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海青浦區房屋買賣合同糾紛律師哪家好
具體什麼問題呢??
B. 商品房買賣合同解除後增值部分應如何處理-上海房產律師吉建明 (2
確定要將該版塊隱藏嗎?你可以在「欄目設置」中將其恢復。
姓名:吉建明
單位:上海普若律師事務所
職位:房產、婚姻律師團隊主管
相關文章:一方婚前財產在婚姻存續期間增值部分的處理
在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中,由於房地產開發商的過錯導致合同無法履行而使買受人被迫解除的糾紛時有發生。而因為合同的解除,買受人主張賠償商品房增值部分損失已成為該類糾紛新的焦點。筆者根據多年的法律實踐經驗,僅就該焦點問題進行簡單探討。
近幾年從全國范圍內來看,房價上漲已成為一種普遍的趨勢,因此買受人在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時無論其購房目的是投資還是居住,對於房屋的增值都屬其必然的期待。所以,房屋的增值就是買受人訂立合同時的一種期待利益。當買賣雙方當事人完全履行合同義務,買房人取得房屋完全所有權後,房屋增值的利益與房屋一體均歸於買受人所有。這時,買受人訂立合同時的期待利益就轉化為其現實利益。但當買房人因賣方的過錯而被迫解除合同後,由於房屋增值部分的利益因附著於房屋而存在,因此買受人就無法享有房屋增值的利益,當初買受人訂立合同時的期待利益就因此落空了,而過錯方的開發商則實際享有了該利益。
顯然,上述結果難以體現公平的原則。如果因賣方的過錯而導致買受人被迫解除商品房買賣合同而賣方得到房屋升值的利益,就會產生有過錯的一方不僅不會為自己的違法行為付出代價,反而還可以獲利,其違法行為的不利後果由無過錯的買受人來承擔,這就背離了法律應有的公平、正義之價值。這種現象極有可能導致更多的房產開發商加入到違約的行列中來,為謀取利潤的最大化而動輒棄合同約定於不顧,這必然會嚴重擾亂房地產市場的交易秩序、惡化社會誠信環境。
我國《合同法》 第97條規定,合同解除後,當事人有權要求賠償損失。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第九條也規定,因出賣人的過錯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被解除的,買受人可以請求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賠償損失,並可以請求出賣人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因此,從立法上看,我國已經確認了商品房買賣合同的解除與損害賠償請求權能並行而非相悖的制度。但國內學術界對於合同解除的損害賠償的范圍存在著較大的分歧。有的認為,損害賠償僅僅是對恢復原狀而發生的,但不包括可得利益損失的賠償,因為在合同解除的情況下,表明守約當事人不願繼續履行合同,放棄了可得利益,因此賠償損失的范圍不應包括可得利益的損失。有的認為,合同解除的賠償是對全部損失的賠償,包括所受損失和可得利益。我們認為,在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中由於房地產開發商的過錯導致合同無法履行而買受人被迫解除的情況下,守約的買受人不是不願意繼續履行合同而是合同已無法繼續履行,如出賣人又已將房屋出賣給第三人並辦理了過戶,這種情況下怎麼存在繼續履行的可能性呢?因此,在此類情形下,損害賠償范圍應當包括可得利益的損失,可得利益就包括房屋增值的利益。上海婚姻律師
C. 在上海地區,較為專業且出名的房產律師都有誰
在上海地區都有哪些專業、比較出名的房產律師,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陳博揚律師陳博揚律師是來自北京市京師(上海)律師事務所的高級律師,這位律師是團隊的負責人,他的畢業院校很有名,素有5院4系之稱的西南政法大學,當年陳博揚律師以排列前茅的成績,通過了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獲取了律師資格。陳博揚洋律師是全國律師。檢委會會員,上海軍費法律咨詢高級顧問,華東刑辯委員會會員房產證一處里,研習課程專屬講師。在執業的過程中,陳博揚律師一直秉承著“正義,誠信,融合,信任”的精神,在業內享有好評和口碑。
D. 我有個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請律師打官司要多少錢
涉及財產關系的民事案件依照爭議標的,在規定的比例幅度內分段累計協回商收費:
(1)5萬答-10萬(含10萬元):8%
(2)10萬-50萬(含50萬元):5%
(3)50萬-100萬(含100萬元):4%
(4)100萬-500萬(含500萬元):3%
(5)500萬-1000萬(含1000萬元):2%
(6)1000萬-5000萬(含5000萬元):1%
E. 買賣合同經濟糾紛案件律師收費標准
涉及財產的案件通常是根據的價格來收費的,各地的會稍微有點差異但大致差不多,你可以專參照上海市的律師收屬費指導價:
10萬元以下(含10萬元)部分收費比例為8%-12%,收費不足3000元的,可按3000元收取;
10萬元以上至100萬元(含100萬元)部分收費比例為5%-7%;
100萬元以上至1000萬元(含1000萬元)部分收費比例為3%-5%;
1000萬元以上至1億元(含1億元)部分收費比例為1%-3%;
——更多問題點擊頭像獲取簡介中律師聯系方式
F. 遇到房屋買賣糾紛,想找律師咨詢一下
房地產律師靳雙權作為從業十餘年的資深房地產律師辦理了大量房地產糾紛案件,積累了大量辦理房地產案件的經驗,現在房地產律師靳雙權將這些案件改編為房地產糾紛案例,如果和你正在經歷的糾紛相似,希望可以幫助到你,本案件是一起騰退房屋的案件,現在我把這個案子改編為案例的形式,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為保護當事人的隱私安全,本文當事人全部使用化名) 一、原被告訴求 原告訴稱:2015年10月21日,原告與被告簽署了《存量房屋買賣合同》,同日,原告與被告北京林家房地產公司簽署了《補充協議》。約定:被告所售房屋坐落於某區627號號,房屋成交價格為一千萬元,原告當天向被告支付購房定金人民幣一百萬元, 2015年11月17日支付購房款四百萬元,2015年12月21日過戶,並且支付購房款五百萬元;被告應當在過戶當天將房屋交付給原告。買賣合同及補充協議簽署後,原告依約當天向被告支付了定金一百萬元及中介服務費。付款後中介機構北京林家房地產公司安排原被告雙方辦理網簽手續,原告立即按要求准備齊相關資料,被告卻一再拖延,使無法辦理網簽手續。由於被告原因,原告提出辦理網簽的同時當面交易,網簽時原告可立即支付購房款四百萬元,但被告仍拒不網簽。被告已構成違約,現為維護個人合法權益,原告特訴至法院,要求判決被告繼續履行房屋買賣合同,協助原告辦理房屋網簽手續及過戶手續,交付房屋。 被告辯稱:同意繼續履行合同,同意為原告辦理房屋產權手續、交付房屋,但是原告要求被告不按照真實的房屋買賣合同的價格一千萬元進行網簽,而是要按照四百五十萬元進行網簽,被告不同意,被告要求按照真實的房屋交易價格進行網簽。原告為了避稅,在讓被告簽訂陰陽合同,被告認為要承擔法律風險。不同意違反法律規定去簽訂網簽合同。 二、審理查明 2015年10月21日,原告與被告經北京林家房地產公司中介簽署了《存量房屋買賣合同》,約定:被告所售房屋坐落於某區627號,房屋成交價格為一千萬元,原告於簽訂合同當天向被告支付購房定金人民幣一百萬元,原告於2015年11月17日向被告支付購房款四百萬元,原告於2015年12月21日過戶當天支付購房款五百萬元;自本合同簽訂之日起九十日內甲乙雙方向房屋登記部門辦理該房屋的權屬轉移手續;被告應當在過戶當天將房屋交付給原告。買賣合同約定房屋成交價格為一千萬元,房屋凈價四百五十萬元,其他費用共計人民幣五百五十萬元,買賣雙方一致同意按照房屋凈價交易。 房屋買賣合同及補充協議簽署後,原告依約於簽訂合同當天即2015年10月21日向被告支付了定金一百萬元。付款後中介機構北京林家房地產公司安排雙方辦網簽,原告准備齊相關資料,被告因中介公司提供的網簽合同上載明的房屋價款為四百五十萬元,不同意按照該價款簽訂網簽合同,原告亦未向被告支付購房款。訴訟中,原告於2015年12月16日向被告匯款四百萬元購房款。 三、判決如下: 1、原告李琳琳與被告胡麗靜繼續履行《北京市存量房屋買賣合同》。 2、原告李琳琳給付被告胡麗靜剩餘購房款五百五十萬元。 3、被告胡麗靜於按照一千萬元的房價款配合原告李琳琳辦理過戶手續。 4、駁回原告李琳琳其他訴訟請求。 四、資深房產律師靳雙權點評 資深房產律師靳雙權認為,原告與被告之間依法簽署的房價為一千萬元的房屋買賣合同是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但雙方之間簽署的房屋凈價款為四百五十萬元的補充協議,是雙方為了避稅而簽訂的,該協議約定的房屋價款並非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現被告表示同意履行房屋買賣合同,拒絕按照四百五十萬元的房價進行網簽,只同意按照一千萬元的價格辦理網簽、過戶手續,於法有據。
G. 上海房地產律師團隊,處理過多種類型復雜房地產糾紛,具有豐富的訴訟實務驗。
預售商品房的轉讓,是指商品房預售後,預購人將購買的未竣工的商品房再行轉讓的行為。這種轉讓變更了預售合同的主體,預售合同的內容不發生變化。對於商品房預售後是否允許再行轉讓,存在兩種分歧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商品房預售後再行轉讓,有較大的投機性,它使大量的資金流入少數投機者的腰包,使企業生產成本上升,使房地產價格上漲,損壞了消費者的利益,容易造成短期行為,影響房地產市場秩序,主張在法律規定上予以禁止。第二種意見認為,商品房預售合同的轉讓有利於促進流通,繁榮市場,而且並不違反現有法律,故應該准許。房地產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商品房預售的,商品房預購人將購買的未竣工的預售商品房再行轉讓的問題,由國務院規定。」根據這一條,應該認為法律並不反對商品房預售合同的轉讓,只是認為有必要加強這方面的管理。預售合同的轉讓屬於合同法規定的權利義務主體的變更,並不涉及合同內容的變更,在審理時需要針對不同的情況來判定轉讓的效力。(一)預售合同債權轉讓無須事先徵得預售人同意。債的轉讓包括債權轉讓、債務轉讓、權利義務一並轉讓三種情況。我國《合同法》第79條規定:「債權人可以將合同的權利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說明債權人可以不經債務人同意而自由處分自己的債權。債務人在民事法律關系中僅僅為民事義務的承擔者,如果原債權人和新債權人沒有異議,債務人向誰履行義務都可以。《合同法》第80條又規定:「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因為債權轉讓可不必徵得債務人的同意,但債務人不能因債權轉讓而利益受損。同時也便於債務人如期正確履行義務。(二)預購人沒有全面履行合同義務前提下所進行的權利義務轉讓,事先應徵得預售人同意。因為,第一,合同是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的產物,合同當事人之間的了解信任程度,尤其是各自的信用程度,往往是達成合同的關鍵因素,這也是誠實信用原則在合同中的體現。第二,以預售方的事先同意作為預購人的權利義務轉讓的前提,一方面可以防止預購人借權利義務轉讓逃避債務,另一方面也可保證預售人有機會對受讓人的資信能力、履行能力予以考察,以使原預售合同得以正確履行,從而保護預售方的合法權益,在法律上也可平衡預售人、轉讓人(預購人)的利益。第三,它與我國《民法通則》第91條關於「合同一方將合同的權利、義務全部或部分轉讓給第三人的,應當取得另一方的同意」的規定相符。(三)預購人沒有履行預售合同的任何義務時,預購人無權轉讓該預售合同,即預售合同中不存在債務轉讓。因為債務轉讓必須徵得預售人的同意,若預購人不履行合同義務,預售人對合同享有請求解除權,並可以要求預購人承擔締約上的過失責任,預購人不能通過轉讓預售合同逃避應負的法律責任。同時我國法律嚴禁倒賣合同、買空賣空的行為,更不允許利用預售合同進行變相的「期貨」交易。
H. 房產買賣糾紛律師哪家好
在二手房交易過程中常常會發生糾紛,有一方不願意購房了,或者一方不願意賣房了。通常什麼具體原因會導致二手房定金糾紛,遇到這種二手房糾紛應該怎麼辦呢?
法院近年來受理的二手房買賣糾紛案件逐年增加,從收案及審判情況來看,主要有兩種類型:
一是房屋買賣合同簽訂後,賣方又將房屋以更高的價格出售給第三人並辦理了產權過戶登記手續,導致原房屋買賣合同在客觀上已無法繼續履行。買方以賣方違約為由訴請解除房屋買賣合同,要求賣方雙倍返還購房款;
二是房屋買賣合同簽訂後,由於房價攀升,賣方不願再以合同約定價格出售房屋,明確拒絕出售房屋,此時,房屋買賣合同仍有繼續履行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買方以賣方違約為由請求法院判令賣方繼續履行房屋買賣合同,或以賣方違約為由訴請解除房屋買賣合同,要求賣方雙倍返還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