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發生交通事故 有人身傷害 責任的劃分對以後賠償有沒有關系
首先,在雙方車輛都有
交強險
時,只要損失,沒有超出賠償限額,則不論是哪種責任,對於賠償結果而言並沒有什麼區別。其次,在醫療費、傷亡賠償金部分,如果超出保險限額,對於超出的部分,對方如承擔主要責任,那麼對你的駕駛員有利。第三,如果是同等責任,則不論在保險限額以內還是超出保險限額的部分,對你和你的駕駛員,都無所謂有利。
㈡ 關於人身損害賠償糾紛
1乙方無法申請工傷認定。法律依據 您看 工傷保險條例 14條 15條。
2到甲方住所地法院起訴即可 賠償參考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七條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
㈢ 人身傷害其賠償責任該如何認定
一、被告應當對原告的人身損害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一,原告與第一被告形成僱傭關系。原告於2007年1月起到第一被告處實習工作,期間遵守第一被告的考勤等各項規章制度,完成第一被告安排的工作內容,第一被告向原告支付相應的勞動報酬和獎金、節日福利等,而且第一被告與第三被告的所訂立的《學生實習協議書》中約定學生實習完畢後第一被告擇優錄用。原告與第一被告之間已經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學生實習,而是工作預招聘,雙方已經形成僱傭關系。
第二,原告在工作中並無過錯。原告被分配在內飾件第19工位,安裝鑄筒,屬於生產線的末後環節。被告生產線流轉不暢,車輛積壓在生產線上,不是逐輛陸續下線,而是積壓幾輛後成批下線。原告要完成第一被告的工作定量,就不可能坐等車輛到自己工位後再安裝,否則沒等安裝完,車輛就下線了。這也是原告進廠後其所在車間的通常做法。第一被告辯稱其已對原告進行過相關安全培訓,但相關證據均系被告自己提供,不具備證據的客觀性,其內容與本案不具備關聯性,法庭不應採信。因此,第一被告關於原告違反操作規程跨工位作業,自身存在過錯的答辯意見不能成立。
第三,第一被告、第二被告應對原告的損害賠償承擔無過錯責任。《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二款、第三款規定,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賠償解釋》)第十一條規定,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因此,第一被告作為原告勞動的直接受益人、第二被告作為設立第一被告分支機構的法人,應當對原告的人身損害承擔無過錯責任。無論原告有無過錯,兩被告都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而第三被告對原告負有教育、管理的義務,對原告的損害也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二、原告所主張的賠償項目及賠償標准、數額符合法律規定,合情合理,法庭應予支持
根據《民法通則》關於人身損害賠償的有關規定以及《賠償解釋》的規定,原告所訴請的醫療費、後續治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交通費、住宿費、鑒定費以及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以及精神損害撫慰金等依法應予支持(具體賠償項目及計算依據、標准詳見附表)。現針對被告提出異議的有關問題提出如下代理意見:
1、關於後續治療費:濟南市第二人民醫院診斷證明及山東金正司法鑒定所傷殘鑒定報告書已確認原告需要再行手術取出硅油、植入人工晶體,因此後續治療費屬於原告必然要支出的費用。根據《賠償解釋》第十九條之規定,對於原告所主張的後續治療費應與已經發生的醫療費一並予以賠償。
2、關於護理費:已有醫院診斷證明確認原告住院期間需兩人陪護。被告辯稱其不需要兩人陪護,但並無相反證據予以推翻,對其意見法庭不應採信。
3、關於營養費:根據《賠償解釋》第二十四條規定,應當根據受害人的傷殘情況參照醫療機構的意見確定。原告雖未提供醫療機構意見,但其身體受到傷害需要加強營養這是事實,符合常理,請法庭酌請支持。
4、關於交通費:原告受傷後先後三次住院、出院,還要遵醫囑每半月復查一次,其左眼接近失明,而且不能見光迎風,因此不可能乘坐公共汽車,而只能租車,請相關費用法庭應予支持。
5、關於住宿費:原告所主張的住宿費與護理費並不矛盾。原告先後住院三次,每次均為多日,限於醫院條件,期間護理人員白天在院護理,晚上輪流在旅館住宿休息符合常理。至於結算日期屬其住院完畢後統一結算。被告辯論意見有悖常理,法庭不應採納。
6、關於殘疾賠償金: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城鎮、農村人口不同賠償標準的適用問題》規定:對於農村人口在城鎮住所地至起訴時已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城鎮人口標准計算損害賠償數額。原告入學時雖未遷移戶口,但其在第三被告處學習及在第一被告處工作,一直都在城鎮工作、生活、居住。受傷後也一直隨其父艾明文居住於濟陽縣城雅居園小區6區37號樓東2單元6層西戶,並且在濟陽縣公安局城區派出所辦理了為期一年的暫住證,符合省高院的上述規定。同時,根據《濟南市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暫行辦法》第二條之規定,濟南市范圍內實行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取消農業戶口、非農業戶口、地方城鎮戶口等各種戶口性質,按照實際居住地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況且原告系技校畢業,擁有一定的技術特長,也不會以農耕作為其主要生活來源。如果不受傷,其可能已經正式在企業參加工作了。因此,對原告的殘疾賠償金應按照城鎮人口標准計算。
7、關於精神損害撫慰金:原告傷及眼部,目前幾乎接近失明,已構成傷殘。對於其工作、生活及今後的婚姻等都會產生嚴重的影響,造成了嚴重的精神損害和嚴重的後果。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第二款之規定,原告的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應當得到法律的支持。《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第85條第二款規定,具體賠償標准為:(1)侵害人是自然人的,一般性精神損害賠償標准為一千元——三千元;嚴重精神損害,賠償標准為三千元——五千元;(2)侵害人是法人或其他社會組織的,一般按照公民賠償標準的五——十倍予以賠償。
8、關於原告領取意外傷害保險金的問題。《保險法》第六十八條明確規定,人身保險的被保險人因第三者的行為而發生死亡、傷殘或者疾病等保險事故的,保險人向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給付保險金後,不得享有向第三者追償的權利。但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仍有權向第三者請求賠償。因此,被告關於原告重復主張的答辯意見顯然不能成立。
㈣ 受傷民工在人身損害案中的責任劃分中的法律依據
《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及其適用與理解已經出台多年,明確了狹義的勞動關系和僱傭關系應當適用不同的法律及程序進行處理,但是實踐中對該類人身損害賠償糾紛的處理仍存在混淆現象。實踐當中,建設單位作為發包人,直接將工程發包給無資質的組織或自然人很少,即使存在,建設單位作為投資方,有投資資金作保障,賠償也不成問題。事實上工程分包大都發生在施工總承包或專業承包領域當中,這些承包商大都是具有施工資質或專業承包資質,企業經濟實力相對雄厚,不容易破產倒閉,比較注重企業信譽,在安全領域投入較多,有固定的辦公場所,財產清晰可查,遠非那些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自然人可比。因此只要農民工的人身傷害符合該司法解釋規定的條件,能向發包人、分包人主張權利,要求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則基本能滿足賠償要求,較好地維護自身權益,是比較理想的索賠途徑之一。
但需要注意的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第一款有 「雇員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的規定,但第三款明確規定「屬於《工傷保險條例》調整的勞動關系和勞動保險范圍的,不適用本條規定」 。該解釋第十二條第一款規定:「依法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統籌的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因工傷事故遭受人身損害,勞動者或其近親屬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用人單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告知其按《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處理」 。但長期以來,區分職工和僱工一直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工傷保險條例》中的上述規定特別有利於前述高風險行業大量僱工的合法權益。因此,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2條之規定,依法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統籌的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因工傷事故遭受人身損害,勞動者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用人單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應按《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處理,企業僱工因工傷事故遭受人身損害,不宜再按照普通民事訴訟案件受理和審判,或判令企業按照普通侵權造成人身損害賠償的標准承擔賠償責任。
針對現實生活當中建築施工中存在的違法分包、非法轉包工程,損害農民工權益的情況,勞動和社會保障部2005年發布的《關於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勞社部發〔2005〕12號)第4條專門作出規定:建築施工、礦山企業等用人單位將工程(業務)或經營權發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自然人,對該組織或自然人招用的勞動者,由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發包方承擔用工主體責任。用工主體責任,不限於承擔工傷賠償責任,還包括工資支付、社會保險繳納、非工傷醫療待遇、解除勞動合同的補償賠償等其他責任。因此,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自然人招用的勞動者,只要能認定與建築施工企業存在事實勞動關系,即使不符合工傷認定條件,不能獲得工傷保險賠償,也能享受非工傷醫療待遇、解除勞動合同補償等待遇,受益明顯。
根據該條規定,只要建築施工企業將工程分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自然人,那麼作為該組織或自然人招用的勞動者,從法律就推定為與建築施工企業建立了事實上的勞動關系,由該建築施工企業承擔用人單位的責任。這樣農民工在從事施工作業時,一旦發生了人身損害事故,如若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第14條、15條規定的工傷認定條件,就可以向有管轄權的勞動仲載部門申請確立與建築施工企業存在事實上的勞動關系,並進而進行工傷認定,由建築施工企業承擔工傷賠償責任。
盡管兩種賠償方法在某種程度上都能或多或少填補農民工因人身損害造成的損失,但是二者的區別也是十分明顯的。總結一下,主要有如下一些不同:
1、責任主體不同。侵權賠償的責任主體是僱主與發包人、分包人,工傷賠償的責任主體是用人單位;2、主體之間關系不同。侵權賠償的權利人和義務人之間不受勞動關系的限制,工傷賠償必須有存在勞動關系,非有勞動關系,不構成工傷;3、責任性質不同。侵權賠償是民法上的義務,工傷賠償是勞動保險法上的義務;4、歸責原則不同。侵權賠償實行過錯責任,工傷賠償實行無過錯責任;5、性質認定不同。侵權賠償不以勞動部門讓定為前提,工傷賠償必須經過經過勞動部門確認(調解私了除外);6、舉證責任不同。侵權賠償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對賠償的一切事實,權利人均須舉證證明,工傷賠償除非用人單位證明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所為,否則必須擔責;7、處理程序不同。侵權賠償可直接通過訴訟解決,工傷賠償調解不成,必須經過勞動爭議仲裁才能訴訟;8、賠償范圍和標准不同。侵權賠償在於填補受害人的損害,賠償范圍包括所受損害和利益,最明顯的莫過於可以主張精神撫慰金,工傷賠償旨在保障勞動者的最低生活,其賠償的范圍僅限於人身傷害,並且給付金額受到法定標準的限制;9、適用法律不同。侵權賠償適用民事法律規范調整,工傷適用勞動法及法規。
㈤ 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是怎樣劃分的
人身損害賠償責任劃分原則是什麼
歸責原則,就是確定侵權行為人侵權損害賠償責任的一般准則。它是在損害事實已經發生的情況下,為確定侵權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損害是否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原則。我國侵權責任歸責原則是一個體系,這個體系是由過錯責任原則、過錯推定責任原則和無過失責任原則三個歸責原則構成的,不同的侵權行為適用不同的歸責原則。
同樣,確定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所適用的歸責原則也是這三個,也是根據不同的情況適用不同的歸責原則。
處理一般侵權行為中的人身損害賠償責任,適用過錯責任原則。過錯責任原則,是以過錯作為價值判斷標准,判斷行為人對其造成的損害應否承擔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一般侵權行為引起的損害賠償案件,應當由主觀上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主觀上的過錯是損害
賠償責任構成的基本要件之一,缺少這一要件,即使加害人的行為造成了損害事實,並且加害人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也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處理某些特殊侵權行為的人身損害賠償責任,適用過錯推定原則。過錯推定原則,指在法律有特別規定的場合,從損害事實的本身推定加害人有過錯,並據此確定造成他人損害的行為人賠償責任的歸責原則。所謂推定,是指法律或法官從已知的事實推論未知事實而得出的結果,實際上就是根據已知的事實對未知的事實進行推斷和認定。過錯推定,也叫過失推定,在侵權行為法,就是受害人在訴訟中,能夠舉證證明損害事實、違法行為和因果關系三個要件的情況下,如果加害人不能證明損害的發生自己沒有過錯,那麼,就從損害事實的本身推定被告在致人損害的行為中有過錯,並為此承擔賠償責任。
處理另一些特殊侵權行為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無過失責任原則。無過失責任原則是指在法律有特別規定的情況下,以已經發生的損害結果為價值判斷標准,由與該損害結果有因果關系的行為人,不問其有無過錯,都要承擔侵權賠償責任的歸責原則。《民法通則》第106條第3款規定:「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是我國民事立法對無過失責任原則的法律化、條文化。但是此條文的表述並沒有準確地反映無過失責任原則的真實含義。其理由是,無過錯責任是不考慮過錯的責任.並非只有沒有過錯才予以賠償的責任。至於責任人是不是有過錯,是不一定的。而這個條文的寫法則是沒有過錯的時候才承擔責任的原則。
由於生命健康權的重要性,人身損害的常見性,使得在法學界也滋生出許多理論性的研討問題,其中關於人身損害賠償責任劃分原則在理論界就存在許多不同的觀點和學說。在具體案件中更重要的還是得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確定。
㈥ 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賠償主要責任如何認定
(1)電力設施產權人的認定。當前,城網、農網改造已基本完成,對城網改造而言,高壓電線路及設施的產權比較明確,屬於國家所有,國家委託當地電業局或電力公司管理,並擁有產權,當出現觸電致人損害的事故後,賠償責任主體就是當地的電業局或電力營運部門電力公司。但農網改造完成後,已將原來屬於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乃至鄉、鎮所有權的電力設施進行了改造,改造後的產權,有的明確屬於國有,由當地電業局或國有電力公司代為管理、所有。有的則仍產權不明,事故發生後,互相推託,對此,本人認為,可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三條的規定、,該高壓線由誰作業由誰承擔責任。
(2)電力設施的設計,施工單位也可以成為賠償責任主體。根據《電力法》及其配套的規定,電力設計部門如果設計不合理,建築施工單位如果承建的電力設施有質量問題並且損害後果的發生與其有因果關系,無論發生高壓、低壓觸電事故,兩者均可以作為賠償責任主體。
(3)非高壓電致人傷害的賠償責任主體。由於電力運營部門,根據電力行業的內部規定劃分了非高壓電電力設施的產權,特別是農網改造後更加明確了低壓進戶線,接戶線的產權,一般而言用戶電表箱至用戶家庭的產權歸用戶,其它線路及電力設施產權仍歸電力運營部門,因此,會出現用戶及電力運營部門都成為賠償責任主體的可能,因為非高壓電觸電致人損害的案件,適用的是過錯責任原則。
㈦ 人身傷害民事賠償的責任劃分包括傷殘賠償金嗎
人身損害賠償中,如果致人傷殘的是需要賠償殘疾賠償金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十五條
殘疾賠償金根據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者傷殘等級,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自定殘之日起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受害人因傷致殘但實際收入沒有減少,或者傷殘等級較輕但造成職業妨害嚴重影響其勞動就業的,可以對殘疾賠償金作相應調整。
㈧ 人身損害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如何認定
你好,下文對人身損害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如何認定作出了詳細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一、被告應當對原告的人身損害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一,原告與第一被告形成僱傭關系。原告於2007年1月起到第一被告處實習工作,期間遵守第一被告的考勤等各項規章制度,完成第一被告安排的工作內容,第一被告向原告支付相應的勞動報酬和獎金、節日福利等,而且第一被告與第三被告的所訂立的《學生實習協議書》中約定學生實習完畢後第一被告擇優錄用。原告與第一被告之間已經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學生實習,而是工作預招聘,雙方已經形成僱傭關系。
第二,原告在工作中並無過錯。原告被分配在內飾件第19工位,安裝鑄筒,屬於生產線的末後環節。被告生產線流轉不暢,車輛積壓在生產線上,不是逐輛陸續下線,而是積壓幾輛後成批下線。原告要完成第一被告的工作定量,就不可能坐等車輛到自己工位後再安裝,否則沒等安裝完,車輛就下線了。這也是原告進廠後其所在車間的通常做法。第一被告辯稱其已對原告進行過相關安全培訓,但相關證據均系被告自己提供,不具備證據的客觀性,其內容與本案不具備關聯性,法庭不應採信。因此,第一被告關於原告違反操作規程跨工位作業,自身存在過錯的答辯意見不能成立。
第三,第一被告、第二被告應對原告的損害賠償承擔無過錯責任。《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二款、第三款規定,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賠償解釋》)第十一條規定,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因此,第一被告作為原告勞動的直接受益人、第二被告作為設立第一被告分支機構的法人,應當對原告的人身損害承擔無過錯責任。無論原告有無過錯,兩被告都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而第三被告對原告負有教育、管理的義務,對原告的損害也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二、原告所主張的賠償項目及賠償標准、數額符合法律規定,合情合理,法庭應予支持
根據《民法通則》關於人身損害賠償的有關規定以及《賠償解釋》的規定,原告所訴請的醫療費、後續治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交通費、住宿費、鑒定費以及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以及精神損害撫慰金等依法應予支持(具體賠償項目及計算依據、標准詳見附表)。現針對被告提出異議的有關問題提出如下代理意見:
1、關於後續治療費:濟南市第二人民醫院診斷證明及山東金正司法鑒定所傷殘鑒定報告書已確認原告需要再行手術取出硅油、植入人工晶體,因此後續治療費屬於原告必然要支出的費用。根據《賠償解釋》第十九條之規定,對於原告所主張的後續治療費應與已經發生的醫療費一並予以賠償。
2、關於護理費:已有醫院診斷證明確認原告住院期間需兩人陪護。被告辯稱其不需要兩人陪護,但並無相反證據予以推翻,對其意見法庭不應採信。
3、關於營養費:根據《賠償解釋》第二十四條規定,應當根據受害人的傷殘情況參照醫療機構的意見確定。原告雖未提供醫療機構意見,但其身體受到傷害需要加強營養這是事實,符合常理,請法庭酌請支持。
4、關於交通費:原告受傷後先後三次住院、出院,還要遵醫囑每半月復查一次,其左眼接近失明,而且不能見光迎風,因此不可能乘坐公共汽車,而只能租車,請相關費用法庭應予支持。
5、關於住宿費:原告所主張的住宿費與護理費並不矛盾。原告先後住院三次,每次均為多日,限於醫院條件,期間護理人員白天在院護理,晚上輪流在旅館住宿休息符合常理。至於結算日期屬其住院完畢後統一結算。被告辯論意見有悖常理,法庭不應採納。
6、關於殘疾賠償金: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城鎮、農村人口不同賠償標準的適用問題》規定:對於農村人口在城鎮住所地至起訴時已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城鎮人口標准計算損害賠償數額。原告入學時雖未遷移戶口,但其在第三被告處學習及在第一被告處工作,一直都在城鎮工作、生活、居住。受傷後也一直隨其父艾明文居住於濟陽縣城雅居園小區6區37號樓東2單元6層西戶,並且在濟陽縣公安局城區派出所辦理了為期一年的暫住證,符合省高院的上述規定。同時,根據《濟南市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暫行辦法》第二條之規定,濟南市范圍內實行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取消農業戶口、非農業戶口、地方城鎮戶口等各種戶口性質,按照實際居住地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況且原告系技校畢業,擁有一定的技術特長,也不會以農耕作為其主要生活來源。如果不受傷,其可能已經正式在企業參加工作了。因此,對原告的殘疾賠償金應按照城鎮人口標准計算。
7、關於精神損害撫慰金:原告傷及眼部,目前幾乎接近失明,已構成傷殘。對於其工作、生活及今後的婚姻等都會產生嚴重的影響,造成了嚴重的精神損害和嚴重的後果。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第二款之規定,原告的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應當得到法律的支持。《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第85條第二款規定,具體賠償標准為:(1)侵害人是自然人的,一般性精神損害賠償標准為一千元——三千元;嚴重精神損害,賠償標准為三千元——五千元;(2)侵害人是法人或其他社會組織的,一般按照公民賠償標準的五——十倍予以賠償。
8、關於原告領取意外傷害保險金的問題。《保險法》第六十八條明確規定,人身保險的被保險人因第三者的行為而發生死亡、傷殘或者疾病等保險事故的,保險人向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給付保險金後,不得享有向第三者追償的權利。但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仍有權向第三者請求賠償。因此,被告關於原告重復主張的答辯意見顯然不能成立。
網頁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