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對監護人有爭議的應由人民法院指定。這句話哪裡錯了謝謝。
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實體法既然賦予被指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監護人的公民在不服指定時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權利,那麼在程序上就需要有處理此類案件的相應規定,否則被指定的監護人的權利就無法得到救濟。
在司法實踐中,被指定的監護人不服指定,應當在接到通知的次日起30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經審理,認為指定並無不當的,裁定駁回起訴;指定不當的,判決撤銷指定,同時另行指定監護人。判決書應當送達起訴人、原指定單位及判決指定的監護人。
實踐中還有一個問題需要我們注意,即被指定的監護人不服指定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當適用什麼程序審理?從被指定的監護人的訴訟請求的實質看,這種請求並不是要求解決與他人就監護權發生的權益之爭,而只是要求人民法院確認自己不再是監護人的法律事實,且起訴時也不存在與之有爭議的對方當事人,所以,實踐中人民法院對這類案件應比照特別程序審理,雖然法律並沒有明確規定此類案件適用特別程序
『貳』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應如何解決
監護人的指定: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可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精神病人為本人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精神病人)住所地居委會、村委會在近親屬中指定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的監護人;如對指定不服,可向人民法院起訴,由人民法院裁決。人民法院在裁決指定監護人時,如果前一順序有監護資格的人無監護能力或者對被監護人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可根據對被監護人有利的原則,從後一順序有監護資格的人中擇優確定,被監護人有識別能力的,還應徵求被監護人的意見。
監護人的人數:監護人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同一順序中的數人。
『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
是由工作單位或者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 指定,對指定不服的,提起訴訟,再由人民法院裁決。(這種直接找法條就能找到答案的,建議還是自己思考下吧,不要養成「搜索依賴症」)
民法通則
第十六條 【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第十七條 【精神病人的監護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親屬;
(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肆』 監護人之間的監護權糾紛應該在哪裡訴訟
被監護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十條:不服指定監護或變更監護關系的案件,由被監護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伍』 對監護人的確定有爭議的,應該如何指定監護人
民法總則
第三十一條對監護人的確定有爭議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對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民政部門或者人民法院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在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中指定監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