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贍養的一個案例
老人沒有盡撫養兒子的義務,並且有虐待兒子的情況,情節嚴重。現在也就喪失了受贍養的權利!況且要求還賭債也是不合法的!賭債是不受法律保護的!
在沒有完全充分的理由下要求孫子的撫養權也是不合理的,法院不會答應!
『貳』 老人贍養糾紛
案情簡介:
當事人朗某年屆八旬,早年喪妻孤身一人,幾年前因無生活來源曾與兒子媳婦達成贍養協議:將鎮上一間兩層樓房給父親使用,其中二樓給父親居住,一樓出租,把每年一千餘元的租金作為父親的生活費。生活雖然說不上富餘,老人也相安無事地生活了多年。但是情況在去年發生了變化,由於老人年老體弱雇請了一個保姆照料自己的生活,隨著時間的推移倆人產生了感情,去年正式登記結婚後同居生活在了一起。從此後,兒子媳婦和老人產生了矛盾,主要原因就是兒子媳婦不同意父親和保姆結婚並反對她們居住在一起,認為要增加自己的贍養負擔。過了一段時間說服不了父親,媳婦就把一樓進出的鐵門上了鎖,給老人生活造成了危機。無獨有偶,老太太的子女也反對母親結婚,並阻止老倆口回去共同生活。隨後雖經村、鎮二級組織的調解委員會協商,仍未解決問題。年初,朗某夫妻倆主動來到市法律援助中心求援,要求法律援助幫助其解決贍養問題。
承辦過程:援助中心接受老人的法律援助申請後,立即指定中心辦案經驗豐富的姜慶富同志承辦此案。姜慶富接受案件後,通過調查走訪了解到案情的實際情況,第二天就准備好相關材料向市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人民法院依法判令被告履行先前贍養協議,保證老人老有所居,並承擔生活費每月300元。法院承辦法官也提早安排了時間處理該案。為了緩解當事人父子之間的矛盾,承辦人姜慶富協同法庭庭長首先做了一次原告和被告關於贍養糾紛的訴前調解工作,雖然當天沒有達成協議,但是被告態度有所轉化。正式開庭那天,為了緩解矛盾,盡量不激化老人與兒子媳婦間的矛盾,法庭又進行了庭前調解,代理人和承辦法官對原告和被告及其他家庭成員分別做了大量思想教育及和解工作,經反復勸說調解,兒子媳婦的思想有了轉變,最後雙方當事人自願達成協議。
承辦結果:被告同意把原來父親居住的第二層房屋繼續由父親及繼母居住到過世時止,並承擔全部水電費;從今年二季度起每月支付原告生活費300元,2008年共2700元一次性付清;明年起全年的生活費在每年一月份一次性提前付清。至此,本次贍養糾紛矛盾化解和諧解決。
簡要點評:贍養糾紛是家庭糾紛,涉及家庭和睦、社會穩定。因此,解決此類糾紛應著重做好調解工作,在調解中以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去明確其家庭成員的權利和義務,促進家庭和諧。贍養問題是社會問題,根據我國國情,特別是農村老人的贍養問題必須引起政府和全社會的關注,政府要重視解決農村養老問題,落實相關措施。老年再婚也是社會問題,本來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事情,但是總有些子女不能理解,老年人更需要精神寄託和生活上的相互照顧。因此,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加強老有所養、老有所居、老有所樂的道德和法制宣傳教育,使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美好。
『叄』 贍養老人問題糾紛
法律規定,沒有盡扶養義務的,可以不分或少分。注意三點:一是先是不分,再是少分;二版是「可以」,沒說一權定強制性的;宅基地是不可以繼承的,但是宅基地上的房子是可以繼承的,因房子的所有權再去申請宅基地使用權。
『肆』 贍養老人引發的家庭糾紛
1,無論什麼情況都不能放棄贍養,這是法律和道德不允許的。這個念頭先打消。
2,看哥哥的婚房房產證的房主是誰,公公的房主是誰,如果都是公公的,可以提出析產。
3,老人健在,析產的可能性不大,不過,可以向兩個哥哥提出自己贍養老人期間的費用。要求分擔。
『伍』 家庭子女贍養老人的糾紛官司怎麼打
這是民事訴訟,需要老人自己或委託他人到法院起訴。
《憲法》規定,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中國《婚姻法》也規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
贍養扶助的主要內容是指在現有經濟和社會條件下,子女在經濟上應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費用,在生活上、精神上、感情上對父母應尊敬、關心和照顧。
有經濟負擔能力的成年子女,不分男女、已婚未婚,在父母需要贍養時,都應依法盡力履行這一義務直至父母死亡。
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不僅發生在婚生子女與父母間,而且也發生在非婚生子女與生父母間,養子女與養父母間和繼子女與履行了扶養教育義務的繼父母之間。
為保障受贍養人的合法權益,《婚姻法》規定: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對拒不履行者,可以通過訴訟解決,情節惡劣構成犯罪者,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婚姻法》規定:有負擔能力的孫子女,外孫子女,對於子女已經死亡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贍養義務。
這種贍養是有條件的,即須孫子女、外孫子女有負擔能力,且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子女已經死亡。
上述規定是保護老人合法權益的重要法律措施。
不履行法律後果
《婚姻法》第二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付給撫養費的權利。」
一般來說,子女成年獨立生活後,父母在物質和生活上不再有撫養義務。但是,對以下情況下的成年子女,父母有能力負擔時,父母有教育撫養的義務:
1、喪失勞動能力或喪失部分勞動能力,其收入不足於維持生活的;
2、尚在校就讀的;
3、確無獨立生活能力和條件的。
當父母不履行義務時,未成年子女有向父母追索撫養費的權利。因迫索撫養費而發生的糾紛,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也可由人民法院依訴訟程序處理。對拒絕撫養、情節惡劣,構成犯罪的,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贍養費標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構成上述關系的贍養、撫養義務人,應依法承擔贍養或撫養責任,若被贍養人或撫養人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於最低生活保障線時,贍養或撫養義務人應承擔的贍養或撫養費按以下方法計算:
贍養費的計算。首先計運算元女家庭的人均月收入,子女人均月收入低於最低生活保障線時,視為該子女無力向父母提供贍養費。子女家庭人均月收入高於最低生活保障線時,超出部分,二個子女以內的按50%計算贍養費;三個子女以上的按40%計算贍養費。應付的贍養費除以被贍養人數得出付給每個被贍養人的贍養費。
人民法院認定贍養費的標准包括:當地的經濟水平、被贍養人的實際需求、贍養人的經濟能力。
贍養費的給付內容分六個方面:(一)老年人基本贍養費;(二)老年人的生病治療費用;(三)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護理費用;(四)老年人的住房費用;(五)必要的精神消費支出;(六)必要的保險金費用。
『陸』 有關於贍養老人的糾紛
贍養老人是子女的義務,不付贈送費得有正當、合理、合法的理由。父子血緣關系不因離婚等而消除,不能成為不盡贍養義務的理由。
『柒』 關於家庭贍養糾紛
一樓來的朋友說的都是願望!和睦的源可能性不大了!!老三做的不是過分是很過分!
這事有些棘手!老三唯利是圖!見錢眼開不顧兄弟情誼!既然他決定打官司!那肯定是有準備的,按理你們勝!可是按法就是未知數!老三既然為了錢可以做出這等事,那麼在法庭上他可能會拿出讓你們意想不到但對他有利的證據(估計又是一下作勾當)你們要做好充分的准備!收集證據!
(老大在老三接爺爺奶奶時欲留下父母未果、09年11月份左右老二欲將父母接至自己家中、與老三發生爭執,被打) 尤其是這一段的證據!
還有,房產改到老三名下的過程也可挖一下!不過對本贍養官司估計作用不大!找些鄰居作證!還有你爺爺奶奶對老三的態度!
你家情況我深有體會!見到這事就不憤!這老三和我小叔一個德行!!不過後來我小叔輸得很慘!——親情、友情、金錢·····
祝官司獲勝!最重要的是你爺爺奶奶晚年幸福!其實最難過最傷心的是他們!!
『捌』 如何處理農村贍養糾紛案件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加快,我國老年人口的急劇增多。現實生活中,子女不盡贍養義務的現象時有發生。而由於歷史的原因,農村老人的贍養問題,比城鎮老人更為艱難。在農村,老年人生活條件較差,生活方式單調、生活來源單一,完全依賴子女的供養。農村老人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極少。 我國《婚姻法》規定,子女都有贍養父母的義務。贍養老人的義務應當包括經濟上的供養、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十五條有明確規定:贍養人不得以放棄繼承權或者其它理由,拒絕履行贍養義務。贍養人不履行贍養義務,老年人有要求贍養人付給贍養費的權利。農村贍養糾紛問題嚴重影響了農村的正常生活秩序,影響了社會安寧,給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也帶來了不良影響。為什麼會出現諸多的農村贍養糾紛案件呢?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外嫁女不贍養老人的錯誤認識。《婚姻法》規定的子女都有贍養父母的義務。子女包括已婚、未婚的成年兒子和女兒,也包括養子女和繼子女。 2、父母再婚後不贍養老人的錯誤認識。在農村,很多子女不願意老人再婚,甚至想方設法阻止老人再婚。其實老人生活要求低,渴望精神上的撫慰,若在老年時能有夕陽之戀,有人陪伴更利於老人的身心健康,作為子女更應當支持,而不是阻礙。《婚姻法》三十條明確規定:子女應當尊重父母的婚,姻權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後的生活。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不因父母的婚姻關系變化而終止。因此,父母是否再婚,不影響子女盡贍養義務。 3、分家不均不贍養老人的錯誤認識。往往存在,子女認為父母偏心,家產分配不均,而不贍養老人。贍養,是子女對父母必須履行的法定義務;分家產是分配家庭共同財產,是純粹的財產關系。若認為分家不公,可通過法律來解決,但不論分家與否,均不能免除子女的贍養義務。 4、子女間不正常攀比。在農村子女多的老人,往往子女輪流贍養老人,這很容易出現女兒認為兒子多得了老人的財產,誰又認為自己多承擔了義務,兒子認為女兒又多得到老人的幫助等互相刁難,攀比的現象。往往導致子女忙於攀比,而不再贍養老人。 5、農村社會養老方式單一落後。在農村有養兒防老的習俗,現在絕大部分老人仍靠子女扶養。由於農村養老保險體制不健全,老人為供養子女,往往花費了積蓄,而到了老年體弱多病時,大多沒有經濟來源,基本靠子女的撫養。 老人生活要求低,農村老人雖然也希望兒女精神贍養,但相當一部分老人是只要生活有保障,不致挨餓受凍就很滿足了,而不太注重營養保健、參加娛樂活動等。 因此在處理農村贍養糾紛案件時,應更加註重調解,應充分發揮基層職能部門的作用,村委會、調解委員會、司法、民政、婦聯等組織聯合處理農村贍養案件,從社會道德上多宣揚敬老的優良傳統。即使是判決結案也要起到審理一案教育一方的功效。當前甚至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在農村,子女仍將是養老的主要承擔者,調解能緩和本已激化的矛盾,有利於老人以後與子女生活的和諧。 當然,解決農村贍養糾紛的問題,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協作。首先,建立健全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提倡農村青年為自己和老人參加養老保險,使農村老人減輕對子女的物質依賴程度。其次,搞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倡敬老愛老的優良傳統,建立團結和諧的農村家庭關系。再次,從制度上依法保障老年人的權益,依法養老。目前,在婚姻法、刑法、民法通則等法規中都有專門的條款,國家還專門制定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對不盡贍養義務的人可以視情況追究其民事和刑事責任,我們要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讓全社會了解保護老年人權益的重要性,老年人特別是農村老人更應學法懂法,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關於贍養協議的理解。簽訂贍養協議是值得肯定的,這有利於子女對老年人的贍養。《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十七條明確規定:贍養人之間可以就履行贍養義務簽訂協議,並徵得老年人同意,根據上述法律規定,贍養人之間可以簽訂協議,但需要徵得老人的同意,同時亦不能違反法律規定。贍養協議是出於雙方真實意思的表達,同時簽訂協議也並不違背《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立法精神。贍養協議應當就贍養人間物質性的可以達成協議,如約定生活費等,但對精神上的慰藉義務,則不可約定的。贍養老人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供養,更應妥善加以照顧,使他們在感情上得到慰藉,愉快地安度晚年。作者:謝斌 李琳萍
『玖』 關於贍養老人的糾紛問題
的確夠亂的,首先是你爺爺一輩(爺爺+奶奶),然後你父親一輩(你大爺+你二爺+你父親+你姑姑幾個),最好到你這一輩(你+你大爺的女兒),爭議在於你大爺女兒想要你大爺的遺產,而你雀不想給他們,兩間房子對么?
首先,從第一輩開始,你爺爺去世,不知道有沒有遺囑(書面的那種),你奶奶作為順位第一繼承人,所以的財產已經到你奶奶的名義下了。所以只要你奶奶健在,這些財產的所有權還是在你奶奶的名義下,所以你大爺立下的遺囑是無效的,他根本還沒有取得這份遺產(兩間房子的所有權),所以你大爺的子女也無法履行你大爺的遺囑取得遺產。
再次;或許你們經過爭吵,那麼好吧,對方等你奶奶去世了再來繼承遺產,但是具體情況我不是非常明白,只要子女未盡贍養義務,老人有權剝奪改子女的繼承權。所以你要想這兩件房子不分配給你大爺的女兒,你就必須舉證你大爺一家在你爺爺去世後為盡到贍養義務,那麼後續的你大爺的遺囑什麼的都是無效的,這樣也達到你的目的了。
最後,怎麼才能說明他們一家未盡到義務呢?這需要舉證,你奶奶的自述,你周圍鄰居的證詞,已經你父親其他兄妹的證詞。只要大家都能證明你大爺一家確實在以往對你奶奶不是很待見,也沒有盡到贍養義務,比如各種經濟補助啊,衣食住行的幫襯啊,那麼我想你懂得了(以上都是有目共睹的,好舉證的)。
最後一步,把以上數據提交法院申請剝奪你大爺及其子女的繼承權的,費用你們幾個子女平分;一切平定了,乘你奶奶健在,一起去公證處立下遺囑,這樣什麼都如你所願了。
就這樣吧,我也不是專業律師,參考一下吧。
『拾』 名下有贍養老人涉訴案件對以後有影響嗎
你的名下有關於贍養老人牽涉到的一些案件,對以後是沒有影響的,不過有可能人家知道這件事過後會對你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