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06年邢台土地局在沒有收回兩證的情況下毛地出讓,違背國土資發2010-151號文規定,我們被拆遷戶應怎麼辦
法不溯及以往,你不能以2010年的法規追溯2006年的行為。
『貳』 在土地招拍掛工作中,毛地和凈地出讓有什麼不同
夾江縣,在易漕三隊開發中還有8戶人沒有拆遷就出讓了土地,施工方進場施工,今內天我們去阻止他施容工保護我們的承包土地可警察和特警以我們阻工為由要抓人。我請問一下我們拆遷徵收還沒有完成他們就出讓了土地並進場施工嚴重違被了凈土掛拍之規定,侵害了我們的利益。我們阻工他說我們違法,他們在我們的承包土地上施工就沒違法嗎。我們該怎麼辦。
『叄』 都說現在不允許毛地出讓,想請教1、為什麼現在房地產公司還有大量的拆遷補償費;2、禁止毛地出讓,
1,現在房地產公司有拆遷補償款的原因一個是歷史遺留,一個是2012年房地產回公司與當地答政府的土地出讓附加協議(可能在土地出讓之前或之後),一般不會體現,雙方也不會放到桌面上說。
2,禁止毛地出讓出自國土資源部2012年發布的53號令《閑置土地處理辦法》。明確要求土地出讓必須是凈地。2012年7月1日起執行。
題外:你說的房地產公司還有大量的拆遷補償費應該是個案,現在拆遷單位已經是政府的一個特別單位,專門為一級土地市場提供凈地服務的,拆遷補償費已經轉移到開發企業支付的土地款里。
『肆』 土地糾紛解決的方法有哪些,應該怎麼做
一般分為四種解決方法的:
和解(協商)
和解是依糾紛主體自身的力量,在平等和自願的基礎上,通過協商解決糾紛的方式。和解通常無須第三方的介入,無須嚴格遵守實體法規范和程序規范,和解協議也沒有強制力,這是一種最為平和的糾紛解決方式。
調解(非訴訟調解或民間調解)
調解,即糾紛主體將爭議提交第三者,由其協調、說服並幫助雙方進行協商交流,以達成解決糾紛的合意。這是一種運用比較廣泛的糾紛解決方式。在農村土地糾紛的解決過程中,屬於這類調解的主要是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和鄉(鎮)政府的調解。《土地管理法》第57條規定,土地承包合同糾紛的解決,可由雙方協商解決、申請村委會或鄉(鎮)政府進行調解,也可到法院起訴。其中村委會或鄉(鎮)政府的調解即屬這類調解。
行政裁決及復議
行政裁決,即行政機關依法對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與行政管理相關的爭議進行處理的具體行政行為;行政復議即上級行政機關對行政相對人不服下級行政行為的審查及決定行為。《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25條第3款規定:「對補償標准有爭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准徵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決。」
《行政復議法》第30條第1款規定:
「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已經取得的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使用權的,應當先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訴訟
訴訟是解決土地糾紛的法律機制中最正式、最權威、最規范的一種方式。因土地糾紛引起的訴訟通常是行政訴訟和民事訴訟。例如,政府為公共利益征地、土地確權或行政機關先行處理後當事人不服起訴的,應為行政訴訟;而在平等主體間發生的土地爭議引起的訴訟則為民事訴訟。相對於行政裁決與復議,訴訟更加客觀、中立和公正,也應當更有利於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伍』 毛地出讓是違規還是違法
安理說是違法
『陸』 毛地出讓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毛地出讓違反的法律依據:
1、違反《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於進一步加強房地產用地和建設管理調控的通知》(國土資發〔2010〕151號)「四、嚴格住房建設用地出讓管理……土地出讓必須以宗地為單位提供規劃條件、建設條件和土地使用標准,嚴格執行商品住房用地單宗出讓面積規定,不得將兩宗以上地塊捆綁出讓,不得「毛地」出讓。」的規定。
2、違反《國土資源部關於加大閑置土地處置力度的通知》(國土資電發〔2007〕36號)「二、實行建設用地使用權「凈地」出讓,出讓前,應處理好土地的產權、補償安置等經濟法律關系,完成必要的通水、通電、通路、土地平整等前期開發,防止土地閑置浪費。」的規定。
處理處罰的法律依據:
《關於嚴格落實房地產用地政策促進市場健康發展的通知》(國土資發〔2010〕204號)「三、嚴格執行招拍掛出讓制度和操作程序,規范房地產用地出讓行為……省(區、市)國土資源止管部門要加強對市、縣招拍掛出讓公告的審查,對發現存在超面積出讓、捆綁出讓、「毛地」出讓、住宅用地容積率小於1、出讓主體不合法等違反政策規定的出讓公告,及時責令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撤銷公告,重新擬定出讓方案。違反規定出讓的,應責令立即終止出讓行為,並依法追究責任。」
『柒』 毛地出讓的產權和法律關系
從產權和法律關繫上看,二者有明顯不同:
毛地出讓往往是政府出讓土地時尚未完成國有土地使用權收回和拆遷補償工作,涉及多方法律和經濟關系,需要銜接好國有土地使用權收回、補償和出讓等方面的法律關系;
凈地出讓則往往是政府已經完成了出讓前的土地使用權收回和拆遷補償工作,法律關系相對簡單。
『捌』 房屋徵收與土地出讓環節如何銜接
房屋徵收是指:由房屋徵收部門通常是政府城建部門在摸底立項的基礎上對居民百姓居住房屋的土地使用權的有償回收。
土地出讓是指:國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將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讓與土地使用者,並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行為。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中規定了「房屋被依法徵收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同時收回」,具體銜接辦法如下:
共同完成權屬確認工作。房屋徵收部門對徵收房屋進行權屬調查的同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也要組織有關業務人員對徵收房屋范圍內的土地邊界進行權屬調查。可由土地儲備中心委託測繪公司,並在行政許可科、地籍科等有關科室業務人員的配合下,對照收集的土地使用證、房產證、地籍檔案等權屬證明資料,共同進行現場權屬調查和勘測定界,完成權屬確認工作。
不必單獨報批收回土地手續。被徵收房屋價值是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那麼房屋徵收部門的補償決定已將土地價值包含在徵收房屋價值中。因此,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不必再與原土地使用者簽訂《土地收回協議》另外進行土地補償。
以「平地」為拆除標准。土地收回後,房屋徵收部門應將地上附著物全部拆除,並將拆除的殘渣清理干凈,完成土地平整標准。
按被徵收人意願落實徵收補償決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可以和房屋徵收部門集體決策,共同擬定招拍掛出讓方案,將房屋徵收補償的落實任務作為土地出讓條件在出讓方案中體現出來。如果被徵收人選擇了貨幣補償方式,安置補償費、過渡費等費用待土地出讓後,由房屋徵收部門向政府申請,政府從土地出讓收入中安排補償費用;如果被徵收人選擇房屋產權調換方式,政府將以同等房屋產權面積的成本價(樓面地價加上建築重置價)回購土地受讓人的商品房,用於回遷安置。報批招拍掛出讓方案時,招拍掛出讓方案要附上《房屋徵收決定》和房屋徵收部門出具的《關於徵收與補償實施情況的說明》
三部門配合完成資金運作。為體現土地出讓金收支兩條線管理原則,房屋徵收、國土資源及財政三個部門須密切配合完成資金運作。財政部門都要根據《土地出讓清算單》從土地出讓收入中安排房屋徵收成本和土地開發出讓成本,分別撥付給房屋徵收部門和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房屋徵收部門再將房屋徵收成本支付給被徵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