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解讀刑法中對於錄音錄像侵權

解讀刑法中對於錄音錄像侵權

發布時間:2021-07-30 03:26:28

Ⅰ 刑法中盜用他人版權是哪一條

刑法中關於盜用他人版權的規定是第二十七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專法》第二百一十七條規定:屬
以營利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權情形之一,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的;

(二)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
(三)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製作的錄音錄像的;
(四)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的。

Ⅱ 刑事訴訟法中哪些案件應當錄音錄像

新《刑訴法》規定,詢問犯罪嫌疑人可以錄音錄像;對於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的案件,應當對詢問過程進行錄音或者錄像。

Ⅲ 未經同意被他人私自錄音錄像,這種行為違法嗎

不是在公共場所,或非因公共利益的需要,擅自對他人進行偷拍或偷錄的,涉嫌違法。

法條鏈接:《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3)解讀刑法中對於錄音錄像侵權擴展閱讀:

《侵權責任法》

第二條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第三條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註:目前盛行的網路「人肉搜索」,也會造成侵權。法律中指出:「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而民事權益則包括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和隱私權等權利。

第六十二條【患者的隱私權】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當對患者的隱私保密。泄露患者隱私或者未經患者同意公開其病歷資料,造成患者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八條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由當事人互相質證。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

第一百三十四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公開進行。

第一百五十六條公眾可以查閱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但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內容除外。

《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五十條採取技術偵查措施,必須嚴格按照批準的措施種類、適用對象和期限執行。偵查人員對採取技術偵查措施過程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應當保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Ⅳ 我需要中國刑法上,對於侵犯他人肖像權和侵犯他人隱私權,比如把別人照片,電話,公司地址等隱私泄露在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條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

Ⅳ 關於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侵犯著作權罪

刑法解釋:第二百一十七條【侵犯著作權罪定義、量刑】
第二百一十七條以營利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權情形之一,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的;
(二)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
(三)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製作的錄音錄像的;
(四)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的。
【解釋】本條是關於侵犯著作權罪及其刑罰的規定。
著作權是法律賦予作者因創作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而享有的專有權利。這項權利既包括人身權,也包括財產權。著作權是一種智力成果,是民事權利的一部分,著作權問題產生的糾紛,主要是通過民事法律調整,但對其中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根據本條規定,構成侵犯著作權罪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行為人在主觀上是故意的,並且是以營利為目的。這是罪與非罪的界限。「以營利為目的」,是指行為人侵犯他人權利的行為是為了獲取非法利益。近年來,我國文化事業發展迅速,圖書音像市場不斷繁榮,出版活動也十分活躍。與此同時,一些犯罪分子為牟取暴利,實施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為也越來越猖撅,這些行為,不僅侵犯了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同時也破壞了國家對文化市場的管理秩序。因此,本條將以營利為目的,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為作為打擊重點,規定追究刑事責任。本條規定的營利為目的,主要是區別於其他目的,如有些教學科研一單位復制他人作品供教學、科研之用;有些個人復制了音像製品或計算機某一程序是供個人觀賞、學習、使用,沒有將其作為商品進入商品的流通領域,不是以營利為目的,不構成犯罪。
2.行為人在客觀上實施了本條規定的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為。本條對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為具體規定為以下四種情形:(1)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著作權人」,是指著作權的主體,即著作權權利義務的承受者。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著作權人可以是作者本人,也可以是其他依照著作權法享有著作權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復制」是指以印刷、復印、臨摹、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多份的行為。復制行為未得到著作權人的許可是構成犯罪的必備條件。「作品」,是指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樂、戲劇、曲藝、舞蹈作品,美術、攝影作品,電影、電視、錄像作品,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計算機軟體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作品。(2)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出版」,是指將作品編輯加工後,經過復制向公眾發行。「專有出版權」,是指圖書出版者依據其與著作權人之間訂立的出版合同而享有獨家出版權。(3)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製作的錄音錄像的。錄音錄像製作者,通過對原著作品編輯加工,以聲音圖像直觀感性的形式把抽象的原著作品再現出來,對再現出來的作品形式享有專有出版權。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製作的錄音錄像的,是一種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為。「發行」,是指通過批發、出售、出租等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復製品。實質上是一種非法出版的行為。(4)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美術作品」,是指以線條、色彩或其他方式構成的有審美意義的平面或立體的造型藝術作品,包括繪畫、書法、雕塑、建築、工藝美術等。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包括以下三種方式:一是臨摹他人的畫,署上他人的名,假冒他人的畫出售;二是以自己的畫,署上名畫家的名,假冒他人的畫出售;三是把他人的畫,署上名畫家的名,假冒名畫家的畫出售,從中牟利。
3.行為人的上述行為,必須是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才構成犯罪。
對侵犯著作權罪,本條規定了兩檔處罰:即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Ⅵ 刑事案件錄音可以作為證據嗎

錄音錄像屬於視聽資料,可以作為證據。但依據司法解釋,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取得的錄音錄像,不能作為證據。
錄音錄像屬於視聽資料,是證據種類之一,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當事人偷錄的錄音錄像可以作為合法證據被人民法院採納。在發達地區的法律糾紛處理過程中,尤其是在民事訴訟過程中,錄音錄像有時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因此,越來越多的當事人希望通過錄音錄像取證方式獲得證據,以便在法律糾紛處理中占據優勢地位。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七十條規定,有其他證據佐證並以合法手段取得的、無疑點的視聽資料或者與視聽資料核對無誤的復製件,人民法院應當確認其證明力。

Ⅶ 刑事法律問題資詢

1、刑事案件要經過立案、偵察等過程,需要時間

2、立案後,最好網上也追逃

3、兩年了,警察有不作為的嫌疑,可以了解下案件進展的情況

4、帶上當年案件的資料向上級公安機關、檢察院或行政監察機關反映實情

Ⅷ 錄音是否侵權


王某的行為不違法。

  1. 最高法院於2002年4月1日施行的《關於民事訴訟的若干規定》第六十八條回規定:以侵害他答人合法權益或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有其他證據佐證並以合法手段取得的,無疑點的視聽資料或者與視聽資料核對無誤的復製件,對方當事人提出異議但沒有足以反駁的相反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確認其證明力,過去的司法解釋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准。

  2. 未經對方當事人同意私自錄音能否作為證據不能一概而論,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違反法律禁止規定的方法取得的錄音資料,不能作為證據使用,符合《關於民事訴訟的若干規定》第70條的錄音資料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8)解讀刑法中對於錄音錄像侵權擴展閱讀

證據規定明確,刑訊逼供等非法手段獲取的證據,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要求各級政法機關嚴格執行刑法和刑事訴訟法,依法懲治犯罪、保障人權,確保辦理的每一起案件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Ⅸ 中國新刑法電話錄音是否能作為證據

我國法律規定的證據的表現形式可以分為:
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當事人陳述、鑒定結論、勘驗筆錄七種。

電話錄音應該是屬於視聽資料的,可以作為證據。但必須注意證據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合法的證據要求具有客觀性、關聯性、合法性,
在我國刑事訴訟中,法律對合法證據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證據必須具備法定形式、具有合法的來源;
2、證據應當由法定人員依法定程序予以收集;
3、證據必須經法定程序出示和查證。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民事訴訟法>相關問題的解釋》和《關於執行<刑事訴訟法>相關問題的解釋》,錄音只要沒有侵犯對方重大隱私,在不違背公序良俗的情況下可以作為證據。

Ⅹ 律師解讀人人影視字幕組被查一事,他都解讀了哪些事情

律師的解讀是他們違反了刑法第217條的相關規定,這條規定是。如果以營利為目的話,只要有侵犯主權的情況和違法犯罪所取得的金額比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是可以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下或者拘役、管制。首先第1點,只要有未經著作權本人的允許,而去復制它發行的文字作品,音樂電視電影和其他的錄像作品或者軟體的話,那麼是可以達到判刑標準的。第2點,有觸犯其他人享有的專用出版權的書籍的話,也是達到判刑標準的。第3個是沒有經過錄音錄像製作者的本人授權或者許可的話,而去復制它發行的內容,那麼也是達到標準的。第4點是如果有製作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的話,也是達到立案標準的。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知識產權有一定的了解,不要去隨意復制出版別人知識產權的內容,因為這是構成了侵權,而情節嚴重的是構成犯罪的,因為別人辛辛苦苦創作,而我們卻簡單地復制粘貼,這也是對別人努力成果的一種不尊重,如果換位思考我們也被侵權了,那麼我們也相當地憤怒,所以為了社會良性運作,為了讓廣大作者能不斷地努力出版更好的作品,我們也應該尊重他們的知識產權。

閱讀全文

與解讀刑法中對於錄音錄像侵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南京江北新區知識產權告知書 瀏覽:251
工商局廉政談話講話稿 瀏覽:979
轉讓優思明 瀏覽:583
知識產權代理服務協議格式 瀏覽:117
商河縣工商局 瀏覽:810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