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工程合同糾紛哪些法院具有管轄權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3條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故因建築工程設計合同所產生的糾紛,被告住所地和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均有管轄權。在實踐中對於被告住所地法院的管轄權無異議,爭議焦點在於合同的履行地。
「合同履行地」,通常是指「合同規定履行義務的地點」,也即義務清償地點。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一直採用特徵履行地的規則來確定管轄。特徵履行說認為:在雙務合同中,當事人雙方各須向對方履行義務,其中一方的義務通常是交付物品、提供勞務等,而另一方的義務則通常是支付金錢。通常認為,在這兩種履行中,交付物品、提供勞務等的非金錢履行為特徵履行,因為它們體現了該合同的特徵。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的司法解釋的第18條規定:合同約定履行地的,以約定的履行地點為合同履行地。合同對履行地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爭議的標的為給付貨幣的,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交付不動產的,不動產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其他標的,履行義務的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
最高人民法院通過適用意見及相關司法解釋,就財產租賃合同、融資租賃合同、以信息網路方式訂立的買賣合同、借款合同、證券回購合同、聯營合同、委託貸款合同以及建設工程合同等合同的履行地作了專門規定。那在建築工程設計合同中沒有約定合同履行地的情況下如何確定合同的履行地呢?
《合同法》第16章建設工程合同第287條規定:本章沒有規定的,適用承攬合同的有關規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1989年8月8日《關於如何確定加工承攬合同履行地問題的函》([1989]法經[函]字第22號)、1989年11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經濟審判庭《關於如何確定加工承攬合同履行地問題的電話答復》的規定,加工承攬合同以加工承攬人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
建築工程設計合同是承攬合同的一種,建設工程設計合同的「加工行為」為出圖、曬圖行為,該行為為履行義務的行為,而出圖、曬圖需要的人力、物力均離不開設計單位的經營場所;故,設計單位所在地為設計人履行義務地。因此,在建設工程設計合同沒有約定合同履行地的情況下應當以承攬人(即設計單位)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
❷ 因合同糾紛提起訴訟由哪個人民法院管轄
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法院管轄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對沒有辦事機構的公民合夥、合夥型聯營體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注冊登記地法院管轄。沒有注冊登記,幾個被告又不在同一轄區的,被告住所地的法院都有管轄權。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法院都有管轄權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如果合同沒有實際履行,當事人雙方住所地又都不在合同約定的履行地的,應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法律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因購銷合同、加工承攬合同、財產租賃合同、融資租賃合同、補償貿易合同、加工承攬合同提起的糾紛,如確定由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轄的,則關於合同履行地購銷合同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對交貨地點有約定的,以約定的交貨地點為合同履行地;沒有約定的,依交貨方式確定合同履行地;採用送貨方式的,以貨物送達地為合同履行地;採用自提方式的,以提貨地為合同履行地;代辦托運或按木材、煤炭送貨辦法送貨的,以貨物發運地為合同履行地。購銷合同的實際履行地點與合同中約定的交貨地點不一致的,以實際履行地點為合同履行地。加工承攬合同,以加工行為地為合同履行地,但合同中對履行地有約定的除外。財產租賃合同、融資租賃合同以租賃物使用地為合同履行地,但合同中對履行地有約定的除外。補償貿易合同,以接受投資一方主要義務履行地為合同履行地。加工承攬合同以加工行為地為合同履行地,但合同中對履行地有約定的除外。
❸ 承攬合同糾紛管轄如何確定
承攬合同糾紛屬於合同糾紛,合同糾紛的管轄可以在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法院之間選擇。
❹ 加工承攬合同簽訂後未履行,發生爭議後可否由約定的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轄
青島叢律師:根據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0條規定加工承攬合同,以加工行為地為合同履行地,但合同中對履行地有約定的除外。因此,首先看是否有約定,若有從約定,沒有則由加工行為地為合同履行地,若沒有履行則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從你說的情況來看,加工承攬合同對合同履行地有約定,則應依合同約定,由約定地法院管轄。
❺ 加工承攬合同被告住所點法院有管轄權嗎
是可以的,除非合同中有特別約定。
具體如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因合同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二十條同時規定:「加工承攬合同,以加工行為地為合同履行地,但合同中對履行地有約定的除外。」依據上述兩項法律規定,加工承攬合同糾紛應由合同約定的履行地(比如約定安裝地)或實際履行地(加工定作所在地)法院所在地管轄。在沒有約定的情況下也可適用一般原告就被告的規定。
❻ 加工承攬合同糾紛應向哪個法院起訴
當產生糾紛兒當事人有協商不成的時候,訴訟就成了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但是加工承攬版合同涉及多權個地點,應當向哪個法院起訴呢?小好律師為您做出解答如下: 首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有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但是何為加工承攬合同的「合同履行地」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使用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二十條對此做出了明確規定,即「加工承攬合同以加工行為地為合同履行地」。 但是在我國民事領域奉行當事人意思自由原則,因此在不違反相關規定的情況下,允許當事人協議約定以下地點之一法院對糾紛進行管轄:被個哦所在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所在地或標的物所在地。 綜上所訴,有權管轄加工承攬合同糾紛的法院為: 1、被告所在地(此為一般民事糾紛所普遍遵循的); 2、加工行為地(加工承攬合同所特有); 3、糾紛當事人約定的地點。 由此,您大概已經了解了當遭遇加工承攬合同糾紛時,應該向哪個法院主張己方的權益。但是小好律師提醒您,應根據個案的具體情況區別對照適用。
❼ 合同約定不明確 管轄權如何確定
原告與被告簽訂機器設備加工安裝調試合同一份,約定由被告為原告加工、安裝、調試機器設備一套。後因被告僅履行了加工、安裝義務,未為原告進行調試,導致原告無法使用該機器設備。訴訟中,被告提出管轄權異議,認為本案系加工承攬合同關系,應當以加工行為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現原告向其住所地法院起訴無法律依據。
[析案] 《民事訴訟法》第24條規定:「因合同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0條同時規定:「加工承攬合同,以加工行為地為合同履行地,但合同中對履行地有約定的除外。」依據上述規定,加工承攬合同糾紛應由合同約定的履行地(比如約定安裝地)或實際履行地(加工定作所在地)法院所在地管轄。在沒有約定的情況下,可適用一般原告就被告的規定。
本案中,根據原、被告合同的約定,被告根據原告廠房情況,為原告設計、加工機器設備後,還需將機器設備運送到原告處,為其安裝、調試,保證原告能夠正常使用。該合同符合加工承攬合同的特徵,因此,被告提出的管轄權異議成立,該案應當由加工行為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 劉芳芳 朱 穎
❽ 定作合同管轄地
定作合同在合同法中的法定名稱為承攬合同,適用《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管轄范圍,內有約定的按約定,容沒有約定的,可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承攬合同法定的合同履行地為加工行為地。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四條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五條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20、加工承攬合同,以加工行為地為合同履行地,但合同中對履行地有約定的除外。
❾ 買賣或承攬合同中5個可以約定管轄的法院有哪3些
按相關法律規定,對於合同糾紛,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三十四條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