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谷歌侵權門的事件緣起
谷歌公司2004年開始尋求與圖書館和出版商合作,大量掃描圖書,欲打造世界上最大的數字圖書館,使用戶可以利用「谷歌圖書搜索」功能在線瀏覽圖書或獲取圖書相關信息。2004年至2009年,谷歌已經將全球尚存有著作權的近千萬種圖書收入其數字圖書館,而沒有通報著作權所有者本人。谷歌此舉,激起了歐洲各國的反應,2005年4月27日,由法國國家圖書館牽頭的歐洲19所國家圖書館負責人,在巴黎發表聯合共建歐洲數字圖書館的聲明,以對抗谷歌的「文化入侵」。
針對谷歌此舉,亞馬遜、微軟和雅虎公司以及其他一些機構和企業成立「開放圖書聯盟」,以抵制谷歌協議。三大網路公司以反對壟斷為由聯手抵制谷歌打造數字圖書館,原因是三大公司的商業利益可能受到谷歌數字圖書館影響。
美聯社報道,亞馬遜公司可能是受影響最大者。亞馬遜以經營網上書店起家,一直將網路售書作為主業。它開發的電子書閱讀器Kindle大受歡迎,給它帶來豐厚利潤。谷歌數字化圖書使讀者多了一個獲取電子讀物的重要來源,勢必使亞馬遜受到挑戰。
微軟和雅虎一直企圖挑戰谷歌在網路搜索上的「老大」地位,以爭取更多廣告收益。搜索圖書功能可使谷歌訪問量進一步增加,從而帶來更多廣告收益,這是雅虎和微軟不願看到的結果。美國亞馬遜公司、微軟公司和雅虎公司已經共同行動,就反對谷歌公司就建造數字圖書館與圖書作者和出版商達成的協議。
2008年10月,谷歌公布其與美國作家協會和美國出版商協會達成的和解協議。根據該協議,谷歌將其通過合法途徑獲得的圖書進行數字化製作,建立數字圖書館,進行多功能開發利用,包括團體訂閱、個人用戶購買、公眾免費查閱以及對有關數據進行技術研究和開發等使用方式。根據美國民事訴訟法規定,該協議一旦生效,也會對中國的著作權人產生法律效力。
2009年10月13日,央視《朝聞天下》欄目報道稱,谷歌數字圖書館涉嫌大范圍侵權中文圖書,從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獲悉,570位權利人17922部作品在未經授權已被谷歌掃描上網。谷歌公司將面臨中國權利人的侵權指控。
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這570位包括國家領導人、政府官員和作家在內的權利人對此毫不知情,且沒有證據表明谷歌公司取得了權利人的授權。法學專家認為,谷歌的這種未經許可的復制和網路轉載的行為均涉嫌侵犯著作權。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相關負責人還表示,由於谷歌強勢霸道的態度,目前與谷歌總部方面的協商並無結果,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正在與知識產權專家協商下一步的維權行動。
2009年10月16日,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也通過中國作家網發出《就谷歌侵權致著作權人》,呼籲「中國權利人應該有組織地與谷歌交涉,維護中國權利人的正當權利。」
② 谷歌版權門詳細事件經過
早在2001年,谷歌的兩位創始人布林與佩里就認為,互聯網的訊息只佔人類訊息的一小部分,更多知識以紙質的形式分散於世界各處,應該將它們搬到網上去。這是谷歌數字圖書館計劃最初構想。
2004年,谷歌覺得自己已有足夠力量發布這一被稱為網路「阿波羅」的數字圖書館計劃。圖書館內的圖書分為全書預覽、有限預覽、摘錄視圖,用戶可以免費搜索到裡面的書籍,如果感興趣,可以選擇付費下載或者購買。
2004年,谷歌公司開始大量掃描圖書,准備打造全球最大的數字圖書館。過去5年,谷歌已收錄全球近千萬種圖書。
2005年,這一計劃遭到美國出版商協會及多個出版商和組織的阻擊,走上訴訟的道路。出版社稱,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掃描一部完整的著作,並將其存儲在Google的伺服器上,已經侵犯版權,美國作家協會以及出版商協會對谷歌提起了集體訴訟。2006年,這一計劃在歐洲也引起官司。法國的出版商將谷歌告上法庭,另外,多個圖書館也反對谷歌的掃描計劃。2008年,美國作家協會與美國出版商協會就谷歌未經授權即對圖書進行數字化一事達成和解協議。
據國外媒體報道,紐約州南區聯邦地方法院法官陳卓光日前宣布,已初步批准谷歌同兩家美國出版機構提交的修訂版數字圖書和解協議。法院將於2010年2月18日就此舉行所謂的「公平聽證會」,屆時該修訂協議的支持者和反對者將陳述各自觀點。
「和解協議最大修訂部分,是適用范圍的縮小」,谷歌全球研發總監丹尼爾表示,此次谷歌提交的修訂版和解協議主要針對美英澳加四國。不過,在美國進行版權登記的中國書籍,也將適用於和解協議。
2009年6月,中國文著協收到美國版權人協會等機構的通知,谷歌數字圖書館計劃涉及部分中國作者。
10月13日,央視《朝聞天下》欄目報道稱,谷歌數字圖書館涉嫌大范圍侵權中文圖書,從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獲悉,570位權利人17922部作品在未經授權下已被谷歌掃描上網。
10月16日,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通過中國作家網發出《就谷歌侵權致著作權人》,呼籲中國作家堅決維護合法權益。
2009年10月29日,谷歌公司方面代表抵達北京協商。
2009年11月2日,谷歌、文著協雙方首次正面會談,建立正常溝通渠道。據報道,在第一次會談中,谷歌承認「圖書館掃描計劃未經包括中國作家在內的任何人授權」。
11月20日,雙方舉行第二次會談並取得一定進展。據介紹,谷歌方面代表同意在12月前提供所收錄中國作家圖書清單。但在是否侵權這一核心問題上,雙方仍然存在分歧。據悉,雙方將於12月進行第三次會談。
據文著協常務副總幹事張洪波介紹,在會談中,谷歌公司的代表不承認「侵權」,而是認為掃描圖書本身是種復制行為。谷歌方面表示,雙方在認識上的分歧或許是由於法律制度的不同。谷歌負責圖書事宜的全球研發總監丹尼爾此前也表示,所有圖書的掃描只是用於搜索,且只顯示摘要,不存在版權問題。
③ 美最高法院判谷歌未侵權,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可以簡單粗暴的回答各位,谷歌打贏這個官司是我個人意料之中的事情,因為從頭到尾谷歌就沒有侵權甲骨文。細心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這兩個公司的存在,他們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雙方的影響力實在是非常大,大概在十年之前,甲骨文狀告谷歌集團侵權,甲骨文要求谷歌賠償90億美元,按當時甲骨文的說法,谷歌內部人員在構建Android系統的時候,大概復制超過11,000行Java API源代碼,谷歌內部回應,因為公司使用該代碼的程序是正常的,使用的方法也是合情合理,更是合理使用,這種使用記錄可以提供給甲骨文參考。
所以面對甲骨文這種自導自演的態度,谷歌根本就不緊張,因為天時地利人和谷歌都已經掌握了,更看清了甲骨文真正的目的就是要欺詐自己一筆,可能有些小夥伴認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是甲骨文這種做法是不道德的,所以谷歌做出這樣的反擊也是非常正常的,一個有根有據的事實,根本就不怕事。
④ 谷歌涉嫌侵權了哪些中國作家
據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統計,就有570位中國作家的17922種作品被非法掃描上網。谷歌公司自2004年開始對圖書進行大規模數字化,在沒有獲得授權的情況下,將全球尚存有著作權的近千萬種圖書收入其數字圖書館。2005年,谷歌網上圖
書館因涉嫌侵權被美國出版商和美國作家協會告上法庭,經過3年訴訟,雙方達成和解協議,但仍因涉及中國等其他國家版權人的利益,遭到中國文著協及歐洲出版
商聯盟等其他國家相關組織的反對。2011年美國紐約法院否決了谷歌的這份和解協議。
⑤ GOOGLE關鍵字廣告怎麼設置算是侵權,如果出現侵權被關閉以後怎麼處理謝謝
直接將別人的品牌名稱設為關鍵字,比如直接選用路易威登,阿迪達斯,耐克等品牌名稱作為關鍵字的話是屬於侵權行為,因為這個問題而被封停賬號的話直接將此類關鍵詞刪除以後向谷歌總部提交申訴就可以解封了。
⑥ 互聯網侵權問題。 「速谷歌」這樣的網站,算侵權么
網路侵權這事不好說的,因為要真說,不管大小網站都有侵權問題,主要是看被侵權的網站想不想告,同時他們也要權衡,告下來有沒有利益受益,以及他自己會不會被其他網站告
⑦ 谷歌侵權門的事件進展
權威渠道消息表示中國政府代表將在2009年10月於美國召開的中美商貿聯委會會議上,就谷歌數字圖書館引發的版權保護問題與美方進行深入磋商。
與此同時,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組織了「谷歌數字圖書館計劃及和解協議研討會」,參與維權的專家組正式成立,5名成員都是業內的權威專家、律師。該小組的維權工作將在2009年「十一」後啟動。
美國方面有關谷歌數字化圖書計劃的聽證會推遲到了2009年11月6日舉行。
國家版權局已經明確表示支持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在法律范圍內維權。據悉,中國內地很多出版社如北大出版社、高教出版社等已經明確授權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為其主張權利,出面與谷歌交涉,維護合法權益。
面對討伐聲谷歌選擇了沉默。谷歌方面仍似乎沒有改變擴張在線圖書館的意思,並且稱2008年由美國作家協會與美國出版商協會曾就谷歌未經授權即對圖書進行數字化一事達成的和解協議只在美國有效。也就是說,美國本土以外的著作權人接下來想要維權將更加不容易。
2009年12月29日,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稱谷歌就數字圖書館版權糾紛一事向該協會提供了一份初步清單。根據這份清單,谷歌數字圖書館共涉及中國圖書8萬余種。谷歌此次公布的數據是按照國際統一標准書號(ISBN)中國號段為「7」檢索的數據,由於1987年以前中國沒有採用ISBN,所以未包括在內。 真正完整的名單肯定比這份長,因為1987年以前中國出版的圖書並未包含在此次谷歌提交的清單中。據了解,谷歌應該沒有任何技術障礙搜索1987年前的相關數據,並提供給我們一份完整的名單。
截至2009年,中國文著協共有超過兩千作家會員。希望更多中國作家加入文著協,通過共同協商維權,發出更大的聲音。 .
⑧ 谷歌在與甲骨文版權糾紛案中勝訴,你怎樣看待這件事情
版權有哪些權利?
受版權保護的作品的原創作者及其繼承人享有若干項基本權利。他們享有使用、或根據議定的條件許可他人使用其作品的專有權。作品的創作者可以禁止或許可:
與版權相關的權利領域在過去50年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這些相關權都是圍繞受版權保護的作品發展起來的,並使:表演藝術者(例如演員和音樂家)對其表演、錄音製品(例如磁帶錄製品和光碟)製作者對其錄製品、廣播組織對其廣播和電視節目享有相似但常常更有限且期限更短的權利。為什麼要保護版權?
版權及其相關權通過予以承認和提供公平經濟報酬的形式對創作者給以刺激,因而對人類創造力至為重要。這種權利制度使創作者確信在傳播其作品時可不再擔心遭受未經許可的復制或盜版。這反過來又能使全世界更多人享有並提高文化、知識和娛樂的樂趣。
版權是如何跟上技術發展的?
版權及相關權領域由於隨著過去幾十年中的技術進步,而大大拓寬了范圍。這種技術進步通過諸如衛星廣播和光碟之類的全世界通信手段,為傳播創作作品提供了新的途徑。在網際網路上傳播作品只是提出了新的版權問題的一個最新動態而已。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積極參與正在進行的關於制定計算機世界中保護版權的新標準的國際討論。本組織管理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演和錄音製品條約》(常被統稱為網際網路條約)規定了一些國際准則,旨在防止未經許可在網際網路或其他電子網路上獲得和使用創造性作品的行為。
版權是如何管理的?
版權的取得不需要經過任何官方程序。一件創作作品自存在起即被認為受版權保護。然而,許多國家設有國家版權局,而且一些法律允許對作品進行注冊,以用於確定和區分作品的題目等目的。
創作作品的許多所有人無法尋求實施版權的法律和行政手段,特別是由於文學、音樂和表演的權利被越來越多地在世界范圍內使用。因此,成立集體管理組織或協會是許多國家的一種發展趨勢。邊些協會可以使其成員們受益於本組織在收集、管理和分配從國際上使用某成員的作品所得的版稅等方面具有的行政和法律專門知識。
⑨ 為什麼說谷歌打贏了和甲骨文的版權官司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甲骨文聲稱,谷歌在智能手機的安卓軟體中使用了java應用程序介面(API)的代碼並侵犯了版權,API的知識產權是屬於其收購的太陽微系統公司,該公司是java技術以及APi的開發商。在為期兩周的審判之後,陪審團認為,谷歌的使用屬於「非侵權合理使用」。但如果甲骨文贏了呢?
假設陪審團最終的判決是甲骨文勝訴,首先將有一個財富的轉移,從谷歌轉移到甲骨文。接下來的審判將會集中在甲骨文的損害索賠,我們永遠不會知道陪審團是否會授予甲骨文要求賠償的90億美元。但如果陪審團裁定谷歌使用API包是不公平的,那麼甲骨文肯定會得到一大筆賠償。
然而,甲骨文戰勝谷歌可能並不會結束Java API的訴訟,因為甲骨文認為Android代碼侵犯了其著作權。畢竟,每一個智能手機裝有Android軟體的製造商將和谷歌一樣因為侵權java API而承擔責任。在手機上安裝該軟體需要復制該軟體,而且銷售手機也構成了一種拷貝。如果這些復製品是非法的,那麼甲骨文可以因為侵權同時起訴三星和其他的智能手機製造商,可能同樣會得到他們的賠償。
那些基於Android平台設計應用程序的開發者可能已經處於風險,因為他們在設計程序時使用了同樣的Java API包,也就意味著他們和谷歌一樣侵犯了甲骨文的著作權。擁有一個API的全部要點是允許軟體開發人員使用一種通用語言來調用特定的命令並執行特定的功能。
因此,如果審判團認為谷歌侵犯了甲骨文的著作權,那麼安卓生態系統中的所有參與者都有可能需要因為侵權甲骨文版權而負法律責任。
說完了開發者,手機用戶是否有責任呢?答案是肯定的!每一個擁有安卓智能手機的人在每次接通電話時,也就相當於復制了安卓軟體。著作權法的嚴格責任原則是指任何復制侵權代碼的人都需要承擔責任。好的,甲骨文可能不會起訴14億擁有安卓手機的人,但谷歌的責任可能會影響到安卓生態系統中的其他人身上,包括你。
自1992年以來,法院已經壓倒性地拒絕程序介面規范中的版權聲明。這些裁決與計算機行業的現行規范是一致的:可以使用其他公司的API,只要該公司用獨立代碼重新實現API。在過去的二十年中,軟體產業蓬勃發展,這主要是因為法院的裁決和行業規范一致,允許創新的軟體開發者在現有的程序和平台上建立和開發軟體。
唯一的例外是甲骨文起訴谷歌,稱谷歌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權。雖然大多數評論家認為Java API包是受版權保護的,但是好消息是,谷歌已經使用公平使用原則戰勝了甲骨文。
⑩ 谷歌侵權門的其他相關
數字圖書館本身的確是一個令人激動的項目:數字圖書館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只要能上網,就可以方便地查找相關信息,幫助人們在更大范圍內共建共享信息資源。試想,當人們可以在世界任何一台電腦上輕松查閱大英圖書館的孤本印刷版《聖經》,或翻看美國國會圖書館中的中國古代地方誌,將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文明的交流起到多大促進作用?說它是一個造福全人類的工程,一點不為過。
當然這是一種理想狀態下的「文化大同」,對作者與出版商的著作權和版權的保護,絕對不能輕易繞過。谷歌要想將數字圖書館項目做成功,就必須尊重、維護作者與出版商的著作權和版權。而且無法預知,谷歌建立數字圖書館最終是為公益還是為利益?如兩者兼有,誰占的比重更大?會不會因壟斷而高收費?但有一點,在網路時代的今天,數字圖書館絕對是未來的一個趨勢。 正因此,有專家建議中國作家不必動輒上升到民族尊嚴的宏大層面,坐下來與谷歌心平氣和地談一談:利益的問題,不妨彼此協商、討價還價;法律的問題,不妨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最終在尊重各方利益的基礎上繼續推動數字圖書館計劃,而不是令其半路夭折。
數字技術和網路技術的發展已經是社會發展的趨勢和潮流,法律應該順應這個潮流而不是逆潮流。版權法的發展也是這樣,總是技術先行法律跟進。谷歌和解協議需要修改的部分可能包括:谷歌競爭對手在與出版商達成類似協議時不能享受到更有利的條件,以及規定谷歌如何使用網民閱讀習慣信息的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