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投訴醫院怎麼投訴
如果你對醫院的服務不滿意的話,可以打電話進行舉報。如果要舉報醫院,可以撥打全國統一的公共衛生舉報及服務熱線12320。公共衛生舉報和服務中心受理後,會安排地方衛生主管機關查處所屬醫院的違法行為,並向該中心匯報查處結果,如案情嚴重,該中心會直接查處。
一般醫院的大堂都有投訴電話,或者投訴信箱再有就是院長信箱之類的。一般的醫院的醫務科,醫務處一類的機構是處理醫療糾紛的專門機構,但是首先應該是有比較明顯的疑問。
醫院投訴辦公室職責
1、在主管院長及醫務處處長領導下,全面負責醫療糾紛防範處置工作。
2、接受患方醫療糾紛投訴,並及時進行醫療糾紛處置。
3、積極配合衛生行政部門、信訪部門、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等多部門,參與醫療糾紛院外調解和接訪處置。
4、配合醫療事故鑒定部門、司法鑒定部門,做好醫療損害責任鑒定準備工作。
5、全面負責醫療糾紛訴訟工作,由本辦公室負責牽頭,組織律師、涉案科室共同參加訴訟活動。
6、負責組織召開學術討論會,對醫療糾紛進行討論、分析,為醫院領導決策提供參考意見。
7、負責醫療損害賠償事宜,根據相關依據向上級領導提供賠償數額參考意見,執行院領導指定賠償數額,擬定和簽訂協議書。
投訴形式
消費者投訴可以採取電話、信函、面談、互聯網形式進行。但無論採取哪種形式,都要講清楚以下內容:一是投訴人基本情況。
即投訴人的姓名、性別、聯系地址、聯系電話、郵政編碼等。二是被投訴方的基本情況。即被投訴方名稱、地址、電話等。
三是購買商品的時間、品牌、產地、規格、數量、價格等。四是受損害的具體情況、發現問題的時間及與經營者交涉的經過等。五是購物憑證、保修卡、約定書復印件等。
『貳』 醫療糾紛向衛生局哪個部門投訴,怎麼處理
可以去衛生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或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進行投訴;可以進行調解或提起訴訟。
根據《醫院投訴管理辦法(試行)》:
第四條 衛生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負責全國醫院投訴管理工作的監督指導。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含中醫葯管理部門,下同)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醫院投訴管理工作的監督指導。
根據《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
第二十二條發生醫療糾紛,醫患雙方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雙方自願協商;
(二)申請人民調解;
(三)申請行政調解;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途徑。
(2)開封醫療糾紛舉報電話擴展閱讀:
醫療糾紛包括醫療、護理服務及環境設施等方面,醫院一般都設有統一的投訴管理部門,因此發生醫療糾紛,可以先去本醫院的投訴管理相關部門進行投訴,並調解,調解不成的可去衛生局投訴部門進行投訴。
根據《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投訴,主要是指患者及其家屬等有關人員(以下統稱投訴人)對醫院提供的醫療、護理服務及環境設施等不滿意,以來信、來電、來訪等方式向醫院反映問題,提出意見和要求的行為。
第十八條醫療機構應當建立健全投訴接待制度,設置統一的投訴管理部門或者配備專(兼)職人員,在醫療機構顯著位置公布醫療糾紛解決途徑、程序和聯系方式等,方便患者投訴或者咨詢。
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網路
『叄』 怎麼舉報一些違法的農村小診所
可以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舉報。
參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九條規定,單位或者個人設置醫療機構,必須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審查批准,並取得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方可向有關部門辦理其他手續。
參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四十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行使下列監督管理職權:
(一)負責醫療機構的設置審批、執業登記和校驗;
(二)對醫療機構的執業活動進行檢查指導;
(三)負責組織對醫療機構的評審;
(四)對違反本條例的行為給予處罰。
參照《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第六條規定,衛生主管部門負責指導、監督醫療機構做好醫療糾紛的預防和處理工作,引導醫患雙方依法解決醫療糾紛。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指導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工作。
公安機關依法維護醫療機構治安秩序,查處、打擊侵害患者和醫務人員合法權益以及擾亂醫療秩序等違法犯罪行為。財政、民政、保險監督管理等部門和機構按照各自職責做好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的有關工作。
(3)開封醫療糾紛舉報電話擴展閱讀
參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不得開展診療活動。
參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醫療機構執業,必須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醫療技術規范。
參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醫療機構必須將《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診療科目、診療時間和收費標准懸掛於明顯處所。
參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醫療機構必須按照核准登記的診療科目開展診療活動。
參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醫療機構不得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醫療衛生技術工作。
參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醫療機構應當加強對醫務人員的醫德教育。
參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三十條規定,醫療機構工作人員上崗工作,必須佩帶載有本人姓名、職務或者職稱的標牌。
參照《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發生醫療糾紛,醫患雙方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雙方自願協商;
(二)申請人民調解;
(三)申請行政調解;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途徑。
參照《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發生醫療糾紛,醫療機構應當告知患者或者其近親屬下列事項:
(一)解決醫療糾紛的合法途徑;
(二)有關病歷資料、現場實物封存和啟封的規定;
(三)有關病歷資料查閱、復制的規定。
患者死亡的,還應當告知其近親屬有關屍檢的規定。
參照《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發生醫療糾紛需要封存、啟封病歷資料的,應當在醫患雙方在場的情況下進行。封存的病歷資料可以是原件,也可以是復製件,由醫療機構保管。病歷尚未完成需要封存的,對已完成病歷先行封存;病歷按照規定完成後,再對後續完成部分進行封存。醫療機構應當對封存的病歷開列封存清單,由醫患雙方簽字或者蓋章,各執一份。
病歷資料封存後醫療糾紛已經解決,或者患者在病歷資料封存滿3年未再提出解決醫療糾紛要求的,醫療機構可以自行啟封。
『肆』 如果出現醫療事故打什麼電話投訴
原則上醫療糾紛屬衛生部門管,勞動糾紛屬勞動部門管,他們都掌握有法,可是這個傢伙就是不為民辦事。趕快請律師,做醫療過錯鑒定,不要做衛生局那個醫療事故鑒定
『伍』 如何投訴醫生
行醫資格是否合法:向當地衛生局醫政科舉報查實。
收費是否合理:向當地工商物價部門舉報。
也可以向當地食品葯品監管局舉報。
.
『陸』 發生醫療糾紛去衛生局投訴有沒有用
發生醫療糾紛去衛生局投訴是有用的。
據《侵權責任法》中醫療侵權責任第七章醫療損害責任第五十四條規定,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
不過,醫療糾紛解決途徑一般為三種:醫患雙方協商,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法院訴訟,可根據醫療糾紛的嚴重程度選擇具體的處理方式。
(6)開封醫療糾紛舉報電話擴展閱讀
發生醫療糾紛可以通過當地衛生熱線投訴或到衛生局事故辦申請醫療事故鑒定,並搜尋保存相關證據。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十六條規定,發生醫療糾紛後,以下部分病歷(主觀病歷)應當在醫患雙方在場的情況下封存和啟封。
1、病程記錄,是指繼住院病歷(又稱為入院病歷、入院記錄、入院志或住院志)之後,對患者病情和診療過程所進行的連續性記錄,包括首次病程記錄、轉科或手術之後的病程記錄、交班、接班記錄、轉科記錄、階段小結、搶救記錄以及沒有單頁會診單的會診意見等,什麼叫非法行醫。往往是管床的住院醫師書寫;
2、上級醫師查房記錄,也記錄在病程記錄中,包括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及主任醫師查房記錄,甚至還有醫院領導的查房記錄;
3、會診記錄,往往有專頁單獨記錄,即治療科室邀請本院或外院有關科室醫師進行會診的記錄,記載名稱不一,有的稱為會診記錄,有的稱為會診單,沒有專頁單獨記錄的會診意見即記錄在病程記錄中;
4、疑難病例討論記錄,是指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醫師以上專業技術任職資格的醫師主持、召集有關醫務人員對確診困難或療效不確切病例討論的記錄,可以記載在病程記錄中,也可是專頁;
5、死亡病例討論記錄,是指在患者死亡一周內,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醫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師主持,對死亡病例進行討論、分析的記錄,有專頁單獨記錄。
『柒』 醫療事故怎麼投訴
醫療糾來紛發生後,患者及家源屬應及時向醫療單位或其主管部門投訴,提出查處要求,在此過程中,及時要求行為人及科室主任寫清事情經過,並將用過的醫療器械封存。如果病人死亡,及時保護屍體,並向所屬主管部門要求醫療鑒定。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2002年2月20日國務院第55次常務會議通過,2002年4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全第351號公布、自2002年9月1曰起施行)。醫療事故損害賠償可以通過下列方式處理:
1、醫患雙方平等協商處理;
2,當事人可以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調解處理;
3、調解不成,或者對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民事訴訟;
4、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民事訴訟。
此外,醫療糾紛投訴方法依次為:
1、醫院醫務科電話;
2、醫院辦公室電話;
3、縣衛生局醫政股電話;
4、縣人民調解中心醫患糾紛調解室;
5.人民法院起訴。
『捌』 投訴醫院應該找哪個部門
投訴醫院應該找當地市、區衛生監督部門,或者撥打衛生部門投訴電話或者撥打全國統一衛生熱線12320,如果是收費問題可以直接找當地的物價局。目前有三種解決的方式,即:協商解決、行政調解和司法訴訟。
協商解決:與相關醫生領導進行協商解決問題,醫院都有行風投訴監督電話,打過去投訴相應的人員,可以向醫院醫保科或者醫院領導反映個人情況,與其進行協商維護自身利益,患者與醫療機構發生醫療糾紛。
行政調解:通過媒體反映到相關的衛生局或衛生廳,讓他們重視介入調解。
司法訴訟:去法院進行訴訟,由法院組織進行、醫療糾紛雙方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
醫患雙方發生醫療糾紛,可以選擇侵權責任或違約責任要求對方承擔責任。
行政調解是指衛生行政部門對於醫療糾紛的調解。就我國的情況而言,衛生行政機關在醫療糾紛調解中占據著核心地位,衛生行政部門作為行政機關以及行業主管機關,其所具有的權威性對醫療糾紛的調解具有重要作用,許多醫療糾紛都通過調解獲得解決。
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免費為市民調解醫療糾紛。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受理本轄區內醫療機構與患者之間的醫療糾紛。
訴訟調解也稱司法調解,是指醫療糾紛進入訴訟程序後,由法院組織進行、醫療糾紛雙方當事人自願同意的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