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哪條法律規定經濟糾紛不屬於警察管
一般的警察屬於行政系統,他的職權是法律規定的,相關的法律法規很多,從中央回到地方都有對警察職權的規答定。
法律對警察的規定是限制權力,也就是說規定了警察有哪些職權、能做什麼,而不是直接規定不能做什麼。一般而言,經濟糾紛屬於民事糾紛,警察不能對經濟糾紛的內容直接干涉,警察沒有相關職權,警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進行調解,不能直接做出誰對誰錯的決定。
經濟糾紛一般是通過司法途徑來解決,也就是民事訴訟。
2. 警察不得介入經濟糾紛有什麼相關法律條文
沒有相關法律條文,但是有出具通知。
公安部早就出台過《關於嚴禁越權干預經濟糾紛的通知》《關於嚴禁公安機關插手經濟糾紛違法抓人的通知》及《關於公安機關不得非法越權干預經濟糾紛案件處理的通知》等三項通知,三令五申強調嚴禁插手經濟糾紛,糾正辦理經濟案件中的各種違法行為和不正之風。
對經濟糾紛問題,應由有關企事業及其行政主管部門、仲裁機關和人民法院依法處理,公安機關不能幹預,更不允許以查處詐騙等經濟犯罪為名,以收審、扣押人質等非法手段插手經濟糾紛問題。
公安機關非法越權干預經濟糾紛,不是簡單的不正之風問題,而是嚴重的違法違紀行為。它嚴重損害了人民警察以及政府的形象和聲譽,漠視甚至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權益,給社會帶來不穩定,必須堅決糾正和嚴肅查處。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還要繩之以法。
要杜絕這種現象,一方面,公安機關應強化法律素質和業務本領,提高辨別經濟糾紛與經濟犯罪的辦案能力;另一方面,刑事訴訟法也應將不應當立案而立案的問題納入法律監督范圍。
雙管齊下,才能堵住公安機關非法插手經濟糾紛的漏洞,才能有效防範和避免警察權的濫用,保障市場交易的穩定、持續和安全,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維護正常的法治秩序。
3. 為什麼警察不處理經濟糾紛
民事經濟糾紛除自行協商解決、或者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外,還可以按照民事訴訟法的內規定,通過向法院起訴的方容式解決。
警察插手民事經濟糾紛是沒有法律依據的,而且,警察干涉民事經濟糾紛可能會滋生腐敗。因此,公安部專門下文要求公安機關不得插手民事經濟糾紛。
4. 為什麼警方不受理,說是經濟糾紛
如果確實屬於經濟糾紛,不在公安機關管轄范圍之內,而是應該向對方所在地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起訴需要寫出書面民事訴狀。《民訴法》規定的民事訴狀的基本內容如下:
第一百二十一條 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5. 派出所不插手民間經濟糾紛使用法律及條款
民法通則中規定了,民法是解決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的法律規定。派出所作為偵查調查機關,當然是沒有這個權力的,民間經濟糾紛應該到法院去訴訟解決的。
6. 關於禁止公安民警參於經濟糾紛的若干規定
公安部關於嚴禁公安機關插手經濟糾紛違法抓人的通知
公安部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
1989年,公安部下發的《關於公安機關不得非法越權干預經濟糾紛案件處理的通知》(〔89〕公(治)字30號)中嚴令各地公安機關不得插手經濟糾紛案件,更不得從中牟利。大多數地方令行禁止,糾正得力,維護了公安機關依法辦事為警清廉的形象。但是近來發現一些地方
公安機關在辦案中又重犯此類錯誤。主要表現在:(一)超越公安機關許可權,插手合同、債務等經濟糾紛案件;(二)亂用收審手段拘禁企業法人代表和有關經辦人作「人質」,強行索還款物;(三)到外地抓人追贓不辦法律手續,也不通過當地公安機關,搞「綁架式」行動,非法搜查住
宅、侵犯公民人身權利;(四)對當事人拷打虐待、逼迫「退贓」和承認「詐騙」;(五)有的公安機關袒護本地犯罪分子,對外地來人正常辦案不予配合,以種種借口設置障礙,橫加阻擾,不讓依法拘留逮捕本地的犯罪分子,不讓追贓;(六)對明顯的詐騙、投機倒把案件,不認真偵察
調查,只追贓罰款,甚至與犯罪分子談判「私了」,「退款放人」;(七)向受害單位和當事人索取「辦案費」,要款要物等。
必須充分認識上述這些問題,既是嚴重的不正之風,更是嚴重的違法違紀行為。它嚴重損害公安機關的形象和聲譽,造成很壞的社會影響,引起當事人的不滿和憤怨對立情緒,有的甚至引發一些不安定因素。近來,已有些當事人的單位或親屬接連向公安部和一些省、市公安機關打電話
,發電報或送控告材料,強烈要求解決扣押「人質」問題和懲治違法違紀的幹警,有的甚至申請到北京上訪和跨省遊行。這些問題已引起有關方面和社會輿論的關注。務請各地公安機關的領導認真重視,採取堅決措施,徹底糾正。
為此,再次重申:
一、各地公安機關承辦經濟犯罪案件,必須嚴格執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案件管轄的規定。要正確區分詐騙、投機倒把、走私等經濟犯罪與經濟合同糾紛的界限,准確定性。凡屬債務、合同等經濟糾紛,公安機關絕對不得介入。
二、嚴禁濫用收容審查手段。在辦理經濟犯罪案件中,對於不符合國務院和公安部規定的收審條件的人,不得使用收審手段。對來華的外國人中犯詐騙罪或有重大經濟犯罪嫌疑者,應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不得採用收容審查手段。
三、堅決杜絕強行抓捕收審經濟糾紛當事人作「人質」,逼債索要款物,徹底糾正「以收代偵」、「退款放人」的非法做法。
四、各地公安機關不得以任何借口向報案單位和當事人索要辦案經費,不準截留繳獲的贓款用作辦案經費和其他經費,不允許搞「辦案提成。」
五、公安機關派人到外地執行辦案任務,要依照規定持完備的法律手續,並同當地公安機關取得聯系,在其協助下開展工作,嚴禁超越管轄區,避開外地公安機關自行抓捕案犯。對外地公安機關來本地辦案的,要積極支持,熱情配合協助;對依法執行調查取證、拘留逮捕案犯和追繳贓
款贓物任務的,不得以任何理由推延阻撓。
以上通知,各地公安機關務必嚴格遵照執行。對於已經發生的幹警嚴重違法亂紀行為,要堅決嚴肅處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要堅決繩之以法;今後違反本通知的,更要從嚴處理。
請各地將本通知立即報告當地黨委和政府,同時轉發至縣級公安機關。
7. 為什麼警察公安不管經濟糾紛
我這邊管,然後就是私闖民宅,一本正經的在我家講法,2個傻逼賴我家不走。還特么說這是法律前置可以私闖民宅。還不如不管。。b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