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吃飯多次不結賬糾紛

吃飯多次不結賬糾紛

發布時間:2021-07-31 16:23:59

A. 幹部請17人吃飯不結賬打老闆,將面臨什麼處罰

在2020年10月7日21時許,遵化市一火鍋店老闆劉某報警稱自己在飯店門口被毆打。調查稱一幹部請17人吃飯,吃飯後不結賬,並且發生了口角爭執以及對店主進行了毆打。

這名幹部如果處理不好後果十分嚴重,希望幹部腳踏實地為人民服務,做好人民的榜樣。

B. 吃完飯不結賬偷偷跑掉屬於什麼違法行為

根據金額斷定,可能涉嫌違反治安管理,嚴重的話會被拘留,罰款。

C. 在飯館吃飯不結賬就走人了屬於違法嗎

按尋釁滋事定性,你看是不是違法。

D. 吃飯不結帳是什麼違法行為觸犯那條法律

吃飯不結帳屬於強拿硬要他人財物,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法,可處5日以回上10日以下的拘留,答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六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的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1000元以下罰款:

(一)結伙斗毆的;

(二)追逐、攔截他人的;

(三)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的;

(四)其他尋釁滋事行為。

(4)吃飯多次不結賬糾紛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八條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對他人造成損害的,行為人或者其監護人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九條對於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打架斗毆或者損毀他人財物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較輕的,公安機關可以調解處理。經公安機關調解、當事人達成協議的,不予處罰。經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達成協議後不履行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本法的規定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給予處罰,並告知當事人可以就民事爭議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E. 吃飯500不結賬逃跑違反什麼法律

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抓到了,必然會被拘留和罰款的。

F. 警察在我這吃飯半年了不結賬,怎麼投訴

其實警察美沒什麼好怕的,他也不能隨便抓人。你可以在他上班時去他工作的地方找他要錢。如果怕弄砸了,可以假裝是有其他事情去派出所,偶然碰上他的,問他什麼時候結賬,說自己周轉不開了。如果他要面子,一般就會答應你了。

G. 客人吃完飯不結賬違法嗎

肯定違法,這個屬於民事糾紛案,先私下解決要是實在解決不了可以報警處理。警方會全力幫你處理的!

H. 吃飯結賬法律糾紛

您是想問飯店裡出現騙子,對您進行欺詐
飯店方面是否有責任嗎?

您去飯店就餐,是受到《合同法》保護的
飯店方面應就合同的履行盡到對相對人保護、協助、告知等義務

我認為騙子在該飯店行騙,導致您的財產受到損失,飯店方是有過錯的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您

I. 吃飯多收錢怎麼投訴

建議你先與公司管理人員溝通下,如果一直到總裁那還是這樣的話這樣的公司沒必要呆下去。如果採取投訴的方式解決,你會發現不論你是否有理在理論與法律上你都是個輸家。人與人對決容易,公司與公司競爭容易。人與公司打官司會很累,很氣,很痛苦的。還有一種選擇就是想辦法把這事鬧大,但不要與公司成對立面。最好的效果就是讓公司高層與公司的競爭對手間接的知道這件事。然後你與他們溝通的時候才有籌碼在手上。消費多收錢如何維權
1、從投訴內容來看,超市結賬多收錢主要有以下三種情形:一是實際結賬金額略高於標注價;二是標注「促銷價」實際仍按原價收費;三是同一件商品被多次收費,即一件商品被掃碼多次。
2、新消法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一般以3倍計算;增加賠償後不足500元的,為500元。從受理情況看,已有消費者通過新消法維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如郁某在一超市買了2罐薯片,每罐標價5.9元,應付11.8元,超市實收15.8元。郁某投訴到工商部門後,獲賠500元。又如高某買了管標價9.7元的牙膏,後發現超市多收3.2元,在工商人員的介入下,也獲賠500元。
超市多收錢應當承擔何種法律責任,需要依據是否有故意欺詐行為來進行區分判斷。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
一、消費者的社會監督權利
《產品質量法》第22條規定:「消費者有權就產品質量問題,向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查詢;向產品質量監督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及有關部門申訴,接受申訴的部門應當負責處理。」第23條規定:「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社會組織可以就消費者反映的產品質量問題建議有關部門負責處理,支持消費者對因產品質量造成的損害向人民法院起訴。」社會組織主要指各級消費者協會及質量管理協會等。
二、銷售者必須對消費者購買的產品質量負責
《產品質量法》第40條規定:
售出的產品有下列情況之一的,銷售者應當負責修理、更換、退貨;給購買產品的消費者造成損失的,銷售者應當賠償損失:
1、不具備產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說明的;
2、不符合在產品或者其包裝上註明採用的產品標準的;
3、不符合以產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的。
三、消費者有權要求獲得損害賠償
《產品質量法》第44條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人身傷害的,侵害人應當賠償醫療費、治療期間的護理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等費用;造成殘疾的,還應當支付殘疾者生活自助具費、生活補助費、殘疾賠償金以及由其扶養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費等費用;造成受害人死亡的,並應當支付喪葬費、死亡賠償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扶養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費用等。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財產損失的。侵害人應當恢復原狀或者折價賠償。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損失的,侵害人應當賠償損失。
四、解決產品質量糾紛的方式
《產品質量法》規定,消費者可以通過協商方式解決產品質量糾紛,也可以請社會團體、行政主管部門進行調解,還可向仲裁機構申請裁決,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因產品質量引發問題,有權要求生產者、銷售者承擔產品質量責任。這里的產品質量問題分為兩類,一類是一般產品質量問題,即產品質量不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要求(稱為默示保證條件),或不符合生產者、銷售者對產品質量作出的保證和承諾(稱為明示擔保條件)。如國家法律規定,產品必須符合安全、衛生標准,具備應有的使用性能。還有很多產品都有產品說明、產品標簽、廣告、樣品等,只要生產者、銷售者以上述任何一種方式表明了產品的質量,消費者就可以此作為判定質量的依據,只要認定產品與其說明名不符實,就可以判定產品質量有問題。另一類是產品存在缺陷,並使消費者造成了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表明產品質量問題的嚴重。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不僅可以要求賠償該產品損失,還有權要求賠償該產品造成的其他損失。
五、損害賠償的有關時限規定
消費者因產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根據《產品質量法》第45條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益受到損害時起計算。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請求權,在造成損害的缺陷產品交付最初消費者滿十年喪失;但是,尚未超過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消費者在因產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後,應及時向法院起訴,以免喪失訴權。請求賠償的權利又叫請求權,指的是消費者因產品缺陷受到損害後,要求侵權人(包括生產者、經銷者)給予賠償的權利。

J. 跟朋友一起吃飯,總是沒人主動結賬,我主動結過幾次,感覺自己很虧,不是富二代…

如果是真正的好朋友你應該不會在乎吃飯的幾個錢,如果是普通朋友或者酒肉朋友就找個合適的時機AA吧,沒有一種付出是心安理得的!

閱讀全文

與吃飯多次不結賬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局廉政談話講話稿 瀏覽:979
轉讓優思明 瀏覽:583
知識產權代理服務協議格式 瀏覽:117
商河縣工商局 瀏覽:810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