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基於困難戶如何做好拆遷戶的案例分析
1、案情介紹
位於遼寧省錦州市東部的古城北鎮唐堯時即已存在,因醫巫閭山為北方鎮山而得名。2009年6月中旬,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裡開始彌漫起拆遷之戰的無形硝煙。遼寧省北鎮寶海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取得鳳鳴家園B區工程項目建設的《房屋拆遷許可證》,北鎮市老爺廟西胡同北側區域被劃入拆遷紅線范圍之內,林匯釗(化名)、孫德平(化名)這兩位年過半百的東北漢子均因此搖身變為203戶拆遷戶中的一份子。
林匯釗與孫德平在當地都是困難戶:林匯釗是一名殘疾人,在家開了摩托車修理部來維持一家老少三輩人的生計;孫德平一家則老少四代人蝸居一房,其老伴、兒子、兒媳、孫子、孫媳均無業或失業。拆遷大潮襲來以後,林匯釗一戶與孫德平一戶的房屋經評估後分別被確認補償總額約10.3萬元、12.1萬元。無疑,如此的拆遷只能讓這兩戶人家原本已經捉襟見肘的生活雪上加霜!生平已是第三次邂逅拆遷的林匯釗對於這一點更是深信不疑,遂聯合孫德平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法律維權之旅。2009年7月下旬,均已裁決調解完畢的林匯釗與孫德平委託律師,期望能將補償款提高10萬元,使其具備新房購買力,或者直接同面積回遷安置而不找差價。
2、法律分析
8月下旬,北鎮市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拆遷裁決訴訟。 與裁決之訴提起幾近同時,律師以林匯釗、孫德平二人之名向北鎮市人民政府遞交了《行政復議申請書》,請求撤銷北鎮市城鄉建設管理局核發給北鎮寶海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房屋拆遷許可證》。律師主張,在北鎮寶海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不具備法定申請條件的情況下,北鎮市城鄉建設管理局向其核發拆遷許可證的許可行為屬違法,且其本身不具備做出拆遷許可行為的法定職權。2009年8月上旬,北鎮市人民政府作出維持內容的《行政復議決定書》。對拆遷許可的行政訴訟,是以為繼!
然而,律師代為提起的拆遷許可行政訴訟又一次遇到「立案難」這一道銅牆鐵壁。為打破這一掣肘之狀,律師於10月下旬分別向錦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遞交了《立案申請書》,請求直接立案管轄或指定管轄,以維護申請人林匯釗、孫德平的基本訴權。這番孜孜不倦的立案爭取終於在11月開花結果,北鎮市人民法院受理了這一「民告官」之訴。
律師在拆遷裁決與拆遷許可上所作的「文章」越來越深刻,拆遷人一方也加快了拆遷的步伐,一方面向孫德平作出《房屋拆遷裁決書》,另一方面向林匯釗送達強拆聽證通知。強拆聽證會如期召開,拆遷人一方似乎嚴陣以待,律師則泰然自若,在聽證過程中一番叱吒風雲,直指拆遷許可、拆遷裁決違法性,更將聽證會的程序違法性分列十點加以一針見血地批駁。後,強拆聽證會被宣布中止,而其後的命運與拆遷裁決之訴的靜謐如出一轍。
3、判決結果
三輪維權攻勢的錯落有致,終究使得拆遷人在無形之壓中主動回到談判桌上。經過三五次協商之後,拆遷人對林匯釗與孫德平均進行了優惠補償:對二人均給予回遷商品樓安置,不找差價,另外,林匯釗還獲得了退休補助,而孫德平一戶則獲得了困難補助,孫德平之子也被安排到某事業單位工作。至此,林匯釗、孫德平終於擺脫了「越拆越貧」的夢魘。
4、律師建議
古老的歷史,嶄新的城市,這兩個短句的意義在當下中國似乎並行不悖。中國經濟在騰飛,這一點毋庸置疑,各行業從航空航天到銀行業到石油業表現強勁即可看出。但是,另一板上釘釘的事實則是,中國城鎮化水平不足50%,且城鄉差別巨大。也就是說,我國呈「國富民不富」之現狀,國家每年新創造財富中的大部分都掌握在政府手中,財富迅速膨脹的帳面增值部分盡歸政府所有,而普通居民的經濟能力卻未有明顯增幅,並在較大程度上經受著經濟泡沫的煎熬。而在這個極為廣泛的群體中,又有那麼一部分更為底層的人們,生活在現代化文明的邊緣地帶,謂之困難戶。
對於困難戶而言,房屋是終其一生努力奮斗而擁有的最重要的私有財產,是他們生存和發展的根基。當現代文明的車輪軋過這爿貧瘠的土地要創造潛在的商業利益時,這些困難戶便擁有一個新的身份叫做被拆遷人。不過,這一新的身份到底是禍是福?在解答之前先叉開一筆。損害被拆遷人財產權利甚至侵犯被拆遷人人身權利的行為頻頻發生:一方面,開發商以斷電、停水、恐嚇等方式,甚至以毆打、綁架等嚴重侵犯人身權利的手段逼迫居民接受拆遷,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退居幕後,坐視被拆遷人權益慘受踐踏,在不應干預的場合倒是積極有為地偏向拆遷人。在這些現象面前,問題的答案儼然已經生成——從困難戶到拆遷戶,走向的是一種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的困境。
那麼,困難戶究竟如何做一名成功的拆遷戶?憲法第十三條規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而《物權法》、《行政許可法》、《城鄉規劃法》、《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以及三大訴訟法等諸多部門法也為需要保護的人們支起了日漸明晰的屏障。人們,應當學會掌握法制時代法制的經世致用,為己所用!
㈡ 第二批「徵收拆遷典型案例」 涵蓋哪些方面
5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人民法院徵收拆遷典型案例通氣會,介紹人民法院徵收拆遷審判工作相關情況並發布典型案例。
土地房屋徵收拆遷涉及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選取的典型案例中有3件涉及房屋徵收補償決定,1件涉及房屋徵收決定,2件涉及房屋強制拆遷,1件涉及拆遷補償安置行政裁決,1件涉及行政協議。其中,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被法院判決依法撤銷或確認違法的有4件,判令給付行政管理相對人款項1件。
「這批典型案例涉及徵收拆遷的多個環節或不同方面,具有比較強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審判長於泓介紹,典型案例中既有對安置人口標準的確認,體現了對婚嫁女及新生兒童合理需求的保護,也有對被徵收人拒不配合評估行為的否定。既包括人民法院對個別行政機關借緊急避險之名行違法強拆之實侵害當事人合法權益行為的違法評價,也包括人民法院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房屋徵收補償決定所依據的評估報告如何進行司法審查的內容。還有的案例確立了強拆事實行為中被告的認定規則,以及人民法院可適用地方政府規章等對行政協議未約定事項依法「填漏補缺」的規則。
黃永維表示,期望通過典型案例發布,能夠集中展現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在審理征地拆遷案件中的司法智慧,為人民法院繼續審理好此類案件提供一定的裁判示範;促使行政機關在城市化進程中秉持盡責擔當的理念,依法行政,規制侵犯群眾權益的違法行為,增強政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建成人民滿意的法治政府;引導社會公眾正確運用手中的法律法規,依法訴訟、依法維權。
來源:央廣網
㈢ 動遷款分配爭議
不可以的,所有住戶建議商量,有補償糾紛建議找相關部門協商解決。也可以找專業的律師團隊介入辦理。
㈣ 拆遷糾紛求明白人解答
農村宅基地目前不能轉讓,只有使用權,沒有處分權。
房屋動遷的補償款應包含房屋補償和土地轉讓補償。你這種情況還是應在簽訂動遷協議時,與A協商。既然有贈予行為,你們還是就應以和為貴。協商處理最好。
㈤ 房屋徵收的案例
案例1:徵收混淆國有土地與集體土地的徵收
山東省泗水縣13戶農民,收到一份特別的《行政復議決定書》,這份行政復議決定為:確認被申請人泗水縣人民政府於2011年4月6日作出的《泗水縣人民政府關於對泗城泗河路東林業局片區和泗河路東西古城路北片區實施房屋徵收的決定》(泗政發【2011】15號)部分違法,即該房屋徵收中涉及徵收集體土地上房屋的部分違法。這意味著13戶農民,告贏了泗水縣人民政府,(泗政發【2011】15號)決定越權徵收集體土地上房屋行為,被濟寧市人民政府以法律的形式確認違法。
一、積極申請聽證、協商,申請文書石沉大海。
2011年4月6日,泗水縣政府作出《泗水縣人民政府關於對泗城泗河路東林業局片區和泗河路西古城路北片區實施房屋徵收的決定》(泗政發〔2011〕15號),該具體行政行為決定將包含泗水縣考棚街耿煒、王強等房屋和建設用地在內的房屋和土地予以徵收,13戶農民對此不服,依法聘請本所律師王衛洲代為維護合法權益。
在行政復議准備階段,13戶農民首先向泗水縣政府遞交《關
於修改泗河路古城路北片區第一期居民房屋徵收改造項目徵收房屋
補償方案的聽證申請書》,希望能夠對徵收房屋的補償方案予以修改,並以聽證的方式徵求被徵收人的意見。但是泗水縣住建局收到申請書沒有任何回應。
同日13戶農民向泗水縣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遞交《泗河路古城路北片區被徵收人關於選擇徵收評估事項通知》,要求更改泗水縣住建局為被徵收人擬定的評估機構名單,並希望能真正由被徵收人獨立選擇評估機構,對於此份通知,泗水縣住建局也沒有回應。
在懇請協商處理問題無望的前提下,13戶農民毅然決定通過法律程序維護權益,撤銷《泗水縣人民政府關於對泗城泗河路東林業局片區和泗河路東西古城路北片區實施房屋徵收的決定》(泗政發【2011】15號)。
二、被迫走上維權之路。
在復議申請中,律師和13戶農民指出指出:一、(泗政發【2011】15號)決定認定事實適用法律錯誤,超越職權。本案中泗水縣政府徵收房屋片區范圍內,含有大量的集體土地,泗水縣政府將其按照國有土地上的房屋進行徵收屬於認定事實、適用法律錯誤,同時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徵收集體土地及其附屬物應當由省級人民政府或國務院批准,被告的行為業超越了其審批許可權。二、徵求意見不足30天,程序違法。按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十條的規定「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徵收補償方案進行論證並予以公布,徵求公眾意見。徵求意見期限不得少於30日。」而本案中,泗水縣政府於2011年3月3公布徵求意見稿,3月21日結束徵求意見,2011年4月6日作出決定,很明顯徵求期限不符合法律規定。 三、徵收房屋和土地是為了開發房地產,不屬於公共利益,不符合徵收條件。四、房屋徵收補償方案違反《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十九條「對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的規定;收回土地不予補償的規定也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五十八條的規定。
在行政復議期間,泗水縣人民政府作出《泗水縣人民政府關於(泗政發【2011】15號)文所涉及房屋徵收范圍的公告》,聲稱(泗政發【2011】15號)只徵收表述范圍內的國有土地房屋,不徵收表述范圍內集體土地上的房屋。濟寧市人民政府與13戶農民多次進行溝通,希望13戶農民撤回行政復議,並且濟寧市人民政府組織泗水縣政府、泗水縣住建局、泗河街道辦事處與13戶農民進行協調,希望農民撤回行政復議申請,13戶農民斷然拒絕。
三、農民告贏泗水縣政府,徵收決定被確認違法。
由於泗水縣政府否認(泗政發【2011】15號)徵收決定包含集體土地上的房屋,為取得行政復議的勝利,律師與13戶農民進行了辛勤的取證、閱卷和研究。他們將泗水縣政府(泗政發【2011】15號)的報批材料,進行逐頁逐條分析指出:1、《泗城泗河路西古城路北片區一期房屋徵收調查登記公示》已經將集體土地上的農民確定為被徵收人,房屋確定為被徵收房屋;2、《泗水縣城區泗河路東林業局片區和泗河路西古城路北片區舊城改建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報告》三「擬徵收房屋的基本情況」中陳述到「(一)泗河路東林業局片區:佔地36畝。涉及被徵收居民房屋114戶,其中泗河街道西關社區居民82戶;……。(二)四河路西古城路北片區:佔地518畝。涉及被徵收居民611戶,其中泗河街道西關社區、考棚街社區居民503戶……。」,在被申請人所陳述的西關街社區82;西關街社區和考棚街社區503戶居民,的房屋所依附的土地都屬於集體土地,都持有《集體建設用地使用證》;3、在被申請人徵收方案中所指的建行、林業局、文化館、呈龍衛生材料廠、水利局家屬院等14個單位國有土地上的所涉及的32戶居民和108戶居民房屋,分別於考棚街、西關街社區居民房屋交錯在一起,如果不包含考棚街和西關街社區那麼被征房屋七零八落、相互間隔、互不相連,被申請人難道要徵收一片廢地嗎?顯然不合邏輯。4泗水縣政府房屋徵收部門召開的泗城泗河路西古城路北片區房屋徵收補償方案聽證會還特意安排了兩個被徵收人代表參加。其中一名代表就是泗河街道辦事處考棚街的xxx,這位xxx代表的房屋就是集體土地上的房屋,而且他所代表的考棚街內公民,房屋都是在集體土地上。
在鐵證如山的情況下,濟寧市人民政府經審理認為:泗水縣人民政府作出的《泗水縣人民政府關於對泗城泗河路東林業局片區和泗河路東西古城路北片區實施房屋徵收的決定》(泗政發【2011】15號),將徵收范圍內集體土地上房屋按照國有土地上的房屋進行徵收,屬於認定事實不清。
最終決定:確認被申請人泗水縣人民政府於2011年4月6日作出的《泗水縣人民政府關於對泗城泗河路東林業局片區和泗河路東西古城路北片區實施房屋徵收的決定》(泗政發【2011】15號)部分違法,即該房屋徵收中涉及徵收集體土地上房屋的部分違法。
四、律師評析。
在山東省泗水縣,因征地拆遷糾紛而與政府對峙法庭的並不少見,而能夠告贏政府撤銷《拆遷許可證》或確認《拆遷許可證》違法的幾乎從來沒有。因為按照《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辦理拆遷許可證只需要具備項目批准文件、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國有土地使用權批准文件等五要件,就可以辦理拆遷許可證,而這五要件審批許可權都在縣級政府及其組成部門,在具備拆遷許可五大要件的前提下,由於法院和行政復議機關只是進行形式審查,故即使這些要件存在違法情節,也不會予以採信,特別是其中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批准文件,由於法律沒有規定既定形式,即使存在錯誤將集體土地收儲或批准使用,也因為形式審查的原因而很難被駁倒。在這種形式審查的審理原則下,即使被告、被申請人將其他范圍內的土地批文以假亂真,地方法院都極有可能採信。
「而新的拆遷法實施以後,直接由縣級政府作出徵收決定,徵收房屋和土地的決定是否越權會被直接列為審查對象,提高被徵收人即被拆遷戶維權的控訴范圍。律師認為這也是新拆遷法實施以後,泗水縣政府首次徵收房屋的決定被確認違法的重要原因之一。」北京在明首席楊在明說。
案例2:房屋徵收徵收補償標准之爭
山東省濟寧市中級人民法院
行政判決書
(2012)濟行初字第12號
原告孔xx,(原告信息從簡)
委託代理人王衛洲,北京市億嘉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託代理人馮凱,男,1984年4月1日出生,漢族,北京
市億嘉律師事務所律師助理,住河北省保定市樂凱南大街。
被告泅水縣人民政府。住所地泗水縣西城新區。
法定代表人馮沖,縣長。
委託代理人李x,山東泗達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託代理人李xx,男,1984年3月17日出生,漢族,泗
水縣住房和建鄉規劃建設局房產科主任,住泗水縣龍城置村小
區。
原告孔xx訴泗水縣人民政府房屋徵收決定一案,於2012
年6月11日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受理後,依法組成合議
庭於2012年7月10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原告孔xx及
其委託代理人王衛洲、馮凱,被告泗水縣人民政府委託代理人
李峰、李龍乾到庭參加訴訟。
2011年4月6日,被告作出泗政發[2011]15號《泗水縣
人民政府關於對泗城泗河路東林業局片區和泗河路西古城路北
片區實施房屋徵收的決定》,決定對該片區的房屋實施徵收。以
下簡稱《決定》。
原告訴稱,被告作出的該《決定》將包含原告房屋和建設
用地以及其他附屬物在內的房屋和土地予以徵收,原告不服向
濟寧市人民政府提起行政復議,復議決定對被告的行為予以維
持。原告認為,被告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應予撤銷。事
實與理由:一、徵收補償方案徵求意見不是30天,程序違法。
被告於2011年3月3日公布徵求意見稿,3月21日結束徵求意
見,2011年4月6日作出決定,徵求意見不符合法律規定。二、
房屋徵收補償方案違反法律規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
條例》第十九條「對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征
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此外,被
告僅僅補償被徵收的房屋,對收回的國有土地使用權不予補償,
也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五十八的規定。三、
徵收房屋和土地是為了開發房地產、不屬於公共利益,不符合
徵收條件:四、徵收范圍內含有大量的集體土地,被告的行為
已超越其審批許可權,也不符合建設工程及用地規劃,應當撤銷。
原告提供如下證據:1、泗政發[2011]15號《泗水縣人民
政府關於對泗城泗河路東林業局片區和泗河路西古城路北片區
實施房星徵收的決定》;2、濟政復決字[2011]62-65號《濟
寧市人民政府行政復議決定書》;3、房屋土地權屬證明材料:
(1)地上附著物補償價格表,(2)陳國營與泗水縣第一人民醫院買
賣協議書,(3)關於衛校內路東地皮處理協議書,(4)陳國營的證
明,(5)原告取得涉案土地房屋權屬的說明,(6)泗國用(2000)
字第083100000202-01號國有土地使用權證。證明原告涉案房
屋在徵收范圍內;4、原衛生進修學校片區內居民的證明,證明
原告在衛校內具有房產;5、濟政復決字[2011]29號《濟寧
市人民政府行政復議決定書》,證明徵收范圍內含有大量的集體
土地;6、泗水縣氣象局證明。用以證明被告張貼的補償方案
徵求意見稿的照片上存有明顯雪跡,而下雪的日期是2011年3
月1日,被告是在3月3日張貼的補償方案徵求意見
稿;若是2011年2月20日張貼的補償方案徵求意見稿,照片
上不可能有大量的積雪,以此證明被告對補償方案徵求意見不
足30天:7、律師調查專用介紹信。
被告泗水縣人民政府答辯稱,一、2011年2月20日泗水
縣人民政府發布並張貼了《泗城泗河路東林業局片區和泗河路
西古城路北片區綜合改建房屋徵收補償方案(徵求意見稿)的
公告》,同年4月1日確定補償方案,徵收補償方案徵求意見的
期限已超過30天,符合有關規定。二、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
是指在評估時點與被徵收房屋類似的房地產的市場價格。類似
房地產的價格既包括被徵收房屋的價值,也包括土地使用權的
價值,徵收補償方案並不違反法律規定。三、對該片區房屋的
徵收是對舊城區的改建,屬於公共利益需要。
四、縣政府於2011年6月22日作出《泗水縣人民政府關於泗政發[2011]15號文
所涉及房屋徵收范圍的公告》,對徵收范圍進行了重新申明,明
確了此次房屋徵收的范圍為該地塊國有土地上的房屋,不包括
集體土地上房屋。
被告提供如下證據:證據1-1、《泗河路西古城路北片區林
業局片區房屋徵收補償方案論證會議紀要》及會議簽到薄、照
片。證明就該片區房屋徵收補償方案召開會議進行了論證。證
據1-2、《關於泗城泗河路東林業局片區和泗河路西古城路北片
區綜合改建房屋徵收補償方案(徵求意見稿)的公告》,附:《泗
城泗河路東林業局片區和泗河路西古城路北片區綜合改建房屋
徵收補償方案》、補償方案公示照片及公證情況。證明該片區房
屋徵收補償方案的徵求意見稿進行了公告公示。證據1-3、泗
城泗河路東林業局片區和泗河路西古城路北片區涉及單位及居
民發放明白紙、徵求意見書會議、簽到薄和現場照片。證明就
該片區補償方案召開會議徵求意見。證據1一3、泗水縣人民政
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泗河路東林業局片區和泗河路西古城路北片
區違法違規建築認定實施方案的通知。證明縣政府印發了涉案
片區違法違規建築認定實施方案:證據1—5、關於暫停辦理泗
城泗河路東林業局片區和泗河路西古城路北片區范圍內相關手
續的函。證據1-6、縣政府關於召開泗城泗河路東林局片區和
泗河路西古城路北片區房屋徵收補償方案聽證會的公告及張貼
照片。證明就關於召開該片區房屋徵收補償方案聽證會事宜進
行了公告。證據1-7,泗城泗河路東林業局片區和泗河路西古
城路北片區房屋徵收改建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報告。證明進
行了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證據1-8、泗城泗河路東林業局片區
和泗河路西古城路北片區房屋徵收補償方案聽證會通知書存
根。證明聽證會通知了相關單位。證據l一9、泗城泗河路東林
業局片區和泗河路西古城路北片區房屋徵收補償方案聽證會相
關材料及會場照片。證明召開了房屋徵收補償方案聽證會。證
據1-10、泗水縣人民政府第36次常務會議紀要。證明就該片
區房屋徵收補償工作召開了縣政府常務會議。證據1-11、關於
對泗城泗河路東林業局片區和泗河路西古城路北片區綜合改建
房屋徵收補償方案(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的情況公示、公示
照片及公證情況。證明對房屋徵收補償方案徵求意見的情況進
行了公示和公證。證據1-12、泗政發(2011)16號泗水縣人
民政府關於印發泗城泗河路東林業局片區和泗河路西古城路北
片區改建房屋徵收補償方案的通知。證明縣政府經過徵求意見
後印發了泗城泗河路東林業局片區和泗河路西古城路北片區改
建房屋徵收補償方案。證據1-13、關於泅水縣2011年城市棚
戶區舊城改造計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報告的證明,
附關於泗水縣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
2011年計劃草案的報告。證明該項目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計劃。證據1-14、關於泗城泗河路東林業局片區和泗河路西古
城路北片區符合泗水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證明。證明對該片
區徵收符合泗水縣城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證據1-15、關於古
城路北地水系景觀及城區改造項目的規劃審查意見,附泗水縣
城市總體規劃圖。證明該項目通過了規劃審查,符合城市總體
規劃及相關規劃要求。證據1-16、拆迂補償款專項資金證明。
證明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徵收補償專項資金足額到位。證據1
-17、安置房戶型圖,證明安置房戶型。證據1-18、泗政發
(2011)15號泗水縣人民政府關於對泗城泗河路東林業局片區
和泗河路西古城路北片區實施房屋徵收的決定。證據1-19、泗
水縣人民政府關於對泗城泗河路東林業局片區和泗河路西古城
路北片區實施房屋徵收決定的公告,附徵收決定、公告照片。
證明縣政府對房屋徵收決定進行了公告。證據1-20,泗城泗河
路西古城路北片區一期房屋徵收動員會議現場照片。證明召開
了泗城泗河路西古城路北片區一期房屋徵收動員會議。證據1
-21、泗城泗河路西古城路北片區一期房屋徵收調查登記公示。
證明對泗城泗河路西古城路北片區一期房屋徵收調查登記進行
了公示。證據1-22、泗建征字(2011)01號公告,附一期征
收房屋等情況公示及公告,泗建征字(2011)01號公告及照片。
證明就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的選定事宜進行了公告。證據1-
23、委託書。證明縣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委託縣房屋徵收辦
公室負責該片區房屋徵收與補償的具體工作。上述證據證明被
訴行政行為程序合法。證據2、泗水縣人民政府關於泗政發
[2011]15號文所涉及房屋徵收范圍的公告。證明縣政府就泗
政發[2011]15號文所涉及房屋徵收范圍重新進行了明確。表
明在《決定》范圍內只徵收國有土地上的房屋,不包括集體土
地上的房屋。證據3、濟政復決字(2011)62-65號行政復議
決定書。證明濟寧市政府維持了縣政府作出的房屋徵收決定的
具體行政行為。
經庭審質證,原告認為被告提交的證據1-1,說明在徵收
范圍內包含了集體土地。證據1-2徵求意見稿和補償方案的照
片,補償方案的照片和被告主張的公證書公證的徵求意見稿的
照片內容一樣,至少有一個是用其它照片頂替的,被告所主張
的內容不符合事實。證據1-3發放明白紙和徵求意見書,會議
上未看到被徵收入,參會人數不能達到徵求意見的效果。證據1
-4侵犯了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被告的所屬部門對不配合政府
徵收的就認定為違法建築,是證明被告侵犯原告及被徵收人合
法權益的證據。證據1-5城鄉建設局不是房屋徵收部門,無權
做出該函。證據1-6與事實不符。被徵收人均未知情。證據1
-7社會風險評估沒有估算到徵收的集體土地,此評估報告作出
的評估不合法。證據1-8被通知參加聽證的大多數是被告所屬
的政府機關部門,被徵收入未接到通知,缺乏主要利害關系人
的參與。證據1-9聽證的人數太少,被徵收涉及到900餘戶,
參與意見僅是幾戶,導致聽證結果不合理,不公正。證據1-12
不合法,補償方式不合理,補償不是按照市場價格進行確定的,
而是由縣政府制定的優惠價。證據1-13報告無公章,不能證
明其真實性,不予認可。證據1-14不符合整體規劃。證據1
-16中的2000萬元不能認定徵收補償是合法的,也不能滿足
整個片區的拆遷補償資金。證據1-20不能證明徵收行為合法。
證據1-22未對所有被徵收人進行登記,說明被告的程序不合
法。證據2公告所表述的內容不符合事實。證據3復議決定書
認定的內容與事實不符。對被告提交的其它證據無異議。
被告認為原告提交的證據3中的買賣協議書系無效的,該
土地是國有資產,國資局未進行確認。證據5縣政府已重新公
告了不包含集體土地。證據6不能證明原告的主張,2月份降雪
4次,所以2月20日公示時照片上面的雪跡是2月16日的降雪。
不能證明是原告主張的3月1日的降雪。
經質證對證據作如下確認,被告提交的證據1-18,系本案
被訴的具體行政行為,不能作為證明被訴行政行為合法的證據;
被告提供的其他證據與本案具有關聯性,系被告作出具體行政
行為的程序性證據,對待證事實具有證明力,予以確認。
原告提交的證據1系本案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予以確認;
證據2、5與本案具有關聯性,予以確認;證據3、4能夠證明
原告房屋在徵收范圍內,予以確認;證據7被告無異議,予以
確認。證據6能夠證明2-3月的降雪情況,但僅憑照片上的雪
跡和當事人的記憶,尚不能證明原告的主張。
經審理查明以下事實,2011年4月6日,被告作出泗政發
[2011)15號《泗水縣人民政府關於對泗城泗河路東林業局片
區和泗河路西古城路北片區實施房屋徵收的決定》,將包括原告
房屋在內的涉案片區國有土地上的房屋予以徵收,原告對《決
定》不服,向濟寧市人民政府提起行政復議,濟政復決字[2011]
62-65號復議決定對被告作出的《決定》予以維持。原告不服
向本院提起訴訟。
另查明,案外人王強等人因不服被告作出的該《決定》,曾
向濟寧市人民政府提起行政復議,復議機關經復議認為:該《決
定》將徵收范圍內集體土地上的房屋按照國有土地上的房屋進
行徵收,屬於認定事實不清。但在行政復議期間,被申請人泗
水縣人民政府於2011年6月22日作出了《關於泗政發[2011]
15號文所涉房屋徵收范圍的公告》,對徵收范圍進行重新申明。
該《公告》部分改變了原具體行政行為,即撤銷原具體行政行
為中對集體土地上房屋徵收的部分。遂於2011年7月11日作
出濟政復決字[2011]29號復議決定,確認該《決定》中涉及
徵收集體土地上房屋的部分違法。
本院認為,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二
條規定,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徵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個人的
房屋,應當對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給予公平補償。該《條例》
第十九條規定,對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
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根據立法精
神,對被徵收房屋的補償,應參照就近區位的新建商品房的價
格,以被徵收入在房屋被徵收後居住條件、生活質量不降低為
宜。本案中被告制訂的徵收補償方案中規定,選擇貨幣補償的,
被徵收主房按照該地塊多層產權調換安置房的優惠價格補償,
優惠價格顯然低於市場價格。對產權調換的,安置房超出主房
補償面積的部分由被徵收入出資,超出10平方米以內的按優惠
價結算房價,超出10平方米以外的部分按市場價結算房價;被
徵收主房面積大於安置房面積的部分,按照安置房優惠價增加
300元/n1:標准給予貨幣補償。對被徵收房屋的補償價格也顯然
低於被徵收人的出資購買價格。補償方案上述規定對被徵收入
顯失公平,違反了《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二、
第十九條規定,依法應予撤銷。經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二)項第2
目之規定,判決如下:
撤銷被告泗水縣人民政府於2011年4月6日作出的泗政發
[2011]15號《泗水縣人民政府關於對泗城泗河路東林業局片
區和泗河路西古城路北片區實施房屋徵收的決定》。
案件受理費50元,由被告泗水縣人民政府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
遞交上訴狀,並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於山東省
高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陳慶文
審判員張玲
審判員李傳平
山東省濟寧市中級人民法院
二0一二年九月六日
書記員王黎
㈥ 動遷補償款分割糾紛的處理方法
動遷補償款分割糾紛的處理方法:
1.確定可取得拆遷利益主體的同住人資格
根據相關規定,在涉及公有房屋拆遷補償糾紛中,對於同住人的界定,為拆遷許可證核發之日,在被拆遷居住房屋處有本市常住戶口,已實際居住1年以上,且本市無其他住房或者雖有其他住房但居住困難的人。
2.審查拆遷資料並聽取拆遷單位意見
由於現實情況紛繁復雜,確定應安置人員存在一定的難度,動拆遷單位在實踐中對動拆遷補償款分割人員的核定有三種形式:一是動拆遷單位和被拆遷人簽訂的《房屋動拆遷安置協議》中附有安置人員的名單,除非上述條款被法院宣告無效,一般都按該協議分割動拆遷補償款;二是在《房屋動拆遷安置協議》中無相關條款,但在動拆遷單位動遷之初以戶為單位制定的「兩定表」(即核定人員表、核定面積表)中有相關記載的,一般以該表中的相關內容為參考,依據當事人提出的合理合法的主張,確定安置補償人員;三是當《房屋動拆遷安置協議》及「兩定表」對相關安置人員均不明晰時,調解人員可至動拆遷單位了解具體情況,參考其意見合理確定安置人員。
3.合理分配房屋動拆遷補償款
首先,家庭內部對安置補償有約定的,只要該約定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一般應予以遵從。若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則應根據三項原則進行分配:一是一人一份,均等分割;二是適當照顧老年同住人及缺乏經濟來源的同住人;三是承租人或同住人在取得公房承租權時額外支付過較多款項的,可以適當多分。
4.區分房屋性質作出不同處理
除公房拆遷補償款分割的情形外,實踐中還會遇到拆遷其他性質各類房屋時所發生的糾紛,此時應區分房屋性質,分別確立調解原則。被拆遷房屋屬於因落實政策而恢復所有權的代理經租房屋,補償款的分割一般歸所有權人,實際居住人的安置,按照本市有關政策規定處理。被拆遷房屋屬於通過市場買賣取得的使用權公有居住房屋,所得到的貨幣補償款一般歸出資人所有。被拆遷房屋屬於售後公房,應按私房拆遷補償款份額劃分的原則進行調解。
㈦ 案例分析,大額拆遷費,子女之間劃分糾紛問題。 請專業人士幫忙解答,謝謝!
專業人士沒時間看這個 你這這么復雜還是去律所咨詢律師吧 沒人會答的
㈧ 動遷款家庭分配糾紛
你好!
動遷款是對住宅的補償,應該按戶數進行分攤。
僅供參考。
拆遷補償有內兩方面容內容,一是對原房的經濟補償,二是拆遷人口的安置補償。
對於房屋的補償款只能由所有權人和共有權人享有,有戶口在並不表示就是共有人。
而對於安置補償,可以根據有關部門和單位的具體安置補償情況來確定,比如:是按7口人進行計算安置費用或解決安置房的,那麼這個費用或權利就應該7人來分。
你弟媳婦戶口不在,或她不是拆遷房的共有人,她是沒有權利參與分配的。
至於弟媳婦是否有權利分割,要看動遷協議,建調查
㈨ 拆遷糾紛
按照你所說的情景,這樣的糾紛已經不屬於拆遷糾紛了,你屬於拆遷方的工作人員沒版有暴力拆遷,不權存在的事實上的肢體接觸。如果提請法律程序,首先你要做的就是「驗傷」,證明你沒有事實上傷害或者造成被拆遷方身體的傷害,那麼你必須要求具有司法上資格的驗傷部門。另外,收集和尋找第三方證人或者證物來證明你沒有言語中傷被拆遷人。
至於你們之間的糾紛應該屬於民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