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面試 院長怎麼處理醫鬧事件
通過司法機關、醫療機構、社會各界乃至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盡可能消滅醫鬧這一現象。 有利於為醫院和患者提供一個安寧的診治環境,有利於建立和諧醫患關系及和諧社會。 (一)、醫務人員應當依法行醫、切實履行高度注意義務、告知義務、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權,與患者及家屬做好溝通、解釋、說明。只要醫務人員做好自律,尊重患者權利、提高法律意識和服務意識,很多醫療糾紛根本不會發生。
(二)、醫院應當努力提高自身的醫療水平,提高服務質量,加強管理,減少醫療損害的發生。
(三)、醫院加強宣傳,建議醫院可以印製一些宣傳手冊,宣傳醫患雙方的權利義務,使患者知道在醫院自己應當遵守和配合的義務,明確解決醫療糾紛的正確途徑,引導患者通過正確途徑解決問題。
(四)、醫院應當由專門機構處理醫療糾紛,建立專門的處理醫療糾紛的程序,按照規定接待和答復來訪人員。
(五)、發生「醫鬧」事件後的處理程序
1、與患者或其家屬正面溝通、交流,融洽緩和醫患關系,告知採取正常途徑處理醫療糾紛;
2、甄別患者或其家屬與醫鬧者,予以區別對待;
3、盡量不與職業醫鬧者發生正面沖突,勸阻無效撥打110,及時報警;
4、作好證據的收集工作,如利用攝像、錄音留取醫鬧的證據,便於工作於司法機關追究醫鬧的責任。
5、按照我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採取調解、行政處理、法院訴訟的方法解決醫療糾紛。如醫院確實存在問題,可按照相關法律規定計算賠償,盡快的化解糾紛。醫院沒有問題的,應堅持按法律規定辦事,不做無原則的妥協。
現在許多醫院與公安攜手共建警務站、派出所,維護醫院的診療秩序,秩序就診患者的安全,也是一種治理「醫鬧」較好措施。部分醫院建立保安隊伍,自行維護醫院診療秩序,也不失一種保護方法,但應注意不要動手,激化矛盾造成更大的損害。
總之,治理醫鬧要靠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重要的是醫患雙方正確認識醫患關系和各自的權利義務,才能避免「醫鬧」事件。
Ⅱ 做為一名醫務人員遇到醫療糾紛該咋辦
1、嚴格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恪守醫療服版務職權業道德,改善服務態度,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2、加強質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預防醫療糾紛的有效措施。3、提高病歷及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並加強管理。4、改進服務作風,提高醫療質量,改善服務態度,切實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5、實施知情同意,醫院在醫療活動的不同階段都要防範醫療爭議,自始至終都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通過告知明確醫療服務合同的目的、疾病發展轉歸過程和醫療服務的損害特性,明確醫療服務合同履行的風險。
Ⅲ 面試護士遇到醫療糾紛應該怎麼做
醫患關系最麻煩的就是醫療糾紛,作為護士你是沒有權利來解決此事情的內,如果你遇見此事第一要容穩定對方情緒,積極與醫院處理此事的專業人員聯系,第二,安排他們到專門的地方來交流此事,在病房或醫生辦公室會影響醫院的工作,第三,在聽取對方的敘述過程中,對於結論性的東西,盡可能地希望專業人員來回答,醫院授權的例外。一般醫院的醫務處負責此事,他們有一整套運行程序,譬如申請鑒定,專家的迴避等等,護士主要是接待,維系穩定是最主要的,凡是涉及到糾紛,一般醫患分歧都很大,而且專業性都很強,回答謹慎小心為好。
Ⅳ 申論題!如何解決醫鬧
[什麼是「醫鬧」?]
醫鬧是指受雇於醫療糾紛的患者方,與患者家屬一起,採取各種途徑以嚴重妨礙醫療秩序、擴大事態、給醫院造成負面影響的形式給醫院施加壓力從中牟利的行為。醫鬧採取在醫院設靈堂、打砸財物、設置障礙阻擋患者就醫,或者毆打醫務人員、跟隨醫務人員,或者在診室、醫師辦公室、領導辦公室內滯留等等。
[為什麼會出現「醫鬧」?]
我國的醫患糾紛中,絕大多數患者處於弱勢地位。當醫療糾紛發生後,需要患者家屬自己做出舉證。患者家屬需要自己找鑒定單位、集合鑒定專家,進行一次鑒定再調解的時間也是十分漫長,有的甚至需要1年以及更多的時間。本來醫療事故就給患者和家屬帶來了巨大的創痛,漫長的維權拉鋸戰更會讓其身心俱疲。正因如此,很多家屬不願意走這種正常程序,而選擇粗暴、見效快的非正常途徑。歸根結底醫鬧事件頻發的根本原因在於現有醫療糾紛處理機制不能有效發揮作用、合法維權成本過於高昂以及非法索賠得不到懲處。
[「醫鬧」的危害]
醫鬧事件的頻發,會加劇醫患矛盾,對患者本身來說也是不利的。例如一些有風險的手術,大部分醫生寧可選擇不做以規避風險,這樣最終吃虧的還是患者本人。此外醫鬧事件還代表著社會長期積壓對醫院和醫生的強烈不滿情緒,如果不加以制止和解決,可能會發展成危害性和破壞性更大的群體性事件。
[解決措施]
要解決醫療糾紛,原本有訴訟、調解等正規渠道。但因為正常的維權渠道會給患者和家屬帶來更多的麻煩,才會有很多人非得「劍走偏鋒」。因此,拓寬醫患糾紛的正規解決渠道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醫患糾紛。對此,中公教育專家認為:
措施一:為患者群體提供一個反映利益訴求和獲取專業幫助的平台,讓他們能夠更加便捷地獲得專業的醫療咨詢和法律咨詢,改變醫患雙方信息不對稱的現狀,重塑患者通過正規渠道維權的信心;
措施二:完善正規法律途徑,提高違法成本。政府完善相關的解決機制,提高醫院和患者雙方的違法成本,加強監管,對於不合格的醫院予以勒令整頓、不合格的醫生取消行醫資格;對故意鬧事,激化矛盾的醫鬧行為依法予以懲處。
Ⅳ 醫護人員遇到醫鬧怎麼保護自己
1、嚴格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恪守醫療服務職業道德,改善服務態度,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2、加強質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預防醫療糾紛的有效措施。3、提高病歷及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並加強管理。4、改進服務作風,提高醫療質量,改善服務態度,切實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5、實施知情同意,醫院在醫療活動的不同階段都要防範醫療爭議,自始至終都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通過告知明確醫療服務合同的目的、疾病發展轉歸過程和醫療服務的損害特性,明確醫療服務合同履行的風險。
Ⅵ 防控傷醫,醫鬧行為 十個方面都是什麼 哪些具體舉措
二級以上醫院應建應急安保隊伍,醉酒、精神或行為異常患者由保衛人員陪診……國家衛生計生委等三部門日前出台《嚴密防控涉醫違法犯罪維護正常醫療秩序的意見》,亮出「組合拳」維護正常醫療秩序,嚴懲傷醫、醫鬧行為。
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全國醫療糾紛和涉醫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明顯減少。醫療糾紛數量和涉醫違法犯罪案件數量實現連續三年「雙下降」的良好勢頭。但是暴力傷害醫務人員案件和各類擾亂醫療機構正常秩序的事件仍時有發生,有的造成了嚴重後果和惡劣影響。
「一些醫院在排查、防範糾紛上做得並不好,部分醫院管理者在防控糾紛上反應很遲鈍,一些明顯可見的危險因素被忽略,導致原本可以化解的沖突、可以防範的傷害,最後還是不幸發生了。」 國家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意見從十個方面對醫療機構堅持以患者為中心改進服務,同時加強安保安防,維護正常醫療秩序提出了明確要求。
意見提出,二級以上醫院建立應急安保隊伍,安裝符合標准要求的監控設備。「在醫療機構內遇有持刀、持械或其他危險物品傷害、劫持醫務人員和患者的,應急安保隊伍應當立即採取必要手段果斷制止,迅速控制行凶者,救助受傷人員。」要將涉醫違法犯罪行為人納入社會信用體系,依法依規施行聯合懲戒並通報其所在單位。
在強化安保措施的同時,意見提出醫療機構應當建立診區管理制度,遇有醉酒、精神或行為異常患者就診,要安排保衛人員陪診,一旦出現突發情況立即採取果斷措施,確保醫務人員及患者安全。
對於涉醫矛盾糾紛,意見明確,二級以上醫院必須設立專門部門受理群眾投訴,主動排查醫患矛盾糾紛,及早調處化解。
Ⅶ 如何處理「醫鬧」問題
既要引導患者通過合法途徑表達訴求,也要讓違法者付出成本。正路暢通了,歪路堵上了,才能真正根治醫鬧
醫療糾紛頑疾,由來已久。病根兒不同,治法也不一樣。
就像天津的劉文海,認為自己站著進醫院,卻要坐輪椅回家,憑什麼呀,這屬醫鬧的一部分。
治這種「賴床」,反求諸己,醫方從自己做起,不失為正路:首先反思,正常的維權之路通不通?大路不通,人走歪路咱說起來也不硬氣。
在國外,醫療事故的處理,通常會走法律、保險等途徑。但在中國,患者總認為醫院處於強勢一方,維權渠道不暢通,維權成本太高,「告不如鬧」成了老百姓的普遍心理預期。
一場官司下來,程序繁瑣、周期漫長,得到的補償也許還沒有「鬧」來得多。「大鬧大賠、小鬧小賠、不鬧不賠」,在繁文縟節和給錢了事之間,後者成為民間的一種常態選擇。
從技術解決方案層面講,可逐步建立權威的醫療調解和仲裁機構。兩方博弈時,第三方的介入能給予較為公正的鑒定和判斷,消除患者對「醫醫相護」的擔憂,有利於患者維權。
在此前提下,就該想辦法杜絕「大鬧大得」的行為了。以鬧求利,損害的是公共利益。對於這種醫鬧,應堅決制止。
整治醫鬧,可從法律制度設計入手,同時兼顧到醫學科學局限性、醫療行業高風險性等行業特點,考慮建立醫療風險保險機制:醫院給醫生購買意外保險,如果出現醫療事故,保險公司根據責任程度對患者進行賠償。保險公司為了少付保單,一定會為釐清醫患責任不遺餘力。醫生工作風險合理轉嫁,患者也能得到切實補償,一舉兩得。
總之,一方面要培養全社會尊重法律,依法維權的氛圍,引導患者通過合法途徑表達訴求;另一方面,堅決打擊「大鬧大得」的行為,讓違法者付出違法成本,正路暢通了,違法之路堵上了,才能真正根治醫鬧。
Ⅷ 面對醫鬧應該如何處理
7/7 分步閱讀
講明具體問題
出現了醫療糾紛,醫患雙方不應該逃避問題,應該把具體問題擺在明面上,出現的問題、出現問題的原因、採取的措施、雙方之間的溝通情況等都應說清楚、講明白,避免出現不必要的誤解,也可分清具體責任,做下一步商討。
2/7
主動承認失誤
如果確實是應為醫生操作問題或其他配合問題,導致患者出現一些問題,那麼醫生應該主動承認失誤,並表明態度,對應負的責任勇於擔當,對患者的情緒進行安撫,雙方心平氣和地解決矛盾。
3/7
尋求其他支援
如果遇到醫鬧,無法現場解釋清楚,場面比較混亂,這時應該通過一些方式尋求醫院、其他醫生的志願幫助,醫院可派人與患者進行協商,避免矛盾激化。其他醫生幫助可以暫時緩解雙方之間的矛盾,讓第三方在中間協調,避免矛盾面直接對面。
4/7
問題嚴重需及時報警
如果現場已經失控,醫鬧的做法已經對醫生的人身安全或醫院的安全造成威脅,那麼應該及時報警,通過警務力量控制事態進一步發展,減少不必要的傷害。
5/7
可以暫時迴避
在雙方無法進行溝通,而患者情緒非常激動,問題暫時得不到有效解決的情況下,為了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當事人醫生可以選擇暫時迴避,等待患者情緒穩定,有了可溝通的氛圍和環境,雙方再進行協商。
6/7
做好事件取證
作為醫療工作者,應該將對患者的義務告知、溝通記錄、醫療過程以及醫鬧的違法過程等進行記錄、拍攝、錄音取證,為問題解決提供依據,有效保護自己。
7/7
還需加強溝通交流
其實,醫生和患者之間還應加強事前、事中、事後的全面溝通,把問題講透徹、說明白,減少可能發生的誤會點,減少雙發糾紛的發生,從根本上預防發生醫鬧影響醫院正常工作和醫生人身安全的現象。
注意事項
一是溝通貫穿於整個解決過程的始終
二是還需相關法律的完善
Ⅸ 醫院面試題 怎麼看待醫鬧問題
這個事是醫患矛盾,抄醫鬧問題頻發說明矛盾呈增長趨勢,且愈演愈烈。現在的問題是病人不相信醫生,部分醫生確實存在問題,為了獲取更多利潤,做出違背醫德的事情。這個問題很敏感,在網上經過網民討論問題往往會向著更加惡劣的方向發展,使得醫生這個職業被抹黑的越來越嚴重。網民中醫生是少數,百分之百的網民都曾是或者現在就是患者,而大部分網民便會站在醫鬧問題中患者及其家屬一方。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打破現在的醫療制度體系,實行更好的讓患者感受到溫暖的醫療制度,與此同時也使醫生的各種權益得到保護。目前來說為了緩和這種矛盾醫生在治療過程中對患者及其家屬採取盡可能好的態度。使本身處於病痛中的患者及其家屬的情緒不被激化從而釀成事故。業外人士回答。
Ⅹ 「醫鬧」與醫療糾紛有什麼關系
為堵住暴力「醫鬧」橫行,我國近年頻出重拳。與法治剛性相對應的,是制度柔性回,兩者缺一答不可。解決「醫鬧」問題,「堵」只是手段之一,更重要的還是「疏」——暢通沖突處置渠道、強化調解的公信力和可信度、提高調解的效率等,如此才能確保醫患糾紛處理步入正常軌道。預防暴力傷醫,構建和諧醫患關系,需要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在政策和財政上給予支持,減輕貧困患者就醫的沉重負擔。還應該建立分級診療制度,通過立法,明確規定醫療糾紛發生後患者進行醫療糾紛救濟的途徑,減少患者救濟的程序限制,保護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