拆遷糾紛的關鍵。如果有一個公平合理的補償,相信糾紛會大大減少。 國土資源部日前下發了《關於完善征地補償安置制度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提出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統一年產值倍數,應按照保證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的原則,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確定。經依法批准佔用基本農田的,征地補償按當地人民政府公布的最高補償標准執行。根據國土資源部日前公布的新版「征地補償標准」,如果給予被征地農民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合計按30倍計算,仍不足以使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話,當地人民政府將從國有土地有償使用收益中劃出一定比例給予補貼。 在國際上,各國政府征地、居民必須動遷是非常普遍的。在最保護私人產權的美國,歷史上也有重要基礎建設特別是國防建設,需要政府多次動用「重要空間法(Eminent Domain)」來從居民手中成功徵得土地。這其中難免發生所有人與政府之間的糾紛,所有人根據所有權拒不拆遷而進行司法對抗,但是最終在經過一定的法律程序後都是政府獲勝。按照勝訴的美國政府法律代表的話說:「個人利益不能阻礙社會進步」。 但是產權人的讓步不是一味的犧牲,雖然拆遷不是雙贏的局面,但是至少獲得了等價物——給予充分、及時……
簡單的回答可以幫到你,如果需要可以加我好友聊聊!!!
⑸ 農民土地糾紛政府出面解決怎麼在法庭解決
農民土地糾紛政府出面解決如果感覺協商處理不滿意,可以向法庭起訴的。
⑹ 農村土地糾紛,如何解決
這不是糾紛,第三方是故意搗亂,當然你們是不是非法佔地不影響認定他是故意搗亂
⑺ 農村土地糾紛怎麼維權
解決農村土地糾紛的辦法
1、相互調解
農村土地出現糾紛大多是同一個家庭成員之間內較為常見,容親戚之間出現糾紛的話,首先就是相互協商調解,也有的找自己家族裡面比較有威望的老人來裁決。如果不是牽涉到很大利益的土地糾紛,一般的通過家庭內的和解都能解決,畢竟都是自家人也比較好說話。一般一個村裡的人都有點沾親帶故的,所以調解起來一般也比較容易。
2、村委會調解
如果是相互之間調解不了的土地糾紛矛盾,這個時候農民們一般都會找到村委會來調解。因為農村土地的分配就是村集體進行的,所以對農民各自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了解比較清楚,而且村幹部對村裡各農民家裡的情況也都比較了解,處理村民之間的矛盾也很有經驗,因此在農村調解土地糾紛的過程中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3、縣市仲裁
如果村一級的委員會無法解決農民之間的土地糾紛問題,那麼農民們還可以向更高一級的縣市申請仲裁。我國有專門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其中就明確規定了農民土地出現糾紛之後仲裁的具體流程及方式。如果農民們需要申請仲裁的需要提前了解這部立法,對仲裁的具體形式以及內容了解清楚,這樣才能很好的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⑻ 農村土地糾紛處理辦法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 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專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屬,由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