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遭環保組織舉報 特斯拉德國工廠被叫停
[汽車之家 行業]? 據德國媒體報道,當地環保組織NABU和Grüne Liga向法蘭克福行政法庭控訴特斯拉,稱其為開墾超級工廠用地而大量伐木,破壞了生態環境。接到控訴後,法庭迅速出手,叫停了特斯拉德國超級工廠相關建設事宜。
據悉,特斯拉德國超級工廠的選址位於一個自然保護區內,此前當地環保部門已經為特斯拉頒發過伐木許可,允許其砍伐所在地內82.8公頃的森林。不過當地居民和環保人士仍然認為特斯拉的相關行為會破壞生態環境,尤其是會污染當地居民的飲用水。
為了達成各自的目的,環保組織和特斯拉都在向當地環保部門提交相應的材料,而環保部門和法庭審核這些材料也需要時間,在這段時間內特斯拉只能停止伐木,等待最終裁決的出爐。按照法蘭克福行政法庭發言人的話講就是:「伐木在建設超級工廠的工程中只佔用幾天的工作量,所以即便暫停伐木,也不會影響工廠建設。」
不過上述說法究竟是否客觀,就見仁見智了。一直以來,特斯拉在德國的超級工廠建設歷程可謂是「多災多難」,不斷因為各種原因而停工。前一段時間,這家企業挖來了賓士柏林發動機工廠的前主管雷恩·雷夫(Rene Reif)來德國超級工廠就職,而此舉直接惹怒了德國最大的工會組織IG Metall。該組織認為,原本電動化進程就會導致傳統發動機工廠大量失業,而此時特斯拉的挖人行為無疑會進一步削弱傳統車企的競爭力。
編輯點評:
在中國市場,根據乘聯會公布的數據,特斯拉11月銷量已達到21604輛,相比於10月份增長78%,多賣了9461輛。但在歐洲特斯拉卻沒能保持這等良好態勢,10月份大眾ID.3力壓Model 3成為歐洲新能源車銷量冠軍,而此時特斯拉的超級工廠卻頻頻出現問題,工期一拖再拖。不知面對這種態勢,馬斯克能否拿出合適的解決方案?(文/汽車之家 陳燦)
㈡ 特斯拉中國副總裁稱沒辦法妥協,當事女子的維權合不合理
其實在最開始的時候,這名女子的做法並沒有任何不妥之處,如果她只是站在原地。然後向大家展示特斯拉此前存在的一些問題。那麼我想保安就不會直接把他抬離現場,但是他到最後站在了車頂。因為這個時候是特斯拉汽車的車展,所以他的行為其實算了特斯拉的權益,而且站在車頂說實話有可能會導致汽車受損,所以這樣的行為是不合理的。不過我還是有很多想法跟大家來探討一下。
第三,如何評價這件事情?
因為到現在為止,特斯拉公司對外作出的回復都非常的簡單,就是表示自己在進行測試的時候發現數據並沒有任何的問題,所以把所有的責任推到了汽車駕駛員身上。所以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個定論可以證明雙方到底誰是有問題的一方。不過也希望通過這件事情,雙方可以坐下來真正的解決這個問題,從而能讓我們知道真相。
㈢ 特斯拉年度投訴僅萬分之0.7,大量失控問題是假嗎
從特斯拉的年報當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每年的銷售額已經來到了50萬輛左右,這在國內是一個非常大的數量。按照一般的情況來看的話,汽車銷售的數量越多,那麼接到的投訴將會越來越多,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會面對更多個性化的個體。而在對於特斯拉的投訴當中,卻發現這樣一個非常獨特的地方,那就是他們的投訴僅為萬分之零點七,也就意味著10萬個人里邊兒才有70個人會投訴特斯拉汽車。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特斯拉的失控問題到底是不是假的。
第三,如何看待特斯拉的公關?
在我看來,之所以會存在如此低的投訴,另一方面是因為大家不想要自己打臉。另一方面就是因為特斯拉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營銷公司。在公關能力方面,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個汽車企業能夠跟特斯拉相提並論。在這樣的情況下,特斯拉公司才能夠保證很好的市場容易程度。但是雖然他們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不錯,但是還是希望作為一個實體企業,他們還是應該做好汽車的品控。
㈣ 被工信部約談,特斯拉欺詐事件愈演愈烈
特斯拉「減配門」事件越演越烈,如今,工信部終於出手對其展開約談。
在之前的3月2日,有國產版Model3的消費者發現其購買的產品存在「減配行為」,其購買的國產版Model3在官方環保清單上標注的是其搭載了自動駕駛硬體「HW3.0晶元」,而實際產品搭載的卻是自動駕駛硬體「HW2.5晶元」。
3月10日,工信部針對特斯拉Model3車型部分車輛違規裝配HW2.5組件問題約談了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責令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按照《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辦法》有關規定立即整改,切實履行企業主體責任,確保生產一致性和產品質量安全。
相關律師表示,特斯拉有著欺詐消費者的嫌疑,涉及觸犯《合同法》和《消費者保護法》。可以結合合同約定以及三包承諾,選擇退貨、更換、要求賠償損失等方式維權。
工信部的約談也為特斯拉敲響了警鍾,中國市場海納百川,但能在中國市場取得利潤的,則是那些對中國市場充滿敬畏之心的車企。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㈤ 特斯拉被新華網點名批評,是因為什麼原因
特斯拉被新華網點名批評,甩鍋是主要原因,當然也有對中國消費的傲慢和無視有關!㈥ 特斯拉中國副總裁稱沒有辦法妥協,車主應該如何正確維權
據媒體報道,2021年4月,上海車展特斯拉展台上一位維權女車主身著剎車失靈的白色T恤,高呼特斯拉剎車失靈,引起大批群眾圍觀,而對此特斯拉中國副總裁陶琳回應道,特斯拉沒有辦法妥協。此消息在社交平台上發酵後,引起了網民們的廣泛關注與討論。
部分網民認為該維權女車主的行為欠妥,責任不一定完全在於特斯拉;也有部分網民認為,特斯拉應該低下頭來接受檢查。而現今車輛出故障或者產品出故障的事情並不少,如果面臨車輛有問題時,車主應該如何正確維權呢?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與汽車品牌方進行積極溝通,商討相關事宜一個汽車車主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當如果能夠組建成利益受侵犯車主的團體之時,那麼就可以以團體、群體運作的形式來對汽車品牌方施壓,可以通過在社交平台以及短視頻平台上發表自身的原創內容來表示自身的訴求,從而維護自身的權益。而這樣一種方法,也可以對於汽車品牌方進行有效的施壓,有效的維護自身的權益,但是它的缺點在於難以形成利益受侵犯車主團體。
四、藉助媒體的力量,通過輿論監督來維權最後可以藉助媒體的力量,因為被媒體所報道的事情更容易成為社會公眾所均能感知到的東西,所以藉助媒體的力量有助於讓自身的訴求以輿論監督的形式展開,從而更好地維護自身的權益。
㈦ 特斯拉中國總裁回應維權事件,特斯拉為何會頻繁出現維權
特斯拉出現維權事情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其實在此前,關於特斯拉維權的報道就一直層出不窮。只不過特斯拉是一個非常出色的營銷公司,把這些消息都給隱藏了下來。但是隨著特斯拉的市場規模正在不斷的變大,很明顯現在依靠一汽車企業是沒有辦法掩蓋所有的不良報道。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為什麼特斯拉汽車有如此多的維權報道。
第三,如何評價特斯拉的回復。
很多消費者在看到他說他回復的時候都認為特斯拉回復非常的強硬。這樣做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讓很多的消費者對其失去忠誠。在這樣的情況下,對特斯拉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好處。很多人認為特斯拉既然敢這么說,那麼很可能真的是冤枉的。但是在這里還是要勸誡大家,既然事情沒有水落石出,還是要等待真相被揭露的那一天才能夠有一個定論。
㈧ 特斯拉被五部門約談,為什麼特斯拉對中國消費者的態度沒有那麼友善
因為大部分的中國人喜歡外國品牌的車,因為開著有面子,而在大品牌上我們中國人喜歡越貴越好,其他的都不重要,所以外國人抓住了點,反正你也沒別的車可買,我對你不友善你也得買,所以被約談了。
產品質量一目瞭然,無需贅述。其實虛榮心在作怪。在他們看來,開特斯拉汽車是時尚和身份的代表,隨處可見。根本原因是內心自卑,對自己的國家缺乏信心。中國已經不是以前的中國了,我們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他們。疫情控制凸顯了中國制度的優越性,真正實現了以人為本的社會管理理念。但是,美國這次很著急,不斷指責和推卸責任。要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自卑心理,對國家、對民主、對制度充滿信心,站出來做人,以平常心看世界,不要再仰望西方。
開中國車不丟人,開國外品牌車也不優越。心態要樹立起來。汽車是一種交通工具。我們應該清楚自己喜歡哪個品牌。別傻了,明明欺負人。你還熱臉貼別人冷屁股。你不是在侮辱自己嗎?當然,別人看不起你。所以,我們花錢的時候,要理智。在全球化下,我們不提倡抵制任何人,但作為客戶,我們應該有尊嚴地享受產品和服務。所以我們要求國產特斯拉價格至少和美國一樣,服務和配置一樣。這個要求並不過分。
㈨ 特斯拉維權車主一審勝訴,或成國內首例「退一賠三」案,車主的訴求是什麼
車主的需求是他要求特斯拉公司賠償,因為他認為這款車子並不是正常的,而是事故車的。所以他認為特斯拉公司存在欺詐行為之後,向法院提起了訴訟。這是我國第1起特斯拉維權的車主一審勝訴的,而且還是退一賠三的案件。最後法院宣判。特斯拉公司構成欺詐行為,應該向車主退回該車的款項,一共約38萬元人民幣,並且按照消費者權益保障法的相關規定,退一賠三。總共給該車主賠償110餘萬元人民幣。
然後就在2019年的11月份,請了一家機動車評估公司進行評估。評估的結果是認定這輛車是一輛事故車,最後該車主向法院提起訴訟認為這輛車是事故車,違反了當初和特斯拉公司簽訂的協議,要求特斯拉公司承擔退役賠償的責任。法院經過審判支持了該車主的訴求,並且讓特斯拉退1賠3,這是我國首例特斯拉退1賠3成功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