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鄰里糾紛調解信息

鄰里糾紛調解信息

發布時間:2021-07-31 12:52:08

㈠ 鄰里糾紛怎麼解決

1、通過採取友好協商加以解決。拿出追求「和諧」的勇氣,多換位思考,推已及人,站在對方的立場想問題和行動。

拋棄「小氣」,力求「大氣」,多一分寬容,少一分計較。

實在無法解決時,可請求政府和組織的幫助,千萬不要激化為械鬥。

2、通過各種調解加以解決。

3、通過派出所加以解決。

很多人在遇到鄰里糾紛後通常會去派出所解決問題,公安部門會依據糾紛的實際情況和性質,依據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相關規定,做出相應的處理決定。

4、進行民事訴訟加以解決。

調解員和派出所不能解決問題後,可以採取進行民事訴訟的維權行為,但是該種途徑耗時較長,費用較高。

所以,只有在糾紛始終無法解決的情況下才選擇此項方法加以解決

(1)鄰里糾紛調解信息擴展閱讀:

《糾紛解決:理論、制度與技能》是一套糾紛解決原理與實務系列教材。

它適用於法律院校學生和實務工作者(調解員、仲裁員、法官)等。

《糾紛解決:理論、制度與技能》由三編組成。

第一編:糾紛解決原理,闡述了糾紛解決的基本原理、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ADR)的類型及其起源與發展;

第二編:糾紛解決制度與程序,介紹分析了我國民間性、行政性、司法性以及專門性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制度和程序;

第三編:糾紛解決實務技能,重點介紹了現代協商、調解和仲裁的基本理念、方法、技能以及有關參與者的行為規范。

旨在訓練糾紛解決專業人員、律師提高糾紛解決的實際操作能力。

㈡ 鄰里糾紛 對方不願意調解

這件事首先你做的不對的就是直接給對方錢了,而且連收條都沒寫,對方馬上會感覺從你們這邊回可以答拿到更多好處,所以才會咬住不放。現在從法律上來說,最關鍵的就是對方的傷情鑒定,如果真的鑒定為輕傷,有可能會承擔刑事責任的,不過這種情節比較輕微的基本上最重就是判三緩四,不大會實際執行把你父親真的關起來的。
不過現在最好的解決辦法當然還是雙方和解而公安部門不要抓住不放。這就需要和公安那邊有點關系才有可能了。不是說對方同意和解就不用承擔刑事責任,如果真的構成了輕傷刑事犯罪,那就是公訴機關起訴的職權了,至於取得被害人諒解只是量刑上可以考慮從輕的條件。
和解不需要什麼手續,只要雙方達成協議,讓對方寫一個諒解你們並且不打算追究責任的書面材料,然後交到公安部門,同時你們可以付一些補償金給對方。不過現在來看,對方如果想把事情鬧大,你們自己去和解恐怕是比較困難的。最好是和公安人員聯系,同意拿出一筆錢,問問看能不能讓他們幫忙做做對方工作。當然這筆錢數額上可能稍微大一點,公安的人可以做通對方工作以後並不全部拿出來給對方,這樣大家都有的賺,公安的人也會工作起來賣點力。

㈢ 農村鄰里糾紛通過什麼部門或方法維權急,急,急。

發生了民事糾紛,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調解委員會、有關單位、有 關行政部門進行調解,也可以依法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人民調解委員會是在基層人民政府和基層人民法院指導下,調解民間糾紛的組織。人民調解委員會依照法律規定,根據自願原則進行調解。當事人對調解達成的協議應當履行;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者反悔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1、找村幹部調解。

村幹部對全村的情況最了解、最熟悉,對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比普通群眾了解多、理解深,是本地人,群眾容易找到,因此群眾有了矛盾糾紛最先想到的就是請村幹部出面調解。

2、找司法所調解。

對一些矛盾比較突出、情況復雜的糾紛,駐村幹部和村幹部調解無效情況下,群眾會請司法所人員進行調處。

3、打官司。

中國是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文化的國家,民間夙有「和為貴,不喜訟法」的傳統習慣,建議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不要打官司。

(3)鄰里糾紛調解信息擴展閱讀

民事糾紛解決機制,是指緩解和消除民事糾紛的方法和制度。

自力救濟是指糾紛主體依靠自身力量解決糾紛,以達到維護自己權益的目的。

調解是由第三者(調解機構或調解人)出面對糾紛的雙方當事人進行調停說和,用一定的法律規范和道德規范勸導沖突雙方,促使他們在互諒互讓的基礎上達成解決糾紛的協議。

仲裁是由雙方當事人選定的仲裁機構對糾紛進行審理並作出裁決。

㈣ 鄰里糾紛找哪個部門

1、鄰里糾紛先找街道辦事處、村社幹部解決,因為街道辦事處、村社幹部很容易搞清楚原因對錯,人緣又熟悉,一般都能解決好;

2、如果,街道辦事處、村社幹部沒能調解好,可以找當地派出所解決,還是解決不好,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

3、先街道辦事處、村社幹部,再當地派出所,最後找法院,是解決鄰里糾紛的」三步曲「。

(4)鄰里糾紛調解信息擴展閱讀:

人民網報道-惱人的鄰里糾紛如何解決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然而在現代高樓社會里,鄰里之間卻「老死不相往來」。缺少了人情世故的調節,沒有了公序良俗的緩沖,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往往就成了矛盾糾紛的導火索:樓上走路太重,影響了樓下休息;隔壁在門口擺鞋架,佔了公共空間。

現代社會里,咫尺之間的鄰居該如何為自由劃定邊界,該如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呢?

不文明行為引發糾紛,讓人深惡痛絕又無可奈何

今年33歲的周磊在甘肅蘭州一家媒體公司工作。2017年初,他在父母的資助下終於搬進了新房。

「看房和裝修的時候,我很滿意,小區環境、物業管理都不錯。我最喜歡小區里有一個大廣場,想著將來孩子還有個玩耍的地方。」周磊說,可是沒想到,搬進新房後,正是這個「大廣場」給他帶來了無盡的煩惱。

原來,小區里住著不少中老年人,每天早晨8點來鍾,他們就自發組織起來,在廣場上跳舞健身,人數從最初的幾人增加到現在的幾十人。「每天,我都是被廣場上的大喇叭給吵醒的,雷打不動。」周磊無奈地說,因為工作的關系,晚上熬夜是常有的事,可是他卧室的窗戶正對著廣場,樓下喇叭一響,他根本沒法睡覺。

為這事,周磊和幾個年輕人一起,找過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可大爺大媽們也向他們訴苦,說自己在這里人生地不熟,就靠早上跳跳舞、健健身,認識些朋友,而且8點多鍾已經錯開了上班時間,不會影響年輕人。幾次三番,雙方不歡而散。周磊也找過物業,可物業調解過幾次,也沒什麼用。

「我也有父母,能夠理解老年人有鍛煉、社交的需要,可他們也得考慮我們年輕人的休息需要啊,互相理解怎麼就這么難?」眼下,周磊在找房子,打算搬離這個小區,「惹不起我總躲得起吧。」

這些年,因為廣場舞引發的糾紛著實不少,前有洛陽廣場舞大媽強占籃球場與年輕人爆發肢體沖突,後有重慶大媽跳廣場舞被高樓潑糞「襲擊」。除了廣場舞外,遛狗不牽繩、高樓扔垃圾、佔道停私車等不文明行為也引起不少糾紛和煩惱。人們對這些亂象深惡痛絕,卻又無可奈何。

「前幾天看到網上有條女子被寵物狗咬傷後得狂犬病死亡的消息,真讓我感到後怕。」江西贛州市的李玉華去年曾經在小區里被一隻突然竄出的狗咬傷了腳踝,她第一時間趕去醫院處理傷口,並注射了狂犬疫苗,但仍然留下了傷疤。

「我找過狗主人,希望他們遛狗時牽著點,可每個人都跟我說『我家的狗聽話得很,不咬人。』可狗又不是人,真咬人的時候,主人也不一定能叫得住。」李玉華說,這以後,但凡遇見狗,她都遠遠繞開。

法律規定並非空白,執行起來卻往往力不從心

隨著城市規模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在城市安家落戶。人們居住在規模不同的小區中,形成了一個個小社會,每個人的日常行為時時刻刻都在互相發生影響,一旦越過權利與自由的邊界,矛盾糾紛就無可避免:廣場舞聲音太大會影響別人休息,遛狗不牽繩會造成他人恐慌,高空拋物會危及甚至直接侵害他人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現代社會里,不妨礙他人是文明素質的基本體現。道理人人都懂,但為什麼在鄰里之間還會出現頻繁的糾紛和矛盾呢?

「這裡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一些居民沒有養成遵守法律法規、不侵害他人權益和公共利益的行為習慣,甚至不少人根本就不知道這種行為是違法行為,而以為是自己的自由;另一方面,無論是小區的物業管理單位,還是基層行政部門,都沒有建立起有效的渠道和機制來及時處理這些違法行為,解決小區居民因此引發的糾紛。」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程嘯說,近年來,隨著法治建設不斷完善,法律從各個方面都對小區居民的行為做出了約束和規范。比如,不少大中城市出台了養犬管理條例,要求攜犬出戶應當使用犬鏈、攜犬乘坐電梯應戴嘴套、不得攜犬進入公共綠地等。

此外,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也對侵佔公共空間、違章搭建、廣場舞擾民、高空拋物等行為作出了明確的禁止性規定。

法律規定並非空白,但執行起來卻往往力不從心。許多違法行為長期存在,受害人一直呼籲,卻始終得不到有效解決。久而久之,法律的規定就成為一紙空文,違法和不文明行為盛行不僅讓所有人都感到不舒服,而且還造成了嚴重的安全隱患。

2017年6月,四川內江一小區發生火災,但是因為消防通道被私家車堵塞,導致消防車不能到達火災樓棟,消防員只能徒步到達現場,延緩了救援黃金時間。

物業、街道、警方在處理類似糾紛時,也常常感到束手無策。北京一位小區物業的負責人就表示,物業公司沒有執法權,遇到類似情況只能盡力調解,但有些居民認為物業公司只是服務機構,「憑什麼要聽你的?」

對此,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檢察官龐濤認為,很多城市都對促進文明行為進行了地方立法,但還存在立法內容精細化程度不高、立法切入點過大、法規結構不夠緊湊精煉、可操作性不強等問題,需要繼續加以改進。

居民行為必須有章可循,才能維護每個人的合法權益

在法治社會,現代城市居民的日常行為必須有章可循、有則可守,才能既有效維護每個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又能充分保障每個人的合理行為自由空間。

「其實,解決小區居民的糾紛是有章可循的,法律上對這些問題都有明文規定,孰是孰非一目瞭然。」程嘯表示,要解決和減少這些因不文明行為引發的糾紛,首先要加強對居民的教育,使其認識到哪些是侵害他人合法權益和損害公共利益的違法行為。

其次要建立長效機制來及時處理解決此類糾紛,不能通過突擊式、運動式的執法來解決,也不能和稀泥、當「老好人」,「要讓違法者付出相應代價,通過外部硬約束促使居民形成內心的自我約束,在根本上制止和減少不文明行為。」

除了一些影響大、情節嚴重的糾紛需要執法部門介入外,社區自治的重要作用也不應被忽視。在大多數地方,解決廣場舞、養犬這類鄰里糾紛,依賴政府部門是非常普遍的做法,很多本應在居民之間協調解決的問題,經常被交給政府部門、警方來處理,結果反而導致矛盾復雜化。

實際上,我國法律對如何處理此類糾紛雖然沒有規定明確的流程,但給出了相應的立法精神。民法總則規定:處理民事糾紛,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不得違背公序良俗。物權法也規定: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

這些法律條文體現的立法精神,就是希望當事人能夠自行協商或者接受調解,妥協讓步,而不是非得依靠政府部門、物業公司、業委會等來裁決是非,更不是非要訴訟到法院,爭個是非對錯。

俗話說,「過日子,哪能沒個鍋碗碰著瓢盆的時候」,鄰里之間的糾紛說大不大,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可說小也不小,關乎文明與法律的界限、關系個人權利與自由的邊界。

如何解決、減少鄰里糾紛,既需要居民有素質講文明、有法治意識,也需要物業、街道、公安機關等嚴格依法辦事、有敢於說「不」的底氣和擔當。唯如此,惱人的廣場舞、養狗等糾紛才有可能得以妥善解決、皆大歡喜,城市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㈤ 糾紛調解案例



鄰里糾紛調解案例
在生活中鄰里糾紛往往是由於人們之間的理解和溝通不夠,相互之間缺乏諒解禮讓,所產生的摩擦 2011年5月,XX社區盤西組居民庄春花與庄永華就兩家相鄰巷子砌牆一事,發生了矛盾糾紛,雙方互不相讓,由口角很快發展到動手。庄春華說這條巷子經常有污水流淌,現在整治酷夏天氣炎熱,每天都會有陣陣惡臭散發出來,影響了自己家人的生活。於是庄春華未和隔壁庄永華商量便在在巷子里起了到隔牆。這一下污水是進不來了,但引起鄰居庄永華的強烈反映:你怎麼有權隨便砌隔牆自己獨用?這不成了你自家的巷子了嗎?雙方很快發生爭吵並動起手來,庄永華阻止庄春花繼續砌隔牆。
庄春花向XX街道XX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反映了情況,請求法律幫助。XX社區調解委員會給予了接待,並及時介入調解。調解人員先到現場勘察,並向其他居民和雙方當事人了解情況。庄永華說:「我也不是沒事找他家麻煩,這個巷子是公共的小道路,她憑什麼把它圍起來?成了她一家的嗎?」社區調解人員針對庄永華提出的問題征詢庄春花的意見,問她想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沒想到庄春花脫口說:「還能怎麼辦,他打我也打了,罵我也罵了,我豈不是白吃虧呀?現在誰怕誰啊!」調解人員嚴厲地說:「現在是法治國家,你說的是不對的。還有,舉國上下都在建設和諧社會,鄰里之間互動友愛是一種美德的體現。古人都曉得遠親不如近鄰,你們怎麼不明白呢」。並耐心開導她:「第一火氣不要大,第二要講法,第三要講德。你耐心地聽我講,污水引發的惡臭,影響了你正常的生活;你可以跟隔壁商量下怎麼解決而不是什麼也不說就自作主張的忙活起來。還有違章砌隔牆有兩個不對:第一是違章,第二是占為已有,走道是公用的,不能設障。你的要求是合理的,是為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但行為卻是違法的,要糾正。他雖然動手是不對的,但是你也有不對的地方,所以雙方心平氣和的坐下來協商才能解決問題。
通過調解人員的耐心開導勸說,最終雙方達成協議。一、圍牆南至前門小屋,北至庄永華房屋衛生間窗戶北側50厘米處,牆高不超過2米。二、北側圍牆盡頭處由庄春花安裝一扇門,庄永華同意在自家房屋牆上打一門栓插孔。門鎖鑰匙各人一把,出入時通知對方。三、建圍牆及門的費用由庄春花負責,所有權屬庄春花,雙方簽字後生效。
在社區平時生活中,鄰里難免會出現一些矛盾和糾紛,如果處理不當或多或少會影響著社區安定。其實鄰里糾紛大部分都是些小事,但就因為雙方互不相讓,導致矛盾激化。鄰里雙方應當按照「方便生活,團結友善和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相互間的通行、通風、採光、衛生、噪音和互不幹擾等相鄰關系。如給對方造成妨礙或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調解作為一種方便高效率、經濟實用的糾紛處理方式,在處理鄰里糾紛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人民調解委員會分布在我們城市的大街小巷,貼近我們的生活;人民調解工作人員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人,他們了解我們的生活。鄰里糾紛也就那些小事情,不至於鬧的你死我活的,更不至於鬧上法庭,而人民調解就很快捷方便的滿足了居民的需要,維護了鄰里關系的和諧和穩定,促進了社區的健康與文明,是基層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

㈥ 鄰里糾紛調解名言警句

安全格言警句大全
1.千忙萬忙,安全不忘。
2.制度不全,事故難免。
3.技術天天練,事故日日防。
4.福自安全來,禍從違章生。
5.上班一走神,事故敲你門。
6.在崗一分鍾,安全六十秒。
7.漫漫人生路,安全第一步。
8.班前一杯酒,事故在招手。
9.違章一閃念,事故一瞬間。
10.作業防護好,安全跟著跑。
11.寧繞百步遠,不搶一步險。
12.繩子斷在細處,事故出在松處。
13.麻痹大意一時,痛苦後悔一生。
14.不怕千日無患,就怕一日不防。
15.上班不要想其他,事故專找馬大哈。
16.兩紀一化護身符,平平安安才是福。
17.家庭幸福心裡裝,不踩紅線不違章。
18.上有老,下有小,出了事故不得了。
19.人身安全千萬天,事故就在一瞬間。
20.安全生產勿僥幸,違章蠻干要人命。
21.多一份安全預想,少一份事故威脅。
22.快刀不磨要生綉,安全不抓出紕漏。
23.鐵路連著你我他,平安幸福靠大家。
24.簡化作業省一時,貪小失大苦一世。
25.安全紅線不能碰,違章違紀不留情。
26.絆人的樁不在高,違章的事不在校
27.寒霜專打無根草,事故愛找偷懶人。
28.你對違章講人情,事故對你不留情。
29.生命沒有回頭路,事故沒有後悔葯。
30.事故隱患猛似虎,安全生產大如天。
31.一站二看三通過,人身安全牢記祝
32.自控互控加他控,勞動安全不失控。
33.人身安全要謹防,車輛下面莫乘涼。
34.勞保用品穿戴好,遇險可把生命保。
35.消防通道似血管,堵了通道全癱瘓。
36.小小煙頭隱患大,疏忽大意釀成災。
37.危險因素一件件,件件排除莫小看。
38.嚴格執標保安全,親人盼你平安歸。
39.千條路、萬條路,走好安全這條路。
40.一日安全一日新,天天安全值萬金。
41.紅線管理高壓線,切莫靠近防「觸電」。
42.責任心是安全之魂,標准化是安全之本。
43.與其事後痛哭流涕,不如事前遵章守紀。
44.人的生命一生一次,重視安全一生一世。
45.分分秒秒遵章守紀,列列輛輛安全暢通。
46.一處隱患釀成事故,一次違章葬送幸福。
47.他「亡羊」我「補牢」,不吃塹也長智。
48.小洞不補大洞難堵,小患不防大患難當。
49.寧做安全「平凡人」,莫當違章「英雄漢」。
50.遵章守紀一絲不苟,落實標准一點不差。
51.遠離事故「高壓線」,珍愛安全「生命線」。
52.安全需要「白加黑」,管理必須「五加二」。
53.車在軌上行是幸福路,人在軌上走是危險路。
http://www.oh100.com/a/201205/86302.html
54.安全「警鍾」要長鳴,安全「紅線」要遠離。
55.愚者以流血換取教訓,智者以教訓制止流血。
56.執標不走樣,安全有保障;上班不違章,下班吃飯香。
57.心中記安全,腦中裝安全,口中講安全,行動保安全。
58.遵章不含糊,作業無事故;工作雖辛苦,家庭仍幸福。
59.跟著感覺走,事故牽你手;跟著規章走,安全永長久。
60.上班多一份責任,下班少一份擔心;作業多一點認真,安全少一點隱患

閱讀全文

與鄰里糾紛調解信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局廉政談話講話稿 瀏覽:979
轉讓優思明 瀏覽:583
知識產權代理服務協議格式 瀏覽:117
商河縣工商局 瀏覽:810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