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有投訴傾向

有投訴傾向

發布時間:2021-07-29 10:12:15

⑴ 為什麼有很多人投訴

就以我為例,有很多問題,我都是花了很大的精力是查資料的,有的偏一點的題,我甚至要查上半個小時,甚至一個小時.

可是剛我查完了發上去的時候,卻常常碰到這種情況:
1.已經解決,而且最佳答案是亂答的.
2.等了好久,卻發現樓主選了一個抄襲我答案的為最佳.
3.有時明顯抄襲,告到管理員處,管理員卻說沒辦法,請在問題解決前找管理員刪貼.

............等等等等,我能不生氣嗎?

的確,告了過去,我的分也回不來,可是,至少不能讓敵人的陰謀得手啊.作假的人或抄襲的人被刪貼多了,自然也會學乖點嘛.

據說是有獎勵的,好像是報告並得到處理的最多的,有什麼獎勵吧.我不清楚,我壓根不是為這點點小利去的.真的是氣壞我了,才會去告的.

⑵ 申訴與投訴有什麼區別

一是申訴與投訴所訴之於的主體不同: 申訴是向行政執法或行政管理部門版;投訴是向社會團體(如消費權者協會)或平等民事主體。

二是申訴與投訴的訴諸方的主管意願不同:投訴必須是雙方都自願調解的條件情形下;申訴則只要一方當事人向行政執法或行政管理部門提出即可。

三是申訴與投訴所訴之於主體的手段不同: 投訴只是社會團體(如消費者協會)或平等民事主體所進行的民事調解;申訴則是行政執法或行政管理部門除了運用行政調解的手段外,還可綜合運用行政指導、行政強制、行政處罰等綜合手段。

四是申訴與投訴所產生的效力不同:投訴僅具有民事調解效力,雙方當事人有一方方反悔調解就無效,調解的約束效力低;申訴則具有行政調解效力,雙方當事人如達成調解協議或做出處理決定一般來說即具有行政執行力。

五是申訴與投訴的訴諸方的目的傾向性不同:投訴只是就雙方爭議尋求解決;而申訴除了尋求爭議的解決外,還附帶或保留有要求行政管理部門制裁或處罰侵權者的權利,即俗稱的「告」的成分

⑶ 暴力傾向型的顧客投訴的處理方法是什麼

處理顧客投訴的技巧,可參考下列的「五步法」,即通過五個步驟,順利化解顧客的 不滿情緒,解決所投訴的問題:

第一步,傾聽。傾聽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服務員當務之急是要了解問題的核心在哪裡,而不是先進行 解釋或者辯駁。在傾聽時,不但要聽他表達的內容還要注意他的語調與音量,這有助於你 了解顧客語言背後的內在情緒。無論服務員是否認同顧客的想法和意見,都應作出認同顧 客情緒的表現。等顧客將心中的怨氣發泄干凈後,自然就能平靜下來,與服務員有所合作。

第二步,道歉。顧客投訴的對象,也許是服務中存在的問題,也可能是菜餚中的問題,無論屬於哪個 部門的過失,服務員都應先以誠懇的態度向顧客道歉,即使顧客誤會,也要體諒顧客的心情,為其在本餐廳就餐過程中的「生氣」而表示歉意,並耐心地向其解釋。況且,道歉的心態 也說明餐廳的「退一步」,給顧客一個降低情緒的台階。

第三步,詢問。顧客的情緒稍微穩定後,服務員還要詳細詢問一下個別細節問題。第四步,解決。掌握具體情況後,服務員要為顧客提供幾種解決的方案。通常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都不是唯一的,給顧客提供選擇會讓顧客感到受尊重。同時,顧客選擇的解決方案在實施的 時候也會得到來自顧客方的更多認可和配合。第五步,後期反饋。顧客選擇了解決方案,並由餐廳和服務員落實後,還要及時地檢查和向顧客反饋。比如,要時常對處理結果進行跟蹤和監督,確定問題是否徹底解決。並且可以聯系顧客,讓 其繼續來餐廳進行體驗和感受,看是否對改善後的結果滿意。

⑷ 信訪和投訴有什麼區別

1、概念不同

信訪:政府針對群眾反應問題設立的專門機構,群眾反映問題專後信訪辦把問題轉屬到相關職能部門去解決。

投訴:直接到事件的行政主管部門反映問題,尋求幫助。一般情況是上級部門設立信訪辦,解決下面反饋上來的問題。

2、針對問題不同:

信訪:主要是解決依法行政方面的問題。

投訴:主要解決民法涉及的問題,如消費等。

3、含義不同

信訪:公民個人或群體以書信、電子郵件、走訪、電話、傳真 等多種參與形式與國家的政黨、政府、社團、人大、司法、政協、社區、企事業單位負責信訪工作的機構或人員接觸,以反映情況,表達自身意見,吁請解決問題。

投訴是指:權益被侵害者本人對涉案組織侵犯其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事實,有權向有關國家機關主張自身權利。投訴人,即為權益被侵害者本人。

4、法律依據不同:

信訪法律依據:《信訪條例》

投訴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5、投訴渠道不同:

信訪渠道:信訪工作機構(信訪局、辦)、電子信箱、投訴電話等。舉報渠道:政法部門,紀檢部門,政府相應職能部門等。

投訴渠道:消費者投訴可以採取電話、信函、面談、互聯網形式進行。

⑸ 旅行社有欺騙傾向,我要維權,監管部門電話

國內旅行社嗎?保留好相關的證據直接撥打12301國家旅遊投訴專線,是和12315一樣的國家級熱線,可以試試!

⑹ 招標文件中對設備參數要求具有傾向性怎麼投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
第三十二條招標人不得以不合理的條件限制、排斥潛在投標人或者投標人。
招標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屬於以不合理條件限制、排斥潛在投標人或者投標人:
(一)就同一招標項目向潛在投標人或者投標人提供有差別的項目信息;
(二)設定的資格、技術、商務條件與招標項目的具體特點和實際需要不相適應或者與合同履行無關;
(三)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項目以特定行政區域或者特定行業的業績、獎項作為加分條件或者中標條件;
(四)對潛在投標人或者投標人採取不同的資格審查或者評標標准;
(五)限定或者指定特定的專利、商標、品牌、原產地或者供應商;
(六)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項目非法限定潛在投標人或者投標人的所有制形式或者組織形式;
(七)以其他不合理條件限制、排斥潛在投標人或者投標人。
第五章投訴與處理
第六十條投標人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認為招標投標活動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10日內向有關行政監督部門投訴。投訴應當有明確的請求和必要的證明材料。
就本條例第二十二條、第四十四條、第五十四條規定事項投訴的,應當先向招標人提出異議,異議答復期間不計算在前款規定的期限內。
第六十一條投訴人就同一事項向兩個以上有權受理的行政監督部門投訴的,由最先收到投訴的行政監督部門負責處理。
行政監督部門應當自收到投訴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決定是否受理投訴,並自受理投訴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作出書面處理決定;需要檢驗、檢測、鑒定、專家評審的,所需時間不計算在內。
投訴人捏造事實、偽造材料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證明材料進行投訴的,行政監督部門應當予以駁回。
第六十二條行政監督部門處理投訴,有權查閱、復制有關文件、資料,調查有關情況,相關單位和人員應當予以配合。必要時,行政監督部門可以責令暫停招標投標活動。
行政監督部門的工作人員對監督檢查過程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應當依法予以保密。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1-1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⑺ 申訴和投訴的區別

1、申訴與投訴所訴之於的主體不同:申訴是向行政執法或行政管理部門;投訴是向社專會團體(如消協屬)或平等民事主體。
2、申訴與投訴的訴諸方的目的傾向性不同:投訴只是就雙方爭議尋求解決;而申訴除了尋求爭議的解決外,還附帶或保留有要求行政管理部門制裁或處罰侵權者的權利,即俗稱的「告」的成分。
3、申訴與投訴所產生的效力不同:投訴僅具有民事調解效力,雙方當事人有一方方反悔調解就無效,調解的約束效力低;申訴則具有行政調解效力,雙方當事人如達成調解協議或做出處理決定一般來說即具有行政執行力。
4、申訴與投訴的訴諸方的主管意願不同:投訴必須是雙方都自願調解的條件情形下;申訴則只要一方當事人向行政執法或行政管理部門提出即可

⑻ 供電營業廳遇到情緒激動,有投訴傾向的客戶怎麼處置

窗口行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遇到情緒較為激動有情緒且有投訴傾向的顧客,首先自身應保持情緒穩定,不能表現出厭煩情緒,那樣容易導致客人情緒激化,其次通過耐心和必要的服務平緩顧客情緒,在顧客情緒平穩後再聽取顧客訴求並對合理部分進行處理,不合理部分進行耐心勸說即可。

⑼ 如何舉報有煽動傾向的電話號碼

防類似電話的騷擾有兩種方法:

一是10086人工語音受理舉報;

二是轉發垃圾信息到10086999簡訊平台。

簡訊發送格式:「被舉報號碼*舉報信息內容」發送到10086999。

舉報方式:

1、可以通過打12321電話,向網路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舉報。

2、通過下列方式進行舉報:

暴恐信息舉報電話:12377;

暴恐信息舉報網址:www.12377.cn;

暴恐信息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閱讀全文

與有投訴傾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簡單的土地轉讓協議書 瀏覽:708
南京江北新區知識產權告知書 瀏覽:251
工商局廉政談話講話稿 瀏覽:979
轉讓優思明 瀏覽:583
知識產權代理服務協議格式 瀏覽:117
商河縣工商局 瀏覽:810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