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施工單位自行采購的材料存在質量問題,施工單位承擔什麼責任,為什麼
施工企業在施工中偷工減料、使用不合格的建築材料、建築構配件和設備,或者有其他不按照工程設計圖紙或者施工技術標准施工的行為,造成建築工程質量不符合規定的質量標準的,負責返工、修理,並賠償因此造成的損失
2. 為什麼施工方和承包方總是選不合格的建築材料欺騙甲方
你們說的都有出路,我的想法是,甲方太懶惰了,無知,
要是我的話,我對產品先有所了解,看看同類產品有幾類,不同的價格,都有哪些不同之處,在和施工交涉一下,做到監督,這樣不合格的產品就進不去了。要知道現在的假的,不合格的產品不是不能用,就是使用上一段時間效果就不一樣了。既然花錢,就要好的。現在的現象是甲方花好錢,施工方再拿好錢買低價的產品。等有了問題,你把錢都結給施工方了,再找他問問題,他會扯皮的,你說甲方冤不冤呢。我有過這事,包出去一個廠房,在用瓦的方面就吃了這個虧,半年後顏色掉了,我去問施工方,他的回答是,這塑鋼瓦都掉色,但不影響使用。的確使用沒有問題。我去市場上了解了一下,是這么回事,但還有一種合成樹脂塑鋼瓦不掉顏色,只是比掉色的貴2元錢一米,我很後悔,我給甲方的預算要超過不掉色的價格,只是讓施工的鑽了空子。這事就是說的我自己的是。
3. 因建築物材料質量問題,責任如何承擔。
1、施工方因使用有質量問題的樓板,導致人員傷亡,是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但是,賠償是要依據責任的具體情況,經過專門鑒定確定的責任主次後,才能確定賠償的比率。
2、如果拆除建築物完全是因為施工方因使用有質量問題的樓板面造成的,應當由材料供應商和生產單位承擔全部賠償責任。具體應當由專門的鑒定機構鑒定後才能確定。
3、如果雙方對賠償損失能夠協商解決,不經過訴訟也是可以的。
4. 質監部門對建築企業使用不合格建築材料怎樣處罰
1、根據《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第六十四條規定,施工單位在施工中偷工減料的,使用不合格的建築材料、建築構配件和設備的,或者有不按照工程設計圖紙或者施工技術標准施工的其他行為的,責令改正,處工程合同價款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四以下的罰款;造成建設工程質量不符合規定的質量標準的,負責返工、修理,並賠償因此造成的損失;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降低資質等級或者吊銷資質證書。
2、建築施工企業(construction company)指專門從事建築物與構築物(建築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線路管道和設備安裝工程及裝修工程)的新建、擴建、改建和拆除等有關活動的企業。
3、質監部門就是依法設置的各級質量技術監督局,它承擔著管理一定行政區域的質量、計量、標准化和特種設備等工作,全面履行產品質量綜合管理、質量技術監督行政執法、特種設備安全監察三大職能,在目前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5. 建築工程糾紛一般的法律問題有哪些
1.建設工程民事糾紛
民事糾紛的特點: (1)民事糾紛主體之間的法律地位平等;(2)民事糾紛的內容是對民事權利義務的爭議;(3)民事糾紛的可處分性。這主要是針對有關財產關系的民事糾紛,而有關人身關系的民事糾紛多具有不可處分性。在建設工程領域,較為普遍和重要的民事糾紛主要是合同糾紛、侵權糾紛。
發包人和承包人就有關工期、質量、造價等產生的建設工程合同爭議,是建設工程領域最常見的民事糾紛。
2.建設工程行政糾紛
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具有以下特徵:(1)行政行為是執行法律的行為。任何行政行為均須有法律根據,具有從屬法律性,沒有法律的明確規定或授權,行政主體不得作出任何行政行為。(2)行政行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這是由立法技術本身的局限性和行政管理的廣泛性、變動性、應變性所決定的。(3)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行為時具有單方意志性,不必與行政相對方協商或徵得其同意,便可依法自主做出。(4)行政行為是以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帶有強制性。行政相對方必須服從並配合行政行為,否則行政主體將予以制裁或強制執行。(5)行政行為以無償為原則,以有償為例外。只有當特定行政相對人承擔了特別公共負擔,或者分享了特殊公共利益時,方可為有償的。
在建設工程領域,行政機關易引發行政糾紛的具體行政行為主要有如下幾種:
(1)行政許可,即行政機關根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經依法審查,准予其從事特定活動的行政管理行為,如施工許可、專業人員執業資格注冊、企業資質等級核准、安全生產許可等。行政許可易引發的行政糾紛通常是行政機關的行政不作為、違反法定程序等。
(2) 行政處罰,即行政機關或其他行政主體依照法定職權、程序對於違法但尚未構成犯罪的相對人給予行政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常見的行政處罰為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取消投標資格、責令停止施工、責令停業整頓、降低資質等級、吊銷資質證書等。行政處罰易導致的行政糾紛,通常是行政處罰超越職權、濫用職權、違反法定程序、事實認定錯誤、適用法律錯誤等。
(3)行政獎勵,即行政機關依照條件和程序,對為國家、社會和建設事業作出重大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物質或精神鼓勵的具體行政行為,如表彰建設系統先進集體、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等。行政獎勵易引發的行政糾紛,通常是違反程序、濫用職權、行政不作為等。
(4) 行政裁決,即行政機關或法定授權的組織,依照法律授權,對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與行政管理活動密切相關的、特定的民事糾紛(爭議)進行審查,並作出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如對特定的侵權糾紛、損害賠償糾紛、權屬糾紛、國有資產產權糾紛以及勞動工資、經濟補償糾紛等的裁決。行政裁決易引發的行政糾紛,通常是行政裁決違反法定程序、事實認定錯誤、適用法律錯誤等。
6. 建築施工過後出現質量問題,但本質上是材料提供方提供的材料出了問題,請問施工方是否也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根據建設部《質量條例》規定,建築施工過後出現的,本質上是材料提供方提供的材料質量問題,施工方應承擔相應責任。
7. 施工單位擅自提高建築材料等級屬於違約嗎
你好!!
第一合同無效。但是如果所乾的工程合格,有理由要求甲方支付工程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中有關內容的規定
第五十八條建築施工企業對工程的施工質量負責。
建築施工企業必須按照工程設計圖紙和施工技術標准施工,不得偷工減料。工程設計的修改由原設計單位負責,建築施工企業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設計。
第五十九條建築施工企業必須按照工程設計要求、施工技術標准和合同的約定,對建築材料、建築構配件和設備進行檢驗,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第六十條建築物在合理使用壽命內,必須確保地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的質量。
建築工程竣工時,屋頂、牆面不得留有滲漏、開裂等質量缺陷;對已發現的質量缺陷,建築施工企業應當修復。
第六十一條交付竣工驗收的建築工程,必須符合規定的建築工程質量標准,有完整的工程技術經濟資料和經簽署的工程保修書,並具備國家規定的其他竣工條件。
建築工程竣工經驗收合格後,方可交付使用;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8. 由發包人提供的材料不合格,引起的工程質量問題誰負責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第五十五條:進場的材料,經施工單位驗收並使用,質量責任由施工單位負責,包括甲供材料,即使不合格,一旦經承包人驗收後使用,責任由承包人承擔。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第五十五條建築工程實行總承包的,工程質量由工程總承包單位負責,總承包單位將建築工程分包給其他單位的,應當對分包工程的質量與分包單位承擔連帶責任。分包單位應當接受總承包單位的質量管理。
(8)施工方買的建築材料質量侵權擴展閱讀:
建築工程質量管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第五十六條建築工程的勘察、設計單位必須對其勘察、設計的質量負責。勘察、設計文件應當符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建築工程質量、安全標准、建築工程勘察、設計技術規范以及合同的約定。
設計文件選用的建築材料、建築構配件和設備,應當註明其規格、型號、性能等技術指標,其質量要求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
第五十七條建築設計單位對設計文件選用的建築材料、建築構配件和設備,不得指定生產廠、供應商。
第五十八條建築施工企業對工程的施工質量負責。建築施工企業必須按照工程設計圖紙和施工技術標准施工,不得偷工減料。工程設計的修改由原設計單位負責,建築施工企業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設計。
第五十九條建築施工企業必須按照工程設計要求、施工技術標准和合同的約定,對建築材料、建築構配件和設備進行檢驗,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9. 甲方代表購買了不合規定的材料,施工方使用了出現質量問題應該誰承擔責任
甲方代表、監理單位、施工方三方均要承擔責任。
1、主要材料的供應商都是招標確定的(如鋼筋、混凝土等)甲方代表沒有權利私自將自己弄到的材料提供給施工方,這B指定吃回扣。
2、監理明知材料不合格,或者沒有看材料進場檢驗報告,就讓材料投入生產,監管失職。
3、施工方明知材料不合格還用(要麼領導不敢得罪甲代,要麼領導這B也吃了回扣),肯定要對質量負責的。就算材料是合格的,如果該材料供應簽訂了合同,沒有用該供應商的材料而從別處采購,施工方也是違約。
一般這種情況,施工方都會做假資料,弄個產品進場合格證明,施工過程中的施工記錄、檢驗批、隱檢記錄什麼的一套資料都弄的跟真的一樣。監理方和甲代方肯定也著急,怕受牽連,肯定不會承認,把問題歸於其他方面,如地層承載力問題,地下水問題等等,搞不好變更下還能多弄到些工程款,反正三方都會打死不承認,一貫伎倆。
如果問題大了,有人拿著證據舉報,那就看領導的能量了,花錢壓事,大事化小。關系打不通,那就等著吃鱉吧,肯定主要拿施工方開刀,監理單位會把自己多少撇干凈點,甲代提供給施工方材料也不會留有證據的,而且甲代是業主方的自己人。
10. 建築工程質量糾紛該怎麼處理
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是承包人按照國家規定或者合同約定的質量標准,完成並提交建設成果,發包人支付價款的合同。工程質量合格在先,工程價款結算置後,驗收合格之前的工程價款,屬於未到期的債權。工程質量不合格,經整改仍不合格的,不能支付工程款,已經支付的,應當以不當得利返還。所以,保障工程質量,是承包人的鐵定義務。
一、常見承包人應當承擔工程質量責任情況
1、偷工減料,或者因材料不合格導致工程質量不合格;
2、未按圖施工,未按施工技術標准施工;
3、工人技能太差、質量管理粗放;
4、對於甲供材料,未經檢驗合格或者明知不合格而使用;
5、對於設計方案和圖紙,應當能夠判斷其缺陷,沒有判斷或者沒有提出;
6、承包人不具備施工資質,因資金、技術、設備、管理造成工程質量問題,等等。
二、常見發包人應當承擔質量責任的情況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十二條規定:「發包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建設工程質量缺陷,應當承擔過錯責任:
(一)提供的設計有缺陷;
(二)提供或者指定購買的建築材料、建築構配件、設備不符合強制性標准;
(三)直接指定分包人分包專業工程。
承包人有過錯的,也應當承擔相應的過錯責任。」這里所說承包人的過錯是指:
1、承包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工程設計缺陷,沒有提出,繼續施工的;
2、承包人對發包人提供或指定購買的建築材料、建築構配件和設備,未進行檢驗或經檢驗不合格仍然使用的;
3、對發包人提出的違反法律、法規和建築工程質量安全標准規定,降低工程質量的要求不予拒絕的。
因勘察、設計造成的工程質量缺陷,屬於承包人的免責范圍,應當由發包人先對承包人承擔責任,再由發包人依據約定向勘察、設計方主張權利。
三、建設工程質量責任的處理辦法
根據《合同法》第二百八十一條的規定,「因施工人的原因致使建設工程質量不符合約定的,發包人有權要求施工人在合理期限內無償修理或者返工、改建。經過修理或者返工、改建後,造成逾期交付的,施工人應當承擔違約責任。」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規定,「因承包人的過錯造成建設工程質量不符合約定,承包人拒絕修理、返工或者改建,發包人請求減少支付工程價款的,應予支持。」第三條規定「建設工程經竣工驗收不合格的,按照以下情形分別處理:
(一)修復後的建設工程經竣工驗收合格,發包人請求承包人承擔修復費用的,應予支持;
(二)修復後的建設工程經竣工驗收不合格,承包人請求支付工程價款的,不予支持。」
據此,承包人應當承擔的質量缺陷責任是
1、修理或者返工、改建,並承擔相關費用;因此建造成逾期交付的,承擔違約金或者因此給發包人造成的損失。
2、承包人拒絕修理或返工、改建的,發包人可以減少支付工程價款。減少工程款的數額,應相當於因整改需要支出的費用、因整改逾期竣工承包人應當支付的違約金或者因此給發包人造成的損失。
3、整改以後仍不合格或者質量缺陷屬於不可修復的,不支付工程價款;已經支付的,按照不當得利返還。
四、法律依據及相關案例:
發包人應當承擔工程質量責任的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第五十八條規定:「建築企業對工程的施工質量負責。建築企業必須按照工程設計圖紙和施工技術標准施工,不得偷工減料。工程設計的修改由原設計單位負責,建築企業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設計。」
第五十九條規定:「建築企業必須按照工程設計要求、施工技術標准和合同的約定,對建築材料、建築構配件和設備進行檢驗,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合同法》第二百八十一條的規定,「因施工人的原因致使建設工程質量不符合約定的,發包人有權要求施工人在合理期限內無償修理或者返工、改建。經過修理或者返工、改建後,造成逾期交付的,施工人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規定,「因承包人的過錯造成建設工程質量不符合約定,承包人拒絕修理、返工或者改建,發包人請求減少支付工程價款的,應予支持。」
第三條規定「建設工程經竣工驗收不合格的,按照以下情形分別處理:
(一)修復後的建設工程經竣工驗收合格,發包人請求承包人承擔修復費用的,應予支持;
(二)修復後的建設工程經竣工驗收不合格,承包人請求支付工程價款的,不予支持。」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二十八條,此條款明確規定,「建築企業必須按照工程設計圖紙和施工技術標准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設計,不得偷工減料。建築企業在施工過程中發現設計文件和圖紙有差錯的,應當及時提出意見和建議。」另外,《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建築企業必須按照工程設計要求、施工技術標准和合同約定,對建築材料、建築構配件、設備和商品混凝土進行檢驗,檢驗應當有書面記錄和專人簽字;未經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五、免除承包人質量責任,發包人應當承擔工程質量的法律規定
《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第十二條規定:「發包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建設工程質量缺陷,應當承擔過錯責任:
(一)提供的設計有缺陷;
(二)提供或者指定購買的建築材料、建築構配件、設備不符合強制性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