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商標被許可人是否有權主張侵權賠償
您好!請您詳細描述您的問題。我國《商標法》第43條第1款規定:「商標注冊人可以通過簽訂商標使用許可合同,許可他人使用其注冊商標。許可人應當監督被許可人使用其注冊商標的商品質量。被許可人應當保證使用該注冊商標的商品質量。」 1、標許可人對被許可人的商品質量負有監督義務首先,商標所有者應當保證其商品或服務的質量。識別商品或服務的來源、質量保障以及廣告宣傳是傳統商標的三大功能。在商標被許可給他人使用的情況下,使用同一商標的商品或服務具有不同的來源,商標用來識別商品或服務的來源功能被弱化,如果某一被許可人提供的商品或服務質量低劣,那麼消費者基於對該商標的信任而購買該商品,其權益將受到侵害。為了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商標法》規定商標許可人應當監督被許可人的商品質量,因此對被許可人的商品質量進行監督是商標許可人的法定義務。其次,商標許可人應當監督被許可人的商品質量達到約定的標准。一般認為,商品質量是指商品的安全性與使用性應當符合國家或者行業標准。但是對《商標法》中的「商品質量」應當作廣義的理解,不僅應當符合法定的條件而且應當符合約定的條件。因為國家或者行業標準是對商品質量的最基本要求,但是不同的商品或服務提供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務的質量存在高低之分,消費者選擇某一特定的商標是因為該商標能夠保證其代表的商品或服務達到一定的標准,因此商標許可人應當保證被許可人提供的商品或服務符合該特定的標准,包括商品的規格和成分等都應符合約定的條件。 2、商標許可人對被許可人的商標侵權行為應承擔連帶責任雖然商標法規定了商標許可人應當監督被許可人使用其注冊商標的商品質量,但沒有明確規定商標許可人不履行監督義務應當承擔的責任。在注冊商標被許可人構成商標侵權的情形下,如果一概否定注冊商標許可人的民事責任,顯然不利於其他在先注冊商標權利人對其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保護。首先,雖然在先的商標權利人可以根據存在拒絕注冊的相對理由,即《商標法》第30條規定的「禁止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注冊與他人已注冊商標或已初步審定的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向商標局或商標評審委員會申請宣告該注冊商標無效,但是由於宣告無效對已經履行的商標轉讓或者使用許可合同不具有追溯力,商標權利人的損失很難挽回。其次,如果不追究商標許可人的責任,商標許可人可以通過許可的方式規避商標侵權的責任。例如可以在不同的商品類別上注冊與在先注冊的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然後將該商標許可給他人使用,一方面商標被許可人可以通過搭便車的方式獲取利益,另一方面如果商標被許可人超過許可范圍使用商標,商標許可人也可以規避商標侵權責任。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被許可人無力承擔商標侵權的賠償責任,又不能追求商標許可人的責任,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也不利於對商標專用權人權利的保護。第三,對於商標許可人來說,要保證商品的質量,就應當對被許可人的商品質量及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監督和控制,在此意義上,商標許可人相當於實際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產品侵權案件的受害人能否以產品的商標所有人為被告提起民事訴訟的批復》指出:任何將自己的姓名、名稱、商標或者可資識別的其他標識體現在產品上,表示其為產品製造者的企業或個人,均屬於《民法通則》規定的「產品製造者」和《產品質量法》規定的「生產者」。此外,在商標許可人對被許可人的商品質量進行有效監督的前提下,即使商標許可人本身沒有實際使用商標,被許可人使用商標的行為也可以被認為是商標許可人自己的使用。因此,被許可人侵犯商標權,而商標許可人沒有履行監督職責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❷ 商標侵權行為民事責任形式有哪些
根據《商標法》的規定,下列商標使用形式,為侵犯商標專用權的主要表現形內式:(一)未經商標注冊容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的,具體包括四種情況:1、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的;2、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他人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的;3、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他人的注冊商標相同商標的;4、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他人的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的。未經許可實施此種行為,無論屬故意或過失,均構成對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侵犯。(二)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行為。(三)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這類侵權行為的表現形式主要有四種:1、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2、未經商標權人委託或者授權而製造其注冊商標標識;3、超越商標權人授予的許可權任意製造其注冊商標標識;4、銷售屬於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第四種侵權行為,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五)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完畢。
❸ 商標侵權侵權行為有哪些
1、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回標相同或者近似答商標的;2、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3、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4、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這種行為稱之為「反向假冒」;5、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
❹ 商標授權後 侵權責任誰承擔
這個和商標沒有關系。如果產品有問題,可以起訴生產商和銷售商。生產商承擔的是侵權責任,銷售商是違約責任。A企業如果商標形象因此而受損,可以追究BC企業的責任
❺ 商標許可 侵權 被許可人 承擔責任嗎
關於商標侵權賠償數額的確定方法根據本條的規定,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按照以下順序和方式確定:第一,按「實際損失」確定賠償數額。即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按照2002年10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可以「根據權利人因侵權所造成商品銷售減少量或者侵權商品銷售量與該注冊商標商品的單位利潤乘積計算」。對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數額的1倍以上3倍以下確定賠償數額。此外,在按上述方式確定賠償數額後,還應當加上注冊商標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所謂「合理開支」,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包括權利人或者委託代理人對侵權行為進行調查、取證的合理費用」,「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和案件具體情況,可以將符合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律師費用計算在賠償范圍內」。第二,按「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賠償數額。即在注冊商標權利人的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情況下,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侵權所獲得的利益」,可以「根據侵權商品銷售量與該商品單位利潤乘積計算」,「該商品單位利潤無法查明的,按照注冊商標商品的單位利潤計算」。對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數額的1倍以上3倍以下確定賠償數額。此外,在按上述方式確定賠償數額後,還應當加上注冊商標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第三,按「商標許可使用費的倍數」確定賠償數額。即在權利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情況下,參照該商標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對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數額的1倍以上3倍以下確定賠償數額。此外,在按上述方式確定賠償數額後,還應當加上注冊商標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第四,由法院「參考權利人的主張和提供的證據」判定賠償數額。即人民法院為確定賠償數額,在權利人已經盡力舉證,而與侵權行為相關的賬簿、資料主要由侵權人掌握的情況下,可以責令侵權人提供與侵權行為相關的賬簿、資料;侵權人不提供或者提供虛假的賬簿、資料的,人民法院可以參考權利人的主張和提供的證據判定賠償數額。所謂「參考」,是指在確定賠償數額時,以權利人的主張和提供的證據為基礎,綜合相關因素後確定賠償數額。第五,由法院依照本法規定判決賠償數額。即當出現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注冊商標許可使用費,都難以確定的情形時,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300萬元以下的賠償。「侵權行為的情節」,應當包括「侵權行為的性質、期間、後果」等因素,還應當包括「商標的聲譽,商標使用許可費的數額,商標使用許可的種類、時間、范圍及制止侵權行為的合理開支」等因素。
❻ 商標授權使用造成的侵權商標所有人是否承擔
商標侵權(來Trademark Infringement)即商標侵權行為自,是指行為人未經商標權人許可,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或者其他干涉、妨礙商標權人使用其注冊商標,損害商標權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
❼ 如何認定商標侵權行為
1、確定注冊商標專用權的權利范圍:注冊商標專用權的權利范圍是認定商標侵權的基本依據。根據我國商標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注冊商標的專用權,以核准注冊的商標和核定使用的商品為限。」構成注冊商標專用權的權利范圍,也就為認定商標權侵權行為確定了與被控侵權對象進行比較的標准,以便得出是否構成侵權的結論。
2、確定被控侵權的具體對象:被控侵權對象的確定由兩個方面的因素所決定,一是被控侵權的商標,二是被控侵權的商標所使用的商品。確定被控侵權具體對象的意義,在於確定和固化被控侵權行為的載體,為下一步與商標權的保護范圍的比對打下堅實基礎。它與確定注冊商標專用權的權利范圍同樣重要,它是認定商標侵權行為的另一比較對象。
3、比較兩者差異:將被控侵權對象與注冊商標和該注冊商標所核定使用的商品進行比較,認定被控侵權的商標與注冊商標是否相同或者近似,以及被控侵權商標所使用的商品與該注冊商標所核定使用的商品是否屬於同一種類或者相類似。
通過認定侵權行為的三個基本步驟,特別是經過將被控侵權對象與注冊商標和該注冊商標所核定使用的商品進行比較後,就能認定是否構成商標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