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手房糾紛如何處理
1、協商:二手房買賣合同的當事人對合同中有爭議的部分進行協商,內從而對原合同中容規定的或者沒有規定的內容進行修改、刪除和增加。當事人按照協商後的內容履行各自的權利義務。
二手房買賣糾紛的協商處理,可以理解為把先前的二手房合同作廢掉,然後經過協商後再簽訂新的合同。協商處理二手房糾紛的優點在於,減少了當事人的成本,有利於糾紛的迅速解決。
2、訴訟:如果二手房買賣的當事人不能通過協商的方式解決二手房合同糾紛,那麼,就只能向法院起訴,要求法院來處理二手房買賣糾紛。
法院處理二手房買賣糾紛的主要依據是《民法通則》和《合同法》以及二手房買賣合同。一般來說,除非存在特殊情況,比如欺詐、脅迫等,否則法院都會尊重二手房買賣合同的約定。
Ⅱ 買新房和二手房常見糾紛及應對措施有哪些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買套房子不容易,小編總結了一些在購買新房和二手房過程中容易出現的糾紛,希望大家在購房過程中不要"中招"。
買新房常見糾紛及應對措施
一、 延期交房
開發商沒有按照合同約定的時間交付給購房者。是目前最常見,數量最多,涉及面最廣的房產糾紛。
如何避免:盡量選擇口碑較好,品牌較大的開發商,這樣的開發商更有保障一些,其次就是合同里約定好延期交房的賠償等相關事項。
怎樣維權:遇到延期交房,首先應仔細查看與開發商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看合同中對延期交房是否有相關規定。如果合同有規定,按照合同中約定的條款執行。如果合同中沒有明確規定,購房者可以退房。
其次,應了解延期交房的認定及賠償標准,除特殊情況外,開發商未按合同約定期限交房,要承擔違約責任,賠償購房者違約金。如果購房人想解除合同,根據《合同法》第114條規定,可以要求開發商承擔合同約定的違約金,同時要求開發商返還購房款及利息。若和開發商溝通無果,可進入法律程序,向法院提起訴訟。
二、房屋質量問題
交房後,因房屋質量問題引起的維權也不少,一般質量問題包括裂縫、脫皮、空鼓、漏水、漏電等。
如何避免:在買房前,要選擇信得過的開發商;看房買房時,在開發商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帶專業的人士來檢驗房屋的質量;另外,可以多問下工地上的工人,如果該樓盤有熟人,也可以向其咨詢質量好壞。
怎樣維權: 一般來說商品房交付使用後,房屋主體結構發生質量問題的並不多見,大量發生的是非主體結構問題。一旦市民發現房屋質量方面的問題,可以先找開發商和物業公司進行協商處理;如果開發商和物業公司拖延處理或者是無視業主的投訴,業主可到相關部門進行投訴;必要時,也可藉助訴諸媒體曝光,利用社會輿論的力量,推進維權進度;如果協商未果,特別是涉及賠償問題,業主就需走訴訟、仲裁等司法程序了。
三、擅自更改規劃
開發商為吸引客戶購買,承諾小區規劃有游泳池、大型超市、高達50%以上的綠化率等,但購房者在買房後或者交房入住後,卻發現開發商擅自更改規劃,並沒有兌現當初的承諾。開發商修改規劃的事情也是時有發生。
如何避免:是否寫進合同很重要,開發商對於小區的規劃的具體內容已經口頭的承諾都必須寫進合同才能保證購房者不會被欺騙,即使出了問題,也能維權成功。
怎樣維權: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開發商只辦完了規劃變更手續,但並沒有開始實際的建設行動。這時候,被侵權的業主可以向當地規劃部門提出書面申請,以程序違法為由,要求規劃部門撤銷開發商的規劃變更許可、停止侵權行為。另一種是建設行為已經開始或完成,這時候,被侵權的業主可以通過法律手段,要求開發商停止建設,並對已被變更的部分恢復原狀。對於不能恢復原狀的,業主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要求開發商賠償損失或退房。協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
四、面積縮水
交房後,發現房屋的實際使用面積比購房合同上所說的,少了好幾個平米,這不白白花了幾平米的錢嗎?
如何避免:買房時,確保合同上的建築面積與產權面積一致,不僅要寫清楚總價和面積,還要寫清楚房屋單價。如果合同不寫房屋單價,當實際面積與產權登記面積不符想追回損失時,一般不會得到支持。買方要對房屋面積有真實性的了解,應不僅僅局限於購房合同對面積的記載以及房產證上登記的面積,有必要在現場勘查時做一簡單測量。
怎樣維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四條規定:出賣人交付使用的房屋套內建築面積或者建築面積與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面積不符,合同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處理;合同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以下原則處理:面積誤差比絕對值超出3%,買受人同意繼續履行合同,房屋實際面積小於合同約定面積的,面積誤差比在3%以內(含3%)部分的房價款及利息由出賣人返還買受人,面積誤差比超過3%部分的房價款由出賣人雙倍返還買受人。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7-05-11,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
Ⅲ 二手房買賣中面積發生誤差怎麼辦
在二手房買賣中,除非雙方在合同中有明確的約定:「該房屋按照具體面積計價,出現面積誤差參照新商品房買賣面積誤差解決方式解決。」否則購房人不能要求退還面積差價款。
根據目前的二手房交易習慣,二手房買賣雙方一般都會親自到實地看房。買賣雙方對房屋的實際情況包括面積情況都非常清楚。所以一般情況下,二手房都是按套計價,並非按每平米單價出售,因此不存在補交面積差價款的問題。
在購買二手房的時候一定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避免不必要的糾紛:
1、核實房主身份信息及房產證;
2、到房產交易中心查詢待售房屋的情況;
3、核查待售房屋的租賃情況;
4、搞清戶口問題;
5、重視違約責任的約定。
Ⅳ 買二手房賣家把建築面積說成使用面積並有協議!這屬違約欺詐嗎怎麼辦
一般情況下,房屋買賣合同都是按照房照上的面積簽訂合同,就是建築面積,如果合同約定按照使用面積購買,而且不存在重大誤解或顯失公平的話,按照合同約定確定。
Ⅳ 賣二手房面積糾紛
通過中介賣房,當時你房子面積的數據是誰提供的?你還是中介?如果是中介提供的70平米這一數據,那你找找他麻煩還情有可緣,如果本來就是你提供的數據,你現在的房產證上寫的就是70平米,那作為中介當然只能按房產證上的面積來辦,這個數據是有法律效應的,房產局重新核定的數據在沒有形成新的憑證之前誰敢按新的來哦?到時候他們按73平米賣出去了,買家一看房產證上是70平米,你們再解釋說還可以加上梯間面積3個平米,那問題就來了,一是你能不能加什麼時候加是個未知數,你不能拿未知的不確定的東西來做現成的交易。二是就算能加,加的也是公攤的面積,使用面積又沒增加,買家能同意嗎?別人到時候反過來還要說你欺詐。至於過戶,合同沒有約定的情況下一年之內要辦好的,不然對方可以主張退房,你要根據對方實際受損的情況來承擔違約責任的。
Ⅵ 買的二手房發現面積不對,我是要告開發商還是賣家
我認為跟上一家有一定關系,還的看具體情況。最早有一部分人為了少交稅,把房證面積寫小了。但是現在賣也是按房證面積賣的啊,也不是按實際面積賣的啊,所以要是這個情況你並沒有吃虧。也可以找測量機構重新測量估計還能下新房證,但是可能的補交稅費。
Ⅶ 二手房交易糾紛咨詢 ,賣方要求補面積差價,否則違約
可以全部拿回來,如因你方不同意補面積差價交易不成賣方而違約,你可以要求退一萬再賠一萬,其他的費用也是由賣方來承擔的。因為你買的是他現有情況的房子,至於房子賣給你之前的任何情況和你沒有任何關系!走法律途徑沒有任何問題,肯定贏
Ⅷ 買的二手房本面積比實際使用面積小15平米可以讓房主退款嗎
房產證面積小於房屋實際面積,這種房子只能出現在房改房中,或者開發商的贈送面積。好處是以後繳納物業費、暖氣費、甚至房產稅便宜,缺點是以後出售、拆遷以房產證面積計算有些吃虧。但是對於二手房來說,房屋面積只是定價參考,售價是以整套房屋為單位的,只要自己感覺居住舒適即可,以後有出售計劃也是以實際面積計算的。至於是否退房退款,可以與業主協商。
Ⅸ 我買的二手房63平,有近4平的公攤面積被鄰居佔了,他太扯皮,不想計較了,就把公攤賣給他,合法嗎 賣的
關於面積分攤問題,建設部出台了《商品房銷售面積計算及公用建築面積分攤規則》(試行)的通知,要求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規范商品房銷售行為,減少商品房銷售過程中買賣雙方間的糾紛,而制訂該規則。該規范提出: 一、商品房買賣所簽訂的商品房購銷合同中,應明確載明購房者所購置的商品房的建築面積,並註明該商品房的套內建築面積(實得建築面積) 及應合理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
二、在本規則實施前已簽訂的商品房屋購銷合同,除合同對商品房銷售面積的約定有明顯違法或計算錯誤的外,應維持合同約定的面積。若買賣雙方有一方提出按本規則計算商品房銷售面積的,或房地產權屬登記機關按本規則測定商品房建築面積的,合同雙方可對合同中的銷售面積作調整,但應維持原合同約定的總價款不變。�
三、房地產權屬登記機關進行房屋產權登記,應遵循《商品房銷售面積計算及公用建築面積分攤規則》(試行)測定商品房的建築面積。��
同時在附件中規定了商品房銷售面積計算及公用建築面積分攤規則(試行)。
而 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二條規定,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礙;(三)消除危險;(四)返還財產;(五)恢復原狀;(六)修理、重做、更換;(七)賠償損失;(八)支付違約金;(九)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十)賠禮道歉等。在出現了開發商給購房者分攤不該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時,購房者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上述第六、七、八項規定的方式要求開發商承擔相應法律責任。體現在實際操作中,購房人可以要求重新核算公攤面積退還相應價款、要求退房並返還全部房款或請求支付違約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