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車輛所有權發生轉移的是不是必須要辦理轉移登記
機動車屬抄於動產,動產所有襲權轉移生效要件為交付,登記是用來對抗第三人的。比如甲將自己的車賣給了乙但並未辦理過戶登記,後甲向乙借了車,並賣給了丙,且辦理了過戶登記(登記上屬於甲,因此能辦理過戶登記)。甲的行為構成無權處分(因為車的所有權已經轉移給乙),乙可以要求甲丙合同無效,並請求返還汽車,但是甲可以構成善意取得的,車就歸丙,乙只能請求甲賠償違約責任。機動車的登記只是對抗要件,他不像不動產登記是生效要件,它是用來保障經濟活動的穩定性,所以才有的一種制度。像很多的一物兩賣行為,基本都是誰能去得對抗要件物件就歸誰。
㈡ 法院判決所有權有爭議的汽車屬於丁屬於物權變動嗎
這應該是一個確權判決;
至於確權是否會引起物權變動,是有爭議的;
但主流觀點是不會引起物權變動。
㈢ 車輛所有權糾紛
我國土地所有權分為國家土地所有權和集體土地所有權,自然人不能成為土地所有權的主體。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國家土地所有權的統一和唯一的主體,由其代表全體人民對國有土地享有獨占性支配的權利。在我國《憲法》、《民法通則》、《土地管理法》等法律中,對國家土地所有權作了明確規定。《土地管理法》第8條規定:「城市市區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集體所有。集體土地所有權是由各個獨立的集體組織享有的對其所有的土地的獨占性支配權利。根據我國《土地管理法》第8條的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土地,是指除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集體所有的土地主要是耕地及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還包括法律規定集體所有的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土地。至於法律沒有規定為集體所有的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土地,則屬於國家所有。集體土地所有權的主體,即享有土地所有權的集體組織,根據《民法通則》第74條、《土地管理法》第10條的規定,有以下3類:(1)村農民集體,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對土地進行經營、管理;(2)如果村范圍內的土地已經分別屬於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經營、管理;(3)土地已經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由鄉(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
㈣ 車輛所有權是指車輛登記誰名下誰就擁有所有權嗎
一般來說是這樣的,但如果是婚內的話,雖然在你名下,其實你的另一半也是擁有所有權的。
㈤ 車輛所有權糾紛
1、案情介紹
原告劉某某因為不是深圳市戶口,也么有辦理深圳市居住證,因此無法以自己的名義購買車輛,並辦理上牌、繳稅、保險等一系列手續,於是與其老鄉章某某口頭約定以其名義購買豐田牌凱美瑞轎車,並以其名義辦理車輛上牌、繳稅、保險等手續。而購車款、稅費、保險費等費用均由劉某某自行承擔。後原告劉某某的深圳市居住證辦下來之後,被告章某某卻不肯協助將車輛過戶到原告劉某某名下,甚至聲稱該車為其所有。劉某某無奈之下,找到本律師,要求幫其討回車輛。
2、法律分析
根據法律,車輛行駛證上登記的車主並不是所有權的確認,而只是車輛管理部門為了方便進行管理而進行的登記。在車輛所有權確認上,車輛管理部門的記名登記人具有法律上推定其所有權歸屬的效力。但當有證據證明登記狀況與實際狀況不一致時,權利人可以依照法定程序否定登記記載的所有人狀況,重新確認所有權的歸屬。
3、判決結果
判決結果當然如預期的那樣,確認涉案車輛歸原告劉某某所有,被告章某某應在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協助原告劉某某辦理車輛過戶手續。
4、律師建議
現實生活中,因為某種原因將一些財產登記在他人名下的情況很多,如果事先沒有作明確的約定,則事後很容易發生糾紛。因此,在將一些財產登記在他人名下的時候,一定要與對方簽署書面的協議,並就相關權利義務作明確的約定,並約定發生違約時的違約責任。這樣,一旦對方違約,則可以依法追究對方的違約責任。
㈥ 掛靠車輛和分期付款車輛的法律關系是怎樣的分期付款車輛的所有權究竟歸誰所有
分期(賒銷)營運車輛和掛靠營運車輛的區別
(容易混淆的兩種法律關系)
公路客貨營運車輛、商用車和高中檔私家車車主採用分期付款購車(車輛賒銷)是近幾年來才流行的車輛銷售方式。這種方式,緩解了車主買車資金不足的困難,極大地促進了我國汽車產業和運輸業的發展,擴大了內需。受到各界的歡迎和支持。但隨著這種銷售方式的普及,由於個別車主不能按期還款,致使這類糾紛迅速增加。對這類經濟糾紛如何公證處理,做到案結事了,是擺在各級法院主審法官面前不用迴避的問題。
在這類糾紛中,由於私家車等非營運車輛法律關系清晰,不涉及賣方扣車以後的經濟損失處理比較簡單。營運車輛由於行業的特殊性和我們的國情涉及面廣泛,加上車輛價值較大,又涉及扣車以後的停運損失問題,處理起來必須慎重!
由於公路客貨營運車輛分期付款購車(車輛賒銷)是近幾年來才流行的車輛銷售方式,在後期管理上又與車輛掛靠經營類似,特別是一些大型的物流、運輸公司同時經營車輛銷售和私人車輛掛靠兩種業務,而分期付款所購車輛債務清償完畢、車輛解除抵押後,往往又進入同一公司掛靠經營,非行內人士一般在認識上都把二者混為一談。導致在法律關繫上的混淆。
分期付款車輛(賒銷車輛)和掛靠車輛的區別:
1、車輛所有權權屬不同:掛靠車輛的車輛所有權屬於車主;而分期付款車輛所有權在債務清償完畢以前,保留在汽車銷售商手中。
2、公司經營掛靠車輛以收取管理費為目的;與被掛靠車輛車主簽訂的是「掛靠經營協議」;內容主要是被掛靠公司為掛靠車主提供哪些服務,如何收費;而分期付款售車(車輛賒銷)公司經營車輛貿易主要是賺取車輛差價為目的;其與車輛買主簽訂的是《分期付款購車合同》(車輛賒銷合同),內容主要是車主買車的借款金額,賣方保留車輛所有權條款、還款方式和逾期還款處理等;
3、掛靠車輛與公司的經濟糾紛一般是公司代繳的各項規費和管理費;分期車輛與公司發生的經濟糾紛一般是因為經營車輛者沒有按時依約歸還購車欠款;
4、兩種糾紛處理的方式有極大地差異:掛靠車輛欠費一般數目不大,多協商解決;必要時,經過法律程序解決。因為車輛所有權歸車主所有,盲目扣車往往要賠償停運損失,得不償失;而分期車輛由於是新車,折舊率很高,欠款數目又較大,如連續數月不還,不及時處理,就會出現資不抵債的「要錢沒有,破車還帳」的情況,加上車輛所有權本身就保留在銷售商手中,依約收回拍賣合理合法,(評估後拍賣所得多於部分仍屬於買車人)所以以收回車輛為主。
此類糾紛的處理中中,除車輛銷售公司以保有車輛所有權依約收回車輛以外,也有銀行按約收回抵押車輛,評估拍賣抵賬的情況。以前保險公司直接扣車,或委託公安機關按金融詐騙扣車,因為存在法律和程序上的缺陷,現在已經較少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