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營單位職工投訴單位要到國家哪個部門
勞動仲裁部門。
根據法律規定,發生勞動爭議,必須先到勞動仲裁部門申請仲裁,不服仲裁結果才可以起訴。
這里有個勞動仲裁網,你可以進去看看相關規定:
http://www.ldzc.com/
B. 找那個部門投訴
投訴的部門多了去了,關鍵要看你准備投訴什麼。是暖氣不熱了還是遮陽了,啵問題說明北。
C. 向哪個部門投訴較為有效請指教
向哪個部門投復訴較為有效請指教?制要看遇到什麼特別困難想舉報,即被歹徒威脅就向公安派出所投訴,工作時間單位被領導欺負,直接向紀委部門舉報,周邊污染環境問題向環保局舉報,還有很多實際好比生病必須看專科,才能對症服葯康復更快。
D. 要投訴勞動監察大隊應向哪個部門
可以向上級主管、上級部門、紀律監察部門投訴。
勞動監察大隊監察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可以向人社局主管勞動監察的領導、人社局法制科、所在地政府法制辦、市縣長公開電話、上級勞動監察部門、紀律監察部門投訴或者舉報,違法的,依法追究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責任。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第三十一條勞動保障監察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在履行職責過程中知悉的商業秘密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和勞動保障監察員違法行使職權,侵犯用人單位或者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E. 請問哪個網站或者哪個部門可以投訴企業單位
步驟/方法.請求國家賠償的,向賠償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請求發給撫 恤金、救濟金的,向提供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向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向支付勞動報酬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向被請求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刑事訴訟中有關人員申請法律援助的,應當向審理案件人民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的申請由看守所在24小時內轉交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所需提交的有關證件、證明材料由看守所通知申請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協助提供。申請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提出申請。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與其法定代理人之間發生訴訟或者因其他利益糾紛需要法律援助的,由與該爭議事項無利害關系的其他法定代理人代為提出申請。
公民申請代理、刑事辯護的法律援助應當提交下列證件、證明材料: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代理申請人還應當提交有代理權的證明;經濟困難的證明;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有關的案件材料。申請應當採用書面形式,填寫申請表;以書面形式提出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由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或者代為轉交申請的有關機構工作人員作書面記錄。
法律援助機構收到法律援助申請後,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及時決定提供法律援助;對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書面告知申請人理由。
申請人對法律援助機構作出的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通知有異議的,可以向確定該法律援助機構的司法行政部門提出,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在收到異議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經審查認為申請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以書面形式責令法律援助機構及時對該申請人提供法律援助。贊同1| 評論
F. 投訴物業管理部門找哪個單位
工商來局、房管局等相源關部門。
1、如可能或已經出現糾紛,應第一時間聯系律師,委託律師設計談判或訴訟的法律策略。
2、之後再根據律師的設計,先和對方協商。但協商應當有時間限制,以免超過訴訟時效。一般以1-3個月為宜,再長就不好了。
3、如協商無果,則應立即委託律師辦理起訴等法律事宜。
G. 我要維權找什麼單位
應當不同事項向不同的部門或者機構投訴、舉報,比如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消費者協會等部門、組織投訴、舉報。勞動者權益受到侵害,可以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勞動監察保障機構投訴、舉報。
H. 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發生糾紛應向哪個部門投訴
現實困惑
喬某因待遇問題與公司起了糾紛,公司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要求喬某參加調解。喬某認為,公司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都是公司的人,如果參加調解會對自己不利,因此不願調解,而想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調解委員會卻告知喬某,如不參加調解委員會的調解活動,仲裁委員將不會受理他的申請。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發生糾紛,如果不先參加調解,就無法申請勞動爭議仲裁嗎?律師點評
勞動爭議的調解,是指企業調解委員會對企業與勞動者發生的勞動爭議,以國家的勞動法律、法規為准繩,以民主協商的方式,使雙方當事人達成協議,解決糾紛。調解不是勞動爭議處理的必經程序,也不是仲裁、訴訟受理的必要條件,不得因未經調解或調解不成而阻止當事人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和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本案中,調解委員會強迫喬某參加調解活動是錯誤的,違反了我國法律中有關調解與仲裁的規定。喬某可以不參加調解活動而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七十九條勞動爭議發生後,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不成,當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特別提醒
勞動爭議調解實行自願的原則,調解不是勞動爭議處理的必經程序,也不是仲裁、訴訟受理的必要條件,如果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爭議,勞動者可以調解也可以不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